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 Vue 3 源码中 `computed` 属性的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的实现,以及它们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计算,实现高效缓存。

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 今天咱们聊聊 Vue 3 源码里边 computed 属性的两个小秘密: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 别看它们名字平平无奇,作用可大了去了,直接关系到你的 Vue 应用性能。 咱们的目标是:搞懂它们是啥,怎么工作的,为啥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计算。

一、computed 属性是啥?为啥需要它?

先来个简单的回顾。 computed 属性,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其他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属性。 它的特点是:

  • 缓存: 只要依赖的数据没变,computed 属性的值就保持不变,下次访问直接返回缓存结果,不用重新计算。
  • 响应式: 依赖的数据变了,computed 属性会自动重新计算。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用户对象:

const user = reactive({
  firstName: '张',
  lastName: '三'
})

我们想显示用户的全名,可以这样写:

<template>
  <div>{{ fullName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active, computed } from 'vue'

const user = reactive({
  firstName: '张',
  lastName: '三'
})

const fullName = computed(() => {
  console.log('fullName 重新计算了!')
  return user.firstName + user.lastName
})
</script>

在这个例子里,fullName 就是一个 computed 属性。 当 user.firstNameuser.lastName 发生变化时,fullName 会自动更新。

但是,问题来了: 如果我们频繁访问 fullName,而且 user.firstNameuser.lastName 没变,难道每次访问都要重新计算吗? 这显然是没必要的。 这就是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发挥作用的地方了。

二、dirty 标志: 我变了,我变了!

dirty 标志是一个布尔值,用来标记 computed 属性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 dirty = true: 表示 computed 属性“脏”了,需要重新计算。
  • dirty = false: 表示 computed 属性是“干净”的,可以直接返回缓存结果。

简单来说,dirty 就像是一个“状态指示器”,告诉我们 computed 属性是否需要“洗澡”(重新计算)。

在 Vue 3 源码里,dirty 标志通常是在 computed 属性的 effect 函数(稍后会讲)中被修改的。 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effect 函数会被触发,然后把 dirty 设置为 true

三、lazy 属性: 别急,等我需要的时候再说!

lazy 属性也是一个布尔值,用来控制 computed 属性的计算时机。

  • lazy = true: 表示 computed 属性是“懒加载”的,只有在第一次被访问时才会计算。
  • lazy = false: 表示 computed 属性是“立即加载”的,在创建时就会计算。

默认情况下,computed 属性是 lazy = true 的。 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第一次访问 fullName 时,才会执行 computed 属性的回调函数,计算 fullName 的值。 之后,只要 user.firstNameuser.lastName 没变,就直接返回缓存结果。

四、源码剖析:dirtylazy 的工作原理

为了更好地理解 dirtylazy 的工作原理,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Vue 3 源码中 computed 属性的实现(简化版):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let value // 缓存的值
  let dirty = true // 初始状态是“脏”的
  let effect // 响应式 effect

  const computedRef = {
    get value() {
      if (dirty) {
        // 需要重新计算
        value = effect.run() // 执行 getter 函数,计算新的值
        dirty = false // 计算完毕,标记为“干净”的
      }
      return value // 返回缓存的值
    }
  }

  effect = new ReactiveEffect(getter, () => {
    // scheduler 函数: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触发
    dirty = true // 依赖数据变了,标记为“脏”的
  })

  return computedRef
}

class ReactiveEffect {
  constructor(fn, scheduler) {
    this.fn = fn // getter 函数
    this.scheduler = scheduler // scheduler 函数
    this.active = true // 标记 effect 是否激活
    this.deps = [] // 依赖的响应式对象
  }

  run() {
    if (!this.active) {
      return this.fn() // 如果 effect 不激活,直接执行 getter 函数
    }

    // ... 省略建立依赖关系的代码 ...

    try {
      activeEffect = this // 设置当前激活的 effect
      return this.fn() // 执行 getter 函数
    } finally {
      activeEffect = undefined // 清空当前激活的 effect
    }
  }

  stop() {
    if (this.active) {
      // ... 省略清除依赖关系的代码 ...
      this.active = false // 标记 effect 为不激活
    }
  }
}

代码解释:

  1. computed(getter) 函数:

    • 接收一个 getter 函数作为参数,这个 getter 函数就是用来计算 computed 属性的值的。
    • 初始化 value(缓存的值)、dirty(初始为 true)和 effect(响应式 effect)。
    • 返回一个 computedRef 对象,这个对象只有一个 value 属性,用来访问 computed 属性的值。
  2. computedRef.valueget 方法:

    • 首先检查 dirty 标志。
    • 如果 dirtytrue,表示需要重新计算,就调用 effect.run() 执行 getter 函数,计算新的值,并把 dirty 设置为 false
    • 最后返回缓存的值 value
  3. ReactiveEffect 类:

    • 负责收集依赖和执行 getter 函数。
    • constructor 接收 fn(getter 函数)和 scheduler(调度器函数)作为参数。
    • run() 方法执行 getter 函数,并建立依赖关系。
    • stop() 方法停止 effect,并清除依赖关系。
    • scheduler 函数会在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被调用,它会把 dirty 设置为 true,通知 computed 属性需要重新计算。

工作流程:

  1. 初始化: 创建 computed 属性时,dirty 被设置为 true,表示需要重新计算。
  2. 第一次访问: 当第一次访问 computed 属性的 value 时,由于 dirtytrue,所以会执行 effect.run(),计算新的值,并把 dirty 设置为 false
  3. 缓存: 之后,只要依赖的数据没变,再次访问 computed 属性的 value 时,由于 dirtyfalse,所以直接返回缓存的值,不用重新计算。
  4. 依赖变化: 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scheduler 函数会被调用,它会把 dirty 设置为 true,通知 computed 属性需要重新计算。
  5. 重新计算: 下次访问 computed 属性的 value 时,由于 dirtytrue,所以会重新计算。

总结一下:

属性/标志 作用
dirty 标记 computed 属性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true 表示需要重新计算,false 表示可以直接返回缓存结果。
lazy 控制 computed 属性的计算时机。 true 表示只有在第一次被访问时才会计算,false 表示在创建时就会计算。 默认情况下,computed 属性是 lazy = true 的。

五、lazy: false 的情况: eager computed

虽然默认情况下 computed 属性是 lazy = true 的,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它变成 lazy = false,也就是“立即加载”的 computed 属性。 这种 computed 属性也被称为 "eager computed"。

在 Vue 3 的标准 API 中,并没有直接提供一个 lazy 选项来控制 computed 属性的加载时机。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实现类似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手动调用 computed 属性的 value 属性,强制它立即计算:

<template>
  <div>{{ fullName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active, computed, onMounted } from 'vue'

const user = reactive({
  firstName: '张',
  lastName: '三'
})

const fullName = computed(() => {
  console.log('fullName 重新计算了!')
  return user.firstName + user.lastName
})

onMounted(() => {
  // 手动调用 fullName.value,强制立即计算
  fullName.value
})
</script>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在 onMounted 钩子函数中手动调用了 fullName.value,这样 fullName 就会在组件挂载后立即计算。

啥时候用 lazy = false 呢?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量使用默认的 lazy = truecomputed 属性,因为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计算,提高性能。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lazy = false 也是有用的:

  • 需要提前计算结果: 比如,我们需要在组件挂载之前就把 computed 属性的值传递给子组件,这时就需要使用 lazy = false
  • 副作用: 如果 computed 属性的 getter 函数有副作用(比如修改了其他数据),那么就需要使用 lazy = false,确保副作用能够及时执行。

六、 总结:dirtylazy 的意义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是 Vue 3 中 computed 属性实现高效缓存的关键。 它们共同协作,实现了以下目标:

  •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计算: 只有在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才会重新计算 computed 属性的值。
  • 延迟计算: 只有在第一次访问 computed 属性的值时,才会进行计算。
  • 提高性能: 通过缓存和延迟计算,可以显著提高 Vue 应用的性能。

可以这样理解:

  • dirty 负责监控依赖变化,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观察员”。
  • lazy 负责控制计算时机,就像一个精打细算的“会计师”。

它们俩一个负责“通知”,一个负责“执行”,配合默契,保证了 computed 属性的高效运行。

七、 思考题:

  1. 如果一个 computed 属性依赖了另一个 computed 属性,那么 dirty 标志是如何传递的?
  2. Vue 3 中是如何建立 computed 属性和依赖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的? (提示:tracktrigger 函数)
  3. 除了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 computed 属性的性能?

希望今天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聊聊 Vue 3 源码的其他有趣的部分。 拜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