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早上好!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高可用架构的那些事儿,保证让你们听完之后,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头发都变得浓密了!
开场白:数据库,你可不能掉链子啊!
话说,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数据就是金钱,数据库就是金库。金库要是出了问题,那可就不是小事儿了。想象一下,用户正在疯狂下单,结果你的数据库突然宕机了,那损失的可不仅仅是订单,还有用户的信任啊!所以,数据库的高可用性,那是重中之重,必须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第一章:主从复制:单身狗的无奈与逆袭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单身狗,哦不,是单机数据库。一台服务器扛起所有压力,一旦这台服务器嗝屁了,整个系统就瘫痪了。这肯定不行啊!于是,主从复制应运而生。
- 啥是主从复制?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台数据库(Master)的数据,复制到另一台或多台数据库(Slave)上。Master负责写操作,Slave负责读操作。这样,即使Master挂了,Slave也能顶上,保证系统还能提供读服务。
- 主从复制的原理
主从复制主要依赖于MySQL的Binlog(二进制日志)。
1. Master将所有的数据变更记录到Binlog中。
2. Slave启动一个I/O线程,连接到Master,请求Master发送Binlog。
3. Master启动一个Dump线程,将Binlog发送给Slave。
4. Slave的I/O线程接收到Binlog后,将其写入到Relay Log(中继日志)中。
5. Slave启动一个SQL线程,从Relay Log中读取Binlog事件,并在Slave上执行。
-
主从复制的配置(简单示例)
Master配置:
# my.cnf [mysqld] server-id=1 log_bin=mysql-bin binlog_format=ROW
Slave配置:
# my.cnf [mysqld] server-id=2 relay_log=mysql-relay-bin log_slave_updates=ON # 允许Slave记录Binlog,用于级联复制
在Master上创建用于复制的用户:
CREATE USER 'repl'@'%' IDENTIFIED BY 'password';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repl'@'%'; FLUSH PRIVILEGES;
在Slave上配置连接Master:
STOP SLAVE;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master_ip', MASTER_USER='repl', MASTER_PASSWORD='password',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1', #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MASTER_LOG_POS=4; #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START SLAVE;
检查Slave状态:
SHOW SLAVE STATUSG
如果
Slave_IO_Running
和Slave_SQL_Running
都显示Yes
,那就说明主从复制已经成功建立。 -
主从复制的优缺点
- 优点:
- 简单易用,配置方便。
- 可以实现读写分离,提高系统性能。
- 可以作为备份方案,防止数据丢失。
- 缺点:
- 当Master宕机时,需要手动切换到Slave,存在一定的停机时间。
- 数据一致性可能存在延迟,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
- 写操作仍然只能在Master上进行,存在单点写入瓶颈。
- 优点:
-
主从复制适用场景
- 读多写少的应用场景。
- 数据备份和容灾。
- 分析型业务,可以在Slave上进行数据分析,减轻Master的压力。
第二章:半同步复制:从“尽力而为”到“保证到达”
主从复制虽然好,但是它是一种异步复制。这意味着Master提交事务后,不会等待Slave的确认,就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了。如果Master在提交事务后立即宕机,而Slave还没有收到这个事务,就会导致数据丢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SQL引入了半同步复制。
- 啥是半同步复制?
半同步复制是介于异步复制和全同步复制之间的一种复制方式。Master提交事务后,需要至少一个Slave接收到该事务,Master才会返回给客户端。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至少存在两份,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
半同步复制的原理
- Master提交事务后,将Binlog发送给Slave。
- Slave接收到Binlog后,将事务写入到Relay Log,并向Master发送一个ACK确认。
- Master收到至少一个Slave的ACK后,才会返回给客户端。
-
半同步复制的配置
安装半同步复制插件:
INSTALL PLUGIN rpl_semi_sync_master SONAME 'semisync_master.so'; INSTALL PLUGIN rpl_semi_sync_slave SONAME 'semisync_slave.so';
Master配置:
# my.cnf [mysqld] 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1 rpl_semi_sync_master_timeout=10 # 等待Slave ACK的超时时间,单位毫秒
Slave配置:
# my.cnf [mysqld] 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1
重启MySQL服务,并执行以下命令: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 = 1;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 = 1;
-
半同步复制的优缺点
- 优点:
- 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减少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 缺点:
- 增加了事务的延迟,降低了性能。
- 仍然需要手动切换,存在停机时间。
- 优点:
-
半同步复制适用场景
-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 可以容忍一定的性能损失的应用场景。
第三章:MHA:自动故障转移的守护神
手动切换主从太麻烦了,万一值班的哥们睡着了,那可就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HA(Master High Availability Manager)应运而生。
- 啥是MHA?
MHA是一个开源的高可用解决方案,它可以自动监控MySQL集群的状态,并在Master宕机时,自动将一个Slave提升为Master,从而实现自动故障转移。
- MHA的原理
MHA主要由两个组件组成:
* **MHA Manager:** 负责监控MySQL集群的状态,并在Master宕机时,执行故障转移。
* **MHA Node:** 部署在每台MySQL服务器上,负责收集MySQL的状态信息,并向MHA Manager汇报。
-
MHA的故障转移过程
- MHA Manager定期检查Master的状态。
- 如果Master宕机,MHA Manager会从Slave中选择一个作为新的Master。
- MHA Manager会通过Binlog差异比对,将新的Master的数据同步到其他Slave。
- MHA Manager会修改应用程序的连接配置,将应用程序指向新的Master。
-
MHA的配置(简单示例)
安装MHA:
# 假设已经安装了Perl和相关的依赖包 yum install -y mha4mysql-manager mha4mysql-node
创建MHA配置文件:
# /etc/mha4mysql/app1.cnf [server default] manager_user=mha manager_password=password ssh_user=root ping_interval=3 repl_user=repl repl_password=password [server1] hostname=master_ip port=3306 server_id=1 [server2] hostname=slave1_ip port=3306 server_id=2 [server3] hostname=slave2_ip port=3306 server_id=3
检查MHA配置:
mha_check_ssh --config=/etc/mha4mysql/app1.cnf mha_check_repl --config=/etc/mha4mysql/app1.cnf
启动MHA Manager:
masterha_manager --config=/etc/mha4mysql/app1.cnf --daemon
-
MHA的优缺点
- 优点:
- 自动故障转移,减少了停机时间。
- 配置简单,易于使用。
- 开源免费。
- 缺点:
- 仍然存在短暂的停机时间,因为需要进行故障转移。
- 需要依赖于Binlog,如果Binlog损坏,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
- MHA Manager本身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
- 优点:
-
MHA适用场景
- 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 需要自动故障转移的场景。
第四章:Galera Cluster:多主架构的巅峰
主从复制和MHA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写操作仍然只能在Master上进行,存在单点写入瓶颈。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Galera Cluster出现了。
- 啥是Galera Cluster?
Galera Cluster是一个基于同步复制的多主架构的MySQL集群。这意味着所有的节点都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并且数据在节点之间是实时同步的。
- Galera Cluster的原理
Galera Cluster使用了WSREP(Write Set Replication)协议来实现数据同步。
1. 当一个节点收到写操作时,会将写操作转换为一个Write Set。
2. 该节点将Write Set广播给集群中的所有其他节点。
3. 其他节点接收到Write Set后,会进行冲突检测。
4. 如果没有冲突,则将Write Set应用到本地数据库。
5. 如果存在冲突,则该事务将被回滚。
-
Galera Cluster的配置(简单示例)
修改my.cnf配置文件(所有节点):
[mysqld] binlog_format=ROW default_storage_engine=InnoDB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wsrep_on=ON wsrep_cluster_name=my_galera_cluster wsrep_cluster_address=gcomm://node1_ip,node2_ip,node3_ip wsrep_node_address=当前节点IP wsrep_sst_method=rsync # 推荐使用rsync或者xtrabackup wsrep_sst_auth=sst_user:sst_password
创建用于SST(State Snapshot Transfer)的用户:
CREATE USER 'sst_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sst_password'; GRANT RELOAD, LOCK TABLES, 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sst_user'@'localhost'; FLUSH PRIVILEGES;
启动集群:
-
第一次启动,需要以bootstrap模式启动一个节点:
galera_new_cluster
-
其他节点正常启动MySQL服务即可:
systemctl start mysqld
-
-
Galera Cluster的优缺点
- 优点:
- 多主架构,可以实现更高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 数据实时同步,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 自动故障转移,无需手动干预。
- 缺点:
- 配置复杂,容易出错。
- 存在脑裂的风险。
- 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
- 写操作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 优点:
-
Galera Cluster适用场景
- 对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应用场景。
- 需要多点写入的场景。
第五章:InnoDB Cluster:官方推荐的解决方案
Galera Cluster虽然强大,但是配置复杂,学习成本较高。为了简化MySQL集群的部署和管理,MySQL官方推出了InnoDB Cluster。
- 啥是InnoDB Cluster?
InnoDB Cluster是一个基于MySQL Shell的高可用解决方案。它集成了MySQL Router、MySQL Server和Group Replication,可以快速部署和管理MySQL集群。
- InnoDB Cluster的原理
InnoDB Cluster主要由三个组件组成:
* **MySQL Server:** 运行MySQL数据库的服务器。
* **MySQL Router:** 一个轻量级的代理服务器,负责将客户端的请求路由到MySQL Server。
* **Group Replication:** MySQL官方提供的基于Paxos协议的分布式一致性解决方案,用于在多个MySQL Server之间同步数据。
-
InnoDB Cluster的配置(简单示例)
安装MySQL Shell:
# 假设已经配置了MySQL Yum源 yum install -y mysql-shell
连接到MySQL Server:
mysqlsh --uri root@node1_ip:3306
创建InnoDB Cluster:
dba.createCluster('myCluster');
将MySQL Server添加到集群:
cluster.addInstance('root@node2_ip:3306'); cluster.addInstance('root@node3_ip:3306');
检查集群状态:
cluster.status();
-
InnoDB Cluster的优缺点
- 优点:
- 官方支持,稳定可靠。
- 配置简单,易于使用。
- 集成了MySQL Router,可以实现读写分离和负载均衡。
- 基于Group Replication,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 缺点:
- 对MySQL版本有要求(必须是MySQL 8.0及以上)。
- 性能可能不如Galera Cluster。
- 优点:
-
InnoDB Cluster适用场景
- 对可用性和易用性都有要求的应用场景。
- 需要快速部署和管理MySQL集群的场景。
第六章:架构选择的葵花宝典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该选择哪种架构呢?别急,这里有一份葵花宝典,让你不再纠结!
架构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主从复制 | 简单易用,配置方便,可以实现读写分离,可以作为备份方案。 | 需要手动切换,数据一致性可能存在延迟,存在单点写入瓶颈。 | 读多写少的应用场景,数据备份和容灾,分析型业务。 |
半同步复制 | 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减少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 增加了事务的延迟,降低了性能,仍然需要手动切换。 |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可以容忍一定的性能损失的应用场景。 |
MHA | 自动故障转移,减少了停机时间,配置简单,易于使用,开源免费。 | 仍然存在短暂的停机时间,需要依赖于Binlog,MHA Manager本身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 | 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需要自动故障转移的场景。 |
Galera Cluster | 多主架构,可以实现更高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数据实时同步,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自动故障转移,无需手动干预。 | 配置复杂,容易出错,存在脑裂的风险,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写操作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 对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应用场景,需要多点写入的场景。 |
InnoDB Cluster | 官方支持,稳定可靠,配置简单,易于使用,集成了MySQL Router,可以实现读写分离和负载均衡,基于Group Replication,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 对MySQL版本有要求,性能可能不如Galera Cluster。 | 对可用性和易用性都有要求的应用场景,需要快速部署和管理MySQL集群的场景。 |
总结:没有银弹,只有最合适的选择
记住,没有一种架构是完美的,只有最适合你的业务需求的。在选择架构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你的业务场景、数据量、并发量、预算等因素。
结束语:祝大家早日成为数据库架构大师!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记住,数据库高可用架构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祝大家早日成为数据库架构大师,让你的数据库永远坚挺,永不宕机!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