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 InnoDB
的 Page
压缩,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省钱小能手。
InnoDB
的 Page
压缩,说白了,就是把数据页(Page)里面的重复内容,像打包行李一样,挤掉水分,让它体积更小。这样一来,同样的空间就能存更多的数据,省钱!而且,IO 效率也能蹭蹭往上涨,速度更快!但是,压缩是要消耗 CPU 的,所以,如何权衡压缩带来的收益和 CPU 的开销,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一、InnoDB Page
压缩算法:zlib
、lz4
和 zstd
InnoDB
支持多种压缩算法,最常见的有 zlib
、lz4
和 zstd
。 它们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
zlib
: 经典老牌压缩算法,压缩率高,但速度相对较慢,CPU 消耗也较高。 适合对存储空间要求更高,对 CPU 消耗不敏感的场景,比如历史数据归档。 -
lz4
: 速度快,压缩率相对较低,CPU 消耗也较低。 适合对性能要求更高,对存储空间不那么敏感的场景,比如实时数据查询。 -
zstd
: 后起之秀,压缩率和速度都比较均衡,CPU 消耗也适中。 逐渐成为主流选择,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性能表现一般优于zlib
,同时压缩率优于lz4
。
咱们先用一个表格来简单对比一下:
算法 | 压缩率 | 速度 | CPU 消耗 | 适用场景 |
---|---|---|---|---|
zlib |
高 | 慢 | 高 | 历史数据归档,对存储空间要求高,对 CPU 不敏感 |
lz4 |
低 | 快 | 低 | 实时数据查询,对性能要求高,对存储空间不敏感 |
zstd |
中等 | 中等 | 中等 | 大多数场景,性能和压缩率的平衡 |
二、如何开启 InnoDB Page
压缩
开启 InnoDB Page
压缩非常简单,只需要修改 CREATE TABLE
语句或者 ALTER TABLE
语句即可。
1. CREATE TABLE
语句:
CREATE TABLE `my_table` (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5),
`data` TEXT
) ENGINE=InnoDB
ROW_FORMAT=COMPRESSED
KEY_BLOCK_SIZE=8;
ROW_FORMAT=COMPRESSED
: 启用压缩。KEY_BLOCK_SIZE=8
: 指定压缩后的Page
大小,单位是 KB。 常见的取值有 4, 8, 16。KEY_BLOCK_SIZE
必须小于等于innodb_page_size
,且必须是innodb_page_size
的约数。 比如,如果innodb_page_size
是 16KB,那么KEY_BLOCK_SIZE
可以是 4, 8, 16。
2. ALTER TABLE
语句:
ALTER TABLE `my_table` ROW_FORMAT=COMPRESSED KEY_BLOCK_SIZE=8;
这条语句可以将已有的表 my_table
开启压缩。
3. 指定压缩算法:
默认情况下,InnoDB
使用 zlib
算法进行压缩。 如果你想使用 lz4
或者 zstd
,需要通过 innodb_compression_algorithm
参数来指定。
SET GLOBAL innodb_compression_algorithm=lz4; -- 设置全局参数,影响所有新创建的表
ALTER TABLE `my_table` ROW_FORMAT=COMPRESSED KEY_BLOCK_SIZE=8 COMPRESSION_ALGORITHM=lz4; -- 只影响当前表
注意:
- 修改
innodb_compression_algorithm
全局参数后,只会影响新创建的表。 对于已经存在的表,需要使用ALTER TABLE
语句来修改。 - 开启压缩后,
InnoDB
会在后台自动进行压缩。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取决于表的大小。 - 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适合压缩。 如果数据本身已经高度压缩,比如图片、视频等,再进行压缩可能效果不佳,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CPU
开销与存储收益
Page
压缩虽然能节省存储空间,提高 IO 效率,但也会带来 CPU
开销。 压缩和解压缩都需要消耗 CPU
资源。 因此,在选择是否开启压缩时,需要权衡 CPU
开销和存储收益。
1. CPU
开销:
CPU
开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压缩: 在写入数据时,
InnoDB
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这会消耗CPU
资源。 - 解压缩: 在读取数据时,
InnoDB
需要对数据进行解压缩,这也会消耗CPU
资源。
CPU
开销的大小取决于压缩算法、压缩率和数据量。 压缩率越高,CPU
消耗越大。 数据量越大,CPU
消耗也越大。
2. 存储收益:
存储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节省存储空间: 压缩后的数据体积更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 提高 IO 效率: 压缩后的数据体积更小,可以减少 IO 操作,提高 IO 效率。
存储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压缩率和数据量。 压缩率越高,存储收益越大。 数据量越大,存储收益也越大。
3. 如何权衡:
权衡 CPU
开销和存储收益,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分析。
CPU
资源充足,存储空间紧张: 可以选择压缩率较高的算法,比如zlib
或者zstd
。CPU
资源紧张,存储空间相对充足: 可以选择速度较快的算法,比如lz4
。CPU
资源和存储空间都比较紧张: 需要进行综合评估,选择一个平衡点。 可以考虑使用zstd
算法,或者对部分数据进行压缩,对另一部分数据不进行压缩。
四、实战案例:用 sysbench
模拟不同压缩算法下的性能表现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用 sysbench
模拟一下不同压缩算法下的性能表现。
1. 准备工作:
- 安装
sysbench
:yum install sysbench
(CentOS/RHEL) 或者apt-get install sysbench
(Debian/Ubuntu) - 创建一个测试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sbtest;
- 连接到测试数据库:
mysql -u root -p sbtest
2. 初始化 sysbench
:
sysbench oltp_read_write --mysql-host=127.0.0.1 --mysql-user=root --mysql-password=your_password --mysql-db=sbtest --table-size=1000000 --tables=10 prepare
这条命令会创建 10 张表,每张表包含 100 万条数据。 你需要把 your_password
替换成你自己的 MySQL 密码。
3. 测试 zlib
算法:
首先,创建一个使用 zlib
算法压缩的表:
CREATE TABLE `sbtest1_zlib` LIKE `sbtest1`;
ALTER TABLE `sbtest1_zlib` ROW_FORMAT=COMPRESSED KEY_BLOCK_SIZE=8 COMPRESSION_ALGORITHM=zlib;
INSERT INTO `sbtest1_zlib` SELECT * FROM `sbtest1`;
然后,运行 sysbench
测试:
sysbench oltp_read_write --mysql-host=127.0.0.1 --mysql-user=root --mysql-password=your_password --mysql-db=sbtest --table-size=1000000 --tables=1 --report-interval=10 --time=60 --threads=8 run
这条命令会运行 60 秒的读写混合负载,使用 8 个线程。 --report-interval=10
表示每 10 秒输出一次报告。
4. 测试 lz4
算法:
类似地,创建一个使用 lz4
算法压缩的表:
CREATE TABLE `sbtest1_lz4` LIKE `sbtest1`;
ALTER TABLE `sbtest1_lz4` ROW_FORMAT=COMPRESSED KEY_BLOCK_SIZE=8 COMPRESSION_ALGORITHM=lz4;
INSERT INTO `sbtest1_lz4` SELECT * FROM `sbtest1`;
然后,运行 sysbench
测试:
sysbench oltp_read_write --mysql-host=127.0.0.1 --mysql-user=root --mysql-password=your_password --mysql-db=sbtest --table-size=1000000 --tables=1 --report-interval=10 --time=60 --threads=8 run
5. 测试 zstd
算法:
类似地,创建一个使用 zstd
算法压缩的表:
CREATE TABLE `sbtest1_zstd` LIKE `sbtest1`;
ALTER TABLE `sbtest1_zstd` ROW_FORMAT=COMPRESSED KEY_BLOCK_SIZE=8 COMPRESSION_ALGORITHM=zstd;
INSERT INTO `sbtest1_zstd` SELECT * FROM `sbtest1`;
然后,运行 sysbench
测试:
sysbench oltp_read_write --mysql-host=127.0.0.1 --mysql-user=root --mysql-password=your_password --mysql-db=sbtest --table-size=1000000 --tables=1 --report-interval=10 --time=60 --threads=8 run
6. 测试未压缩的表:
为了对比,咱们也测试一下未压缩的表:
sysbench oltp_read_write --mysql-host=127.0.0.1 --mysql-user=root --mysql-password=your_password --mysql-db=sbtest --table-size=1000000 --tables=1 --report-interval=10 --time=60 --threads=8 run
7. 分析结果:
运行完所有测试后,你需要分析 sysbench
的输出结果。 关注以下几个指标:
- transactions: 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TPS)。 越高越好。
- queries: 每秒执行的查询数 (QPS)。 越高越好。
- latency: 平均延迟。 越低越好。
通过对比不同算法下的 TPS、QPS 和延迟,你可以了解不同算法的性能表现。 同时,你也可以通过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来查看表的存储空间占用情况,从而了解不同算法的压缩率。
SHOW TABLE STATUS LIKE 'sbtest1%';
关注 Data_length
和 Index_length
字段,它们分别表示数据和索引的存储空间占用情况。
五、Page
压缩的注意事项
KEY_BLOCK_SIZE
的选择:KEY_BLOCK_SIZE
的选择会影响压缩率和性能。 一般来说,KEY_BLOCK_SIZE
越大,压缩率越高,但性能可能会下降。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测试,选择一个合适的KEY_BLOCK_SIZE
。- 监控
CPU
负载: 开启压缩后,需要密切监控CPU
负载,避免CPU
成为瓶颈。 可以使用top
、htop
等工具来监控CPU
负载。 - 定期维护: 定期进行
OPTIMIZE TABLE
操作,可以清理碎片,提高性能。 但是,OPTIMIZE TABLE
操作会重建表,比较耗时,需要谨慎使用。 - 备份与恢复: 在进行压缩相关操作之前,务必进行备份,以防万一。 恢复时,需要确保 MySQL 版本一致,并且支持相应的压缩算法。
Doublewrite Buffer
: 开启压缩后,Doublewrite Buffer
仍然会写入完整的Page
大小,所以Doublewrite Buffer
并不能节省空间。- 二进制日志 (Binary Log): 二进制日志会记录压缩后的数据。 如果使用基于行的复制 (Row-Based Replication),那么从库也需要支持相应的压缩算法。
六、总结
InnoDB Page
压缩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你节省存储空间,提高 IO 效率。 但是,它也会带来 CPU
开销。 因此,在选择是否开启压缩时,需要权衡 CPU
开销和存储收益。
希望今天的讲座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