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神秘,但又相当实用的东西:requestIdleCallback
。 别看名字长,其实它干的活儿挺简单,就是利用浏览器“摸鱼”的时间来帮你干活。
一、什么是requestIdleCallback
?(摸鱼时间管理大师)
想象一下,你是个浏览器,每天要处理用户的各种请求:渲染网页、响应用户操作、执行JavaScript代码…忙得脚不沾地。 但总有那么一些时间,你稍微轻松一点,比如用户正在看网页,没怎么操作,或者刚加载完网页,还没开始互动。 这些时间段,就是你的“空闲时间”。
requestIdleCallback
,就是让你告诉浏览器:“老铁,我这里有些不着急的活儿,你啥时候摸鱼有空了,就帮我干了呗!”
简单来说,requestIdleCallback
允许你安排一些优先级较低的任务,在浏览器空闲时执行,从而避免阻塞主线程,保证用户体验的流畅性。 就像你把一些不重要的家务,比如整理书架,安排在周末的空闲时间来做,而不是工作日晚上累个半死的时候。
二、requestIdleCallback
怎么用?(指令下达的姿势)
requestIdleCallback
是一个全局函数,接受两个参数:
callback
(必需): 这是一个回调函数,包含你要执行的“摸鱼任务”。这个函数会接收一个IdleDeadline
对象作为参数,里面包含了关于当前空闲时间的信息。options
(可选): 一个对象,目前只有一个属性:timeout
。timeout
用于设置任务执行的截止时间。如果到了截止时间,浏览器还没来得及执行你的任务,那么它也会强制执行。
代码示例:
requestIdleCallback(myExpensiveTask, { timeout: 2000 });
function myExpensiveTask(deadline) {
// deadline.timeRemaining():返回当前帧剩余的空闲时间(毫秒)。
// deadline.didTimeout:如果任务因为超时而执行,则为 true。
while (deadline.timeRemaining() > 0 && thereIsMoreWorkToDo()) {
doSomeWork(); // 执行一些任务
}
if (thereIsMoreWorkToDo()) {
// 还有活儿没干完,重新安排任务
requestIdleCallback(myExpensiveTask, { timeout: 2000 });
} else {
console.log("所有任务都完成了!");
}
}
function thereIsMoreWorkToDo() {
// 假设这里有一个全局变量表示是否还有任务没完成
return window.tasksRemaining > 0;
}
function doSomeWork() {
// 这里模拟执行一些任务
console.log("正在执行任务...");
window.tasksRemaining--; // 减少任务数量
}
// 初始化任务数量
window.tasksRemaining = 10;
代码解释:
- 我们调用
requestIdleCallback
函数,告诉浏览器我们要执行myExpensiveTask
函数。 myExpensiveTask
函数接收一个deadline
对象。- 在
myExpensiveTask
函数中,我们使用while
循环,只要还有空闲时间,并且还有任务没完成,就一直执行doSomeWork
函数。 deadline.timeRemaining()
返回当前帧剩余的空闲时间(毫秒)。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控制任务的执行时长,避免一次性占用太多空闲时间,影响用户体验。deadline.didTimeout
表示任务是否因为超时而被强制执行。- 如果还有任务没完成,我们就重新调用
requestIdleCallback
函数,继续安排任务。 - 如果所有任务都完成了,我们就输出一条消息。
重要提示:
requestIdleCallback
不保证一定执行。浏览器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用户进行了新的操作,或者浏览器需要执行更重要的任务)而取消你的任务。requestIdleCallback
不要执行耗时太长的任务。如果在回调函数中执行了耗时太长的任务,可能会导致浏览器卡顿,影响用户体验。timeout
属性要慎用。如果设置了timeout
,并且到了截止时间浏览器还没来得及执行你的任务,那么它会强制执行。这可能会导致主线程阻塞,影响用户体验。
三、IdleDeadline
对象:空闲时间的说明书
IdleDeadline
对象是 requestIdleCallback
回调函数的参数,它提供了关于当前空闲时间的信息。 它有两个属性:
timeRemaining()
: 返回当前帧剩余的空闲时间(毫秒)。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控制任务的执行时长。didTimeout
: 如果任务因为超时而执行,则为true
。
使用 IdleDeadline
的好处:
- 可以更精细地控制任务的执行时长。 你可以根据剩余的空闲时间来决定执行多少任务,避免一次性占用太多空闲时间。
- 可以判断任务是否因为超时而被强制执行。 如果任务因为超时而被强制执行,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降低任务的优先级,或者将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块。
四、requestIdleCallback
的适用场景:(哪些活儿可以摸鱼干?)
requestIdleCallback
适用于那些优先级较低,不需要立即执行,但又需要执行的任务。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锦上添花”的任务,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任务。
一些常见的适用场景包括:
- 数据分析和统计: 比如收集用户行为数据,或者生成报表。
- 更新不重要的UI元素: 比如更新一些不经常变化的UI元素,或者更新一些次要的UI元素。
- 预加载资源: 比如预加载一些图片或者字体。
- 执行一些后台任务: 比如清理缓存,或者同步数据。
- 任何可以延迟执行的任务,只要不影响用户体验。
表格总结:适用与不适用场景
适用场景 | 不适用场景 |
---|---|
数据分析和统计 | 响应用户交互(点击、滚动等) |
更新不重要的UI元素 | 动画效果 |
预加载资源 | 关键渲染路径(影响首次加载速度) |
执行一些后台任务(清理缓存、同步数据等) | 需要立即执行的任务 |
可以延迟执行的任务,不影响用户体验 | 任何会阻塞主线程,导致卡顿的任务 |
五、requestIdleCallback
的兼容性:(老古董浏览器怎么办?)
虽然requestIdleCallback
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支持它。 特别是那些“老古董”浏览器,可能还不认识这个函数。
兼容性:
浏览器 | 支持情况 |
---|---|
Chrome | 支持 |
Firefox | 支持 |
Safari | 支持 |
Edge | 支持 |
Internet Explorer | 不支持 |
解决方案:
如果你的应用需要兼容那些不支持 requestIdleCallback
的浏览器,你需要使用一个 polyfill。
一个简单的 polyfill 如下:
window.requestIdleCallback =
window.requestIdleCallback ||
function (cb) {
var start = Date.now();
return setTimeout(function () {
cb({
didTimeout: false,
timeRemaining: function () {
return Math.max(0, 50 - (Date.now() - start));
},
});
}, 1);
};
window.cancelIdleCallback =
window.cancelIdleCallback ||
function (id) {
clearTimeout(id);
};
代码解释:
- 如果浏览器支持
requestIdleCallback
,就使用原生的requestIdleCallback
函数。 - 如果浏览器不支持
requestIdleCallback
,就使用setTimeout
函数来模拟requestIdleCallback
函数。 setTimeout
函数会在 1 毫秒后执行回调函数。- 在回调函数中,我们模拟了一个
IdleDeadline
对象,并设置了timeRemaining
属性,表示剩余的空闲时间。
六、requestIdleCallback
的注意事项:(使用姿势很重要!)
使用 requestIdleCallback
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执行耗时太长的任务。 如果在回调函数中执行了耗时太长的任务,可能会导致浏览器卡顿,影响用户体验。
- 不要依赖于任务的执行顺序。
requestIdleCallback
的任务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要依赖于任务的执行顺序。 - 合理设置
timeout
属性。 如果设置了timeout
,并且到了截止时间浏览器还没来得及执行你的任务,那么它会强制执行。这可能会导致主线程阻塞,影响用户体验。 - 使用 polyfill 来兼容不支持
requestIdleCallback
的浏览器。 - 避免频繁调用
requestIdleCallback
。 频繁调用requestIdleCallback
会增加浏览器的负担,影响性能。 尽量将多个任务合并成一个任务,或者使用节流函数来限制requestIdleCallback
的调用频率。
七、代码示例:优化图片加载
这是一个使用 requestIdleCallback
优化图片加载的示例:
const image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mg[data-src]");
function preloadImage(image) {
const src = image.dataset.src;
if (!src) return;
image.src = src;
image.onload = () => {
image.removeAttribute("data-src");
};
}
function loadImages(deadline) {
while (deadline.timeRemaining() > 0 && images.length > 0) {
preloadImage(images[0]);
images.shift(); // 移除已加载的图片
}
if (images.length > 0) {
requestIdleCallback(loadImages, { timeout: 1000 });
}
}
requestIdleCallback(loadImages, { timeout: 1000 });
代码解释:
- 我们首先获取所有带有
data-src
属性的img
元素。这些图片是需要延迟加载的。 preloadImage
函数用于加载图片。它会将data-src
属性的值赋给src
属性,并移除data-src
属性。loadImages
函数是requestIdleCallback
的回调函数。它会循环遍历images
数组,并调用preloadImage
函数来加载图片。- 在
loadImages
函数中,我们使用while
循环,只要还有空闲时间,并且还有图片没加载,就一直执行preloadImage
函数。 - 如果还有图片没加载,我们就重新调用
requestIdleCallback
函数,继续安排任务。
八、requestAnimationFrame
vs requestIdleCallback
: (时间管理,各有千秋)
很多同学可能会把 requestAnimationFrame
和 requestIdleCallback
搞混。 它们都是用于优化性能的 API,但它们的适用场景是不同的。
特性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requestIdleCallback |
---|---|---|
优先级 | 高 | 低 |
执行时机 | 在浏览器准备重新渲染页面之前执行(通常是每秒 60 次) | 在浏览器空闲时执行 |
适用场景 | 动画、平滑滚动、用户交互等需要流畅性能的任务 | 数据分析、预加载、更新不重要的UI元素等可以延迟执行的任务 |
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 保证动画的流畅性,避免卡顿 | 避免阻塞主线程,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 |
简单来说:
requestAnimationFrame
专注于保证动画的流畅性,它的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优先级很高。requestIdleCallback
专注于避免阻塞主线程,它的任务是可有可无的,优先级很低。
九、总结:(摸鱼也要讲究方法!)
requestIdleCallback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 API,它可以让你利用浏览器空闲时间来执行任务,从而避免阻塞主线程,保证用户体验的流畅性。 但在使用 requestIdleCallback
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不要执行耗时太长的任务,不要依赖于任务的执行顺序,合理设置 timeout
属性,等等。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requestIdleCallback
。 记住,摸鱼也要讲究方法,才能摸得高效,摸得有价值!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聊其他有趣的技术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