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源码剖析小课堂!今天我们要聊聊 get_option()
和 update_option()
这对黄金搭档,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后台默默地管理着我们网站的全局配置数据的。准备好咖啡,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WordPress 的 Options API 吧!
1. Options API:全局配置的管家
首先,我们得明白 Options API 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 WordPress 提供的一套用于存储和检索全局配置数据的接口。这些配置数据可以是网站标题、描述、主题设置、插件配置等等。想象一下,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配置数据库,方便我们随时存取各种全局设置。
那么,为什么要用 Options API 呢?原因很简单:
- 持久化存储: 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即使服务器重启也不会丢失。
- 全局访问: 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
get_option()
函数获取配置数据。 - 方便管理: WordPress 提供了
update_option()
、add_option()
和delete_option()
等函数,方便我们增删改查配置数据。 - 安全性: WordPress 会对 Options API 进行安全处理,防止恶意攻击。
2. get_option()
:取数小能手
get_option()
函数的作用就是根据给定的 option name,从数据库中取出对应的 option value。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源码(简化版,省略了一些过滤器和缓存相关的代码):
function get_option( string $option, mixed $default = false ) {
global $wpdb;
$option = trim( $option );
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 尝试从缓存中获取
$cache_value = wp_cache_get( $option, 'options' );
if ( false !== $cache_value ) {
return $cache_value;
}
$row =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option_value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LIMIT 1", $option ) );
if ( is_object( $row ) ) {
$value = $row->option_value;
// Unserialize data if necessary.
if ( 'yes' === get_option( 'auto_serialize' ) ) {
$value = maybe_unserialize( $value );
} else {
$value = stripslashes_deep( $value );
}
wp_cache_set( $option, $value, 'options' );
return $value;
}
return $default;
}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解读这段代码:
-
函数签名:
get_option( string $option, mixed $default = false )
。它接受两个参数:$option
:要获取的 option name,字符串类型。$default
:如果 option 不存在,返回的默认值,默认为false
。
-
参数校验:
$option = trim( $option );
和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首先去除 option name 前后的空格,然后判断 option name 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直接返回false
。 -
缓存机制:
wp_cache_get( $option, 'options' )
。WordPress 使用缓存来提高性能。wp_cache_get()
函数尝试从缓存中获取 option value。如果缓存中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值。 -
数据库查询: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option_value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LIMIT 1", $option ) )
。如果缓存中没有找到,则需要从数据库中查询。这里使用了$wpdb->prepare()
函数来防止 SQL 注入攻击。 -
数据反序列化:
maybe_unserialize( $value )
。如果 option value 是序列化的数据(例如数组或对象),则需要使用maybe_unserialize()
函数将其反序列化。 -
缓存更新:
wp_cache_set( $option, $value, 'options' )
。将从数据库中获取的 option value 存入缓存,以便下次快速访问。 -
返回结果: 如果数据库中找到了对应的 option,则返回 option value;否则返回
$default
。
表格总结 get_option()
函数流程
步骤 | 代码片段 | 描述 |
---|---|---|
1 | $option = trim( $option ); 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
参数校验:去除 option name 前后的空格,并判断 option name 是否为空。 |
2 | $cache_value = wp_cache_get( $option, 'options' ); if ( false !== $cache_value ) { return $cache_value; } |
缓存读取:尝试从缓存中获取 option value,如果缓存中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值。 |
3 | $row =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option_value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LIMIT 1", $option ) ); |
数据库查询:如果缓存中没有找到,则从数据库中查询 option value。 |
4 | if ( is_object( $row ) ) { ... } |
数据处理:如果数据库中找到了对应的 option,则对 option value 进行反序列化(如果需要),并将其存入缓存。 |
5 | return $value; |
返回结果:返回 option value。 |
6 | return $default; |
返回默认值:如果数据库中没有找到对应的 option,则返回 $default 。 |
3. update_option()
:存数大管家
update_option()
函数的作用是更新数据库中指定 option name 的 option value。如果 option name 不存在,则会创建一个新的 option。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源码(同样是简化版):
function update_option( string $option, mixed $value, string $autoload = null ) {
global $wpdb;
$option = trim( $option );
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old_value = get_option( $option );
if ( $value === $old_value ) {
return false;
}
$value = sanitize_option( $option, $value );
$value = wp_slash( maybe_serialize( $value ) ); // Serialize data if necessary.
$row =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option ) );
if ( is_object( $row ) ) {
// Option already exists, update it.
$result = $wpdb->update(
$wpdb->options,
array( 'option_value' => $value ),
array( 'option_name' => $option )
);
if ( $result ) {
wp_cache_delete( $option, 'options' );
}
} else {
// Option does not exist, add it.
$result = $wpdb->insert(
$wpdb->options,
array(
'option_name' => $option,
'option_value' => $value,
'autoload' => $autoload,
)
);
}
if ( $result ) {
wp_cache_delete( $option, 'options' );
}
return true;
}
同样,我们来解读这段代码:
-
函数签名:
update_option( string $option, mixed $value, string $autoload = null )
。它接受三个参数:$option
:要更新的 option name,字符串类型。$value
:要更新的 option value,任意类型。$autoload
:是否在 WordPress 启动时自动加载该 option,默认为null
。
-
参数校验:
$option = trim( $option );
和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同样,首先去除 option name 前后的空格,然后判断 option name 是否为空。 -
判断是否需要更新:
$old_value = get_option( $option );
和if ( $value === $old_value ) { return false; }
。首先获取旧的 option value,然后判断新的 option value 是否与旧的 option value 相同。如果相同,则无需更新,直接返回false
。 -
数据处理:
$value = sanitize_option( $option, $value );
和$value = wp_slash( maybe_serialize( $value ) );
。首先使用sanitize_option()
函数对 option value 进行安全过滤,然后使用maybe_serialize()
函数对 option value 进行序列化(如果需要),最后使用wp_slash()
函数对反斜杠进行转义,防止反斜杠被错误地解释。 -
判断 Option 是否存在: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option ) )
。通过查询数据库判断 option name 是否已经存在。 -
更新或插入数据: 如果 option name 已经存在,则使用
$wpdb->update()
函数更新 option value;否则使用$wpdb->insert()
函数插入一条新的 option。 -
缓存清理:
wp_cache_delete( $option, 'options' )
。更新或插入数据后,需要清理缓存,以便下次访问时获取最新的 option value。 -
返回结果: 如果更新或插入数据成功,则返回
true
。
表格总结 update_option()
函数流程
步骤 | 代码片段 | 描述 |
---|---|---|
1 | $option = trim( $option ); 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
参数校验:去除 option name 前后的空格,并判断 option name 是否为空。 |
2 | $old_value = get_option( $option ); if ( $value === $old_value ) { return false; } |
判断是否需要更新:获取旧的 option value,并判断新的 option value 是否与旧的 option value 相同。如果相同,则无需更新。 |
3 | $value = sanitize_option( $option, $value ); $value = wp_slash( maybe_serialize( $value ) ); |
数据处理:对 option value 进行安全过滤、序列化(如果需要)和反斜杠转义。 |
4 | $row =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option ) ); |
判断 Option 是否存在:通过查询数据库判断 option name 是否已经存在。 |
5 | if ( is_object( $row ) ) { ... } else { ... } |
更新或插入数据:如果 option name 已经存在,则更新 option value;否则插入一条新的 option。 |
6 | wp_cache_delete( $option, 'options' ); |
缓存清理:清理缓存,以便下次访问时获取最新的 option value。 |
7 | return true; |
返回结果:返回 true 表示更新或插入数据成功。 |
4. 数据库表结构
Options API 使用 WordPress 的 wp_options
数据表来存储配置数据。该表包含以下字段:
字段名 | 数据类型 | 描述 |
---|---|---|
option_id | bigint(20) UNSIGNED | 主键,自增长。 |
option_name | varchar(191) | option name,唯一索引。 |
option_value | longtext | option value,存储配置数据。 |
autoload | varchar(20) | 是否在 WordPress 启动时自动加载该 option,取值为 yes 或 no 。如果设置为 yes ,则会在 WordPress 启动时将该 option 加载到内存中,以提高访问速度。但是,如果 autoload 的 option 太多,会降低 WordPress 的启动速度。因此,只有真正需要频繁访问的 option 才应该设置为 yes 。 |
5. 使用示例
让我们来看一些使用 get_option()
和 update_option()
的示例:
// 获取网站标题
$site_title = get_option( 'blogname' );
echo '网站标题:' . $site_title;
// 更新网站描述
update_option( 'blogdescription', '欢迎来到我的博客!' );
// 添加一个新的 option
add_option( 'my_custom_option', 'Hello World!', '', 'yes' );
// 获取自定义 option
$my_option = get_option( 'my_custom_option' );
echo '自定义 Option:' . $my_option;
6. 最佳实践
在使用 Options API 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Option name 的唯一性: Option name 必须是唯一的,否则可能会导致数据冲突。
- 数据安全: 使用
sanitize_option()
函数对 option value 进行安全过滤,防止 XSS 攻击。 - 性能优化: 避免存储过大的数据,尽量使用缓存机制。
- Autoload 的使用: 只有真正需要频繁访问的 option 才应该设置为
yes
。 - 避免过度使用: 不要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 options 表中,对于大量的数据,应该使用自定义数据表。
7. 总结
get_option()
和 update_option()
是 WordPress Options API 中最常用的两个函数。它们负责从数据库中读取和更新全局配置数据。理解它们的源码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 WordPress 主题和插件。
希望今天的讲解对你有所帮助!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