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来聊聊Vue 3源码里头一个重量级的角色:patch
函数。这玩意儿啊,是虚拟DOM的发动机,专门负责把新老虚拟DOM进行比较,然后精确地更新真实DOM,就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一样,尽量少动刀,只切除病灶。
咱们这次就来扒一扒patch
函数的底裤,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实现DOM Diff算法的。准备好了吗?上车!
一、虚拟DOM是个啥?为啥要Diff?
在深入patch
函数之前,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虚拟DOM。简单来说,虚拟DOM就是一个用JavaScript对象来描述真实DOM结构的东西。它轻量级,可以随意修改,而且修改起来还很快。
想象一下,你要修改一个页面,如果直接操作真实DOM,那浏览器得重新渲染页面,这代价可大了。但如果你先修改虚拟DOM,然后把修改后的虚拟DOM和之前的虚拟DOM进行比较(Diff),找出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后再把这些修改应用到真实DOM上,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性能了。
这就好比你要装修房子,与其把整个房子推倒重来,不如先设计好图纸(虚拟DOM),然后根据图纸,只修改需要修改的地方(Diff & Patch)。
二、patch
函数:DOM Diff 的掌舵人
patch
函数的作用就是接收两个虚拟DOM节点(n1
和 n2
),然后将 n2
更新到 n1
上。简单来说,就是把n2
变成最新的,然后同步到真实dom。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尽可能地复用已有的DOM节点,只对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更新。
patch
函数的整体结构大致如下:
function patch(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 一堆判断和处理逻辑
const { type, shapeFlag } = n2;
switch (type) {
case Text:
// 处理文本节点
processText(n1, n2, container, anchor);
break;
case Comment:
// 处理注释节点
processCommentNode(n1, n2, container, anchor);
break;
case Static:
// 处理静态节点
processStaticContent(n1, n2, container, anchor, isSVG);
break;
case Fragment:
// 处理 Fragment 节点
processFragment(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break;
default:
if (typeof type === 'string') {
// 处理元素节点
processElement(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else if (isTeleport(type)) {
// 处理 Teleport 节点
type.process(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internals);
} else if (isSuspense(type)) {
// 处理 Suspense 节点
type.process(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internals);
} else {
// 处理组件节点
processComponent(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
可以看到,patch
函数根据不同类型的节点,调用不同的处理函数。接下来,咱们挑几个重点的处理函数来详细分析。
三、processElement
:元素节点的大管家
processElement
函数负责处理元素节点的更新。它会先判断新老节点是否是同一个类型的元素,如果是,则进入更新流程;否则,直接替换整个元素。
function processElement(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if (n1 == null) {
// 新节点,创建元素
mountElement(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else {
// 老节点存在,更新元素
patchElement(n1, n2,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mountElement
函数负责创建新的元素,这个咱们就不细说了。重点是patchElement
函数,它负责更新已有的元素。
四、patchElement
:元素节点的精细化更新
patchElement
函数是整个元素更新的核心。它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 比较属性 (props): 调用
patchProps
函数,比较新老节点的属性,添加、删除或更新属性。 - 比较子节点 (children): 调用
patchChildren
函数,比较新老节点的子节点,添加、删除或更新子节点。
function patchElement(n1, n2,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const el = (n2.el = n1.el); // 复用老节点的 DOM 元素
const oldProps = n1.props || EMPTY_OBJ;
const newProps = n2.props || EMPTY_OBJ;
// 1. 比较属性
patchProps(
el,
n2,
oldProps,
newProps,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
// 2. 比较子节点
patchChildren(
n1,
n2,
el,
null,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五、patchProps
:属性的增删改查
patchProps
函数负责比较新老节点的属性,并更新真实DOM。它会遍历新老节点的属性,进行以下操作:
- 添加新属性: 如果新节点有,老节点没有,则添加新属性。
- 删除旧属性: 如果老节点有,新节点没有,则删除旧属性。
- 更新属性值: 如果新老节点都有,但属性值不同,则更新属性值。
function patchProps(el, vnode, oldProps, newProps,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
if (oldProps !== newProps) {
for (const key in newProps) {
const next = newProps[key];
const prev = oldProps[key];
if (next !== prev) {
// 更新属性
patchProp(
el,
key,
prev,
next,
isSVG,
vnode.children,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unmountChildren
);
}
}
if (oldProps !== EMPTY_OBJ) {
for (const key in oldProps) {
if (!(key in newProps)) {
// 删除属性
patchProp(
el,
key,
oldProps[key],
null,
isSVG,
vnode.children,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unmountChildren
);
}
}
}
}
}
patchProp
函数才是真正操作DOM属性的地方。它会根据属性的类型,调用不同的方法来更新属性。例如,对于普通的属性,直接使用 el.setAttribute()
方法;对于事件监听器,则添加或删除事件监听器。
六、patchChildren
:子节点的乾坤大挪移
patchChildren
函数是整个DOM Diff算法的重头戏。它负责比较新老节点的子节点,并更新真实DOM。Vue 3 对子节点的Diff算法进行了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新节点是文本节点: 如果新节点是文本节点,直接替换老节点的所有子节点。
- 老节点是文本节点: 如果老节点是文本节点,直接替换成新节点的子节点。
- 新老节点都是数组: 这就是最复杂的情况,需要进行Diff算法。
咱们重点来看看新老节点都是数组的情况。Vue 3 使用了一种叫做“双端Diff”的算法,来尽可能地减少DOM操作。
function patchChildren(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const c1 = n1.children;
const c2 = n2.children;
const prevShapeFlag = n1.shapeFlag;
const shapeFlag = n2.shapeFlag;
if (shapeFlag & ShapeFlags.TEXT_CHILDREN) {
// 新节点是文本节点
if (prevShapeFlag & ShapeFlags.ARRAY_CHILDREN) {
// 老节点是数组,先卸载老节点
unmountChildren(c1,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
// 设置文本节点
hostSetElementText(container, c2);
} else {
// 新节点不是文本节点
if (prevShapeFlag & ShapeFlags.ARRAY_CHILDREN) {
// 老节点是数组
if (shapeFlag & ShapeFlags.ARRAY_CHILDREN) {
// 新节点也是数组,进行Diff算法
patchKeyedChildren(
c1,
c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else {
// 新节点不是数组,卸载老节点
unmountChildren(c1,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true);
}
} else {
// 老节点不是数组
if (prevShapeFlag & ShapeFlags.TEXT_CHILDREN) {
// 老节点是文本节点,清空文本节点
hostSetElementText(container, '');
}
if (shapeFlag & ShapeFlags.ARRAY_CHILDREN) {
// 新节点是数组,挂载新节点
mountChildren(c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
}
七、patchKeyedChildren
:双端Diff算法的精髓
patchKeyedChildren
函数是双端Diff算法的具体实现。它的核心思想是:
- 从两端向中间比较: 从新老节点的两端开始比较,如果相同,则继续向中间比较。
- 处理相同的前缀和后缀: 找到相同的前缀和后缀,可以减少需要Diff的节点数量。
- 处理插入、删除和移动: 对于剩下的节点,需要判断是插入、删除还是移动操作。
- 使用
key
来提高效率: 通过key
属性,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节点是否相同,从而提高Diff效率。
双端Diff算法的流程大致如下:
- 初始化指针: 初始化
i
指向老节点的开始,e1
指向老节点的结尾,j
指向新节点的开始,e2
指向新节点的结尾。 - 比较相同的前缀: 从
i
和j
开始,比较新老节点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i++
和j++
,直到遇到不同的节点。 - 比较相同的后缀: 从
e1
和e2
开始,比较新老节点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e1--
和e2--
,直到遇到不同的节点。 - 处理剩余节点: 经过前两步,剩下的节点就是需要进行Diff的节点。
- 新节点多于老节点: 如果
i > e1
,说明新节点多于老节点,需要插入新的节点。 - 老节点多于新节点: 如果
j > e2
,说明老节点多于新节点,需要删除老的节点。 - 乱序情况: 如果以上情况都不满足,说明节点是乱序的,需要进行更复杂的Diff操作。
function patchKeyedChildren(
c1,
c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let i = 0;
const l2 = c2.length;
let e1 = c1.length - 1;
let e2 = l2 - 1;
// 1. 从头开始比较,处理相同的前缀
while (i <= e1 && i <= e2) {
const n1 = c1[i];
const n2 = c2[i];
if (isSameVNodeType(n1, n2)) {
patch(
n1,
n2,
container,
null,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else {
break;
}
i++;
}
// 2. 从尾开始比较,处理相同的后缀
while (i <= e1 && i <= e2) {
const n1 = c1[e1];
const n2 = c2[e2];
if (isSameVNodeType(n1, n2)) {
patch(
n1,
n2,
container,
null,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else {
break;
}
e1--;
e2--;
}
// 3. 新的比老的多,创建
if (i > e1) {
if (i <= e2) {
const nextPos = e2 + 1;
const anchor = nextPos < l2 ? c2[nextPos].el : anchor;
while (i <= e2) {
patch(
null,
c2[i],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i++;
}
}
}
// 4. 老的比新的多,删除
else if (i > e2) {
while (i <= e1) {
unmount(c1[i],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true);
i++;
}
}
// 5. 乱序
else {
// ... (处理乱序的情况,使用key进行比较)
}
}
八、乱序情况的处理
对于乱序的情况,patchKeyedChildren
函数会使用 key
属性来判断节点是否相同。它会创建一个 keyToNewIndexMap
,用来存储新节点 key
和索引的对应关系。然后遍历老节点,如果老节点的 key
在 keyToNewIndexMap
中存在,则说明该节点在新节点中存在,需要更新;否则,说明该节点在新节点中不存在,需要删除。
遍历新节点,如果新节点的 key
在 keyToNewIndexMap
中不存在,则说明该节点是新增的,需要插入。
最后,根据 keyToNewIndexMap
,可以计算出一个最长递增子序列,用来确定哪些节点是可以复用的,哪些节点是需要移动的。
这部分代码比较复杂,涉及到一些算法知识,咱们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九、总结
patch
函数是Vue 3虚拟DOM的核心,它通过DOM Diff算法,尽可能地复用已有的DOM节点,只对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更新,从而大大提高了性能。
咱们今天主要讲了patch
函数的基本结构,以及processElement
、patchProps
、patchChildren
和patchKeyedChildren
等几个重要的处理函数。
当然,patch
函数还有很多细节,例如对不同类型节点的处理、对事件监听器的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家在阅读源码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希望今天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聊聊Vue 3的其他源码。感谢大家的收看!
附: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
数据结构/算法 | 描述 |
---|---|
数组 | 用于存储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在patchChildren 中,新老子节点列表都是数组。 |
对象 (Map) | 用于存储键值对。在乱序Diff中,keyToNewIndexMap 就是一个对象,用于快速查找新节点中key对应的index。 |
双指针 | 用于同时从数组的两端进行遍历。双端Diff算法中,使用i 和e1 从老节点两端遍历,j 和e2 从新节点两端遍历。 |
最长递增子序列 | 用于优化DOM移动操作。在乱序Diff中,找到最长递增子序列,可以确定哪些节点不需要移动,从而减少DOM操作。 |
递归 | patch 函数本身就是一个递归函数,它会递归地比较和更新子节点。 |
位运算 | Vue 3 使用位运算来标记节点的类型和状态 (ShapeFlags)。例如,shapeFlag & ShapeFlags.TEXT_CHILDREN 用于判断节点是否是文本节点。 |
希望这张表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patch
函数中用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解答。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