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WordPress 里一个很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函数:get_option()
。这玩意儿,你天天用,但你真的懂它吗?特别是它背后的缓存机制,那可是优化 WordPress 性能的关键啊!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它的源码,看看它是如何利用对象缓存来避免重复的数据库查询,让你的网站飞起来的。
啥是 get_option()
? 为啥要缓存?
首先,get_option()
是 WordPress 用来获取数据库 wp_options
表中存储的配置选项值的函数。 想象一下,你的网站主题设置、插件配置、甚至网站标题等等,都藏在这个表里。每次你想用这些配置,都需要 get_option()
跑去数据库里捞出来。
问题来了,如果每次都去数据库捞,那得多慢啊!特别是那些经常被用到的选项,比如网站标题,每个页面都要显示,那岂不是要频繁访问数据库?这样不仅拖慢网站速度,还会增加数据库的压力。
所以,聪明的 WordPress 开发者就想到了一个办法:缓存!把经常用的选项值存起来,下次再用的时候,直接从缓存里拿,就不用再去数据库了。这就是对象缓存的妙用。
get_option()
源码探秘之旅
别害怕,源码其实没那么可怕,咱们一步一步来。
-
函数入口和参数处理
先来看看
get_option()
函数的定义(简化版):function get_option( $option, $default = false ) { global $wpdb, $wp_suspend_cache_addition; $option = trim( $option ); 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 从对象缓存中获取 $value = wp_cache_get( $option, 'options' ); if ( false !== $value ) { /** * Filters the value of an existing option before it is retrieved. * * @since 2.2.0 * * @param mixed $value The option value. * @param string $option The option name. */ return apply_filters( 'pre_option_' . $option, $value ); } // ... (如果缓存没命中,就去数据库查) ... }
$option
: 要获取的选项名称,比如 ‘blogname’ (网站标题)。$default
: 如果选项不存在,返回的默认值,默认为false
。
看到了吗?函数一开始就尝试从对象缓存中获取选项值。
wp_cache_get()
就是负责干这个活儿的。 -
wp_cache_get()
:缓存读取的关键wp_cache_get()
函数负责从对象缓存中读取数据。它的原型大概是这样的:function wp_cache_get( $key, $group = '', $force = false, &$found = null ) { global $wp_object_cache; return $wp_object_cache->get( $key, $group, $force, $found ); }
$key
: 缓存的键名,通常就是选项名。$group
: 缓存的分组,这里是 ‘options’,表示存储的是选项数据。$force
: 是否强制从缓存中读取,即使缓存不可用。$found
: (引用传递) 用于指示是否在缓存中找到了数据。
wp_cache_get()
实际上是调用了$wp_object_cache
对象的get()
方法。$wp_object_cache
是一个全局对象,负责管理 WordPress 的对象缓存。 不同的缓存实现(比如 Memcached、Redis)会用不同的类来实现$wp_object_cache
。如果
wp_cache_get()
找到了缓存,它会返回缓存的值。如果没有找到,它会返回false
。 -
缓存未命中:去数据库捞数据
如果
wp_cache_get()
返回了false
,说明缓存中没有我们要的选项值。 怎么办? 只能去数据库里查了。function get_option( $option, $default = false ) { // ... (前面的代码) ... // 缓存未命中,从数据库获取 $notoptions = wp_cache_get( 'notoptions', 'options' ); if ( is_array( $notoptions ) && isset( $notoptions[ $option ] ) ) { return apply_filters( 'pre_option_' . $option, $default ); } $row =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option_value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LIMIT 1", $option ) ); // 没有找到 if ( is_null( $row ) ) { if ( ! is_array( $notoptions ) ) { $notoptions = array(); } $notoptions[ $option ] = true; wp_cache_set( 'notoptions', $notoptions, 'options' ); return apply_filters( 'pre_option_' . $option, $default ); } $value = $row->option_value; // 反序列化 if ( 'yes' === $maybe_unserialize ) { $value = maybe_unserialize( $value ); } // ... (后面的代码) ... }
$wpdb->get_row()
: 这是 WordPress 操作数据库的核心对象。get_row()
方法执行 SQL 查询,并返回结果集中的一行数据。$wpdb->prepare()
: 为了防止 SQL 注入,WordPress 强烈建议使用prepare()
方法来构建 SQL 查询语句。它可以安全地转义变量,防止恶意代码。maybe_unserialize()
: WordPress 允许你把复杂的数据结构(比如数组、对象)序列化后存储在wp_options
表中。maybe_unserialize()
函数会尝试把字符串反序列化成原来的数据结构。
如果数据库里找到了选项值,
get_option()
会对它进行反序列化(如果需要的话),然后返回。 -
缓存设置:下次就不用再去数据库了!
关键的一步来了!在从数据库获取选项值之后,
get_option()
会把这个值存到对象缓存里,下次再用的时候,直接从缓存里拿,就不用再去数据库了。function get_option( $option, $default = false ) { // ... (前面的代码) ... // 将选项值存入缓存 wp_cache_set( $option, $value, 'options' ); /** * Filters the value of an existing option after it is retrieved. * * @since 2.2.0 * * @param mixed $value The option value. * @param string $option The option name. */ return apply_filters( 'option_' . $option, $value ); }
wp_cache_set()
: 这个函数负责把数据存到对象缓存里。
wp_cache_set()
的原型大概是这样的:function wp_cache_set( $key, $data, $group = '', $expiration = 0 ) { global $wp_object_cache; return $wp_object_cache->set( $key, $data, $group, $expiration ); }
$key
: 缓存的键名,通常就是选项名。$data
: 要缓存的数据,这里是选项值。$group
: 缓存的分组,这里是 ‘options’。$expiration
: 缓存的过期时间,默认为 0,表示永不过期。
wp_cache_set()
实际上也是调用了$wp_object_cache
对象的set()
方法,把数据存到缓存里。
update_option()
如何更新缓存?
光有 get_option()
还不够,我们还需要 update_option()
来更新选项值。 当你修改了网站的设置,update_option()
会更新 wp_options
表中的值,并且同时更新对象缓存,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update_option()
函数的简化版:
function update_option( $option, $value, $autoload = null ) {
global $wpdb, $wp_suspend_cache_addition;
$option = trim( $option );
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 ... (数据验证和处理) ...
$old_value = get_option( $option );
// ... (判断是否需要更新) ...
$serialized_value = maybe_serialize( $value );
$result = $wpdb->update( $wpdb->options, array( 'option_value' => $serialized_value ), array( 'option_name' => $option ) );
if ( $result ) {
// 更新缓存
wp_cache_set( $option, $value, 'options' );
/**
* Fires after the value of an op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updated.
*
* @since 2.0.1
*
* @param string $option Name of the option to update.
* @param mixed $old_value The old option value.
* @param mixed $value The new option value.
*/
do_action( 'updated_option', $option, $old_value, $value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可以看到,update_option()
在更新数据库之后,会调用 wp_cache_set()
来更新对象缓存。 这样,下次调用 get_option()
时,就能获取到最新的值了。
delete_option()
如何删除缓存?
当你删除了一个选项,delete_option()
函数会从 wp_options
表中删除对应的记录,并且同时删除对象缓存,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delete_option()
函数的简化版:
function delete_option( $option ) {
global $wpdb;
$option = trim( $option );
if ( empty( $option ) ) {
return false;
}
// ... (权限验证) ...
$result = $wpdb->delete( $wpdb->options, array( 'option_name' => $option ) );
if ( $result ) {
// 删除缓存
wp_cache_delete( $option, 'options' );
/**
* Fires after deleting an existing option.
*
* @since 2.0.1
*
* @param string $option Name of the option to delete.
*/
do_action( 'deleted_option', $option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可以看到,delete_option()
在删除数据库记录之后,会调用 wp_cache_delete()
来删除对象缓存。
wp_cache_delete()
函数的原型大概是这样的:
function wp_cache_delete( $key, $group = '' ) {
global $wp_object_cache;
return $wp_object_cache->delete( $key, $group );
}
wp_cache_delete()
实际上也是调用了 $wp_object_cache
对象的 delete()
方法,把缓存从缓存里移除。
wp_object_cache
:对象缓存的核心
前面我们提到了 $wp_object_cache
对象,它是 WordPress 对象缓存的核心。 不同的缓存实现会用不同的类来实现 $wp_object_cache
。
缓存类型 | 对应的类名 | 说明 |
---|---|---|
默认缓存 | WP_Object_Cache |
WordPress 自带的内存缓存,只在单个请求中有效。 |
Memcached | WP_Object_Cache (需要安装 Memcached 插件) |
Memcached 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可以跨多个服务器共享缓存。 |
Redis | WP_Object_Cache (需要安装 Redis 插件) |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代理。 Redis 比 Memcached 功能更强大,支持更多的数据结构。 |
APCu | WP_Object_Cache (需要安装 APCu 插件) |
APCu 是 PHP 的一个用户缓存扩展,可以用来缓存 PHP 变量。 APcu 只能在单个服务器上使用。 |
无论你使用哪种缓存实现,$wp_object_cache
对象都提供了一组统一的 API,包括 get()
、set()
、delete()
等方法,用于操作缓存。
notoptions
选项:一个小优化
你可能注意到了,在 get_option()
函数中,有一个 notoptions
选项。 它的作用是记录哪些选项是不存在的。 这样,下次再请求这些不存在的选项时,get_option()
就可以直接返回默认值,而不用再去数据库里查了。 这也是一个小的性能优化。
总结
get_option()
函数背后的缓存机制是 WordPress 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象缓存,WordPress 可以避免重复的数据库查询,从而提高网站的速度。 了解 get_option()
的源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WordPress 的工作原理,并且可以让你在开发 WordPress 插件和主题时,更加高效地使用缓存。
优化建议
- 选择合适的缓存方案: 根据你的网站规模和预算,选择合适的缓存方案。 如果你的网站流量很大,建议使用 Memcached 或 Redis。
- 正确使用缓存 API: 在开发插件和主题时,正确使用 WordPress 提供的缓存 API,比如
wp_cache_get()
、wp_cache_set()
、wp_cache_delete()
等。 - 避免过度缓存: 不要把所有的数据都缓存起来。 只缓存那些经常被使用,并且不经常变化的数据。
- 监控缓存性能: 定期监控缓存的性能,确保缓存正常工作。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提问。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