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欢迎来到今天的“WordPress 源码一日游”特别节目。今天咱们要扒的是 WordPress 里面一个非常实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函数 wp_remote_get()
。这玩意儿看起来简单,但里面可是藏着不少好东西,是 WordPress 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开场白:HTTP 请求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世界里,咱们的 WordPress 站点经常需要和别的服务器打交道。比如,获取远程文件、调用 API 接口、验证用户身份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 HTTP 请求。而 wp_remote_get()
就是 WordPress 提供的,用来发起 GET
请求的函数。
wp_remote_get()
的基本用法
首先,咱们来看看 wp_remote_get()
的基本用法:
$url = 'https://api.example.com/data';
$response = wp_remote_get( $url );
if ( is_wp_error( $response ) ) {
$error_message = $response->get_error_message();
echo "Something went wrong: $error_message";
} else {
echo 'Status code: ' . wp_remote_retrieve_response_code( $response ) . '<br>';
echo 'Body: ' . wp_remote_retrieve_body( $response );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
- 定义一个 URL,指向我们要请求的 API 接口。
- 使用
wp_remote_get()
发起GET
请求,并将返回结果保存在$response
变量中。 - 检查
$response
是否是WP_Error
对象。如果是,说明请求出错了,打印错误信息。 - 如果请求成功,打印 HTTP 状态码和响应内容。
是不是很简单?但别着急,好戏还在后头。
wp_remote_get()
源码剖析
现在,咱们来深入 wp_remote_get()
的源码,看看它背后都做了些什么。
function wp_remote_get( $url, $args = array() ) {
$args['method'] = 'GET';
return wp_remote_request( $url, $args );
}
咦?就这么几行代码?没错,wp_remote_get()
实际上只是 wp_remote_request()
的一个封装。它把请求方法设置为 GET
,然后调用 wp_remote_request()
来处理实际的请求。
核心函数:wp_remote_request()
wp_remote_request()
才是真正的核心函数。它负责构建和发送 HTTP 请求,并处理响应。咱们来看看它的源码(简化版):
function wp_remote_request( $url, $args = array() ) {
global $wp_http;
$args = wp_parse_args( $args );
//... 一大堆参数处理 ...
// If we have a stream context, pass that along too.
if ( ! empty( $args['stream'] ) ) {
if ( ! class_exists( 'WP_HTTP_Streams' ) ) {
require_once ABSPATH . WPINC . '/class-http.php';
}
$http = new WP_HTTP_Streams();
return $http->request( $url, $args );
}
if ( ! is_a( $wp_http, 'WP_Http' ) ) {
if ( ! class_exists( 'WP_Http' ) ) {
require_once ABSPATH . WPINC . '/class-http.php';
}
$wp_http = new WP_Http();
}
return $wp_http->request( $url, $args );
}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
- 参数解析: 使用
wp_parse_args()
合并默认参数和用户传入的参数。这允许我们自定义请求头、超时时间、是否验证 SSL 证书等等。 - 判断是否使用 Stream Context: 如果设置了
stream
参数,则使用WP_HTTP_Streams
类处理。 - 实例化
WP_Http
类: 如果$wp_http
对象不存在,则实例化WP_Http
类。 - 调用
WP_Http::request()
: 将 URL 和参数传递给WP_Http
类的request()
方法,发起实际的 HTTP 请求。
WP_Http
类:HTTP 请求的幕后英雄
WP_Http
类是 WordPress 中处理 HTTP 请求的核心类。它封装了各种 HTTP 请求方法(GET、POST、PUT、DELETE 等),并提供了灵活的配置选项。
咱们来看看 WP_Http::request()
方法(简化版):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url, $args = array() ) {
$args = wp_parse_args( $args );
//... 参数处理,构建请求头 ...
$http_response = new WP_HTTP_Response();
//... 根据配置选择不同的 HTTP 传输方式 ...
if ( isset( $args['transport'] ) && 'curl' === $args['transport'] ) {
$response = $this->_dispatch_request( $url, $args, 'curl' );
} elseif ( extension_loaded( 'curl' ) && ! defined( 'WP_HTTP_BLOCK_EXTERNAL' ) ) {
$response = $this->_dispatch_request( $url, $args, 'curl' );
} elseif ( function_exists( 'fsockopen' ) && ! defined( 'WP_HTTP_BLOCK_EXTERNAL' ) ) {
$response = $this->_dispatch_request( $url, $args, 'streams' );
} else {
$http_response->errors = array( 'no_http' => array( __( 'Your server does not support the cURL or fsockopen functions. Contact your host for assistance.' ) ) );
return new WP_Error( 'no_http', __( 'Your server does not support the cURL or fsockopen functions. Contact your host for assistance.' ), $url );
}
//... 处理响应 ...
return $http_response;
}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
- 参数解析: 再次使用
wp_parse_args()
处理参数。 - 构建请求头: 根据参数构建 HTTP 请求头。
- 选择 HTTP 传输方式: 根据服务器环境和配置,选择不同的 HTTP 传输方式。
- cURL: 如果 cURL 扩展可用,则使用 cURL 发起请求。这是首选的传输方式,因为它功能强大、性能优秀。
- Streams: 如果 cURL 不可用,但
fsockopen()
函数可用,则使用 Streams 发起请求。 - 错误处理: 如果 cURL 和 Streams 都不可用,则返回一个
WP_Error
对象。
- 调用
_dispatch_request()
: 将 URL、参数和传输方式传递给_dispatch_request()
方法,发起实际的 HTTP 请求。 - 处理响应: 将响应数据封装到
WP_HTTP_Response
对象中,并返回。
_dispatch_request()
方法:真正发起请求
_dispatch_request()
方法是真正发起 HTTP 请求的地方。它根据选择的传输方式,调用相应的函数或类来发送请求。
由于篇幅限制,咱们就不深入 _dispatch_request()
的源码了。但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它会调用 cURL 或 Streams 相关的函数,将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并接收响应数据。
参数详解:wp_remote_request()
的强大之处
wp_remote_request()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参数配置。通过修改参数,我们可以灵活地控制 HTTP 请求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参数:
参数名 | 类型 | 默认值 | 说明 |
---|---|---|---|
method |
string | 'GET' |
HTTP 请求方法,可以是 'GET' 、'POST' 、'PUT' 、'DELETE' 等。 |
timeout |
int | 5 |
请求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
redirection |
int | 5 |
最大重定向次数。 |
httpversion |
string | '1.0' |
HTTP 协议版本,可以是 '1.0' 或 '1.1' 。 |
user-agent |
string | 'WordPress/' . get_bloginfo( 'version' ) |
User-Agent 字符串,用于标识客户端。 |
reject_unsafe_urls |
bool | false |
是否拒绝不安全的URL。设置为 true 会拒绝访问 loopback 地址、私有IP 地址以及保留地址。对于 WordPress 6.0 及更高版本,默认值改为 true 。 |
headers |
array | array() |
HTTP 请求头,是一个关联数组,键是头部的名称,值是头部的值。 |
body |
mixed | null |
HTTP 请求体,可以是字符串、数组或对象。 |
cookies |
array | array() |
HTTP Cookies,是一个数组,每个元素是一个关联数组,包含 name 和 value 两个键。 |
sslverify |
bool | true |
是否验证 SSL 证书。在开发环境中,可以设置为 false ,但在生产环境中,强烈建议设置为 true 。 |
stream |
bool | false |
是否使用 Stream Context。如果设置为 true ,则使用 WP_HTTP_Streams 类处理请求。 |
filename |
string | '' |
如果是文件上传请求,指定要上传的文件路径。 |
实例演示:自定义 HTTP 请求
现在,咱们来演示几个自定义 HTTP 请求的例子:
1. 设置请求头:
$url = 'https://api.example.com/data';
$args = array(
'headers' => array(
'X-Custom-Header' => 'My Custom Value',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
);
$response = wp_remote_get( $url, $args );
这段代码设置了两个自定义请求头:X-Custom-Header
和 Content-Type
。
2. 发送 POST 请求:
$url = 'https://api.example.com/data';
$args = array(
'method' => 'POST',
'body' => array(
'name' => 'John Doe',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
$response = wp_remote_post( $url, $args );
这段代码发送了一个 POST 请求,并将一个数组作为请求体发送到服务器。注意,这里我们使用了 wp_remote_post()
函数,它是 wp_remote_request()
的一个封装,专门用于发送 POST 请求。
3. 设置超时时间:
$url = 'https://api.example.com/data';
$args = array(
'timeout' => 10 // 设置超时时间为 10 秒
);
$response = wp_remote_get( $url, $args );
这段代码设置了请求的超时时间为 10 秒。如果服务器在 10 秒内没有响应,请求将会失败。
安全性考虑:防止 SSRF 攻击
在使用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request()
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性,防止服务器端请求伪造(SSRF)攻击。
SSRF 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服务器发起恶意请求,访问内部网络或敏感资源。为了防止 SSRF 攻击,我们应该:
- 验证 URL: 在发起请求之前,验证 URL 的合法性,确保它不是指向内部网络或敏感资源的 URL。
- 限制访问权限: 限制 WordPress 站点可以访问的外部 URL。
- 使用
reject_unsafe_urls
参数:reject_unsafe_urls
参数可以用来阻止访问 loopback 地址、私有IP 地址以及保留地址。
wp_safe_remote_get()
和 wp_safe_remote_request()
WordPress 还提供了 wp_safe_remote_get()
和 wp_safe_remote_request()
函数,它们是对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request()
的安全封装。
这两个函数会自动验证 URL,并阻止访问内部网络或敏感资源的 URL。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使用 wp_safe_remote_get()
和 wp_safe_remote_request()
函数,而不是直接使用 wp_remote_get()
和 wp_remote_request()
函数。
总结:wp_remote_get()
的价值
wp_remote_get()
函数是 WordPress 中一个非常实用、也非常重要的函数。它封装了 HTTP 请求的细节,提供了灵活的配置选项,并考虑了安全性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 wp_remote_get()
的源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WordPress 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方式,并更好地利用它来构建强大的 WordPress 插件和主题。
最后的彩蛋:HTTP 缓存
为了提高性能,WordPress 会对 HTTP 请求进行缓存。缓存的实现细节比较复杂,咱们就不深入讨论了。但你需要知道的是,WordPress 会根据 URL 和参数生成一个唯一的缓存键,并将响应数据保存在缓存中。
下次发起相同的请求时,WordPress 会直接从缓存中读取响应数据,而不需要再次发送 HTTP 请求。
结束语: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好了,今天的“WordPress 源码一日游”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讲解,对 wp_remote_get()
函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记住,源码才是最好的老师。多多阅读源码,你才能真正掌握 WordPress 的精髓。
感谢大家的观看,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