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程序猿、攻城狮、代码艺术家们,晚上好! 欢迎来到“Python并发奇妙夜”! 今晚,咱们不聊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就来点接地气的,一起扒一扒gevent
和eventlet
这两位“绿色”并发界的扛把子,看看它们是怎么利用Greenlet
和monkey patching
,把咱们的Python代码变成并发利器的。
(一) 并发的那些事儿:为什么要“绿”?
在开始之前,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并发的必要性。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程序跑得像蜗牛一样慢吞吞的。
- 提升性能: 充分利用CPU资源,让程序在同一时间内处理更多任务。
- 提高响应速度: 避免阻塞,让程序在等待IO操作时可以继续处理其他任务。
- 改善用户体验: 快速响应用户的操作,避免卡顿。
传统的并发方式,比如多线程和多进程,虽然能解决问题,但也有一些缺点:
并发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多线程 | 共享内存,通信方便。 | GIL(全局解释器锁)限制了真正的并行执行,线程切换开销大,容易出现死锁等问题。 |
多进程 | 避免GIL限制,可以实现真正的并行执行。 | 进程间通信复杂,需要额外的开销,内存占用高。 |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轻量级的并发方式,这就是gevent
和eventlet
这类基于Greenlet
的并发模型的用武之地。它们被称为“绿色”并发,是因为它们使用的是用户态的线程,而不是操作系统内核管理的线程。
(二) Greenlet:轻量级“线程”的秘密武器
Greenlet
可以简单理解为协程,它是一个轻量级的执行单元,可以在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切换,而不需要操作系统的介入。
1. 什么是Greenlet?
Greenlet
是基于stackless
的协程实现,它提供了一种用户态的并发机制,允许我们在单个线程中运行多个“微线程”。
2. Greenlet的优势:
- 轻量级: 创建和切换的开销非常小,远小于线程。
- 用户态: 不需要操作系统内核的参与,避免了系统调用的开销。
- 可控性: 切换由程序员控制,可以避免线程切换带来的不确定性。
3. Greenlet的使用方法:
Greenlet
的使用非常简单,只需要导入greenlet
模块,然后创建一个Greenlet
对象,并指定要执行的函数即可。
from greenlet import greenlet
def test1():
print(12)
gr2.switch() # 切换到gr2
print(34)
def test2():
print(56)
gr1.switch() # 切换到gr1
print(78)
gr1 = greenlet(test1)
gr2 = greenlet(test2)
gr1.switch() # 启动gr1
这段代码会输出:
12
56
34
78
可以看到,gr1
和gr2
在执行过程中相互切换,实现了并发的效果。
4. Greenlet的切换:
Greenlet
的切换使用switch()
方法,它可以将控制权转移到另一个Greenlet
对象。
(三) Monkey Patching:让阻塞IO变“绿”的魔法
光有Greenlet
还不够,如果我们的代码中存在阻塞IO操作,比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写等,那么Greenlet
也会被阻塞,无法发挥并发的优势。这时候,就需要monkey patching
出场了。
1. 什么是Monkey Patching?
Monkey patching
是一种在运行时动态修改或替换已有代码的技术。它可以让我们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改变其行为。
2. Monkey Patching的作用:
在gevent
和eventlet
中,monkey patching
主要用于将标准库中的阻塞IO操作替换为非阻塞的异步IO操作。
3. Monkey Patching的原理:
Monkey patching
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标准库中的函数或类替换为gevent
或eventlet
提供的异步版本。例如,将socket.socket
替换为gevent.socket.socket
。
4. Monkey Patching的使用方法:
gevent
和eventlet
都提供了monkey_patch()
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monkey patching
。
# gevent
import gevent
from gevent import monkey
monkey.patch_all() # 替换所有标准库中的阻塞IO操作
# eventlet
import eventlet
eventlet.monkey_patch() # 替换所有标准库中的阻塞IO操作
只需要在代码的开头调用monkey_patch_all()
或eventlet.monkey_patch()
,就可以将标准库中的阻塞IO操作替换为异步IO操作。
5. Monkey Patching的注意事项:
- 顺序: 必须在所有IO操作之前调用
monkey_patch()
。 - 兼容性: 可能会与其他库产生冲突,需要仔细测试。
- 副作用: 可能会改变原有代码的行为,需要谨慎使用。
(四) Gevent:基于libev的并发神器
gevent
是一个基于libev
的并发库,它利用Greenlet
和monkey patching
,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并发编程模型。
1. Gevent的特点:
- 基于libev: 使用高性能的事件循环库
libev
,可以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 - 自动切换: 当遇到IO操作时,
gevent
会自动切换到其他Greenlet
,避免阻塞。 - 易于使用: 提供了简单易用的API,可以方便地创建和管理
Greenlet
。
2. Gevent的使用方法:
import gevent
from gevent import socket
def server(port):
s = socket.socket()
s.bind(('', port))
s.listen(5)
while True:
cli, addr = s.accept()
print('Client connected from %s:%s' % (addr[0], addr[1]))
gevent.spawn(handle_client, cli)
def handle_client(cli):
try:
while True:
data = cli.recv(1024)
if not data:
break
print('Received: %s' % data)
cli.send(b'OK')
finally:
cli.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gevent.spawn(server, 8000) # 创建一个Greenlet来运行server函数
gevent.run() # 启动事件循环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TCP服务器,可以处理多个并发连接。gevent.spawn()
用于创建一个Greenlet
来运行server
函数,gevent.run()
用于启动事件循环。
3. Gevent的常用API:
API | 作用 |
---|---|
gevent.spawn() |
创建一个Greenlet 。 |
gevent.joinall() |
等待所有Greenlet 执行完成。 |
gevent.sleep() |
暂停当前Greenlet 的执行,让出CPU。 |
gevent.socket |
提供了异步的socket API。 |
gevent.queue |
提供了异步的队列API,用于在Greenlet 之间传递数据。 |
(五) Eventlet:纯Python的并发选择
eventlet
是一个基于Greenlet
的并发库,与gevent
类似,但它使用纯Python实现,不需要编译C扩展。
1. Eventlet的特点:
- 纯Python: 不需要编译C扩展,安装方便。
- 易于理解: 代码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 与WSGI兼容: 可以方便地与WSGI服务器集成。
2. Eventlet的使用方法:
import eventlet
from eventlet import wsgi
def hello_world(env, start_response):
status = '200 OK'
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tart_response(status, headers)
return [b"Hello World!n"]
if __name__ == '__main__':
wsgi.server(eventlet.listen(('', 8000)), hello_world)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WSGI服务器,可以处理HTTP请求。eventlet.listen()
用于创建一个监听socket,wsgi.server()
用于启动WSGI服务器。
3. Eventlet的常用API:
API | 作用 |
---|---|
eventlet.spawn() |
创建一个Greenlet 。 |
eventlet.join() |
等待一个Greenlet 执行完成。 |
eventlet.sleep() |
暂停当前Greenlet 的执行,让出CPU。 |
eventlet.greenthread |
提供了异步的线程API。 |
eventlet.queue |
提供了异步的队列API,用于在Greenlet 之间传递数据。 |
(六) Gevent vs Eventlet:谁更胜一筹?
gevent
和eventlet
都是优秀的并发库,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特性 | Gevent | Eventlet |
---|---|---|
依赖 | 依赖libev ,需要编译C扩展。 |
纯Python实现,不需要编译C扩展。 |
性能 | 性能更高,尤其是在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 | 性能稍逊,但在大多数场景下足够使用。 |
兼容性 | 兼容性更好,对第三方库的支持更全面。 | 兼容性稍差,可能与某些库产生冲突。 |
易用性 | API设计更简洁,更容易上手。 | API设计稍显复杂,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 |
适用场景 | 需要高性能的并发应用,比如网络爬虫、实时通信等。 | 对性能要求不高,但需要快速部署的应用,比如Web应用、API服务等。 |
社区支持 | 社区活跃,文档完善,问题容易解决。 | 社区活跃度稍低,文档相对简单。 |
总结:
- 如果追求极致的性能,并且对C扩展不反感,那么
gevent
是更好的选择。 - 如果追求快速部署,并且不想编译C扩展,那么
eventlet
是更好的选择。
(七) 实战演练:打造一个并发下载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gevent
和eventlet
的使用,咱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并发下载器。
# gevent版本
import gevent
from gevent import monkey
monkey.patch_all()
import urllib.request
def download(url, filename):
print('Downloading %s to %s' % (url, filename))
try:
response = urllib.request.urlopen(url)
with open(filename, 'wb') as f:
f.write(response.read())
print('Finished downloading %s' % url)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downloading %s: %s' % (url, 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rls = [
'http://www.baidu.com',
'http://www.google.com',
'http://www.bing.com'
]
jobs = [gevent.spawn(download, url, url.split('//')[1] + '.html') for url in urls] # 创建Greenlet
gevent.joinall(jobs) # 等待所有Greenlet完成
print("All done!")
这段代码会并发下载三个网页,并将它们保存到本地文件中。
如果使用eventlet
,只需要将gevent
替换为eventlet
即可:
# eventlet版本
import eventlet
eventlet.monkey_patch()
import urllib.request
def download(url, filename):
print('Downloading %s to %s' % (url, filename))
try:
response = urllib.request.urlopen(url)
with open(filename, 'wb') as f:
f.write(response.read())
print('Finished downloading %s' % url)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downloading %s: %s' % (url, 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rls = [
'http://www.baidu.com',
'http://www.google.com',
'http://www.bing.com'
]
jobs = [eventlet.spawn(download, url, url.split('//')[1] + '.html') for url in urls] # 创建Greenlet
eventlet.joinall(jobs) # 等待所有Greenlet完成
print("All done!")
(八) 总结与展望
今晚,我们一起探索了gevent
和eventlet
这两位“绿色”并发界的扛把子,了解了它们是如何利用Greenlet
和monkey patching
,将我们的Python代码变成并发利器的。
gevent
和eventlet
都是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构建高性能的并发应用。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
当然,并发编程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感谢大家的聆听! 祝大家编码愉快,bug少一点,头发多一点!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