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高级讲座篇之:Binlog与Redo Log的协同:揭示MySQL数据持久化的双重保障。

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今天咱们不聊风花雪月,只谈MySQL的“内功心法”——Binlog与Redo Log的协同。这俩哥们儿是MySQL数据持久化的左膀右臂,少了谁都不行。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它们的底裤,看看它们是如何保证数据不丢的。

一、开场白:数据,数据库的命根子!

数据库是干啥的?存数据的呗!如果数据丢了,那数据库就可以关门大吉了。所以,数据持久化是数据库的头等大事。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玩游戏,好不容易打到99级,结果服务器一宕机,数据全没了,直接回到新手村,心态崩不崩?

MySQL为了避免这种惨剧发生,搞出了Binlog和Redo Log这两大法宝。它们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一个负责记录“发生了什么”,一个负责“怎么做”。

二、主角登场:Binlog和Redo Log,闪亮登场!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主角:

  • Binlog(Binary Log): 二进制日志,记录了所有对数据库修改的SQL语句(或者是row模式下的数据变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详细的“操作日志”,记录了你对数据库做的所有事情,比如“插入一条数据”、“更新一行记录”、“删除一个表”等等。
  • Redo Log: 重做日志,记录的是InnoDB存储引擎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哪些修改。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施工图纸”,详细记录了每个数据页都改了哪些地方。

三、Binlog:MySQL的“操作日志”

Binlog是MySQL Server层维护的,与存储引擎无关。也就是说,不管你用InnoDB还是MyISAM,都会有Binlog。

3.1 Binlog的格式

Binlog有三种格式:

  • Statement: 记录SQL语句。
  • Row: 记录每一行数据的变更。
  • Mixed: 混合模式,MySQL会根据SQL语句选择使用Statement或者Row。

这三种格式各有优劣:

格式 优点 缺点
Statement 占用空间小,记录量少。 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例如使用了NOW()RAND()等函数,在恢复时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Row 记录详细,数据一致性好。 占用空间大,记录量多。
Mixed 综合了Statement和Row的优点,对于确定性的SQL语句使用Statement,对于不确定性的SQL语句使用Row。 兼容性不如Row,某些情况下仍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3.2 如何查看Binlog

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Binlog:

SHOW BINARY LOGS;  -- 查看所有的Binlog文件
SHOW MASTER STATUS; -- 查看当前使用的Binlog文件和Position

也可以使用 mysqlbinlog 命令来查看 Binlog 文件的内容。例如:

mysqlbinlog mysql-bin.000001

3.3 Binlog的作用

  • 主从复制: 主库将Binlog发送给从库,从库根据Binlog的内容来同步数据。
  • 数据恢复: 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Binlog将数据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
  • 审计: 可以通过Binlog来审计数据库的操作,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情况。

四、Redo Log:InnoDB的“施工图纸”

Redo Log是InnoDB存储引擎特有的,用于保证事务的持久性。

4.1 Redo Log的工作原理

InnoDB会将每次对数据的修改先写入Redo Log Buffer,然后定期刷新到磁盘上的Redo Log File。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InnoDB可以通过Redo Log来恢复未完成的事务。

Redo Log采用循环写入的方式,也就是说,当Redo Log File写满后,会覆盖之前的日志。

4.2 Redo Log的结构

Redo Log由一系列的Log Block组成,每个Log Block包含以下信息:

  • log_block_hdr_no: Log Block的编号。
  • log_block_hdr_data: Log Block的数据。
  • log_block_trl_no: Log Block的编号(与log_block_hdr_no相同,用于校验)。
  • log_block_trl_no: Log Block的校验和。

4.3 Redo Log的作用

  • 保证事务的持久性: 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Redo Log来恢复未完成的事务。
  • 提高性能: InnoDB会将每次对数据的修改先写入Redo Log Buffer,然后定期刷新到磁盘上的Redo Log File,这样可以避免每次修改都直接写入磁盘,从而提高性能。

五、Binlog与Redo Log的协同:双重保险,数据无忧!

现在,主角到齐了,该讲讲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了。它们之间的配合,才能真正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持久性。

5.1 事务提交的流程

一个典型的事务提交流程如下:

  1. 执行SQL语句: 用户执行SQL语句,InnoDB存储引擎会修改内存中的数据页。
  2. 写入Redo Log: InnoDB会将修改后的数据页信息写入Redo Log Buffer。
  3. Prepare阶段: InnoDB将Redo Log Buffer中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上的Redo Log File,并将事务状态设置为Prepare。
  4. 写入Binlog: MySQL Server层将SQL语句或者row data写入Binlog。
  5. Commit阶段: InnoDB将事务状态设置为Commit。

5.2 两阶段提交(2PC)协议

Binlog和Redo Log的协同,实际上是使用了两阶段提交(2PC)协议。这个协议保证了要么Binlog和Redo Log都成功写入,要么都失败,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第一阶段(Prepare): InnoDB将Redo Log刷新到磁盘,并将事务状态设置为Prepare。
  • 第二阶段(Commit): MySQL Server层将Binlog写入磁盘,然后通知InnoDB将事务状态设置为Commit。

5.3 为什么需要两阶段提交?

如果没有两阶段提交,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 先写Redo Log,后写Binlog: 如果在写入Binlog之前数据库宕机,那么Redo Log已经记录了事务的修改,但是Binlog没有记录,在恢复时,会应用Redo Log中的修改,导致数据不一致。
  • 先写Binlog,后写Redo Log: 如果在写入Redo Log之前数据库宕机,那么Binlog已经记录了事务的修改,但是Redo Log没有记录,在恢复时,不会应用Binlog中的修改,也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5.4 Crash Recovery(崩溃恢复)

当数据库发生崩溃时,MySQL会根据Redo Log和Binlog来进行数据恢复。

  1. 检查Redo Log: MySQL会检查Redo Log中是否存在未完成的事务。
  2. 回滚未完成的事务: 如果存在未完成的事务,MySQL会根据Redo Log将其回滚。
  3. 根据Binlog进行恢复: MySQL会根据Binlog中的内容,将数据恢复到崩溃前的状态。

5.5 举个栗子!

假设我们执行以下SQL语句:

UPDATE users SET age = age + 1 WHERE id = 1;
  1. InnoDB会修改内存中id=1的用户的age字段。
  2. InnoDB会将这个修改记录到Redo Log Buffer中。
  3. InnoDB将Redo Log Buffer中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上的Redo Log File,并将事务状态设置为Prepare。
  4. MySQL Server层将这条SQL语句写入Binlog。
  5. InnoDB将事务状态设置为Commit。

如果在第4步之后,数据库宕机,那么在恢复时,MySQL会先检查Redo Log,发现事务状态为Prepare,然后检查Binlog,发现已经记录了这条SQL语句,最终会将事务状态设置为Commit,完成数据恢复。

六、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 sync_binlog参数: 用于控制Binlog的刷新频率。sync_binlog=1表示每次写入都刷新到磁盘,可以保证数据安全,但是性能较差。sync_binlog=0表示由操作系统决定刷新频率,性能较好,但是可能会丢失数据。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 用于控制Redo Log的刷新频率。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表示每次事务提交都刷新到磁盘,可以保证数据安全,但是性能较差。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表示每秒刷新一次,性能较好,但是可能会丢失数据。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表示每次事务提交都写入操作系统缓存,然后由操作系统决定刷新频率,性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 选择合适的Binlog格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Binlog格式,Statement格式占用空间小,但是可能存在不确定性;Row格式记录详细,数据一致性好,但是占用空间大。

七、代码示例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操作Redo Log和Binlog的底层,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命令来查看和管理它们。

7.1 查看Redo Log信息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log%';

这个命令会显示一些关于Redo Log的信息,例如:

  • Innodb_log_writes: 写入Redo Log的次数。
  • Innodb_os_log_fsyncs: 刷新Redo Log到磁盘的次数。
  • Innodb_os_log_written: 写入Redo Log的总字节数。

7.2 设置Binlog格式

SET GLOBAL binlog_format = ROW;

这个命令可以将Binlog格式设置为Row。

7.3 查看当前Binlog格式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binlog_format';

八、总结:数据安全,重于泰山!

Binlog和Redo Log的协同,是MySQL保证数据持久性的重要机制。它们通过两阶段提交协议,保证了事务的一致性,即使在数据库发生崩溃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数据不丢失。

记住,数据是数据库的命根子!保护好数据,才能让你的数据库健康成长!

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MySQL的其他“内功心法”。 谢谢大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