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内核与高级编程之:`Performance API`:`User Timing`和`Resource Timing`在性能监控中的应用。

各位靓仔靓女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前端性能监控里的两把利剑:Performance API 里面的 User TimingResource Timing,保证让你们听完之后,以后再遇到性能问题,心里有数,手上有活。

开场白:前端性能,你的KPI,你的命!

先别急着打哈欠,我知道性能优化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头大。但你想想,你的网站打开慢,用户直接跑路,老板甩锅给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性能优化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事情,它关系到你的KPI,甚至是你的职业生涯!

好消息是,浏览器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工具,那就是 Performance API。今天咱们要讲的 User TimingResource Timing 只是冰山一角,但足够让你在性能监控这条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一部分:User Timing API – 你的代码,你做主!

User Timing API,顾名思义,就是让你自己来定义时间节点的API。它就像一个秒表,你想什么时候开始计时,想什么时候结束计时,都由你说了算。这对于监控你自己写的代码的性能,简直不要太方便!

1.1 为什么要用 User Timing?

想象一下,你写了一个复杂的函数,里面又是循环又是判断,你想知道这个函数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光靠肉眼观察,怕是等到地老天荒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这时候,User Timing 就派上用场了。

1.2 如何使用 User Timing?

User Timing API 提供了几个关键方法:

  • performance.mark():标记一个时间点,相当于在秒表上按了一下“开始”或者“分段计时”。
  • performance.measure():测量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相当于在秒表上按了一下“停止”,然后告诉你花了多少时间。
  • performance.clearMarks():清除标记,防止标记过多,影响性能。
  • performance.clearMeasures():清除测量数据。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mark'): 获取所有mark标记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measure'): 获取所有measure测量数据
  • performance.getEntries(): 获取所有performance记录

来看个例子:

function myFunction() {
  performance.mark('myFunctionStart'); // 开始计时

  // 这里是你的复杂代码
  let sum = 0;
  for (let i = 0; i < 1000000; i++) {
    sum += i;
  }

  performance.mark('myFunctionEnd');   // 结束计时

  performance.measure('myFunctionDuration', 'myFunctionStart', 'myFunctionEnd'); // 计算时间差

  const measure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Name('myFunctionDuration')[0];

  console.log(`myFunction 执行时间:${measure.duration} ms`);

  // 清理标记,好习惯要养成
  performance.clearMarks('myFunctionStart');
  performance.clearMarks('myFunctionEnd');
  performance.clearMeasures('myFunctionDuration');
}

myFunction();

这段代码简单明了,先用 performance.mark() 标记了函数的开始和结束,然后用 performance.measure() 计算了函数执行的时间,最后把时间打印到控制台。记得用完之后要 clearMarksclearMeasures,保持环境整洁。

1.3 User Timing 的进阶用法

User Timing 不仅仅可以用来测量函数的执行时间,还可以用来测量页面渲染的关键步骤,比如:

  • DOMContentLoaded 事件触发时间
  • First Contentful Paint (FCP) 时间
  • Largest Contentful Paint (LCP) 时间
  • 自定义的加载时间

例如,你可以这样测量 FCP: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 => {
  performance.mark('DOMContentLoaded');
  // 注意,这里用 load 事件,实际应用中,应该使用 FCP 相关的 API 或者 polyfill
  performance.mark('FCP');
  performance.measure('TimeToFCP', 'DOMContentLoaded', 'FCP');

  const measure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Name('TimeToFCP')[0];
  console.log(`FCP 时间:${measure.duration} ms`);

  performance.clearMarks('DOMContentLoaded');
  performance.clearMarks('FCP');
  performance.clearMeasures('TimeToFCP');
});

1.4 User Timing 的注意事项

  • markmeasure 的名称要具有描述性,方便你以后分析数据。
  • clearMarksclearMeasures 要及时清理,避免内存泄漏。
  • 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User Timing 时,要考虑性能开销,避免过度使用。

第二部分:Resource Timing API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Resource Timing API 可以让你获取页面加载过程中每个资源(例如图片、CSS、JS文件)的详细时间信息。有了这些信息,你就可以知道哪些资源加载慢,是网络问题还是服务器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优化性能。

2.1 为什么要用 Resource Timing?

想象一下,你的网站打开慢,用户反馈说图片加载不出来,你一脸懵逼,不知道是哪张图片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是用户的网络问题还是服务器的问题。这时候,Resource Timing 就成了你的救星。

2.2 如何使用 Resource Timing?

Resource Timing API 的核心是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resource'),它可以返回一个数组,包含了所有资源的加载信息。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 => {
  const resources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resource');

  resources.forEach(resource => {
    console.log(`资源 URL:${resource.name}`);
    console.log(`资源加载时间:${resource.duration} ms`);
    console.log(`DNS 查询时间:${resource.domainLookupEnd - resource.domainLookupStart} ms`);
    console.log(`TCP 连接时间:${resource.connectEnd - resource.connectStart} ms`);
    console.log(`请求响应时间:${resource.responseEnd - resource.requestStart} ms`);
    // 更多信息可以查看 Resource Timing API 的文档
  });
});

这段代码会遍历所有资源,并打印出它们的 URL、加载时间、DNS 查询时间、TCP 连接时间和请求响应时间。有了这些信息,你就可以 pinpoint 性能瓶颈了。

2.3 Resource Timing 的进阶用法

Resource Timing 不仅仅可以用来查看资源的加载时间,还可以用来:

  • 分析 CDN 的性能
  • 优化图片的大小和格式
  • 减少 HTTP 请求的数量
  • 使用 HTTP/2 协议

2.4 Resource Timing 的注意事项

  • Resource Timing API 需要服务器设置 Timing-Allow-Origin 头,才能获取跨域资源的详细信息。
  • Resource Timing API 的数据量比较大,要注意性能开销,避免过度使用。
  • 某些浏览器可能出于安全考虑,会限制 Resource Timing API 的使用。

第三部分:User Timing 和 Resource Timing 的结合使用 – 珠联璧合,天下无敌!

User TimingResource Timing 单独使用已经很强大了,如果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性能监控。

举个例子,你可以用 User Timing 标记一个组件的加载开始和结束,然后用 Resource Timing 找到这个组件加载的所有资源,并分析它们的加载时间。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资源拖慢了组件的加载速度。

function loadComponent() {
  performance.mark('componentStart');

  // 加载组件的代码
  loadResources(['image1.jpg', 'image2.jpg', 'style.css'], () => {
    performance.mark('componentEnd');
    performance.measure('componentDuration', 'componentStart', 'componentEnd');

    const measure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Name('componentDuration')[0];
    console.log(`组件加载时间:${measure.duration} ms`);

    const resources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resource').filter(resource =>
      resource.name.includes('image1.jpg') || resource.name.includes('image2.jpg') || resource.name.includes('style.css')
    );

    resources.forEach(resource => {
      console.log(`资源 URL:${resource.name}`);
      console.log(`资源加载时间:${resource.duration} ms`);
    });

    performance.clearMarks('componentStart');
    performance.clearMarks('componentEnd');
    performance.clearMeasures('componentDuration');
  });
}

function loadResources(urls, callback) {
    // 模拟异步加载资源
    let loadedCount = 0;
    urls.forEach(url => {
        setTimeout(() => {
            loadedCount++;
            console.log(`Loaded: ${url}`);
            if (loadedCount === urls.length) {
                callback();
            }
        }, Math.random() * 1000); // 模拟不同资源的加载时间
    });
}

loadComponent();

第四部分:实际案例分析 – 从理论到实践,才是真本事!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看几个实际案例,看看 User TimingResource Timing 在实际项目中是如何应用的。

案例 1:优化图片加载

假设你的网站有很多图片,用户反馈说图片加载很慢。你可以使用 Resource Timing 找到加载慢的图片,然后:

  • 压缩图片的大小
  • 使用 WebP 格式
  • 使用 CDN 加速
  • 使用懒加载

通过这些优化,你可以显著提升图片的加载速度,改善用户体验。

案例 2:优化第三方库的加载

假设你的网站使用了大量的第三方库,用户反馈说网站打开很慢。你可以使用 Resource Timing 找到加载慢的第三方库,然后:

  • 只加载需要的模块
  • 使用 CDN 加速
  • 使用 Tree Shaking 技术
  • 延迟加载

通过这些优化,你可以减少第三方库的加载时间,提升网站的整体性能。

案例 3:监控用户交互的性能

假设你的网站有很多交互操作,用户反馈说有些操作很卡顿。你可以使用 User Timing 标记交互操作的开始和结束,然后分析时间差,找到性能瓶颈。例如: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performance.mark('buttonClickStart');

  // 执行一些操作
  doSomethingExpensive();

  performance.mark('buttonClickEnd');
  performance.measure('buttonClickDuration', 'buttonClickStart', 'buttonClickEnd');

  const measure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Name('buttonClickDuration')[0];
  console.log(`按钮点击事件执行时间:${measure.duration} ms`);

  performance.clearMarks('buttonClickStart');
  performance.clearMarks('buttonClickEnd');
  performance.clearMeasures('buttonClickDuration');
});

function doSomethingExpensive() {
  // 模拟耗时操作
  let sum = 0;
  for (let i = 0; i < 100000; i++) {
    sum += Math.random();
  }
}

第五部分:性能监控工具的集成 – 磨刀不误砍柴工!

User TimingResource Timing 只是工具,你需要把它们集成到性能监控工具中,才能更好地分析数据,发现问题。

有很多成熟的性能监控工具可以使用,例如:

  • Google Analytics
  • New Relic
  • Sentry
  • Lighthouse
  • WebPageTest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收集和分析性能数据,生成报告,并提供优化建议。

第六部分:总结 – 性能优化,永无止境!

今天咱们聊了 Performance API 里面的 User TimingResource Timing,希望你们能够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

记住,性能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监控、分析、优化,才能让你的网站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表格总结:User Timing vs Resource Timing

特性 User Timing Resource Timing
作用 测量自定义代码的执行时间 测量资源的加载时间
主要方法 mark(), measure(), clearMarks(), clearMeasures() getEntriesByType('resource')
应用场景 监控函数执行时间、页面渲染关键步骤 分析 CDN 性能、优化图片大小、减少 HTTP 请求数量
注意事项 注意命名规范、及时清理标记、避免过度使用 需要服务器设置 Timing-Allow-Origin 头、注意性能开销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记住,性能优化,你的KPI,你的命! 祝大家早日成为性能优化大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