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下对象逃逸导致锁失效的真实案例及优化路径

JAVA并发下对象逃逸导致锁失效的真实案例及优化路径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Java并发编程中一个非常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象逃逸导致的锁失效。很多时候,我们信心满满地使用了锁机制,却发现线程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这很可能就是对象逃逸在作祟。今天我将通过实际案例、代码演示和分析,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对象逃逸,并提供相应的优化路径。

什么是对象逃逸?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对象逃逸。简单来说,对象逃逸指的是一个对象在它的创建范围之外被访问。更具体地说,当一个对象被发布到堆中,并且可以被多个线程访问到,那么这个对象就发生了逃逸。

对象逃逸会打破我们对锁的预期行为。我们通常认为,在锁的保护下,对共享变量的访问是线程安全的。但如果对象逃逸了,即使我们对包含该对象的代码块加锁,锁也可能无法有效保护该对象的数据一致性。这是因为不同的线程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访问到同一个逃逸对象,从而绕过锁的保护。

对象逃逸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方法逃逸: 对象作为方法的返回值,或者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方法,使得该对象可以在方法之外被访问。
  • 线程逃逸: 对象被发布到多个线程,使得多个线程可以并发地访问该对象。

案例一:发布未完成的对象

我们来看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也是最容易出现的对象逃逸场景:发布未完成的对象。

public class UnsafePublication {

    private int a;
    private int b;

    public UnsafePublication() {
        a = 1;
        b = 2;
    }

    public void publish() {
        // 将对象发布到堆中,允许其他线程访问
        Holder.holder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UnsafePublication unsafePublication = new UnsafePublication();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unsafePublication.publish();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UnsafePublication publishedObject = Holder.holder;
            if (publishedObject != null)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2: a = " + publishedObject.a + ", b = " + publishedObject.b);
            }
        });

        t1.start();
        Thread.sleep(10); // 模拟线程竞争
        t2.start();

        t1.join();
        t2.join();
    }

    static class Holder {
        public static UnsafePublication holder;
    }
}

在这个例子中,UnsafePublication 对象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了 ab 两个成员变量。publish() 方法将该对象赋值给 Holder.holder,从而将其发布到堆中。

问题在于,UnsafePublication 对象可能在构造函数尚未完成时就被发布出去。也就是说,线程 t2 可能在 a = 1 之后,b = 2 之前读取到 Holder.holder,从而访问到未完全初始化的对象。

运行结果(可能):

Thread 2: a = 1, b = 0

问题分析:

  • 指令重排序: JVM 为了优化性能,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例如,a = 1b = 2 的顺序可能被颠倒。
  • 可见性问题: 即使指令没有被重排序,线程 t1 对 ab 的修改也可能对线程 t2 不可见。

优化路径:

解决这个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final 关键字。

public class SafePublication {

    private final int a;
    private final int b;

    public SafePublication() {
        a = 1;
        b = 2;
    }

    public void publish() {
        Holder.holder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afePublication safePublication = new SafePublication();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safePublication.publish();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SafePublication publishedObject = Holder.holder;
            if (publishedObject != null)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2: a = " + publishedObject.a + ", b = " + publishedObject.b);
            }
        });

        t1.start();
        Thread.sleep(10); // 模拟线程竞争
        t2.start();

        t1.join();
        t2.join();
    }

    static class Holder {
        public static SafePublication holder;
    }
}

原因:

  • final 关键字保证了 ab 在构造函数完成之前不会被发布出去。这是因为 final 字段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后,其值对所有线程都是可见的。
  • final 字段的初始化过程受到特殊的内存屏障保护,防止指令重排序。

其他优化方法:

  • 静态初始化器: 将对象的初始化放在静态初始化器中,可以保证对象在类加载时被初始化完成,从而避免发布未完成的对象。
  • 延迟初始化: 使用 lazy initialization holder class 模式,可以延迟对象的初始化,直到第一次被访问时才进行初始化。

案例二:共享可变状态

另一个常见的对象逃逸场景是共享可变状态。当多个线程共享一个可变对象时,如果不对该对象的访问进行同步,就可能导致数据竞争和不一致。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

public class UnsafeCounter {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void increment() {
        coun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UnsafeCounter counter = new UnsafeCounter();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er.increment();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er.increment();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Final count: " + counter.getCount());
    }
}

在这个例子中,UnsafeCounter 对象包含一个 count 成员变量,increment() 方法用于递增该变量。两个线程并发地调用 increment() 方法,期望最终 count 的值为 20000。

运行结果(可能):

Final count: 16789

问题分析:

  • count++ 操作不是原子性的,它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步骤:
    1. 读取 count 的值。
    2. count 的值加 1。
    3. 将结果写回 count
  • 在多线程环境下,这三个步骤可能被中断,导致数据竞争。例如,线程 t1 读取到 count 的值为 10,然后线程 t2 也读取到 count 的值为 10。线程 t1 将 count 的值加 1,并将结果 11 写回 count。线程 t2 也将 count 的值加 1,并将结果 11 写回 count。最终 count 的值只增加了 1,而不是 2。

优化路径:

解决这个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或者 AtomicInteger 类。

方法一: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

public class SafeCounterWithSynchronized {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crement() {
        coun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afeCounterWithSynchronized counter = new SafeCounterWithSynchronized();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er.increment();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er.increment();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Final count: " + counter.getCount());
    }
}

原因:

  • synchronized 关键字保证了 increment() 方法的原子性。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该方法。

方法二:使用 AtomicInteger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

public class SafeCounterWithAtomicInteger {

    private AtomicInteger count = new AtomicInteger(0);

    public void increment() {
        count.incrementAndGe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g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afeCounterWithAtomicInteger counter = new SafeCounterWithAtomicInteger();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er.increment();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counter.increment();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Final count: " + counter.getCount());
    }
}

原因:

  • AtomicInteger 类提供了原子性的 incrementAndGet() 方法,可以保证 count 的递增操作是原子性的。

选择 synchronized 还是 AtomicInteger

特性 synchronized AtomicInteger
锁机制 悲观锁 乐观锁
适用场景 竞争激烈 竞争不激烈
性能 竞争激烈时更好 竞争不激烈时更好
代码复杂度 较低 较低

一般来说,如果竞争非常激烈,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可能更高效,因为它可以避免大量的 CAS 重试。如果竞争不激烈,使用 AtomicInteger 类可能更高效,因为它可以避免线程阻塞。

案例三:闭包中的对象逃逸

闭包,特别是Lambda表达式,也可能导致对象逃逸。如果Lambda表达式捕获了可变对象,并且该Lambda表达式被传递到其他线程执行,那么就可能发生对象逃逸。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ClosureEscap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ist<String> messages = new ArrayList<>();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 Lambda表达式捕获了可变对象messages
        Runnable task = () ->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messages.add("Message " + i + " from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executor.submit(task);
        executor.submit(task);

        Thread.sleep(100); // 等待任务完成

        executor.shutdown();

        System.out.println("Total messages: " + messages.size());
    }
}

在这个例子中,Lambda表达式 () -> { ... } 捕获了可变对象 messages。该Lambda表达式被提交给线程池执行,导致多个线程并发地访问 messages,从而可能发生数据竞争。

运行结果(可能):

Total messages: 1997

问题分析:

  • messages.add() 方法不是线程安全的。
  • 多个线程并发地调用 messages.add() 方法,导致数据竞争和不一致。

优化路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例如 ConcurrentLinkedQueue 或者 CopyOnWrite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pyOnWrite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SafeClosur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ist<String> messages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 // 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Runnable task = () ->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messages.add("Message " + i + " from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executor.submit(task);
        executor.submit(task);

        Thread.sleep(100); // 等待任务完成

        executor.shutdown();

        System.out.println("Total messages: " + messages.size());
    }
}

原因:

  • CopyOnWriteArrayList 是线程安全的集合类,它通过写时复制的方式来保证线程安全。每次修改 CopyOnWriteArrayList 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副本,从而避免了数据竞争。

总结表格,方便查阅:

案例 问题 优化方法
发布未完成的对象 对象在构造函数尚未完成时就被发布出去 使用 final 关键字、静态初始化器、延迟初始化
共享可变状态 多个线程共享一个可变对象,未进行同步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或者 AtomicInteger
闭包中的对象逃逸 Lambda表达式捕获了可变对象,并被传递到其他线程执行 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例如 ConcurrentLinkedQueue 或者 CopyOnWriteArrayList

如何避免对象逃逸?

避免对象逃逸是编写线程安全代码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

  • 使用不可变对象: 不可变对象一旦创建,其状态就不能被修改。因此,不可变对象是线程安全的,不需要进行同步。
  • 限制对象的可见性: 尽量将对象的可见性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例如,可以使用 private 关键字来限制对象的访问权限。
  • 不要发布未完成的对象: 确保对象在构造函数完成之前不要被发布出去。
  • 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 如果需要在多个线程之间共享集合,请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例如 ConcurrentHashMapConcurrentLinkedQueueCopyOnWriteArrayList 等。
  • 仔细审查Lambda表达式: 确保Lambda表达式没有捕获可变对象,或者Lambda表达式捕获的对象是线程安全的。

对象逃逸与性能

虽然避免对象逃逸对于编写线程安全的代码至关重要,但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避免对象逃逸可能会影响性能。例如,如果为了避免对象逃逸,而频繁地创建新的对象,可能会增加垃圾回收的负担。

因此,在实际开发中,需要在线程安全性和性能之间进行权衡。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象的创建和复制,以提高性能。

最后的几句话

对象逃逸是Java并发编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理解对象逃逸,并掌握避免对象逃逸的技巧,是编写高质量的并发代码的基础。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对象逃逸,并在实际开发中避免相关的陷阱。 线程安全是程序健壮性的基石,要时刻警惕对象逃逸。 了解对象逃逸的原理和危害,才能更好地编写并发代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