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Vue 3源码里一个相当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小家伙——Ref
。
别看它名字短小精悍,其实藏着不少秘密。咱们今天就把它扒个精光,看看ref
是如何通过get/set
拦截,实现对value
属性的追踪,让咱们的数据变化都能被Vue精准捕捉到。
一、Ref
是个啥?为什么我们需要它?
首先,明确一下Ref
是干嘛的。简单来说,Ref
就是Vue 3里用来创建一个响应式数据容器的东西。它可以包装任何JavaScript值,让这个值变成响应式的,也就是说,当这个值发生变化时,Vue能够知道,并且更新相关的视图。
为啥我们需要它?Vue 3不是已经有reactive
了吗?
好问题!reactive
只能让对象变成响应式,对于基本类型的数据(比如数字、字符串、布尔值)就无能为力了。而Ref
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举个例子:
// 使用 reactive,基本类型无法响应式
const count = reactive(0); // 报错!reactive只能接受对象
// 使用 ref,完美解决
const count = ref(0);
console.log(count.value); // 0
count.value = 1;
console.log(count.value); // 1
看到了吧?ref
通过.value
属性来访问和修改内部的值,这可不是随便设计的,背后有深刻的道理。
二、ref
的内部实现:一层薄薄的“外壳”
咱们先来看看ref
函数的大致实现(简化版,省略了部分优化和细节):
function ref(value) {
return createRef(value);
}
function createRef(rawValue) {
if (isRef(rawValue)) {
return rawValue;
}
return new RefImpl(rawValue);
}
class RefImpl {
constructor(value) {
this._value = convert(value); // 对 value 进行转换,可能是 reactive
this.__v_isRef = true; // 标识这是一个 Ref 对象
}
get value() {
track(this, 'value'); // 收集依赖
return this._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if (newValue !== this._value) {
this._value = convert(newValue); // 对 newValue 进行转换,可能是 reactive
trigger(this, 'value'); // 触发更新
}
}
}
function isRef(value) {
return !!(value && value.__v_isRef);
}
// 如果 value 本身是一个对象,则将其转换为 reactive 对象
function convert(val) {
return isObject(val) ? reactive(val) : val
}
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别怕,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ref(value)
函数: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函数,它接收一个value
作为参数,然后调用createRef
来创建真正的Ref
对象。createRef(rawValue)
函数: 这里有个小小的优化,如果传入的rawValue
本身就是一个Ref
对象,那就直接返回它,避免重复创建。否则,就创建一个新的RefImpl
实例。RefImpl
类: 这才是Ref
的核心所在!它内部维护了一个_value
属性,用来存储实际的值。重点来了,它使用了get
和set
拦截器,来追踪_value
的变化。convert(val)
函数: 这个函数的主要作用是,如果传入的value
是一个对象,那么就使用reactive
方法将它转换为响应式对象。这样,即使ref
内部存储的是一个对象,也能保证其响应性。isRef(value)
函数: 判断一个值是否是Ref
对象,通过检查它是否有一个__v_isRef
属性。这是一个内部标识,Vue 用来区分Ref
对象和其他普通对象。
三、get/set
拦截:追踪数据变化的“秘密武器”
现在咱们来重点看看RefImpl
类里的get
和set
拦截器:
get value()
: 当我们访问ref.value
时,这个get
拦截器会被调用。它做了两件事:track(this, 'value')
:这句代码非常关键!它会把当前正在执行的 effect(通常是组件的渲染函数)添加到依赖列表中。也就是说,它告诉 Vue:当前组件依赖于这个Ref
对象的value
属性。return this._value
:最后,返回_value
的实际值。
set value(newValue)
: 当我们修改ref.value
时,这个set
拦截器会被调用。它也做了两件事:if (newValue !== this._value)
:首先,判断新值和旧值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就什么也不做,避免不必要的更新。this._value = convert(newValue)
:如果新值和旧值不同,就更新_value
的值,并且调用convert
,保证newValue如果是一个对象,那么它可以被转换为响应式对象。trigger(this, 'value')
:这句代码也很关键!它会触发所有依赖于这个Ref
对象的value
属性的 effect,让它们重新执行。也就是说,它告诉 Vue:这个Ref
对象的value
属性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更新视图了。
简单总结一下:
操作 | 触发的拦截器 | 做的事情 |
---|---|---|
访问ref.value |
get |
1. track(this, 'value') :收集依赖,将当前正在执行的 effect 添加到依赖列表中。 2. return this._value :返回_value 的实际值。 |
修改ref.value |
set |
1. if (newValue !== this._value) :判断新值和旧值是否相同,避免不必要的更新。2. this._value = convert(newValue) :更新_value 的值。3. trigger(this, 'value') :触发更新,让所有依赖于这个Ref 对象的value 属性的 effect 重新执行。 |
四、track
和trigger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
咱们上面提到了track
和trigger
这两个函数,它们是Vue响应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虽然咱们今天不打算深入讲解它们,但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作用:
track(target, key)
: 这个函数的作用是收集依赖。它会把当前正在执行的 effect(通常是组件的渲染函数)添加到target
对象的key
属性的依赖列表中。trigger(target, key)
: 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触发更新。它会遍历target
对象的key
属性的依赖列表,然后执行列表中的所有 effect。
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订阅发布系统:
track
:相当于订阅者,它订阅了某个数据的变化。trigger
:相当于发布者,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它会通知所有的订阅者。
五、shallowRef
:一个“浅”响应式的Ref
Vue 3还提供了一个shallowRef
函数,它和ref
非常相似,但有一个重要的区别:shallowRef
只对value
属性本身是响应式的,而不会对value
内部的属性进行响应式转换。
举个例子:
const obj = shallowRef({ count: 0 });
obj.value.count++; // 不会触发视图更新!
obj.value = { count: 1 }; // 会触发视图更新!
可以看到,修改obj.value.count
不会触发视图更新,因为shallowRef
只对obj.value
本身是响应式的,而不会递归地将obj.value
内部的count
属性也变成响应式的。
shallowRef
适用于一些性能敏感的场景,比如当我们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但只需要对数据的整体进行响应式追踪时,可以使用shallowRef
来避免不必要的性能开销。
六、customRef
:自定义你的Ref
Vue 3还提供了一个customRef
函数,它允许我们完全自定义Ref
的行为。这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实现各种各样的Ref
。
customRef
接收一个工厂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工厂函数接收track
和trigger
两个函数作为参数,然后返回一个包含get
和set
方法的对象。
举个例子:
function useDebouncedRef(value, delay) {
let timeout;
return customRef((track, trigger) => {
return {
get() {
track();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clearTimeout(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 => {
value = newValue;
trigger();
}, delay);
}
};
});
}
const debouncedValue = useDebouncedRef('hello', 500);
这个例子实现了一个带有防抖功能的Ref
。当我们修改debouncedValue.value
时,并不会立即更新,而是会等待delay
毫秒后才更新。
七、总结
今天咱们深入剖析了Vue 3源码里Ref
的内部实现。咱们了解到:
Ref
是用来创建一个响应式数据容器的东西,它可以包装任何JavaScript值,让这个值变成响应式的。Ref
通过get
和set
拦截器来追踪value
属性的变化。track
和trigger
是Vue响应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分别负责收集依赖和触发更新。shallowRef
是一个“浅”响应式的Ref
,它只对value
属性本身是响应式的,而不会对value
内部的属性进行响应式转换。customRef
允许我们完全自定义Ref
的行为。
掌握了Ref
的内部实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Vue 3的响应式系统,写出更高效、更优雅的Vue代码。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
彩蛋:
其实,Vue 3的响应式系统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概念和技术,比如computed
、watch
等等。如果你对Vue 3的源码感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秘密!
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聊聊Vue 3的其他源码细节! 感谢大家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