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Python`的`异步`I/O:`asyncio`在`epoll`、`kqueue`等`系统调用`上的`封装`。

Python 异步 I/O:asyncio 与系统调用封装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 Python 异步 I/O 的核心机制,特别是 asyncio 库如何利用 epoll、kqueue 等系统调用实现高效的并发。理解这些底层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 asyncio 构建高性能的异步应用。 1. 阻塞 I/O 的困境 在传统的同步(阻塞) I/O 模型中,当一个程序发起 I/O 操作(例如读取文件、发送网络请求)时,它会一直等待操作完成,直到数据准备好或发生错误。这段等待时间,CPU 就被白白浪费掉了,无法执行其他任务。想象一下,你去餐厅点餐,必须站在点餐台前等待食物做好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这显然效率很低。 import socket def blocking_io(): 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ock.bind((‘localhost’, 8080)) sock.listen(1) conn, addr = sock.accept() # 阻塞,等待客户端连接 print(‘Co …

Redis 的事件驱动模型与 `epoll`, `kqueue` 等 I/O 复用技术

好的,各位观众老爷们,欢迎来到今天的“Redis大保健”课堂!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人称“Bug终结者”的程序猿老王。今天咱们不聊代码,咱聊聊Redis的心脏——事件驱动模型,以及它赖以生存的I/O复用技术,特别是epoll和kqueue这两位大神。 开场白:Redis的“心跳” 想象一下,Redis就像一家生意兴隆的小卖部。它需要同时服务成千上万的顾客(客户端),每个顾客都可能随时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请求)。如果Redis采用传统的方式,比如每个顾客来都安排一个专门的服务员(线程/进程),那很快就会累死!要知道,创建和销毁线程/进程可是非常耗费资源的,而且线程间的切换也会带来额外的开销。 所以,聪明的Redis选择了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它只有一个“总服务员”(主线程),但这个“总服务员”身怀绝技,能同时监听所有顾客的动静,一旦哪个顾客有需求,它就立刻过去处理,处理完再回来继续监听。这种“一心多用”的秘诀,就是事件驱动模型。 而支撑这个事件驱动模型的关键,就是I/O复用技术。它就像一个“超级监听器”,能高效地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简称FD),一旦某个FD上有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