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查询优化器:从 EXPLAIN FORMAT=JSON 逆向推导索引选择权重参数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个高级但非常实用的主题:如何从 MySQL 查询优化器使用 EXPLAIN FORMAT=JSON
输出的成本模型中,逆向推导出索引选择的权重参数。理解这些参数对于深入了解 MySQL 的查询优化过程,以及进行更精细的性能调优至关重要。
1. 查询优化器的成本模型概述
MySQL 的查询优化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核心目标是为给定的 SQL 查询找到执行效率最高的方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优化器会尝试多种可能的执行方案,并使用成本模型来评估每个方案的开销。成本模型是一个数学公式,它将各种影响查询性能的因素(如访问的行数、使用的索引、连接类型等)量化为成本值。优化器会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来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命令可以输出优化器在选择执行计划时考虑的各种信息,包括成本估算。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优化器是如何评估不同索引的,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索引的选择。
2. EXPLAIN FORMAT=JSON
的输出结构
EXPLAIN FORMAT=JSON
的输出是一个 JSON 文档,包含了查询执行计划的详细信息。其主要结构如下: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1.85",
"sort_cost": "0.00",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
"rows_produced_per_join": 1,
"read_cost": "1.85"
},
"table": {
"table_name": "your_table",
"access_type": "ALL",
"possible_keys": [
"index1",
"index2"
],
"key": null,
"key_length": null,
"used_key_parts": null,
"rows": 1000,
"filtered": "1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1.00",
"eval_cost": "1.00",
"prefix_cost": "2.00",
"data_read_per_join": "100"
},
"attached_condition": "..."
}
}
}
其中几个关键字段的含义如下:
query_cost
: 查询的总成本。sort_cost
: 排序的成本。read_cost
: 读取数据的成本。eval_cost
: 评估条件的成本。rows
: 估计需要扫描的行数。filtered
: 估计满足条件的行数百分比。access_type
: 访问数据的方式,如ALL
(全表扫描),index
(索引扫描),range
(范围扫描) 等。possible_keys
: 可以使用的索引。key
: 实际使用的索引。
3. 成本模型中的关键参数
MySQL 成本模型涉及许多参数,其中一些关键参数影响索引选择:
row_evaluate_cost
: 评估每一行的成本。key_compare_cost
: 比较键值的成本。memory_block_size
: 内存块大小。io_block_read_cost
: 从磁盘读取一个数据块的成本。table_scan_cost
: 执行全表扫描的成本。prefix_rowid_evaluate_cost
: 使用 rowid 访问行的成本。
这些参数的值可以通过查询 MySQL 的系统变量获取。例如:
SHOW VARIABLES LIKE 'row_evaluate_cost';
SHOW VARIABLES LIKE 'key_compare_cost';
SHOW VARIABLES LIKE 'io_block_read_cost';
这些参数的具体数值,在不同的MySQL版本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4. 逆向推导索引选择权重的思路
逆向推导索引选择权重的基本思路是:
- 构建测试用例: 设计包含多个可用索引的查询,并使用
EXPLAIN FORMAT=JSON
获取优化器的成本估算。 - 分析成本差异: 比较不同索引的成本估算,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
- 假设权重公式: 根据成本模型和观察到的成本差异,假设一个索引选择权重的公式。这个公式应该能够解释优化器选择特定索引的原因。
- 调整参数: 通过调整公式中的参数,使其与实际的成本估算相符。
- 验证公式: 使用新的测试用例验证公式的准确性。
5. 实战案例:逆向推导索引选择权重
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 orders
的表,包含以下字段:
order_id
(INT, PRIMARY KEY)customer_id
(INT, INDEX idx_customer_id)order_date
(DATE, INDEX idx_order_date)order_amount
(DECIMAL)
我们执行以下查询: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 '2023-10-26';
这个查询可以使用 idx_customer_id
和 idx_order_date
两个索引。我们使用 EXPLAIN FORMAT=JSON
查看优化器的选择:
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 '2023-10-26';
假设 EXPLAIN FORMAT=JSON
的输出显示优化器选择了 idx_customer_id
索引。我们需要分析为什么优化器会选择这个索引,而不是 idx_order_date
或者同时使用两个索引(索引合并)。
5.1 分析成本差异
我们假设以下情况:
orders
表总共有 10000 行数据。customer_id = 123
的行数大约有 100 行。order_date = '2023-10-26'
的行数大约有 50 行。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 '2023-10-26'
的行数大约有 5 行。
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器可能会考虑以下几种执行方案:
- 全表扫描: 扫描整个
orders
表,然后过滤出满足条件的行。成本最高。 - 使用
idx_customer_id
索引: 通过idx_customer_id
索引找到customer_id = 123
的行,然后过滤出满足order_date = '2023-10-26'
的行。 - 使用
idx_order_date
索引: 通过idx_order_date
索引找到order_date = '2023-10-26'
的行,然后过滤出满足customer_id = 123
的行。 - 索引合并: 同时使用
idx_customer_id
和idx_order_date
索引,然后合并结果。
5.2 假设权重公式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简化的索引选择权重公式:
IndexCost = (RowsAccessed * RowEvaluateCost) + (IndexLookupCost)
其中:
RowsAccessed
:通过索引访问的行数。RowEvaluateCost
:评估每一行的成本(row_evaluate_cost
)。IndexLookupCost
:索引查找的成本。
IndexLookupCost
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IndexLookupCost = (KeyCompareCost * IndexDepth) + (IOBlockReadCost * NumberOfIndexPagesRead)
其中:
KeyCompareCost
:比较键值的成本(key_compare_cost
)。IndexDepth
:索引的深度(通常为 3 或 4)。IOBlockReadCost
:从磁盘读取一个数据块的成本(io_block_read_cost
)。NumberOfIndexPagesRead
:读取的索引页数。
5.3 调整参数
我们假设以下参数值(这些值仅用于演示目的,实际值需要根据你的 MySQL 版本和配置进行调整):
row_evaluate_cost
= 0.1key_compare_cost
= 0.01io_block_read_cost
= 1.0IndexDepth
= 4NumberOfIndexPagesRead
(对于idx_customer_id
) = 2NumberOfIndexPagesRead
(对于idx_order_date
) = 1
根据我们的假设,idx_customer_id
索引会访问大约 100 行,而 idx_order_date
索引会访问大约 50 行。
现在我们可以计算使用两个索引的成本:
-
idx_customer_id
成本:RowsAccessed
= 100IndexLookupCost
= (0.01 4) + (1.0 2) = 2.04IndexCost
= (100 * 0.1) + 2.04 = 12.04
-
idx_order_date
成本:RowsAccessed
= 50IndexLookupCost
= (0.01 4) + (1.0 1) = 1.04IndexCost
= (50 * 0.1) + 1.04 = 6.04
在这个例子中,idx_order_date
的成本更低。但是,如果 idx_order_date
索引的 NumberOfIndexPagesRead
更高,或者 row_evaluate_cost
更高,那么 idx_customer_id
的成本可能会更低。
5.4 考虑索引合并
索引合并的成本计算更加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多个索引的查找和结果的合并。一般来说,索引合并的成本会高于单个索引的成本,除非满足以下条件:
- 单个索引的选择性非常差,导致需要访问大量的行。
- 索引合并可以显著减少需要访问的行数。
5.5 考虑过滤因子
filtered
字段表示过滤因子,即通过索引查找到的数据行,再经过WHERE子句其他条件过滤后剩余的比例。 优化器会考虑这个因素,选择过滤性更好的索引。 过滤因子越高,意味着索引过滤掉的数据越多,需要回表查询的数据就越少,成本就越低。
5.6 验证公式
为了验证我们的公式,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测试用例,并调整参数,直到公式能够准确地预测优化器的索引选择。
6.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成本模型会随着 MySQL 版本的更新而变化。 因此,你需要针对你使用的 MySQL 版本进行分析。
- 成本模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硬件配置、数据分布、索引统计信息等。 因此,你需要根据你的实际环境进行调整。
EXPLAIN FORMAT=JSON
的输出只是优化器的估算,并不一定完全准确。 因此,你需要结合实际的查询性能进行验证。- 不要过度依赖公式。 索引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7. 代码示例:使用 Python 解析 EXPLAIN FORMAT=JSON
输出
以下是一个使用 Python 解析 EXPLAIN FORMAT=JSON
输出的示例代码:
import json
import mysql.connector
def get_explain_json(sql, db_config):
"""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并返回 JSON 对象。"""
try:
conn = mysql.connector.connect(**db_config)
cursor = conn.cursor()
cursor.execute(f"EXPLAIN FORMAT=JSON {sql}")
result = cursor.fetchone()[0] # Fetch the JSON string
return json.loads(result) # Parse the JSON string
except mysql.connector.Error as err:
print(f"Error: {err}")
return None
finally:
if conn:
cursor.close()
conn.close()
def analyze_explain_json(explain_json):
"""分析 EXPLAIN FORMAT=JSON 输出。"""
query_block = explain_json.get("query_block")
if not query_block:
print("No query_block found in EXPLAIN output.")
return
table_info = query_block.get("table")
if not table_info:
print("No table information found in EXPLAIN output.")
return
print(f"Table Name: {table_info.get('table_name')}")
print(f"Access Type: {table_info.get('access_type')}")
print(f"Possible Keys: {table_info.get('possible_keys')}")
print(f"Key Used: {table_info.get('key')}")
print(f"Rows: {table_info.get('rows')}")
print(f"Filtered: {table_info.get('filtered')}")
cost_info = table_info.get("cost_info")
if cost_info:
print(f"Read Cost: {cost_info.get('read_cost')}")
print(f"Eval Cost: {cost_info.get('eval_cost')}")
print(f"Prefix Cost: {cost_info.get('prefix_cost')}")
print(f"Data Read Per Join: {cost_info.get('data_read_per_join')}")
# 示例用法
db_config = {
'user': 'your_user',
'password': 'your_password',
'host': 'your_host',
'database': 'your_database'
}
sql_query =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 '2023-10-26';"
explain_json = get_explain_json(sql_query, db_config)
if explain_json:
analyze_explain_json(explain_json)
这个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 Python 连接 MySQL,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命令,并解析输出结果。你可以根据需要修改代码,提取更多的信息,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8. 表格:成本模型参数示例
参数名称 | 描述 |
---|---|
row_evaluate_cost |
评估每一行的成本。这个成本包括 CPU 时间和内存访问时间。 |
key_compare_cost |
比较键值的成本。这个成本取决于键值的类型和长度。 |
io_block_read_cost |
从磁盘读取一个数据块的成本。这个成本取决于磁盘的性能和存储介质。 |
memory_block_size |
内存块大小。 |
table_scan_cost |
执行全表扫描的成本。 |
prefix_rowid_evaluate_cost |
使用 rowid 访问行的成本。 |
9. 总结:理解成本模型,优化索引选择
理解 MySQL 查询优化器的成本模型,并尝试逆向推导索引选择的权重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查询优化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性能调优,并编写更高效的 SQL 查询。记住,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 MySQL 版本、硬件配置、数据分布和索引统计信息进行分析和调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 MySQL 的查询优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