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源码深度解析之:组件的更新流程:从`props`变更到`VNode`重新渲染。

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今天咱们聊点硬核的,扒一扒 Vue 3 组件更新的心路历程,看看它是如何从 props 的一个小小变动,最终引发整个 VNode 重新渲染的“蝴蝶效应”。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发车喽!

第一站:props 变更的信号枪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Vue 3 的响应式系统是整个更新流程的基石。当父组件传递给子组件的 props 发生变化时,它并不是悄无声息的,而是会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想象一下,props 就像是连接父子组件的脐带,父组件的变化通过这条脐带传递给子组件。那么,这个“传递”的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答案就是 reactiveref

如果 props 里面的某个属性是 reactive 对象或者 ref,那么当这个属性的值发生改变的时候,Vue 的响应式系统就能精准地捕捉到这个变化。

举个例子:

// ParentComponent.vue
<template>
  <ChildComponent :message="parentMessage" />
  <button @click="updateMessage">Update Message</button>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 from 'vue';
import ChildComponent from './ChildComponent.vue';

const parentMessage = ref('Hello from Parent!');

const updateMessage = () => {
  parentMessage.value = 'New message from Parent!';
};
</script>

// ChildComponent.vue
<template>
  <p>{{ message }}</p>
</template>

<script setup>
defineProps({
  message: {
    type: String,
    required: true,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parentMessage 是一个 ref,当点击 "Update Message" 按钮时,parentMessage.value 的值会发生改变,触发 Vue 的响应式系统。

第二站:effect 的出动

响应式系统捕捉到 props 的变化后,接下来就要通知相关的 effect 函数。effect 函数可以理解为“观察者”,它会监听特定的响应式数据,并在数据发生改变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 Vue 3 的组件更新流程中,与 props 相关的 effect 函数通常是组件的渲染函数或者计算属性。当 props 发生变化时,这些 effect 函数会被触发,从而启动组件的更新。

具体来说,每个组件实例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 effect 函数,这个函数负责执行组件的渲染逻辑。当 props 发生变化时,这个 effect 函数会被重新执行,生成新的 VNode

// 简化的 effect 函数示例 (非 Vue 源码,用于理解概念)
function effect(fn) {
  const effectFn = () => {
    // 执行依赖收集,确定哪些响应式数据被依赖
    cleanup(effectFn); // 清除之前的依赖
    activeEffect = effectFn; // 设置当前激活的 effect
    const result = fn(); // 执行传入的函数,触发响应式数据的 get 操作,收集依赖
    activeEffect = null; // 重置 activeEffect
    return result;
  };

  effectFn.deps = []; // 存储依赖的响应式数据
  effectFn(); // 立即执行一次
  return effectFn;
}

// 依赖收集的简单示例 (非 Vue 源码,用于理解概念)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return;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deps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s);
  }
  deps.add(activeEffect);
  activeEffect.deps.push(deps);
}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return;
  cons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return;

  deps.forEach(effect => {
    effect(); // 触发 effect 函数
  });
}

function cleanup(effectFn) {
  effectFn.deps.forEach(deps => {
    deps.delete(effectFn);
  });
  effectFn.deps.length = 0;
}

let activeEffect = null;

// 模拟响应式数据
const data = { count: 0 };
const proxyData = new Proxy(data, {
  get(target, key) {
    track(target, key);
    return target[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target[key] = value;
    trigger(target, key);
    return true;
  }
});

// 使用 effect 函数
const myEffect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proxyData.count);
});

// 改变数据
proxyData.count++; // 会触发 myEffect 函数

第三站:VNode 的新生

当组件的 effect 函数被重新执行时,它会生成一个新的 VNodeVNode 是 Vue 3 中的虚拟 DOM,它是一个 JavaScript 对象,描述了组件应该渲染成什么样的真实 DOM 结构。

新的 VNode 包含了组件最新的状态信息,包括 propsdatacomputed 等。Vue 3 会将新的 VNode 与旧的 VNode 进行比较(这个过程叫做 "diff"),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然后只更新需要更新的部分,而不是完全重新渲染整个组件。

// VNode 的简单结构示例
{
  type: 'div', // 标签名
  props: { // 属性
    id: 'my-element',
    class: 'container'
  },
  children: [ // 子节点
    { type: 'p', children: 'Hello, world!' }
  ],
  el: null // 对应的真实 DOM 元素
}

第四站:diff 算法的精妙之处

diff 算法是 Vue 3 中最核心的算法之一,它负责比较新旧 VNode,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生成一系列的更新操作。

Vue 3 的 diff 算法采用了多种优化策略,例如:

  • 同层比较: 只比较同一层级的节点,不会跨层级比较。
  • key 的作用: 使用 key 属性可以帮助 Vue 3 更准确地判断哪些节点发生了移动、添加或删除。
  • 最长递增子序列: 在处理列表更新时,Vue 3 会利用最长递增子序列算法,尽可能地减少 DOM 移动的操作。
// 简化的 diff 算法示例 (非 Vue 源码,用于理解概念)
function diff(oldVNode, newVNode) {
  if (oldVNode.type !== newVNode.type) {
    // 如果节点类型不同,直接替换
    return replaceNode(oldVNode, newVNode);
  }

  if (typeof oldVNode.children === 'string' && typeof newVNode.children === 'string') {
    // 如果都是文本节点,直接更新文本内容
    if (oldVNode.children !== newVNode.children) {
      updateTextContent(oldVNode, newVNode.children);
    }
    return;
  }

  // 比较属性
  diffProps(oldVNode, newVNode);

  // 比较子节点
  diffChildren(oldVNode, newVNode);
}

function diffProps(oldVNode, newVNode) {
  // ...
}

function diffChildren(oldVNode, newVNode) {
  // ...
}

第五站:patch 的登场

patch 函数负责将 diff 算法生成的更新操作应用到真实的 DOM 上。patch 函数会根据不同的更新操作,执行相应的 DOM 操作,例如:

  • 创建新的 DOM 元素: 当新 VNode 中存在旧 VNode 中没有的节点时,patch 函数会创建新的 DOM 元素,并将其插入到正确的位置。
  • 删除旧的 DOM 元素: 当旧 VNode 中存在新 VNode 中没有的节点时,patch 函数会删除旧的 DOM 元素。
  • 更新 DOM 元素的属性: 当新旧 VNode 的属性值不同时,patch 函数会更新 DOM 元素的属性。
  • 移动 DOM 元素: 当节点的位置发生变化时,patch 函数会移动 DOM 元素。
// 简化的 patch 函数示例 (非 Vue 源码,用于理解概念)
function patch(oldVNode, newVNode) {
  const el = newVNode.el = oldVNode.el; // 复用旧的 DOM 元素

  if (oldVNode === newVNode) {
    return;
  }

  if (oldVNode.type !== newVNode.type) {
    // 如果节点类型不同,直接替换
    const newEl = document.createElement(newVNode.type);
    // ... 设置属性等
    el.parentNode.replaceChild(newEl, el);
    return;
  }

  // ... 其他更新逻辑,例如更新属性、子节点等
}

第六站:渲染完成,皆大欢喜

经过 diffpatch 的一番操作,真实的 DOM 最终被更新成了与新的 VNode 相匹配的状态。至此,组件的更新流程就告一段落了。

总结一下,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 描述 关键技术
1. props 变更 父组件传递给子组件的 props 发生变化。 reactiveref
2. effect 触发 响应式系统捕捉到 props 的变化,触发组件的 effect 函数。 effect、依赖收集
3. VNode 生成 组件的 effect 函数重新执行,生成新的 VNode h 函数(createElement)
4. diff 算法 Vue 3 将新的 VNode 与旧的 VNode 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diff 算法
5. patch 更新 patch 函数将 diff 算法生成的更新操作应用到真实的 DOM 上。 DOM 操作

一些额外的小贴士:

  • 避免不必要的更新: 尽量使用 computedmemo 来缓存计算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渲染。
  • 合理使用 key 在列表渲染时,务必使用 key 属性,并且 key 的值应该是唯一的。
  • 拥抱 Composition API: 使用 Composition API 可以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组件的可维护性。

最后,送大家一句至理名言:

“理解了 Vue 3 的更新流程,你就能更好地掌控组件的性能,写出更高效、更优雅的代码!”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大家对 Vue 3 的源码感兴趣,可以去 GitHub 上 clone 一份,自己动手调试一下,相信会有更深的体会。 咱们下期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