MySQL高可用与集群之:`MySQL`高可用架构:从`MHA`、`MMM`到`MGR`的演进。

好的,下面开始。

MySQL高可用架构:从MHA、MMM到MGR的演进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MySQL的高可用架构。MySQL作为应用广泛的数据库,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我们需要构建高可用的MySQL架构。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三种经典的高可用方案:MHA、MMM以及MGR,了解它们的原理、优缺点以及演进过程。

一、MHA (Master High Availability)

MHA是一个成熟的MySQL高可用解决方案,由日本DeNA公司的 Yoshinori Matsunobu 开发。它主要用于自动监控MySQL集群的状态,并在Master节点发生故障时,自动进行故障转移,从而保障数据库服务的持续可用。

1. MHA架构

MHA的核心组件包括:

  • MHA Manager: 负责监控Master节点的状态,并在Master失效时,执行故障转移。
  • MHA Node (Agent): 部署在每台MySQL服务器上,负责收集服务器的状态信息,并与MHA Manager通信。

2. MHA工作原理

MHA的故障转移流程大致如下:

  1. 监控: MHA Manager定期检查Master节点的状态,例如通过ping、连接数据库等方式。
  2. 检测到故障: 当MHA Manager检测到Master节点失效时,开始进行故障转移。
  3. 选择新的Master: MHA Manager会根据一定的策略选择一个新的Slave节点作为Master。常用的策略包括:
    • 最少延迟: 选择复制延迟最小的Slave节点。
    • 优先级: 预先设置Slave节点的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
  4. 应用差异日志: MHA Manager会将旧Master上的未同步的binlog日志应用到新的Master节点上,保证数据一致性。
  5. 修改Slave指向: MHA Manager会修改其他Slave节点的复制指向,使其指向新的Master节点。
  6. 客户端切换: MHA Manager会更新客户端的连接信息,使其连接到新的Master节点。

3. MHA优点

  • 成熟稳定: MHA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可靠性高。
  • 自动化程度高: 能够自动进行故障转移,减少人工干预。
  • 无需修改应用程序: 客户端只需要更新连接信息即可。

4. MHA缺点

  • 切换时间较长: 故障转移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应用binlog日志、修改Slave指向等。
  • 架构复杂: 需要部署MHA Manager和MHA Node,配置较为复杂。
  • 存在单点故障: MHA Manager本身是一个单点,如果MHA Manager失效,可能会影响故障转移。
  • 数据一致性: 依赖于binlog同步,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5. MHA配置示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HA Manager配置示例 (manager.cnf):

[server default]
user=mha_user
password=mha_password
manager_workdir=/var/log/mha
ssh_user=mha_user

[server1]
hostname=mysql1.example.com
port=3306
candidate_master=1  # 可以成为新的Master

[server2]
hostname=mysql2.example.com
port=3306
candidate_master=1

[server3]
hostname=mysql3.example.com
port=3306
candidate_master=0  # 不能成为新的Master

在每个MySQL节点上,需要配置MHA Node (applier.cnf):

[server default]
user=mha_user
password=mha_password
manager_workdir=/var/log/mha
ssh_user=mha_user

[server1]
hostname=mysql1.example.com
port=3306

6. MHA脚本示例

MHA提供了一些脚本来管理集群,例如:

  • masterha_check_ssh: 检查SSH连接是否正常。
  • masterha_check_repl: 检查复制状态是否正常。
  • masterha_manager: 启动MHA Manager。
  • masterha_stop: 停止MHA Manager。

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启动MHA Manager:

masterha_manager --conf=/etc/mha/manager.cnf

二、MMM (Master-Master Replication Manager)

MMM是另一个MySQL高可用解决方案,它通过维护两个Master节点来实现高可用。MMM的核心思想是让两个Master节点互为备份,当一个Master节点失效时,可以将另一个Master节点切换为提供服务的Master节点。

1. MMM架构

MMM的核心组件包括:

  • MMM Monitor: 负责监控Master节点的状态,并在Master失效时,执行故障转移。
  • MMM Agent: 部署在每台MySQL服务器上,负责收集服务器的状态信息,并与MMM Monitor通信。
  • Virtual IP: 客户端通过Virtual IP连接到Master节点,当Master节点切换时,Virtual IP会自动切换到新的Master节点。

2. MMM工作原理

MMM的故障转移流程大致如下:

  1. 监控: MMM Monitor定期检查Master节点的状态。
  2. 检测到故障: 当MMM Monitor检测到Master节点失效时,开始进行故障转移。
  3. 切换Virtual IP: MMM Monitor会将Virtual IP切换到新的Master节点上。
  4. 修改复制指向: MMM Monitor会修改Slave节点的复制指向,使其指向新的Master节点。
  5. 恢复旧Master: 当旧Master节点恢复后,MMM Monitor会将其设置为新的Slave节点。

3. MMM优点

  • 读写分离: 可以将读请求分发到Slave节点,减轻Master节点的压力。
  • 切换速度较快: 切换Virtual IP的速度通常很快。

4. MMM缺点

  • 数据冲突: 两个Master节点同时接受写入,可能导致数据冲突。需要解决冲突问题,例如通过应用层逻辑或者使用binlog server。
  • 架构复杂: 需要部署MMM Monitor和MMM Agent,配置较为复杂。
  • 存在单点故障: MMM Monitor本身是一个单点。
  • 写操作性能受限: 由于需要进行双向复制,写操作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5. MMM配置示例

MMM的配置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配置文件,例如:

  • mmm_mon.conf: MMM Monitor的配置文件。
  • mmm_agentd.conf: MMM Agent的配置文件。
  • vip.conf: Virtual IP的配置文件。

由于配置较为繁琐,这里只给出一个简单的示例:

# mmm_mon.conf
<main>
        daemon = yes
        pidfile = /var/run/mmm_mon.pid
        user = mmm
        group = mmm
        interval = 5
</main>

<database>
        host = mysql1.example.com
        port = 3306
        user = mmm_user
        password = mmm_password
</database>

<database>
        host = mysql2.example.com
        port = 3306
        user = mmm_user
        password = mmm_password
</database>

<virtual_ip>
        ip = 192.168.1.100
        interface = eth0
</virtual_ip>

6. MMM脚本示例

MMM提供了一些脚本来管理集群,例如:

  • mmm_mon: 启动MMM Monitor。
  • mmm_control: 管理MMM集群,例如切换Master节点。
  • mmm_agentd: 启动MMM Agent。

三、MGR (MySQL Group Replication)

MGR是MySQL官方推出的一种高可用解决方案,它基于Paxos协议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可以提供高可用、高一致性和高容错性。

1. MGR架构

MGR是一个分布式、多主的复制方案,它由多个MySQL节点组成一个复制组,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写入请求。

2. MGR工作原理

MGR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组复制协议 (Group Replication Protocol) 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当一个节点接收到写入请求时,会将该请求广播到组内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会对该请求进行投票,只有当超过半数的节点投票通过时,该请求才会被提交。

MGR的故障转移是自动的,当一个节点失效时,组内的其他节点会自动选举出一个新的主节点,客户端会自动连接到新的主节点。

3. MGR优点

  • 高一致性: 基于Paxos协议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和数据冲突。
  • 高可用: 自动进行故障转移,无需人工干预。
  • 高容错性: 允许一定数量的节点失效,而不会影响服务的可用性。
  • 官方支持: MySQL官方提供支持,可以获得更好的技术支持。

4. MGR缺点

  • 性能受限: 由于需要进行投票,写操作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 网络要求高: MGR对网络延迟比较敏感,要求网络环境良好。
  • 配置复杂: MGR的配置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经验。
  • 脑裂问题: 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脑裂问题。

5. MGR配置示例

MGR的配置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

  1. 安装MySQL Server: 确保所有节点都安装了MySQL Server 5.7.17及以上版本,或者MySQL 8.0及以上版本。
  2. 配置MySQL Server: 修改MySQL的配置文件,例如my.cnf,添加以下配置:
[mysqld]
server-id=1
log_bin=binlog
gtid_mode=ON
enforce_gtid_consistency=ON
binlog_checksum=NONE
log_slave_updates=ON
transaction_write_set_extraction=XXHASH64

plugin-load-add=group_replication.so
group_replication_group_name="aaaaaaaa-bbbb-cccc-dddd-eeeeeeeeeeee"
group_replication_start_on_boot=OFF
group_replication_local_address= "mysql1.example.com:33061"
group_replication_group_seeds= "mysql1.example.com:33061,mysql2.example.com:33061,mysql3.example.com:33061"
group_replication_bootstrap_group=OFF # 仅在初始化组时设置为ON
  1. 初始化组: 在其中一个节点上执行以下命令,初始化组:
SET GLOBAL group_replication_bootstrap_group=ON;
START GROUP_REPLICATION;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plication_group_members;
SET GLOBAL group_replication_bootstrap_group=OFF;
  1. 加入组: 在其他节点上执行以下命令,加入组:
START GROUP_REPLICATION;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plication_group_members;

6. MGR状态检查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检查MGR的状态: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plication_group_members;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plication_group_communication_stack;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plication_group_member_stats;

四、三种方案的对比

特性 MHA MMM MGR
一致性 基于binlog复制,最终一致性 基于binlog复制,最终一致性,可能冲突 基于Paxos协议,强一致性
可用性 自动故障转移 自动故障转移 自动故障转移
容错性 单点故障风险,依赖于MHA Manager 单点故障风险,依赖于MMM Monitor 高容错性,允许一定数量的节点失效
性能 切换时间较长 写操作性能受限,可能存在冲突解决开销 写操作性能受限,需要进行投票
复杂度 较高 较高 较高
适用场景 读多写少的场景,对一致性要求不高 读写分离场景,需要解决数据冲突问题 对一致性要求高的场景,例如金融、支付等

五、方案选择建议

选择哪种高可用方案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

  • MHA: 适用于对一致性要求不高,对切换时间不敏感的场景。例如,一些非核心的业务系统。
  • MMM: 适用于需要读写分离的场景,但需要解决数据冲突问题。例如,一些电商系统。
  • MGR: 适用于对一致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例如金融、支付等系统。但需要注意MGR对性能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多种方案结合使用,例如使用MHA作为基础的高可用方案,再使用MGR来保证核心数据的强一致性。

六、MGR的更多细节

1. 脑裂问题和仲裁

MGR虽然基于Paxos协议,但仍然可能面临脑裂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脑裂问题,MGR引入了仲裁机制。

仲裁是指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分区能够继续提供服务。MGR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仲裁:

  • 多数派原则: 只有当一个分区包含超过半数的节点时,该分区才能继续提供服务。
  • 手动干预: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干预来指定哪个分区继续提供服务。

2. 流量控制

MGR的流量控制机制用于防止单个节点接收过多的写入请求,从而导致性能下降。MGR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流量控制:

  • 全局流量控制: 限制整个组的写入速率。
  • 本地流量控制: 限制单个节点的写入速率。

3. 多主模式 vs 单主模式

MGR支持多主模式和单主模式。

  • 多主模式: 所有节点都可以接收写入请求。
  • 单主模式: 只有一个节点可以接收写入请求,其他节点只能接收读取请求。

多主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写入性能,但需要解决数据冲突问题。单主模式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写入性能受到限制。

七、结合云原生技术

近年来,云原生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将MySQL高可用架构与云原生技术相结合,例如:

  • Kubernetes: 使用Kubernetes来部署和管理MySQL集群,可以实现自动化的部署、扩展和升级。
  • 容器化: 将MySQL Server容器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部署效率。
  • 服务网格: 使用服务网格来管理MySQL集群的网络流量,可以实现负载均衡、流量控制和监控。

八、高可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构建高可用的MySQL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控、优化和改进,才能保证数据库服务的持续可用。

  • 监控: 需要对MySQL集群进行全面的监控,包括CPU、内存、磁盘、网络、复制延迟等。
  • 优化: 需要对MySQL的配置进行优化,例如调整buffer pool size、query cache size等。
  • 演练: 需要定期进行故障转移演练,以验证高可用方案的有效性。

高可用演进的历程

从MHA到MMM,再到MGR,MySQL的高可用方案不断演进,逐渐解决了传统方案的缺点,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容错性。选择适合自身业务需求的高可用方案,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是保证数据库服务持续可用的关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