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各位看官,欢迎来到老码农的“Flink状态大保健”课堂!今天咱们不聊实时流,也不谈窗口聚合,要来点儿不一样的——Flink State Processor API:离线分析Flink Checkpoint状态。 序章:状态,那挥之不去的影子 各位都知道,Flink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记住过去,面向未来。这个“记住”的本领,就是状态管理。状态就像是Flink程序的小秘密,它存储着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结果,例如窗口聚合的中间值、机器学习模型的参数、欺诈检测的规则等等。 没有状态的Flink,就像没有记忆的金鱼,游到哪里算哪里,做出来的结果也是随波逐流,毫无意义。因此,状态是Flink程序赖以生存的基石,是它能够进行复杂计算的根源。 但是,状态这东西,平时躲在幕后默默奉献,一旦出了问题,那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计算结果错误,甚至整个程序崩溃。 第一章:State Processor API,状态的“X光机” 传统的Flink程序,只能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访问和修改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想在程序停止后,或者在程序启动之前,对状态进行检查、修复、迁移、升级,那就束手无策 …
容器在边缘计算中的应用:低延迟与离线能力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各位未来改变世界的开发者们,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编程界的“段子手”,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个既性感又实用的技术话题:容器在边缘计算的应用:低延迟与离线能力。 想象一下,你正驾驶着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驰骋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行人。这时,你希望汽车能够立刻做出反应,而不是把数据传到遥远的云端,再等几毫秒甚至几百毫秒才能收到指令。几毫秒,生死攸关啊!这就是边缘计算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一、什么是边缘计算?(别被高大上的名词吓到!) 简单来说,边缘计算就是把计算能力从遥远的“云端”搬到离你更近的“边缘”。这个“边缘”可以是你的手机、你的汽车、你的智能摄像头,甚至是工厂里的一个传感器。 我们可以把“云端”想象成一个超级计算机中心,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存储空间。但它离我们太远了,就像住在深山老林里的隐士,武功盖世,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边缘”呢,就像我们身边的邻居,虽然实力不如隐士,但胜在随叫随到,能及时提供帮助。 打个比方: 传统云计算: 你肚子饿了,打电话给山里的隐士让他帮你做饭,隐士做好后,千里迢迢给你送过来。 边缘计算: 你肚子饿了,直接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