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EXPLAIN FORMAT=JSON:内部细节与成本估算深度解读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MySQL的EXPLAIN FORMAT=JSON
,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理解MySQL的查询执行计划。我们不仅要了解JSON输出的各个字段,还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逻辑和成本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优化SQL查询。
1. EXPLAIN FORMAT=JSON
的基本使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
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dept_id = 10 AND salary > 50000;
执行上述语句后,你会得到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包含了查询执行的所有信息,包括使用的表、索引、访问方法、成本估算等。
2. JSON 输出结构概览
JSON输出的顶层结构通常包含一个query_block
对象,它描述了整个查询。query_block
内部可能包含多个嵌套的块,对应于子查询或UNION操作。
一个典型的query_block
结构如下: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12.34",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000,
"rows_produced_per_join": 100
},
"table": {
"table_name": "employees",
"access_type": "ref",
"possible_keys": ["dept_id_index"],
"key": "dept_id_index",
"key_length": "4",
"used_key_parts": ["dept_id"],
"ref": "const",
"rows": 50,
"filtered": "1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1.23",
"eval_cost": "0.45",
"prefix_cost": "1.68",
"data_read_per_join": "5000"
},
"attached_condition": "(`employees`.`salary` > 50000)"
}
}
}
下面我们详细解释各个字段的含义。
3. 关键字段详解
select_id
: 查询块的ID,对于复杂的查询,如包含子查询或UNION,会有多个select_id
。cost_info
: 包含成本估算信息。query_cost
: 整个查询的成本。这是一个抽象的单位,用于比较不同执行计划的优劣。rows_examined_per_scan
: 每次扫描检查的行数。rows_produced_per_join
: 每次连接操作产生的行数。
table
: 描述查询中涉及的表。table_name
: 表名。access_type
: 访问类型,例如"ref"、"range"、"ALL"等。这是优化SQL的重要指标。possible_keys
: 可能使用的索引。key
: 实际使用的索引。key_length
: 使用的索引长度。used_key_parts
: 实际使用的索引字段。ref
: 用于索引查找的列或常量。rows
: 估计需要扫描的行数。filtered
: 经过条件过滤后,估计剩余的行数的百分比。cost_info
: 表级别的成本信息。read_cost
: 读取数据的成本。eval_cost
: 评估条件的成本。prefix_cost
: 访问该表之前的累计成本。data_read_per_join
: 从表中读取的数据量(字节).
attached_condition
: 附加的过滤条件,即WHERE
子句中没有用于索引查找的条件。
4. access_type
的重要性
access_type
是衡量查询性能的关键指标。以下列出常见的access_type
,并按性能从优到劣排序:
access_type | 含义 | 优化建议 |
---|---|---|
system | 表中只有一行数据,或使用SYSTEM_USER 等系统变量。 |
通常不需要优化。 |
const | 使用主键或唯一索引进行等值查询,最多返回一行数据。 | 通常不需要优化。 |
eq_ref | 使用主键或唯一索引进行连接查询,对于连接表中的每一行,最多返回一行数据。 | 确保连接字段上有索引。 |
ref | 使用非唯一索引进行等值查询,可能返回多行数据。 | 考虑是否可以使用覆盖索引,减少回表查询。 |
fulltext | 使用全文索引。 | 确保全文索引配置正确,并合理使用全文搜索语法。 |
ref_or_null | 类似于ref ,但会额外搜索NULL 值。 |
检查查询逻辑,看是否可以避免NULL 值的搜索。 |
index_merge | 使用多个索引进行查询,并将结果合并。 | 尽量避免使用index_merge ,因为它通常不如使用单个组合索引高效。可以考虑创建一个包含多个查询字段的组合索引。 |
unique_subquery | IN 子查询中使用主键或唯一索引。 |
尽量使用JOIN 代替IN 子查询,特别是当子查询返回大量数据时。 |
index_subquery | IN 子查询中使用非唯一索引。 |
尽量使用JOIN 代替IN 子查询。 |
range | 使用索引进行范围查询,例如BETWEEN 、> 、< 等。 |
确保范围查询的条件合理,避免扫描过多数据。 |
index | 扫描整个索引树。通常比ALL 快,因为索引通常比数据小。 |
检查是否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查询条件,避免全索引扫描。考虑使用覆盖索引。 |
ALL | 扫描整个表。这是最慢的访问类型。 | 这是最需要优化的。检查是否缺少索引,或者查询条件无法使用索引。 |
5. 成本估算的内部逻辑
MySQL的成本估算是基于一系列的参数和公式。理解这些参数和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查询优化器的工作原理。
- IO 成本: 读取磁盘页面的成本。这取决于存储引擎的实现,以及磁盘的性能。InnoDB存储引擎使用B+树索引,因此IO成本与B+树的高度有关。
- CPU 成本: 评估条件、比较数据、排序等操作的成本。这取决于CPU的性能,以及操作的复杂度。
- 内存成本: 使用内存进行排序、哈希连接等操作的成本。如果内存不足,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 网络成本: 在分布式环境下,数据传输的成本。
MySQL使用这些成本参数来计算每个操作的成本,然后选择成本最低的执行计划。
InnoDB 存储引擎的成本模型
InnoDB存储引擎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器。成本估算涉及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
页面读取成本 (io_block_read_cost): 读取一个磁盘页面的成本。默认值通常较小,例如 1.0。可以通过
optimizer_switch
系统变量控制。 -
行评估成本 (row_evaluate_cost): 评估一行数据的成本,包括比较和过滤。默认值通常也很小,例如 0.2。
-
内存临时表成本 (internal_tmp_disk_storage_engine): 如果查询需要创建内存临时表,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具体取决于使用的存储引擎。
-
数据传输成本 (net_cost): 在分布式环境中,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成本。
成本计算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查询: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假设 customer_id
上有索引,order_date
上没有索引。
-
使用
customer_id
索引:- 读取成本: 假设通过索引找到 100 行数据,读取这些行的成本为
100 * io_block_read_cost
。 - 评估成本: 对于每一行数据,需要评估
order_date
是否在指定范围内,成本为100 * row_evaluate_cost
。 - 总成本:
100 * io_block_read_cost + 100 * row_evaluate_cost
。
- 读取成本: 假设通过索引找到 100 行数据,读取这些行的成本为
-
全表扫描:
- 读取成本: 假设
orders
表有 10000 行数据,读取整个表的成本为10000 * io_block_read_cost
。 - 评估成本: 对于每一行数据,需要评估
customer_id
和order_date
是否满足条件,成本为10000 * row_evaluate_cost
。 - 总成本:
10000 * io_block_read_cost + 10000 * row_evaluate_cost
。
- 读取成本: 假设
MySQL 优化器会比较这两种方案的成本,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在这个例子中,如果 io_block_read_cost
和 row_evaluate_cost
较小,且通过 customer_id
索引找到的行数较少,那么使用索引的方案可能更优。
6. 如何利用 EXPLAIN FORMAT=JSON
进行优化
- 识别全表扫描: 如果
access_type
为 "ALL",则需要立即优化,例如添加索引或修改查询条件。 - 检查索引使用情况: 如果
possible_keys
中有索引,但key
为NULL
,则说明MySQL认为使用索引不如全表扫描。可以尝试强制使用索引(FORCE INDEX
)。 - 减少扫描行数:
rows
字段表示估计需要扫描的行数。优化目标是尽可能减少这个值。 - 优化连接查询: 对于连接查询,需要关注连接顺序和连接方式。MySQL会尝试不同的连接顺序,选择成本最低的。可以尝试使用
STRAIGHT_JOIN
强制指定连接顺序。 - 覆盖索引: 如果查询只需要访问索引中的列,而不需要回表查询,则可以使用覆盖索引。覆盖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性能。
- 避免索引合并: 尽量避免使用
index_merge
,因为它通常不如使用单个组合索引高效。 - 分析
filtered
列:filtered
列表示经过条件过滤后,估计剩余的行数的百分比。如果这个值很小,说明过滤条件很有效。
7. 示例:优化一个慢查询
假设我们有一个查询: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category_id = 1 AND price BETWEEN 100 AND 200 AND color = 'red';
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后,发现 access_type
为 "ALL",rows
很大。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ategory_price_color ON products (category_id, price, color);
-
再次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如果
access_type
变为 "range",rows
显著减少,则说明索引生效了。 -
分析结果:
- 检查
key_length
,确保索引被充分利用。 - 检查
filtered
,看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查询条件。
- 检查
8. 注意事项
EXPLAIN
的结果是估计值,并非完全准确。实际执行情况可能有所不同。EXPLAIN
只能分析单个查询。对于复杂的存储过程或函数,需要分解成多个查询进行分析。- MySQL 版本不同,
EXPLAIN
的输出格式和字段可能有所差异。 ANALYZE TABLE
可以更新表的统计信息,从而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optimizer_switch
系统变量可以控制优化器的行为。
9. 深入理解成本参数的调整
虽然通常不建议直接修改MySQL的成本参数,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帮助优化器选择更合适的执行计划。例如,如果你的服务器使用SSD硬盘,可以适当降低io_block_read_cost
,以鼓励优化器更多地使用索引。
示例:修改成本参数
-- 查看当前的成本参数
SELECT @@optimizer_switch;
-- 修改io_block_read_cost (不推荐直接修改全局参数,这里仅作演示)
SET GLOBAL innodb_io_capacity = 2000; -- 先调整IO能力
SET GLOBAL innodb_read_io_threads = 16; -- 调整读取线程数
SET GLOBAL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16; -- 调整写入线程数
-- 实际调整 io_block_read_cost 比较复杂,通常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和压测结果
-- 恢复默认值 (如果需要)
-- SET GLOBAL innodb_io_capacity = 200;
-- SET GLOBAL innodb_read_io_threads = 4;
-- SET GLOBAL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4;
10. 总结
理解EXPLAIN FORMAT=JSON
的输出,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MySQL的查询执行计划,从而更好地优化SQL查询。关键在于理解各个字段的含义,特别是access_type
和成本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 优化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尝试和验证。
掌握EXPLAIN JSON:深入理解查询优化
通过EXPLAIN JSON,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MySQL查询优化器的决策过程,进而编写出更高效的SQL语句。
成本估算是查询优化的核心,理解成本模型的参数和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优化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