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源码里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玩意儿:computed
属性的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
说实话,computed
属性大家天天用,但是背后的实现,特别是这个 dirty
和 lazy
,很多人可能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但真要说清楚,就有点挠头了。别怕,今天我就带大家扒开 Vue 3 的源码,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用这两个宝贝疙瘩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计算,让我们的应用跑得飞快的。
开场白:computed
属性是个啥?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computed
属性是干啥的。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依赖于其他响应式数据的值,当这些依赖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更新。
举个例子:
<template>
<p>Full Name: {{ fullName }}</p>
<input v-model="firstName">
<input v-model="lastName">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firstName = ref('张');
const lastName = ref('三');
const fullName = computed(() => {
console.log('Calculating full name...'); // 观察计算行为
return firstName.value + ' ' + lastName.value;
});
return {
firstName,
lastName,
fullName,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里,fullName
就是一个 computed
属性,它的值依赖于 firstName
和 lastName
。当我们修改 firstName
或 lastName
的值时,fullName
会自动更新。
问题来了:不必要的计算!
但是,如果我们不小心,computed
属性可能会进行不必要的重复计算。比如,如果我们在模板中只使用了 fullName
一次,但是 firstName
和 lastName
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变化了多次,那么 fullName
就会被计算多次,而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最后一次的结果。
这就像我们去买菜,刚到菜市场门口,突然想起忘了带钱包,回家拿了钱包再回来,又发现忘了带购物袋,再回家拿购物袋。这样跑来跑去,累个半死,实际上只买了一次菜。
Vue 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
dirty
标志:我知道你该更新了!
dirty
标志是一个布尔值,用来表示 computed
属性是否需要重新计算。当 computed
属性的依赖发生变化时,dirty
标志会被设置为 true
,表示这个 computed
属性“脏了”,需要重新计算。
我们可以把 dirty
标志想象成一个“待办事项”的标签。当 computed
属性的依赖发生变化时,我们就给它贴上一个“待办事项”的标签,告诉它:“嘿,哥们,你该更新了!”
lazy
属性:等等,我还没用呢!
lazy
属性是一个布尔值,用来表示 computed
属性是否是“懒加载”的。如果 lazy
为 true
,那么 computed
属性只有在第一次被访问时才会进行计算。
我们可以把 lazy
属性想象成一个“懒人模式”。如果开启了“懒人模式”,那么 computed
属性就会等到我们真正需要它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不是一上来就忙着计算。
源码剖析:dirty
和 lazy
的实现
接下来,咱们就深入 Vue 3 的源码,看看 dirty
和 lazy
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computed
函数的实现(简化版):
function computed(getterOrOptions, debugOptions) {
let getter;
let setter;
const isReadonly = isFunction(getterOrOptions);
if (isReadonly) {
getter = getterOrOptions;
setter = () => {
console.warn('Write operation failed: computed value is readonly');
};
} else {
getter = getterOrOptions.get;
setter = getterOrOptions.set;
}
let value;
let dirty = true; // 初始状态:脏的,需要计算
let effect;
const computedRef = {
__v_isRef: true,
// ... 其他属性
get value() {
if (dirty) {
value = effect.run(); // 运行 effect,计算值
dirty = false; // 计算完成后,设置为不脏
}
return 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setter(newValue);
},
};
effect = new ReactiveEffect(getter, () => {
if (!dirty) {
dirty = true; // 依赖变化,设置为脏的
trigger(computedRef, "set", "value"); // 触发更新
}
});
if (!isReadonly && getterOrOptions.lazy) {
dirty = !getterOrOptions.lazy; // 如果不是懒加载,则立即计算
} else {
effect.run(); // 立即执行一次
}
return computedRef;
}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
- 定义
dirty
变量: 初始值为true
,表示computed
属性一开始是“脏的”,需要计算。 - 创建
ReactiveEffect
对象: 这个对象负责追踪computed
属性的依赖,并在依赖发生变化时触发更新。 - 实现
get
方法: 在get
方法中,首先检查dirty
标志。如果dirty
为true
,则运行effect.run()
,计算computed
属性的值,并将dirty
标志设置为false
。 - 实现
set
方法:set
方法用于设置computed
属性的值,如果computed
属性是只读的,则会发出警告。 lazy
属性的处理: 如果getterOrOptions.lazy
为true
(显式设置了lazy
为 true),则dirty
保持为true
,表示延迟计算。 否则,会立即执行一次effect.run()
,确保即使是lazy: false
的情况,也会立即计算一次。
ReactiveEffect
类:依赖追踪的幕后英雄
ReactiveEffect
类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追踪响应式数据的依赖,并在依赖发生变化时触发更新。
简单来说,ReactiveEffect
对象会记录下 computed
属性在计算过程中访问了哪些响应式数据,并将这些响应式数据添加到自己的依赖列表中。当这些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ReactiveEffect
对象会收到通知,并将 dirty
标志设置为 true
,触发 computed
属性的重新计算。
工作流程:环环相扣的精妙设计
现在,咱们来总结一下 computed
属性的工作流程:
- 初始化: 创建
computed
属性时,dirty
标志被设置为true
,表示需要计算。同时,创建一个ReactiveEffect
对象,用于追踪依赖。 - 首次访问: 当我们第一次访问
computed
属性时,会触发get
方法。由于dirty
为true
,所以会运行effect.run()
,计算computed
属性的值,并将dirty
标志设置为false
。 - 依赖变化: 当
computed
属性的依赖发生变化时,ReactiveEffect
对象会收到通知,并将dirty
标志设置为true
。 - 再次访问: 当我们再次访问
computed
属性时,会再次触发get
方法。由于dirty
为true
,所以会再次运行effect.run()
,重新计算computed
属性的值,并将dirty
标志设置为false
。 - 懒加载 (
lazy: true
): 只有在首次访问时才会计算,后续依赖变化只会设置dirty
为true
,但不会立即计算,直到下次访问。
表格总结:dirty
和 lazy
的作用
属性 | 作用 | 默认值 |
---|---|---|
dirty |
表示 computed 属性是否需要重新计算。true 表示需要重新计算,false 表示不需要重新计算。 |
true |
lazy |
表示 computed 属性是否是懒加载的。true 表示懒加载,只有在第一次被访问时才会进行计算。 false 表示非懒加载,在初始化时就会立即计算一次(即使没有被访问)。 |
false |
例子说话:lazy
属性的威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 lazy
属性的作用,咱们来看一个例子:
<template>
<p>Full Name: {{ fullName }}</p>
<button @click="updateNames">Update Names</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firstName = ref('张');
const lastName = ref('三');
const fullName = computed({
get: () => {
console.log('Calculating full name (lazy)...');
return firstName.value + ' ' + lastName.value;
},
set: (value) => {
const parts = value.split(' ');
firstName.value = parts[0];
lastName.value = parts[1];
},
lazy: true, // 开启懒加载
});
const updateNames = () => {
firstName.value = '李';
lastName.value = '四';
firstName.value = '王';
lastName.value = '五';
};
return {
firstName,
lastName,
fullName,
updateNames,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给 fullName
属性设置了 lazy: true
。这意味着,只有当我们第一次访问 fullName
时,才会进行计算。
当我们点击 "Update Names" 按钮时,firstName
和 lastName
的值会连续变化多次。但是,由于 fullName
是懒加载的,所以只有在第一次访问 fullName
时才会计算一次,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计算。
如果我们把 lazy
设置为 false
,那么每次 firstName
或 lastName
的值发生变化时,fullName
都会被重新计算一次,即使我们没有立即访问 fullName
。
总结:dirty
和 lazy
,性能优化的好帮手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是 Vue 3 中 computed
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巧妙的设计,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计算,提高了应用的性能。
dirty
标志负责标记computed
属性是否需要重新计算。lazy
属性负责控制computed
属性是否是懒加载的。
合理地使用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可以让我们写出更高效、更流畅的 Vue 应用。
最后的话:学无止境,继续探索
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对 Vue 3 中 computed
属性的 dirty
标志和 lazy
属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然,Vue 3 的源码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聊聊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其他有趣特性。
各位,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