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源码深度解析之:`render context`:它如何传递`props`、`slots`和`emit`。

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Vue 3源码里一个挺关键的玩意儿——render context。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Vue组件渲染时候的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宝贝,比如propsslotsemit等等。组件想干点啥,基本都得从这百宝箱里掏东西。

咱们的目标是:把这百宝箱扒个精光,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些啥,以及Vue是怎么巧妙地把这些宝贝塞进去,又怎么让组件方便地取出来用的。

第一部分:什么是render context

简单来说,render context就是组件渲染函数(render函数)执行时的上下文对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JavaScript对象,里面包含了组件在渲染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所有信息。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组件:

<template>
  <div>
    <h1>{{ title }}</h1>
    <p>{{ message }}</p>
    <slot name="content"></slot>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props: {
    title: {
      type: String,
      required: true
    }
  },
  data() {
    return {
      message: 'Hello, world!'
    }
  },
  methods: {
    handleClick() {
      this.$emit('custom-event', 'Button clicked!');
    }
  }
}
</script>

在这个组件的render函数执行时,render context就包含了:

  • propstitle这个属性的值
  • datamessage这个属性的值 (虽然data不在render context直接暴露, 但可以通过 this 访问)
  • slots:名为content的插槽
  • emit:用于触发自定义事件的方法
  • attrs:所有没有被声明为 props 的 attribute。

等等等等,反正就是跟渲染有关的东西,都往里塞。

第二部分:render context的结构和创建

Vue 3并没有像Vue 2那样显式地创建一个this对象,然后把这些属性都挂载到this上。Vue 3采用了一种更高效的方式,通过with语句和proxy对象来实现render context的访问。

with语句:允许你把一个对象作为默认作用域,这样在with语句块里,你可以直接访问对象的属性,而不用写object.property

proxy对象:可以拦截对对象属性的访问,从而实现一些高级功能,比如响应式数据追踪。

Vue 3在创建render context的时候,会创建一个proxy对象,然后把propsslotsemit等属性都代理到这个proxy对象上。在render函数执行时,Vue会用with语句把这个proxy对象作为作用域,这样render函数就可以直接访问这些属性了。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render context的创建过程想象成这样:

  1. 创建一个空的proxy对象。
  2. propsslotsemit等属性添加到proxy对象上。
  3. with语句把proxy对象作为render函数的作用域。

第三部分:props的传递

props是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的桥梁。Vue 3在创建render context的时候,会把props对象添加到proxy对象上。

假设父组件是这样写的:

<template>
  <MyComponent :title="parentTitle" />
</template>

<script>
import MyComponent from './MyComponent.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MyComponent
  },
  data() {
    return {
      parentTitle: 'Hello from parent!'
    }
  }
}
</script>

MyComponent组件的render函数执行时,render contextprops属性就会包含title这个属性,并且它的值是'Hello from parent!'

MyComponent组件里,你可以这样访问title属性:

<template>
  <h1>{{ title }}</h1>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props: {
    title: {
      type: String,
      required: true
    }
  }
}
</script>

第四部分:slots的传递

slots是Vue组件提供的一种内容分发机制,允许父组件向子组件插入任意内容。Vue 3在创建render context的时候,会把slots对象添加到proxy对象上。

假设父组件是这样写的:

<template>
  <MyComponent>
    <template #content>
      <p>This is some content from the parent.</p>
    </template>
  </MyComponent>
</template>

<script>
import MyComponent from './MyComponent.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MyComponent
  }
}
</script>

MyComponent组件的render函数执行时,render contextslots属性就会包含一个名为content的函数,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VNode,表示父组件插入的p元素。

MyComponent组件里,你可以这样渲染content插槽:

<template>
  <div>
    <slot name="content"></slot>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 ...
}
</script>

第五部分:emit的传递

emit是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递事件的机制。Vue 3在创建render context的时候,会把emit函数添加到proxy对象上。

假设子组件是这样写的:

<template>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handleClick() {
      this.$emit('custom-event', 'Button clicked!');
    }
  }
}
</script>

handleClick方法里,我们调用了this.$emit('custom-event', 'Button clicked!'),这会触发一个名为custom-event的自定义事件,并且把'Button clicked!'作为参数传递给父组件。

在父组件里,你可以这样监听custom-event事件:

<template>
  <MyComponent @custom-event="handleCustomEvent" />
</template>

<script>
import MyComponent from './MyComponent.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MyComponent
  },
  methods: {
    handleCustomEvent(message) {
      console.log(message); // 输出:Button clicked!
    }
  }
}
</script>

Vue 3 的 emit 实际上是绑定到组件实例上的,通过在 render context 中暴露 $emit 方法,子组件可以触发父组件监听的事件。 具体实现上,$emit 方法会沿着组件树向上查找监听器,并执行相应的回调函数。

第六部分:深入源码,看看背后的故事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扒一扒Vue 3的源码,看看render context到底是怎么创建的,以及propsslotsemit是怎么传递的。

(以下代码片段为了方便理解做了简化,省略了一些细节。)

首先,咱们来看看createComponentInstance函数,这个函数负责创建组件实例:

function createComponentInstance(vnode, parentComponent) {
  const instance = {
    vnode,
    parent: parentComponent,
    data: {},
    props: {},
    attrs: {},
    slots: {},
    ctx: {}, // render context
    emit: null,
    // ...
  };

  instance.emit = (event, ...args) => {
    // 实现 emit 逻辑
    // 沿着组件树向上查找监听器,并执行回调函数
  };

  return instance;
}

在这个函数里,我们创建了一个instance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组件实例。我们可以看到,instance对象包含了propsslotsemit等属性。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setupComponent函数,这个函数负责设置组件实例:

function setupComponent(instance) {
  const { props, children } = instance.vnode;

  // 初始化 props
  initProps(instance, props);

  // 初始化 slots
  initSlots(instance, children);

  // 创建 render context
  const ctx = createRenderContext(instance);
  instance.ctx = ctx;

  // ...
}

在这个函数里,我们调用了initProps函数来初始化props,调用了initSlots函数来初始化slots,然后调用了createRenderContext函数来创建render context

最后,咱们来看看createRenderContext函数,这个函数负责创建render context

function createRenderContext(instance) {
  const { props, slots, emit } = instance;

  const context = {
    $: instance, // 暴露组件实例
    $props: props,
    $slots: slots,
    $emit: emit,
    // ... 其他属性
  };

  const proxy = new Proxy(context, {
    get(target, key) {
      // 实现属性访问拦截逻辑
      // 先从 props 里找,再从 data 里找,最后从 context 里找
      if (key in props) {
        return props[key];
      }
      // ...
      return target[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 实现属性设置拦截逻辑
      // ...
      return true;
    }
  });

  return proxy;
}

在这个函数里,我们创建了一个context对象,然后把propsslotsemit等属性添加到context对象上。然后,我们创建了一个proxy对象,并且把context对象作为proxy对象的target。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proxy对象来拦截对context对象属性的访问。

proxy对象的get方法里,我们实现了属性访问拦截逻辑。当访问一个属性时,我们会先从props里找,再从data里找,最后从context里找。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组件可以访问到propsdataslotsemit等属性。

第七部分:render context的意义

render context是Vue 3组件渲染的核心机制之一。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访问组件属性的接口,使得组件可以方便地访问propsslotsemit等属性。

通过render context,Vue 3实现了以下目标:

  • 简化组件的开发:组件开发者不需要关心propsslotsemit等属性是怎么传递的,只需要直接访问这些属性即可。
  • 提高组件的性能:Vue 3通过proxy对象和with语句,实现了高效的属性访问,避免了不必要的对象查找。
  • 增强组件的灵活性render context允许组件动态地访问和修改属性,从而实现更灵活的功能。

第八部分: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项

  • 避免在render函数里修改propsprops是只读的,如果在render函数里修改props,会导致不可预测的行为。
  • 合理使用slotsslots是组件提供的一种内容分发机制,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但是,过度使用slots会导致组件的结构变得复杂,难以维护。
  • 注意emit的参数emit的参数会传递给父组件的监听器,因此需要注意参数的类型和顺序。

第九部分:总结

render context是Vue 3组件渲染的核心机制之一。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访问组件属性的接口,使得组件可以方便地访问propsslotsemit等属性。

通过深入了解render context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Vue 3组件的工作方式,从而编写出更高效、更灵活的Vue组件。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耐心观看! 散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