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缓动函数(Cubic-bezier):动画界的“整容术”,让你的交互从此告别“塑胶脸” 想象一下,你正在看一部动画片,主角从A点跑到B点,整个过程像火箭发射一样“嗖”的一下就过去了。是不是感觉有点…突兀?少了点什么?没错,少了那种自然的、富有生命力的变化。这就像一个演员演技再好,表情却永远僵硬,让人难以入戏。 在网页或者App的交互设计中,动画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一个精心设计的动画,能让用户感到流畅、自然,甚至产生愉悦感。而一个糟糕的动画,则会让人觉得生硬、廉价,破坏整体的体验。 那么,如何让动画变得更生动、更自然呢?答案之一就是:自定义缓动函数,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Cubic-bezier。 什么是缓动函数? 动画界的“节奏大师” 简单来说,缓动函数(Easing Function)就像一个“节奏大师”,它控制着动画速度的变化。它决定了动画在不同阶段的速度是快是慢,是匀速、加速还是减速。 如果没有缓动函数,动画就会以恒定的速度进行,像一个机器人一样缺乏变化。而有了缓动函数,动画就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规律,比如物体的惯性、摩擦力等,从而变得更加自然、真实。 常见的缓动函数有很 …
自定义缓动函数(Cubic-bezier)在动画中的魅力
当动画有了灵魂:Cubic-bezier,不止是“平滑过渡”那么简单 第一次听说“Cubic-bezier”这个词,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某个化学方程式,或者某种复杂到让人头秃的数学公式。作为一名半吊子的前端开发者,我对动画的理解还停留在“linear”的线性过渡和“ease-in-out”的平滑过渡。直到我真正开始深入研究它,才发现它不仅不是什么可怕的公式,反而是给动画注入灵魂的魔法棒。 Cubic-bezier,中文名叫“三次贝塞尔曲线”,听起来依然很学术,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定义动画速度变化的函数。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无形的指挥家,控制着动画元素的节奏,让它们或轻快、或沉稳、或富有戏剧性地运动。 传统动画中的“线性过渡”就像是一个毫无感情的机器人,以恒定的速度从A点移动到B点,乏味得让人昏昏欲睡。而“ease-in-out”就好比一个训练有素的舞者,起舞前蓄力,舞动时加速,结束时缓缓收尾,虽然流畅,却也略显程式化。 Cubic-bezier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它允许你自定义动画的速度曲线,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动画效果。你可以让动画一开始就猛冲,然后迅速减速;或者先慢吞吞地移动,然后突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