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高阶讲座之:`MySQL`的`Latch`与`Lock`:从源码层面看并发控制的实现差异。

各位MySQL世界的冒险者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并发控制的两大利器:LatchLock。别看它们名字相似,功能却大相径庭,就像是蝙蝠侠和超人,都是英雄,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截然不同。

今天我们不讲教科书上的概念,直接深入MySQL源码,看看这俩兄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数据库的性能。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咱们发车!

第一章:并发控制的必要性:不锁门的世界会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银行账户没有密码,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取钱,那会发生什么?同样的,如果数据库没有并发控制机制,多个用户同时修改同一条数据,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甚至数据丢失的情况。

举个例子,假设两个用户同时想给同一个商品增加库存:

  • 用户A:读取库存数量为10
  • 用户B:读取库存数量为10
  • 用户A:将库存数量更新为10 + 5 = 15
  • 用户B:将库存数量更新为10 + 3 = 13

结果呢?库存数量应该是18,但数据库里却变成了13!这就是典型的“丢失更新”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二章:Latch:轻量级的门卫

Latch,中文可以翻译为“闩锁”,它是MySQL内部使用的一种轻量级的同步机制。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共享资源的访问,防止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同一块内存区域,导致数据损坏。

你可以把Latch想象成你家厨房的门闩。当你正在做饭的时候,你可能会把门闩上,防止别人进来打扰你。做完饭后,你就会把门闩打开,让别人进来。

Latch的特点:

  • 轻量级Latch的加锁和解锁操作非常快,开销很小。
  • 排它性: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持有Latch
  • 短暂持有Latch的持有时间通常很短,只在访问共享资源的时候持有,访问完成后立即释放。
  • 代码级别Latch主要用于MySQL内部代码的同步,例如保护Buffer Pool、Redo Log等。

源码剖析:Latch的实现

Latch的实现通常基于原子操作,例如CAS (Compare and Swap) 指令。下面是一个简单的Latch的伪代码:

class Latch {
private:
    std::atomic<bool> locked; // 使用原子变量表示锁的状态

public:
    Latch() : locked(false) {} // 初始状态为未锁定

    void acquire() {
        while (locked.exchange(true, 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自旋等待,直到成功获取锁
    }

    void release() {
        locked.store(fals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释放锁
    }
};

这段代码使用了一个原子布尔变量locked来表示Latch的状态。acquire()方法会不断尝试将locked设置为true,直到成功为止。release()方法会将locked设置为false,释放Latch

Latch的应用场景

Latch在MySQL中被广泛使用,例如:

  • Buffer Pool的管理:多个线程可能需要访问Buffer Pool中的Page,Latch可以保证Page的读写安全。
  • Redo Log的写入:多个线程可能需要同时写入Redo Log,Latch可以保证Redo Log的写入顺序。
  • 统计信息的更新:多个线程可能需要更新全局的统计信息,Latch可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Latch的种类

MySQL中有很多种Latch,例如:

  • RW_latch: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但只允许一个线程写入。
  • Mutex:互斥锁,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持有。
Latch类型 说明 适用场景
RW_latch 读写锁,允许多个reader并发,writer互斥,读写互斥 Buffer Pool page读写,数据字典的读取等
Mutex 互斥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持有 保护全局变量,串行化某些操作
Spin Lock 自旋锁,尝试获取锁时会不断循环检查锁的状态,直到获取锁为止,适用于临界区代码执行时间非常短的场景 某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例如某些内存操作

Latch的监控

我们可以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命令来查看Latch的等待情况。如果发现有大量的线程在等待Latch,说明系统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第三章:Lock:重量级的守卫

Lock,中文可以翻译为“锁”,它是MySQL提供的一种更高级别的并发控制机制。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防止多个事务同时修改同一条数据,导致数据不一致。

你可以把Lock想象成你家的防盗门。当你出门的时候,你肯定会把门锁上,防止别人进入你家。只有当你回来的时候,你才会把门打开。

Lock的特点:

  • 重量级Lock的加锁和解锁操作相对较慢,开销较大。
  • 多种模式Lock有多种模式,例如共享锁(Shared Lock)和排它锁(Exclusive Lock)。
  • 事务级别Lock主要用于事务的并发控制,保证事务的ACID特性。
  • 表级别/行级别Lock可以锁定整个表,也可以锁定表中的某一行。

源码剖析:Lock的实现

Lock的实现通常基于锁表(Lock Table)或者行锁(Row Lock)。锁表中记录了每个锁的信息,例如锁的类型、锁定的对象、持有锁的事务等。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锁表的结构:

struct LockEntry {
    enum LockType {
        SHARED, // 共享锁
        EXCLUSIVE // 排它锁
    } type;

    uint64_t object_id; // 锁定的对象ID,例如表ID或行ID
    uint64_t transaction_id; // 持有锁的事务ID
    // ... 其他信息
};

std::vector<LockEntry> lock_table; // 锁表

当一个事务需要获取锁时,它会首先检查锁表中是否存在与要锁定的对象冲突的锁。如果存在冲突的锁,事务就会进入等待状态。当持有锁的事务释放锁时,等待的事务就会被唤醒,尝试获取锁。

Lock的应用场景

Lock在MySQL中被广泛使用,例如:

  • SELECT … FOR UPDATE:锁定查询结果,防止其他事务修改这些数据。
  • UPDATE:自动锁定要更新的行,防止其他事务同时修改这些行。
  • INSERT:自动锁定要插入的行,防止其他事务插入相同的数据。

Lock的种类

MySQL中有很多种Lock,例如:

  • 表锁(Table Lock):锁定整个表,开销较小,但并发度较低。
  • 行锁(Row Lock):锁定表中的某一行,并发度较高,但开销较大。
  • 间隙锁(Gap Lock):锁定索引记录之间的间隙,防止其他事务插入新的记录,保证幻读不会发生。
  • 意向锁(Intention Lock):表明一个事务想要在某个表上加锁,分为意向共享锁(IS)和意向排它锁(IX)。
Lock类型 说明 适用场景
表锁 锁定整个表,MyISAM引擎常用,InnoDB也支持 全表扫描,数据备份等
行锁 锁定表中的某一行,InnoDB引擎支持 精确更新或删除特定行
间隙锁 锁定索引记录之间的间隙,防止幻读 防止其他事务插入新记录,保证一致性
意向锁 表明事务意图,分为意向共享锁(IS)和意向排它锁(IX),用于支持更细粒度的锁 支持表级锁和行级锁同时存在,提高并发度

Lock的监控

我们可以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命令来查看Lock的等待情况。如果发现有大量的事务在等待Lock,说明系统可能存在死锁或者锁竞争激烈。

第四章:Latch vs Lock:蝙蝠侠 vs 超人

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LatchLock

特性 Latch Lock
级别 代码级别 事务级别
粒度 内存区域 数据表/行
开销
持有时间
主要目的 保护内部数据结构 保证事务的ACID特性
典型应用 Buffer Pool管理,Redo Log UPDATE, SELECT FOR UPDATE

总的来说,Latch是轻量级的门卫,主要用于保护MySQL内部的数据结构,防止并发访问导致的数据损坏。Lock是重量级的守卫,主要用于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防止多个事务同时修改同一条数据,导致数据不一致。

你可以把Latch想象成蝙蝠侠,他身手敏捷,行动迅速,主要在城市内部维护治安。Lock就像超人,他力量强大,无所不能,主要负责保护整个地球。

第五章:死锁:当锁遇到对手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互相等待对方释放锁,导致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的情况。

想象一下,两个人在狭窄的过道里相遇,谁也不肯让路,结果谁也过不去。这就是死锁。

死锁的例子

事务A: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table1 SET col1 = 1 WHERE id = 1;
UPDATE table2 SET col2 = 2 WHERE id = 2;
COMMIT;

事务B: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table2 SET col2 = 2 WHERE id = 2;
UPDATE table1 SET col1 = 1 WHERE id = 1;
COMMIT;

如果事务A先获取了table1的行锁,然后尝试获取table2的行锁。同时,事务B先获取了table2的行锁,然后尝试获取table1的行锁。这时,两个事务就会互相等待对方释放锁,导致死锁。

死锁的检测和解决

MySQL会自动检测死锁,并选择一个事务进行回滚,释放锁,让其他事务继续执行。

我们可以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命令来查看死锁的信息。

避免死锁的建议

  • 尽量保持事务的短小:事务越短,持有锁的时间就越短,死锁的概率就越低。
  • 按照固定的顺序访问资源:如果所有事务都按照相同的顺序访问资源,就可以避免死锁。
  • 使用较低的隔离级别:较低的隔离级别可以减少锁的竞争,降低死锁的概率。
  • 设置锁的超时时间:如果事务等待锁的时间超过了超时时间,就会自动回滚,释放锁。

第六章:总结与思考

今天我们深入了解了MySQL并发控制的两大利器:LatchLockLatch是轻量级的门卫,用于保护内部数据结构;Lock是重量级的守卫,用于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MySQL的并发控制机制,优化数据库性能,避免死锁等问题。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Latch比使用Lock更好?

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