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中的软最大值(Softmax)瓶颈:为何线性Attention在精确检索任务中表现不佳

Transformer中的Softmax瓶颈:为何线性Attention在精确检索任务中表现不佳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Transformer架构中的一个关键组件——Softmax函数,以及它在Attention机制中带来的瓶颈,尤其是在精确检索任务中。我们将重点分析为什么线性Attention,作为一种试图缓解Softmax瓶颈的替代方案,在这些任务中表现不佳。 1. Transformer与Attention机制回顾 Transformer模型,由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彻底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其核心在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它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时,关注序列中不同位置的信息。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标准的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的计算过程: 输入: Query (Q), Key (K), Value (V)。这三个矩阵都是从输入序列经过线性变换得到的。它们的维度分别是(N, d_q), (N, d_k), (N, d_v),其中N是序列长度,d_q, d_k, d_v分别是Query, Key, Va …

注意力汇聚(Attention Sink):为何首个Token即使无意义也会吸纳大量注意力权重

注意力汇聚(Attention Sink):首个Token为何吸纳大量注意力权重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个在大型语言模型(LLMs)中观察到的现象,即“注意力汇聚”(Attention Sink)。具体来说,我们将聚焦于为什么模型中的第一个Token,即使它本身并没有什么语义意义(例如一个填充符),也会倾向于吸收大量的注意力权重。 1. 注意力机制基础回顾 在深入分析注意力汇聚现象之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Transformer模型中自注意力机制的核心原理。 自注意力机制的目标是让模型在处理序列中的每个位置时,能够关注到序列中其他位置的相关信息。其计算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Query, Key, Value: 对于输入序列的每个位置 i,通过线性变换将其映射为三个向量:Query (Qi), Key (Ki), 和 Value (Vi)。 注意力权重: 位置 i 对位置 j 的注意力权重 aij 通过计算 Qi 和 Kj 的相似度得到,通常使用缩放点积: aij = softmax(Qi · Kj / √dk) 其中 dk 是 Key 向量的维度,除以 √dk 是为了防止点积过大导致 …

归纳头(Induction Heads):双层Attention回路如何实现复制与上下文学习

归纳头(Induction Heads):双层Attention回路如何实现复制与上下文学习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大型语言模型(LLMs)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归纳头(Induction Heads)。理解归纳头对于理解LLMs如何进行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ICL)至关重要,而上下文学习又是LLMs强大能力的核心。我们将从Attention机制入手,逐步构建双层Attention回路,并用代码演示其如何实现复制(Copying)和模拟上下文学习。 1. Attention机制回顾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Attention机制。Attention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动态地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其核心思想是为输入序列的每个元素分配一个权重,表示该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 Attention机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计算Query、Key和Value: 对于输入序列的每个元素,通过线性变换得到Query (Q)、Key (K)和Value (V)向量。 计算Attention权重: 使用Query和Key计算Attention权重。常用的计 …

System 2 Attention:通过重写输入Prompt移除无关信息以提升推理准确率

System 2 Attention:重塑Prompt,提升推理精度 各位技术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们探讨一个在AI领域,尤其是在大语言模型(LLM)应用中日益重要的课题:System 2 Attention,或者更具体地说,如何通过重写输入Prompt,移除无关信息,从而显著提升模型的推理准确性。 1. 什么是System 1 和 System 2? 理解System 2 Attention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认知心理学中的System 1 和 System 2 理论,这为我们理解LLM如何处理信息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 System 1 (直觉系统): 快速、自动、无意识,依赖于启发式方法和模式识别。它擅长处理简单、熟悉的任务,例如识别物体、理解简单的语言。在LLM中,可以类比为模型基于训练数据直接输出结果,无需复杂的思考过程。 System 2 (理性系统): 缓慢、审慎、有意识,需要付出努力和集中注意力。它擅长处理复杂、新颖的任务,例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在LLM中,可以类比为模型在生成最终答案之前,进行多步思考和推理的过程。 System 1 的局限性在于容易受到偏 …

StreamingLLM:利用Attention Sink(注意力汇聚点)实现无限长度流式对话

StreamingLLM:利用Attention Sink实现无限长度流式对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极具潜力的技术:StreamingLLM,它利用Attention Sink(注意力汇聚点)机制,实现了无限长度的流式对话。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受限于Transformer架构固有的上下文长度限制,可以构建真正能够“记住”并理解长期对话历史的LLM系统。 1. 背景:Transformer的上下文长度瓶颈 Transformer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核心的自注意力机制也带来了一个显著的瓶颈:计算复杂度和内存消耗随序列长度呈平方级增长。这意味着,随着输入序列的长度增加,Transformer的计算资源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很快就会达到硬件的极限。 传统的解决方案包括: 截断(Truncation): 直接丢弃超出上下文窗口的部分历史信息。这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但损失了关键的上下文信息,严重影响了对话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 只关注当前窗口内的上下文信息,窗口随着对话的进行而滑动。这种方法保留了一部分上下文,但窗口大小 …

Linear Attention机制:通过核函数技巧(Kernel Trick)消除Softmax瓶颈的近似计算

Linear Attention机制:通过核函数技巧消除Softmax瓶颈的近似计算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种高效的Attention机制——Linear Attention。在Transformer模型中,Attention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能够关注到序列中不同位置的信息,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然而,标准Attention机制中的Softmax操作,在处理长序列时,计算复杂度会急剧增加,成为模型的瓶颈。Linear Attention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1. Attention机制回顾与Softmax瓶颈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标准的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机制。给定Query (Q), Key (K), 和 Value (V) 三个矩阵,Attention的计算公式如下: Attention(Q, K, V) = softmax(Q * K^T / sqrt(d_k)) * V 其中,d_k 是Key向量的维度,用于缩放点积结果,防止梯度消失。 这个公式的核心在于softmax(Q * K^T / s …

Ring Attention原理解析:利用分布式环状通信打破单卡显存限制实现百万级上下文

Ring Attention原理解析:利用分布式环状通信打破单卡显存限制实现百万级上下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Ring Attention,这项技术旨在解决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和推理中,因上下文长度增加而导致的显存瓶颈问题。我们将深入探讨Ring Attention的原理、优势、以及如何通过分布式环状通信实现百万级别的上下文处理能力。 1. 上下文长度与显存瓶颈 随着LLM的发展,模型能够处理的上下文长度越来越长,这使得模型在处理长文本、对话历史等任务时表现更加出色。然而,更长的上下文长度意味着更大的注意力矩阵,而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复杂度是上下文长度的平方级别 (O(L^2))。这就导致了两个主要问题: 计算量巨大: 处理更长的上下文需要进行大量的矩阵乘法运算,显著增加计算时间。 显存占用过高: 注意力矩阵需要存储在显存中,当上下文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单张显卡的显存容量将无法满足需求,导致OOM (Out of Memory) 错误。 传统的注意力机制,如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需要将整个上下文的Query (Q), Key (K), …

基于Block-Sparse Attention的Longformer:降低长序列计算复杂度至O(n)的实现

基于Block-Sparse Attention的Longformer:降低长序列计算复杂度至O(n)的实现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Longformer,一个能够有效处理长序列数据的Transformer模型。Longformer的核心在于其采用的Block-Sparse Attention机制,能够将Transformer模型的计算复杂度从传统的O(n^2)降低到O(n),从而使得处理超长序列成为可能。 1. Longformer的背景和动机 Transformer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其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复杂度是序列长度n的平方,这成为了处理长序列的瓶颈。传统的Transformer模型难以有效地处理长文档、长篇故事等需要长距离依赖关系的任务。 例如,对于一个包含10000个token的序列,标准的自注意力机制需要计算10000 * 10000 = 1亿个注意力权重,这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稀疏注意力机制,旨在减少需要计算的注意力权重的数量,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模型的能力。Longformer就是其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