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虚拟机(JVM)深度剖析:垃圾收集器G1、ZGC的工作机制与性能调优

好的,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主题是Java虚拟机(JVM)深度剖析:垃圾收集器G1、ZGC的工作机制与性能调优。

JVM垃圾收集概览

在深入G1和ZGC之前,我们需要对JVM垃圾收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JVM的垃圾收集器负责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防止内存泄漏,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

垃圾收集的主要任务包括:

  • 识别垃圾: 确定哪些对象不再被引用,可以安全地回收。
  • 回收垃圾: 将这些对象占用的内存释放,使其可以被重新使用。
  • 整理内存(可选): 将存活的对象移动到一起,减少内存碎片。

不同的垃圾收集器采用不同的算法和策略来完成这些任务,其性能特点和适用场景也各不相同。

G1垃圾收集器

G1(Garbage-First)垃圾收集器是JDK 7中引入,并在JDK 9中成为默认的垃圾收集器。它的设计目标是取代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在实现高吞吐量的同时,尽可能地缩短停顿时间。

G1的核心思想

G1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Region,每个Region可以被标记为Eden、Survivor或Old。G1跟踪每个Region中包含的垃圾数量,并在进行垃圾收集时,优先回收垃圾最多的Region(这就是“Garbage-First”的含义)。

G1的工作流程

G1的垃圾收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 标记GC Roots直接可达的对象。这个阶段需要暂停所有线程(Stop-The-World,STW),但时间很短。
  2.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 从GC Roots开始,并发地遍历对象图,标记所有可达的对象。这个阶段与应用程序线程并发执行。
  3. 最终标记(Remark): 处理并发标记阶段遗留下来的少量对象,并执行一些清理工作。这个阶段也需要STW,但时间通常比初始标记要短。
  4. 筛选回收(Cleanup): 对Region中的垃圾数量进行排序,选择回收价值最高的Region进行回收。这个阶段包括:
    • 复制/转移(Evacuation): 将选定Region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新的Region中。
    • 更新引用: 更新指向被复制对象的引用。

G1的关键技术

  • Remembered Set (RSet): RSet用于记录Region外部的对象对该Region内部对象的引用。当需要回收一个Region时,G1只需要扫描该Region的RSet,就可以找到所有指向该Region内部对象的引用,而不需要扫描整个堆。RSet的维护增加了写屏障的开销,但提高了垃圾收集的效率。
  • 并发标记和增量收集: G1采用并发标记和增量收集技术,尽量减少STW的时间。
  • 预测模型: G1使用预测模型来估算垃圾收集的成本和收益,以便选择最佳的Region进行回收。

G1的配置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G1配置参数:

  • -XX:+UseG1GC: 启用G1垃圾收集器。
  • -XX:MaxGCPauseMillis=200: 设置最大GC停顿时间,单位为毫秒。G1会尽力达到这个目标,但并不保证一定能够实现。
  •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45: 设置触发并发GC的堆占用百分比。当堆占用达到这个百分比时,G1会启动并发GC。
  • -XX:G1NewSizePercent=5: 新生代最小比例
  • -XX:G1MaxNewSizePercent=60: 新生代最大比例
  • -XX:G1ReservePercent=10: 作为可用内存的保留百分比。

G1的性能调优

G1的性能调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 停顿时间目标: 通过-XX:MaxGCPauseMillis设置合理的停顿时间目标。如果设置得太低,可能会导致频繁的GC,降低吞吐量。如果设置得太高,可能会导致较长的停顿时间。
  • 堆大小: 确保堆大小足够大,以避免频繁的GC。但是,过大的堆大小也会增加GC的开销。
  • 并发GC触发时机: 通过-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调整并发GC的触发时机。如果设置得太早,可能会导致过多的并发GC,降低吞吐量。如果设置得太晚,可能会导致停顿时间过长。
  • RSet维护开销: 监控RSet的维护开销,如果过高,可以尝试调整Region的大小。
  • Full GC: 尽量避免Full GC。Full GC通常需要暂停所有线程,并且时间很长。

G1的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G1配置示例:

public class G1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大量的对象,模拟内存压力
        List<Object> list = new ArrayList<>();
        while (true) {
            list.add(new byte[1024 * 1024]); // 1MB
            Thread.sleep(10);
        }
    }
}

运行上述代码时,可以使用以下JVM参数启用G1:

java -Xmx4g -Xms4g -XX:+UseG1GC -XX:MaxGCPauseMillis=200 G1Example

这个命令指定了最大堆大小为4GB,初始堆大小为4GB,并启用了G1垃圾收集器,设置最大GC停顿时间为200毫秒。

ZGC垃圾收集器

ZGC(Z Garbage Collector)是JDK 11中引入的一种低延迟垃圾收集器。它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亚毫秒级的最大停顿时间,并且能够处理TB级别的堆。

ZGC的核心思想

ZGC采用着色指针(Colored Pointers)和读屏障(Load Barriers)技术来实现并发标记和并发转移。

  • 着色指针: ZGC使用指针的最高几位来存储对象的状态信息,例如是否被标记、是否正在被转移等。这些信息可以直接从指针中读取,而不需要访问对象头。
  • 读屏障: 当应用程序线程读取一个对象时,读屏障会检查该对象是否正在被转移。如果是,则将指针更新为指向新的地址。

ZGC的工作流程

ZGC的垃圾收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 从GC Roots开始,并发地遍历对象图,标记所有可达的对象。
  2. 并发转移(Concurrent Relocate): 将存活的对象并发地转移到新的内存区域。
  3. 并发重定位(Concurrent Remap): 更新指向被转移对象的指针。

ZGC的关键技术

  • 着色指针: 使用指针的最高几位来存储对象的状态信息,避免了访问对象头的开销。
  • 读屏障: 在读取对象时,检查对象是否正在被转移,并更新指针。
  • 动态Region: ZGC使用动态大小的Region,可以根据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大小,选择合适的Region进行分配。
  • NUMA-Aware: ZGC能够感知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架构,将对象分配到离CPU更近的内存区域,提高性能。

ZGC的配置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ZGC配置参数:

  • -XX:+UseZGC: 启用ZGC垃圾收集器。
  • -Xmx<size>: 设置最大堆大小。
  • -Xms<size>: 设置初始堆大小。通常建议将-Xmx-Xms设置为相同的值,以避免堆的动态扩展带来的开销。
  • -XX:ConcGCThreads=<n>: 设置并发GC线程数。

ZGC的性能调优

ZGC的性能调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 堆大小: ZGC能够处理TB级别的堆,但过大的堆大小也会增加内存管理的开销。
  • 并发GC线程数: 根据CPU核心数和应用程序的特点,调整并发GC线程数。
  • NUMA配置: 在NUMA架构上,确保JVM能够正确地感知NUMA配置,并将对象分配到离CPU更近的内存区域。

ZGC的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ZGC配置示例:

public class ZGC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大量的对象,模拟内存压力
        List<Object> list = new ArrayList<>();
        while (true) {
            list.add(new byte[1024 * 1024]); // 1MB
            Thread.sleep(10);
        }
    }
}

运行上述代码时,可以使用以下JVM参数启用ZGC:

java -Xmx4g -Xms4g -XX:+UseZGC ZGCExample

这个命令指定了最大堆大小为4GB,初始堆大小为4GB,并启用了ZGC垃圾收集器。

G1 vs ZGC:适用场景

特性 G1 ZGC
最大停顿时间 可配置,但通常在几百毫秒到几秒之间 亚毫秒级
堆大小支持 几GB到几十GB 几GB到TB
CPU占用 较高 较高
适用场景 需要高吞吐量,并且可以容忍一定的停顿时间 对延迟非常敏感,需要亚毫秒级的停顿时间
额外开销 RSet维护 读屏障、着色指针
JDK版本要求 JDK 7+ JDK 11+

选择垃圾收集器的原则

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应用程序的延迟要求: 如果应用程序对延迟非常敏感,需要选择低延迟的垃圾收集器,例如ZGC。
  • 应用程序的吞吐量要求: 如果应用程序需要高吞吐量,可以选择吞吐量优先的垃圾收集器,例如G1。
  • 堆大小: 不同的垃圾收集器对堆大小的支持不同。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堆大小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
  • 硬件环境: 不同的垃圾收集器对硬件环境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硬件环境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
  • JDK版本: 不同的垃圾收集器对JDK版本的支持不同。需要根据JDK版本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

代码示例:动态调整G1的新生代大小

以下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JMX动态调整G1的新生代大小。这可以帮助我们在运行时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调整GC参数,而无需重启JVM。

import javax.management.*;
import javax.management.remot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lang.management.ManagementFactory;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G1NewSizeTun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MalformedObjectNameException, IOException, NotCompliantMBeanException, InstanceAlreadyExistsException, MBeanRegistrationException, IntrospectionException, ReflectionException {

        // 1. 获取 MBeanServer
        MBeanServer mbs = ManagementFactory.getPlatformMBeanServer();

        // 2. 构建 G1YoungGenerationSizer MBean 的 ObjectName
        ObjectName objectName = new ObjectName("com.example:type=G1YoungGenerationSizer");

        // 3. 注册 MBean
        G1YoungGenerationSizer mbean = new G1YoungGenerationSizer();
        mbs.registerMBean(mbean, objectName);

        // 4. 连接到 MBeanServer (可选,如果MBean在远程JVM中)
        //    JMXServiceURL url = new JMXServiceURL("service:jmx:rmi:///jndi/rmi://localhost:9999/jmxrmi");
        //    JMXConnector jmxc = JMXConnectorFactory.connect(url, null);
        //    MBeanServerConnection mbs = jmxc.getMBeanServerConnection();

        // 5. 调用 MBean 的方法
        //  假设你想要设置新生代最小比例为10%,最大比例为70%
        mbs.invoke(objectName, "setNewSizeRatio", new Object[]{10, 70}, new String[]{int.class.getName(), int.class.getName()});

        // 6. 保持程序运行,允许通过JMX客户端进行监控和调整
        System.out.println("G1YoungGenerationSizer MBean registered.  Waiting for JMX connections...");
        try {
            Thread.sleep(Long.MAX_VALUE); // Keep the application running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public static class G1YoungGenerationSizer implements G1YoungGenerationSizerMBean {
        private int minRatio = 5;
        private int maxRatio = 60;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ewSizeRatio(int minRatio, int maxRatio) {
            if (minRatio < 0 || minRatio > 100 || maxRatio < 0 || maxRatio > 100 || minRatio > maxRatio) {
                System.err.println("Invalid ratio values. Ratios must be between 0 and 100, and minRatio <= maxRatio.");
                return;
            }

            this.minRatio = minRatio;
            this.maxRatio = maxRatio;

            // 打印日志,说明设置已生效
            System.out.println("G1 New Size Ratio updated: minRatio=" + minRatio + "%, maxRatio=" + maxRatio + "%");
            // 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进一步调用JVM的API来动态调整这些参数。
            // 但直接修改JVM参数通常需要安全点,并且可能不是所有的JVM实现都支持动态修改。
            // 因此,这里只是模拟设置,实际效果取决于JVM的具体实现。
            //  例如,可以通过 HotSpotDiagnosticMXBean  来设置 JVM 参数 (需要额外的权限和谨慎处理).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MinRatio() {
            return minRatio;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MaxRatio() {
            return maxRatio;
        }
    }

    public interface G1YoungGenerationSizerMBean {
        void setNewSizeRatio(int minRatio, int maxRatio);

        int getMinRatio();

        int getMaxRatio();
    }
}

说明:

  1. G1YoungGenerationSizerMBean 和 G1YoungGenerationSizer: 定义了一个 MBean 接口和实现类,提供了 setNewSizeRatio 方法来设置新生代的最小和最大比例。
  2. 注册 MBean: 代码将 MBean 注册到 MBeanServer,使其可以通过 JMX 客户端访问。
  3. 调用 MBean 方法: 示例代码通过 JMX 调用 setNewSizeRatio 方法来设置新生代比例。
  4. 动态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使用 JMX 客户端(例如 VisualVM、JConsole)连接到 JVM,然后调用 MBean 的方法来动态调整 G1 的参数。

重要提示:

  • 安全点: 动态调整 JVM 参数通常需要在安全点(Safepoint)进行,这可能会导致短暂的停顿。
  • HotSpotDiagnosticMXBean: 可以使用 HotSpotDiagnosticMXBean 来设置 JVM 参数,但需要额外的权限和谨慎处理。 这种方式修改的参数通常是全局的,可能会影响整个JVM的行为。
  • JVM 实现: 并非所有的 JVM 实现都支持动态修改参数。你需要查阅你所使用的 JVM 的文档,了解其支持的动态调整方式。
  • 监控: 在动态调整参数后,务必监控 JVM 的性能,确保调整后的参数能够提高性能,而不是降低性能。

总结

G1和ZGC是两种重要的垃圾收集器,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G1适用于需要高吞吐量,并且可以容忍一定的停顿时间的应用程序。ZGC适用于对延迟非常敏感,需要亚毫秒级的停顿时间的应用程序。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程序的延迟要求、吞吐量要求、堆大小、硬件环境和JDK版本等因素。通过JMX可以动态调整G1的部分参数,但需要谨慎操作并监控性能。

G1和ZGC的未来发展方向

G1和ZGC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

  • 更低的延迟: 继续优化垃圾收集算法,进一步降低停顿时间。
  • 更高的吞吐量: 提高垃圾收集的效率,减少对应用程序性能的影响。
  • 更好的自适应性: 使垃圾收集器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程序和硬件环境。
  • 更强大的监控和调优工具: 提供更方便的监控和调优工具,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管理垃圾收集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