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 Vue 3 源码剖析讲座。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 Vue 3 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函数:createVNode
。 它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创建 VNode,也就是虚拟 DOM 节点。 VNode 是 Vue 用来描述真实 DOM 的一种数据结构,Vue 3 整个渲染更新机制都围绕着它展开。 所以,理解 createVNode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 Vue 3 的工作原理。
咱们今天就一起扒一扒 createVNode
的参数,核心逻辑,以及它如何从模板编译结果生成 VNode。 准备好了吗? Let’s go!
一、createVNode
函数签名:长长的参数列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createVNode
函数的签名,也就是它的参数列表。 这家伙有点长,但别怕,我们一个个来攻破:
function createVNode(
type: VNodeTypes | ClassComponent | FunctionComponent | ConcreteComponent,
props?: Data | null,
children?: Children | null,
patchFlag?: number,
dynamicProps?: string[],
shapeFlag?: number,
isBlockNode?: boolean,
needFullChildrenPatch?: boolean,
dirs?: Directive[],
): VNode
这一堆参数,看着就让人头大,对不对? 别急,我给你们整理成一个表格,方便理解:
参数名 | 类型 | 描述 |
---|---|---|
type |
VNodeTypes | ClassComponent | FunctionComponent | ConcreteComponent |
VNode 的类型,可以是 HTML 标签、组件、Fragment 等。 |
props |
Data | null |
属性,一个对象,包含 VNode 的属性。 |
children |
Children | null |
子节点,可以是字符串、VNode 数组等。 |
patchFlag |
number |
补丁标志,用于优化更新过程,指示 VNode 的哪些部分需要更新。 |
dynamicProps |
string[] |
动态属性,一个字符串数组,包含动态属性的 key。 |
shapeFlag |
number |
形状标志,指示 VNode 的形状,例如是否有子节点、子节点类型等。 |
isBlockNode |
boolean |
是否是 Block Node,用于优化动态组件的更新。 |
needFullChildrenPatch |
boolean |
是否需要完全补丁子节点,用于优化更新过程。 |
dirs |
Directive[] |
指令,一个指令数组,包含 VNode 上使用的指令。 |
是不是稍微清晰一点了? 我们来一个个参数详细说说:
-
type
: 这个参数非常重要,它决定了 VNode 是什么类型的节点。 它可以是:- HTML 标签名 (例如
'div'
,'span'
) - 组件 (可以是函数式组件或有状态组件)
- 一些特殊的 VNode 类型,例如
Fragment
、Teleport
、Suspense
等。 这些类型定义在VNodeTypes
这个类型别名中。
- HTML 标签名 (例如
-
props
: 顾名思义,就是 VNode 的属性。 它是一个对象,包含了 HTML 属性、事件监听器、以及组件的 props。 -
children
: VNode 的子节点。 它可以是:- 字符串 (文本节点)
- VNode 数组 (多个子节点)
null
(没有子节点)- 甚至是一个函数 (用于渲染作用域插槽)
-
patchFlag
: 这个参数是 Vue 3 性能优化的关键。 它是一个数字,用不同的位来表示 VNode 的哪些部分是动态的,需要进行更新。 Vue 3 使用位运算来高效地检查这些标志。 常见的patchFlag
包括:TEXT
: 文本节点内容是动态的。CLASS
: class 属性是动态的。STYLE
: style 属性是动态的。PROPS
: 除了 class、style 和事件监听器之外的其他属性是动态的。FULL_PROPS
: 属性的 key 是动态的。HYDRATE_EVENTS
: 带有事件监听器。STABLE_FRAGMENT
: 子节点顺序稳定。KEYED_FRAGMENT
: 子节点带有 key。UNKEYED_FRAGMENT
: 子节点没有 key。NEED_PATCH
: 需要完整 patch。DYNAMIC_SLOTS
: 动态插槽。DEV_ROOT_FRAGMENT
: 仅用于开发环境,指示根 Fragment。
-
dynamicProps
: 这是一个字符串数组,包含了动态属性的 key。 例如,如果一个 VNode 的props
中有一个属性:title="dynamicTitle"
,那么dynamicProps
就会包含'title'
。 -
shapeFlag
: 类似于patchFlag
,但是shapeFlag
描述的是 VNode 的整体形状。 常见的shapeFlag
包括:ELEMENT
: HTML 元素。FUNCTIONAL_COMPONENT
: 函数式组件。STATEFUL_COMPONENT
: 有状态组件。TEXT_CHILDREN
: 子节点是文本。ARRAY_CHILDREN
: 子节点是数组。SLOTS_CHILDREN
: 子节点是插槽。TELEPORT
: Teleport 组件。SUSPENSE
: Suspense 组件。COMPONENT_PUBLIC_INSTANCE
: 组件的公共实例。COMPONENT_SHOULD_UPDATE
: 组件应该更新。COMPONENT_KEPT_ALIVE
: 组件被 keep-alive 缓存。COMPONENT_ACTIVATED
: 组件被激活。COMPONENT_DEACTIVATED
: 组件被停用。
-
isBlockNode
: 用于优化动态组件的更新。 当一个组件包含动态组件时,Vue 3 会将这个组件标记为 block node。 -
needFullChildrenPatch
: 指示是否需要完全补丁子节点。 通常用于优化更新过程。 -
dirs
: VNode 上使用的指令。
好了,参数部分就介绍到这里。 记住,不必死记硬背这些参数,重要的是理解它们的作用。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很少直接调用 createVNode
,而是通过模板编译器生成 VNode。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createVNode
的核心逻辑。
二、createVNode
的核心逻辑:VNode 工厂
createVNode
的核心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它主要就是创建一个 VNode 对象,并设置 VNode 的各种属性。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 VNode 工厂。
下面是 createVNode
函数的核心代码 (简化版):
function createVNode(
type: VNodeTypes | ClassComponent | FunctionComponent | ConcreteComponent,
props: Data | null = null,
children: Children | null = null,
patchFlag: number = 0,
dynamicProps: string[] | null = null,
shapeFlag: number = 0,
isBlockNode: boolean = false,
needFullChildrenPatch: boolean = false,
dirs: Directive[] | null = null,
): VNode {
// 1. 处理 props 和 children
if (props) {
// ... 一些 props 的规范化处理
}
// 2. 确定 shapeFlag
if (typeof type === 'string') {
shapeFlag = ShapeFlags.ELEMENT;
} else if (isFunction(type)) {
shapeFlag = ShapeFlags.FUNCTIONAL_COMPONENT;
} else if (isObject(type)) {
shapeFlag = ShapeFlags.STATEFUL_COMPONENT;
}
if (children) {
// ... 根据 children 的类型设置 shapeFlag
}
// 3. 创建 VNode 对象
const vnode: VNode = {
__v_isVNode: true,
type,
props,
children,
shapeFlag,
patchFlag,
dynamicProps,
dirs,
appContext: null,
component: null,
el: null,
key: props && props.key,
};
// ... 一些其他的处理,例如设置 block node 等
return vnode;
}
代码看起来很长,但其实主要做了这几件事:
-
处理
props
和children
: 对props
和children
进行一些规范化处理,例如将children
转换为数组,处理事件监听器等。 -
确定
shapeFlag
: 根据type
和children
的类型,设置shapeFlag
。shapeFlag
决定了 VNode 的形状,例如是否有子节点、子节点类型等。 -
创建 VNode 对象: 创建一个 VNode 对象,并设置 VNode 的各种属性,包括
type
、props
、children
、shapeFlag
、patchFlag
等。 -
其他处理: 进行一些其他的处理,例如设置 block node 等。
我们来举个例子:
const vnode = createVNode(
'div',
{ id: 'app', class: 'container' },
'Hello Vue!'
);
这个例子会创建一个 div
元素的 VNode,它的 props
包含 id
和 class
属性,children
是一个字符串 'Hello Vue!'
。
创建出来的 vnode
大概是这样的:
{
__v_isVNode: true,
type: 'div',
props: {
id: 'app',
class: 'container'
},
children: 'Hello Vue!',
shapeFlag: 1, // ShapeFlags.ELEMENT | ShapeFlags.TEXT_CHILDREN
patchFlag: 0,
dynamicProps: null,
dirs: null,
appContext: null,
component: null,
el: null,
key: null
}
可以看到,createVNode
函数就像一个 VNode 工厂,它接收一些参数,然后创建一个 VNode 对象。
三、模板编译结果到 VNode:编译器的大作用
我们平时写 Vue 代码,都是用模板语法,例如:
<template>
<div id="app" class="container">
<h1>{{ message }}</h1>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div>
</template>
这些模板代码是怎么变成 VNode 的呢? 这就要靠 Vue 的模板编译器了。
Vue 的模板编译器会将模板代码编译成渲染函数 (render function)。 渲染函数的作用就是生成 VNode。 渲染函数通常会调用 createVNode
函数来创建 VNode。
例如,上面的模板代码会被编译成类似这样的渲染函数:
import { createVNode, toDisplayString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createVNode("div", {
id: "app",
class: "container"
}, [
createVNode("h1", null, toDisplayString(_ctx.message), 1 /* TEXT */),
createVNode("button", { onClick: _ctx.handleClick }, "Click me")
]));
}
可以看到,渲染函数内部调用了 createVNode
函数来创建 VNode。 编译器会分析模板代码,确定 VNode 的 type
、props
、children
、patchFlag
等参数,然后传递给 createVNode
函数。
div
的type
是"div"
,props
是{ id: "app", class: "container" }
,children
是一个包含两个 VNode 的数组。h1
的type
是"h1"
,children
是_ctx.message
(通过toDisplayString
函数转换成字符串),patchFlag
是1 /* TEXT */
,表示文本内容是动态的。button
的type
是"button"
,props
包含onClick
事件监听器,children
是"Click me"
。
编译器还会进行一些优化,例如:
- 静态提升 (Static Hoisting):将静态节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避免重复创建。
- PatchFlag:使用
patchFlag
标记动态节点,优化更新过程。
总而言之,模板编译器负责将模板代码转换成渲染函数,渲染函数负责调用 createVNode
函数生成 VNode。 编译器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深入 shapeFlag
和 patchFlag
:性能优化的秘密武器
前面我们提到了 shapeFlag
和 patchFlag
这两个参数,它们是 Vue 3 性能优化的关键。 咱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它们。
1. shapeFlag
:描述 VNode 的形状
shapeFlag
用于描述 VNode 的形状,例如是否有子节点、子节点类型等。 Vue 3 使用位运算来高效地存储和检查 shapeFlag
。
常见的 shapeFlag
包括:
ShapeFlag | 值 | 描述 |
---|---|---|
ShapeFlags.ELEMENT |
1 |
HTML 元素。 |
ShapeFlags.FUNCTIONAL_COMPONENT |
2 |
函数式组件。 |
ShapeFlags.STATEFUL_COMPONENT |
4 |
有状态组件。 |
ShapeFlags.TEXT_CHILDREN |
8 |
子节点是文本。 |
ShapeFlags.ARRAY_CHILDREN |
16 |
子节点是数组。 |
ShapeFlags.SLOTS_CHILDREN |
32 |
子节点是插槽。 |
ShapeFlags.TELEPORT |
64 |
Teleport 组件。 |
ShapeFlags.SUSPENSE |
128 |
Suspense 组件。 |
ShapeFlags.COMPONENT_SHOULD_UPDATE |
512 |
组件应该更新。 |
ShapeFlags.COMPONENT_KEPT_ALIVE |
1024 |
组件被 keep-alive 缓存。 |
ShapeFlags.COMPONENT_ACTIVATED |
2048 |
组件被激活。 |
ShapeFlags.COMPONENT_DEACTIVATED |
4096 |
组件被停用。 |
例如,如果一个 VNode 是一个 HTML 元素,并且有文本子节点,那么它的 shapeFlag
就是 ShapeFlags.ELEMENT | ShapeFlags.TEXT_CHILDREN
。
在更新 VNode 的时候,Vue 3 会根据 shapeFlag
来判断如何更新 VNode。 例如,如果 shapeFlag
包含 ShapeFlags.TEXT_CHILDREN
,那么 Vue 3 就会更新 VNode 的文本内容。
2. patchFlag
:标记动态节点
patchFlag
用于标记 VNode 的哪些部分是动态的,需要进行更新。 Vue 3 使用位运算来高效地存储和检查 patchFlag
。
常见的 patchFlag
包括:
PatchFlag | 值 | 描述 |
---|---|---|
PatchFlags.TEXT |
1 |
文本节点内容是动态的。 |
PatchFlags.CLASS |
2 |
class 属性是动态的。 |
PatchFlags.STYLE |
4 |
style 属性是动态的。 |
PatchFlags.PROPS |
8 |
除了 class、style 和事件监听器之外的其他属性是动态的。 |
PatchFlags.FULL_PROPS |
16 |
属性的 key 是动态的。 |
PatchFlags.HYDRATE_EVENTS |
32 |
带有事件监听器。 |
PatchFlags.STABLE_FRAGMENT |
64 |
子节点顺序稳定。 |
PatchFlags.KEYED_FRAGMENT |
128 |
子节点带有 key。 |
PatchFlags.UNKEYED_FRAGMENT |
256 |
子节点没有 key。 |
PatchFlags.NEED_PATCH |
512 |
需要完整 patch。 |
PatchFlags.DYNAMIC_SLOTS |
1024 |
动态插槽。 |
PatchFlags.DEV_ROOT_FRAGMENT |
-1 |
仅用于开发环境,指示根 Fragment。 |
例如,如果一个 VNode 的文本内容是动态的,那么它的 patchFlag
就是 PatchFlags.TEXT
。
在更新 VNode 的时候,Vue 3 会根据 patchFlag
来判断 VNode 的哪些部分需要更新。 例如,如果 patchFlag
包含 PatchFlags.TEXT
,那么 Vue 3 就会更新 VNode 的文本内容,而不会更新其他的属性。
通过 shapeFlag
和 patchFlag
,Vue 3 可以精确地控制 VNode 的更新过程,避免不必要的 DOM 操作,从而提高性能。
五、总结:createVNode
的重要性
createVNode
函数是 Vue 3 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函数。 它负责创建 VNode,也就是虚拟 DOM 节点。 VNode 是 Vue 用来描述真实 DOM 的一种数据结构,Vue 3 整个渲染更新机制都围绕着它展开。
理解 createVNode
函数的参数和核心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 Vue 3 的工作原理。 特别是 shapeFlag
和 patchFlag
这两个参数,它们是 Vue 3 性能优化的关键。
虽然我们很少直接调用 createVNode
函数,但是理解它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模板编译和更新机制,从而写出更高效的 Vue 代码。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