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 远程请求解密: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源码“扒皮”讲座
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代码界的段子手。今天咱们不聊风花雪月,来点硬核的——扒一扒 WordPress 中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这哥俩的底裤,看看它们是如何调戏 WP_Http
类,实现远程请求的。
准备好了吗?老司机要开车了,请系好安全带!
开场白:为什么需要远程请求?
在 WordPress 的世界里,你可能会遇到需要跟其他服务器“眉来眼去”的情况,比如:
- 获取外部数据: 从第三方 API 获取天气预报、股票行情、汇率信息等等。
- 验证用户身份: 调用外部 OAuth 服务进行用户登录验证。
- 更新软件版本: 检查 WordPress 插件或主题是否有新版本可用。
- 发送通知: 将网站事件通知到其他服务(比如Slack、Discord)。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闪亮登场了。它们就像 WordPress 的“网络特工”,专门负责搞定这些跨服务器的任务。
正式开始: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的“前世今生”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并不是直接赤膊上阵发送 HTTP 请求,而是站在 WP_Http
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WP_Http
类就像一个“HTTP 请求处理工厂”,而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则是工厂里的两道“标准流水线”。
让我们先来看看 wp_remote_get()
的真面目:
function wp_remote_get( $url, $args = array() ) {
return wp_remote_request( $url, wp_parse_args( $args, array( 'method' => 'GET' ) ) );
}
再来看看 wp_remote_post()
的庐山真面目:
function wp_remote_post( $url, $args = array() ) {
return wp_remote_request( $url, wp_parse_args( $args, array( 'method' => 'POST' ) ) );
}
看到没?它们俩其实都是“套娃”,本质上都是调用了 wp_remote_request()
这个更底层的函数。 区别只在于:
wp_remote_get()
默认将请求方法设置为GET
。wp_remote_post()
默认将请求方法设置为POST
。
它们都接收两个参数:
$url
: 请求的 URL 地址。$args
: 一个数组,包含请求的各种参数(比如 headers, body, timeout 等)。
深入虎穴:wp_remote_request()
函数解析
wp_remote_request()
函数才是真正干活的家伙。它接收 URL 和参数,然后调用 WP_Http
类来发送请求。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它的主要流程:
-
参数合并与标准化: 将传入的参数与默认参数合并,并进行一些标准化处理。
-
请求过滤: 允许开发者通过
pre_http_request
过滤器来短路(提前返回)请求,或者修改请求参数。 -
WP_Http
实例创建: 根据当前环境选择合适的 HTTP 传输方式(比如 CURL、Streams、Fsockopen),并创建WP_Http
类的实例。 -
发送请求: 调用
WP_Http
实例的request()
方法来发送 HTTP 请求。 -
响应过滤: 允许开发者通过
http_response
过滤器来修改 HTTP 响应。 -
处理响应: 根据响应的状态码,判断请求是否成功,并返回响应结果。
让我们用代码来展示一下这个流程 (简化版,省略了部分错误处理和过滤):
function wp_remote_request( $url, $args = array() ) {
// 1. 参数合并与标准化
$args = wp_parse_args( $args, array(
'timeout' => 5,
'redirection' => 5,
'httpversion' => '1.0',
'user-agent' => 'WordPress/' . get_bloginfo( 'version' ) . '; ' . get_bloginfo( 'url' ),
'reject_unsafe_urls' => true,
) );
// 2. 请求过滤 (省略)
// $pre_http_request = apply_filters( 'pre_http_request', false, $url, $args );
// if ( false !== $pre_http_request ) {
// return $pre_http_request;
// }
// 3. WP_Http 实例创建
$http = _wp_http_get_object(); // 获取 WP_Http 实例
// 4. 发送请求
$response = $http->request( $url, $args );
// 5. 响应过滤 (省略)
// $response = apply_filters( 'http_response', $response, $args, $url );
// 6. 处理响应
if ( is_wp_error( $response ) ) {
return $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
}
WP_Http
类:HTTP 请求的幕后英雄
WP_Http
类才是真正干脏活累活的家伙。它负责处理底层的 HTTP 协议细节,并根据当前环境选择最合适的 HTTP 传输方式。
WP_Http
类支持多种 HTTP 传输方式,包括:
- CURL: 使用 PHP 的 CURL 扩展。这是最常用的方式,功能强大,支持各种 HTTP 特性。
- Streams: 使用 PHP 的 Streams API。相对 CURL 来说,功能较弱,但更轻量级。
- Fsockopen: 使用 PHP 的 Fsockopen 函数。这是最原始的方式,需要手动处理 HTTP 协议细节。
WP_Http
类会根据以下顺序选择 HTTP 传输方式:
- 如果 CURL 扩展可用,则使用 CURL。
- 如果 Streams API 可用,则使用 Streams。
- 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可用,则使用 Fsockopen。
WP_Http
类的核心方法是 request()
,它接收 URL 和参数,然后发送 HTTP 请求,并返回响应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 WP_Http::request()
方法的简化版代码: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url, $args = array() ) {
$args = wp_parse_args( $args );
// 根据 URL Scheme 选择传输方式
$ssl = ( substr( $url, 0, 8 ) == 'https://' );
// 根据参数和环境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if ( isset( $args['sslverify'] ) && ! $args['sslverify'] ) {
$transports = array( 'streams', 'curl' ); // 允许不验证 SSL 证书
} else {
$transports = $this->get_transports(); // 获取可用的传输方式
}
// 循环尝试不同的传输方式
foreach ( $transports as $transport ) {
$response = $this->{'request_' . $transport}( $url, $args ); // 调用具体的传输方式
if ( ! is_wp_error( $response ) ) {
return $response; // 成功,返回响应
}
}
return new WP_Error( 'http_request_failed', __( 'All HTTP request transports failed.' ) ); // 所有方式都失败
}
三大金刚:CURL, Streams, Fsockopen
WP_Http
类通过 request_curl()
, request_streams()
, 和 request_fsockopen()
这三个方法来分别处理 CURL, Streams, 和 Fsockopen 这三种传输方式。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 CURL 的处理方式。
WP_Http::request_curl()
方法会:
- 初始化 CURL 句柄。
- 设置 CURL 选项,比如 URL, headers, body, timeout 等。
- 执行 CURL 请求。
- 获取响应结果。
- 关闭 CURL 句柄。
参数详解:$args
数组的秘密
wp_remote_get()
, wp_remote_post()
, 和 wp_remote_request()
函数都接收一个 $args
数组,用于指定请求的各种参数。 这个 $args
数组就像一个“百宝箱”,可以控制 HTTP 请求的方方面面。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 $args
参数:
参数名 | 类型 | 描述 | 默认值 |
---|---|---|---|
method |
string | 请求方法 (GET, POST, PUT, DELETE 等)。 | GET (for wp_remote_get() ), POST (for wp_remote_post() ) |
timeout |
int | 请求超时时间 (秒)。 | 5 |
redirection |
int | 最大重定向次数。 | 5 |
httpversion |
string | HTTP 协议版本 (1.0 或 1.1)。 | 1.0 |
user-agent |
string | User-Agent 字符串。 | WordPress/{version}; {url} |
headers |
array | 自定义 HTTP Headers。 | array() |
body |
mixed | 请求体 (用于 POST, PUT 等方法)。可以是字符串或数组。 | null |
cookies |
array | 要发送的 Cookie。 | array() |
sslverify |
bool | 是否验证 SSL 证书。 | true (建议保持默认值,除非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stream |
bool | 是否以流式传输方式获取响应。 | false |
filename |
string | 若 stream 为 true, 则指定保存响应内容的文件路径。 |
'' |
示例:发送一个带有自定义 Header 和 Body 的 POST 请求
$url = 'https://example.com/api/endpoint';
$args = array(
'method' => 'POST',
'timeout' => 10,
'headers' => array(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X-API-Key' => 'YOUR_API_KEY',
),
'body' => json_encode( array( 'name' => 'John Doe',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
);
$response = wp_remote_post( $url, $args );
if ( is_wp_error( $response ) ) {
$error_message = $response->get_error_message();
echo "Something went wrong: $error_message";
} else {
echo 'Response: ' . wp_remote_retrieve_body( $response );
}
响应处理:从“乱码”到“有用信息”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返回的响应结果是一个数组,包含以下元素:
headers
: HTTP 响应头。body
: HTTP 响应体。response
: 一个数组,包含响应状态码和状态信息。cookies
: 服务器设置的 Cookie。filename
: 如果使用了stream
参数,则包含保存响应内容的文件路径。
为了方便获取响应体,WordPress 提供了 wp_remote_retrieve_body()
函数:
$body = wp_remote_retrieve_body( $response );
同样,为了方便获取响应头,可以使用 wp_remote_retrieve_headers()
函数:
$headers = wp_remote_retrieve_headers( $response );
示例:获取响应状态码和响应体
$url = 'https://example.com';
$response = wp_remote_get( $url );
if ( is_wp_error( $response ) ) {
$error_message = $response->get_error_message();
echo "Something went wrong: $error_message";
} else {
$status_code = wp_remote_retrieve_response_code( $response );
$body = wp_remote_retrieve_body( $response );
echo "Status Code: $status_coden";
echo "Body: $bodyn";
}
错误处理:避免“原地爆炸”
在进行远程请求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错误,比如:
- 网络连接失败。
- 服务器返回错误状态码 (404, 500 等)。
- 请求超时。
- SSL 证书验证失败。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在遇到错误时,会返回一个 WP_Error
对象。 因此,在处理响应结果之前,务必先检查是否发生了错误:
$response = wp_remote_get( $url );
if ( is_wp_error( $response ) ) {
$error_message = $response->get_error_message();
echo "Something went wrong: $error_message";
// 进行错误处理,比如记录日志、显示错误信息等
} else {
// 处理响应结果
}
安全提示:防范“黑客入侵”
在进行远程请求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问题:
- URL 验证: 对 URL 进行验证,防止恶意用户注入恶意 URL。
- 数据过滤: 对从外部服务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过滤,防止 XSS 攻击。
- SSL 验证: 始终验证 SSL 证书,防止中间人攻击 (除非你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 限制请求频率: 限制对外部服务器的请求频率,防止 DDOS 攻击。
- 存储敏感信息: 不要将 API Key 等敏感信息直接写在代码中,而是应该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比如 WordPress 的 Options API)。
总结: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的“葵花宝典”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post()
是 WordPress 中进行远程请求的利器。 它们封装了 WP_Http
类,提供了简单易用的 API。 理解它们的底层原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利用它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核心要点:
wp_remote_get()
和wp_remote_post()
都是wp_remote_request()
的“马甲”。wp_remote_request()
负责参数处理、请求过滤、WP_Http
实例创建和响应处理。WP_Http
类是 HTTP 请求的幕后英雄,负责处理底层的 HTTP 协议细节。$args
数组是控制 HTTP 请求的“百宝箱”。- 务必进行错误处理和安全防护。
希望今天的“扒皮”讲座能让你对 WordPress 的远程请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记住,代码的世界里没有秘密,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成为真正的“代码大师”。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