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前沿技术与新特性之:`MySQL 8.0`的`Invisible Indexes`:其在索引管理中的作用。

MySQL 8.0 Invisible Indexes:索引管理的利器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MySQL 8.0引入的一个非常实用的特性:Invisible Indexes(不可见索引)。在数据库性能优化过程中,索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业务发展和数据变化,一些索引可能不再有效,甚至会影响查询性能。如何安全地评估和管理这些潜在的“坏”索引,就成了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面临的挑战。Invisible Indexes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索引管理的痛点

在深入了解Invisible Indexes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索引管理中常见的一些痛点:

  • 索引评估的困难: 直接删除一个索引可能会导致线上业务中断。在没有充分评估的情况下,贸然删除索引是非常危险的。
  • 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的差异: 即使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了索引删除测试,也难以完全模拟生产环境的真实情况,因为数据量、并发量和查询模式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 回滚的复杂性: 如果删除索引后发现性能受到影响,恢复索引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大型表来说,重建索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Invisible Indexes 的概念和作用

Invisible Indexes 允许我们将索引标记为“不可见”,这意味着优化器在执行查询时将忽略这些索引。但索引仍然存在于数据库中,并且会继续维护。

主要作用:

  • 安全评估: 在删除索引之前,可以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观察一段时间内的查询性能变化。如果性能没有明显下降,甚至有所提升,就可以安全地删除该索引。
  • 在线测试: 可以在生产环境中对索引进行在线测试,而无需担心对现有查询造成负面影响。
  • 快速回滚: 如果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后发现性能受到影响,可以立即将其恢复为可见状态,而无需重建索引。

Invisible Indexes 的语法和用法

1. 创建不可见索引:

在创建索引时,可以使用 INVISIBLE 关键字将其设置为不可见。

CREATE TABLE t1 (
  id INT PRIMARY KEY,
  c1 INT,
  c2 INT
);

CREATE INDEX idx_c1 ON t1 (c1) INVISIBLE;

2. 修改索引可见性:

可以使用 ALTER TABLE 语句修改索引的可见性。

-- 将索引设置为可见
ALTER TABLE t1 ALTER INDEX idx_c1 VISIBLE;

-- 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
ALTER TABLE t1 ALTER INDEX idx_c1 INVISIBLE;

3. 查看索引可见性:

可以通过查询 information_schema.statistics 表来查看索引的可见性。

SELECT INDEX_NAME, VISIBL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statistics
WHERE TABLE_SCHEMA = 'your_database_name' AND TABLE_NAME = 't1' AND INDEX_NAME = 'idx_c1';

或者使用SHOW INDEXES 语句:

SHOW INDEXES FROM t1;

在结果中会显示VISIBLE列,值为YESNO

4. 使用 FORCE INDEX 忽略不可见索引的限制:

即使索引被设置为INVISIBLE,我们仍然可以使用 FORCE INDEX 提示来强制优化器使用该索引进行查询。这个功能在调试和验证索引的有效性时非常有用。

SELECT * FROM t1 FORCE INDEX (idx_c1) WHERE c1 = 10;

Invisible Indexes 的工作原理

MySQL 优化器在选择执行计划时,会考虑所有可见的索引。当索引被设置为不可见时,优化器会忽略该索引,就像它不存在一样。但是,索引仍然存在于数据库中,并且会随着数据的修改而更新。

更新维护: 不可见索引仍然会被维护,这意味着当表中的数据发生更改时,不可见索引也会同步更新。这确保了在将其恢复为可见状态时,索引的数据是最新的。

存储开销: 不可见索引会占用存储空间,与可见索引一样。因此,如果确定某个索引不再需要,最好将其删除,以释放存储空间。

Invisible Indexes 的使用场景

1. 评估潜在的冗余索引:

假设我们怀疑表 orders 上的 idx_customer_id 索引可能不再有效。我们可以先将其设置为不可见,然后观察一段时间内的查询性能。

ALTER TABLE orders ALTER INDEX idx_customer_id INVISIBLE;

之后,我们需要监控相关的查询语句,观察其执行时间和资源消耗。如果没有明显的性能下降,就可以考虑删除该索引。

2. 在线 A/B 测试:

假设我们想要测试添加一个新的索引 idx_order_date 是否能提升查询性能。我们可以先创建该索引,并将其设置为不可见。

CREATE INDEX idx_order_date ON orders (order_date) INVISIBLE;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 FORCE INDEX 提示来强制一部分用户使用该索引,另一部分用户不使用该索引,比较两组用户的查询性能。

3. 临时禁用索引: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临时禁用某个索引,例如在执行批量数据导入时。可以先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导入完成后再将其恢复为可见。

ALTER TABLE orders ALTER INDEX idx_customer_id INVISIBLE;

-- 执行批量数据导入

ALTER TABLE orders ALTER INDEX idx_customer_id VISIBLE;

Invisible Indexes 的局限性

  • 存储开销: 不可见索引仍然会占用存储空间,因此不应长期保留无用的索引。
  • 维护开销: 不可见索引仍然会被维护,因此会增加数据库的维护开销。
  • 需要监控: 在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后,需要持续监控查询性能,以确保不会对现有查询造成负面影响。
  • 并非万能药: Invisible Indexes 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自动解决所有索引相关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案例分析:电商订单查询优化

假设我们有一个电商平台的订单表 orders,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orders (
  order_id INT PRIMARY KEY,
  customer_id INT,
  order_date DATE,
  total_amount DECIMAL(10, 2),
  status ENUM('pending', 'processing', 'shipped', 'completed', 'cancelled')
);

目前,表上有一个索引 idx_customer_id,用于加速根据 customer_id 查询订单的语句。

CREATE INDEX idx_customer_id ON orders (customer_id);

随着业务发展,我们新增了一个需求:需要根据 order_datestatus 查询订单。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AND status = 'shipped';

为了优化这个查询,我们创建了一个联合索引 idx_order_date_status

CREATE INDEX idx_order_date_status ON orders (order_date, status);

但是,我们担心新的索引会影响现有的查询性能。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先将 idx_customer_id 设置为不可见。

ALTER TABLE orders ALTER INDEX idx_customer_id INVISIBLE;

然后,我们监控一段时间内根据 customer_id 查询订单的语句的执行时间。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如果发现执行时间没有明显增加,就可以安全地删除 idx_customer_id 索引。

代码示例:模拟索引评估过程

以下代码示例模拟了使用 Invisible Indexes 评估索引的过程。

import mysql.connector
import time

# 数据库连接信息
config = {
  'user': 'your_user',
  'password': 'your_password',
  'host': 'your_host',
  'database': 'your_database'
}

# 连接数据库
cnx = mysql.connector.connect(**config)
cursor = cnx.cursor()

# 表名和索引名
table_name = 'orders'
index_name = 'idx_customer_id'

# 查询语句
query =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 辅助函数:执行查询并返回执行时间
def execute_query(query):
  start_time = time.time()
  cursor.execute(query)
  cursor.fetchall()
  end_time = time.time()
  return end_time - start_time

# 1. 获取索引可见前的平均执行时间
execution_times = []
for i in range(5):
  execution_time = execute_query(query)
  execution_times.append(execution_time)
  time.sleep(0.1) # 模拟实际场景中的间隔
average_time_before = sum(execution_times) / len(execution_times)
print(f"索引可见前的平均执行时间:{average_time_before:.4f} 秒")

# 2. 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
sql = f"ALTER TABLE {table_name} ALTER INDEX {index_name} INVISIBLE"
cursor.execute(sql)
cnx.commit()
print(f"索引 {index_name} 已设置为不可见")

# 3. 获取索引不可见后的平均执行时间
execution_times = []
for i in range(5):
  execution_time = execute_query(query)
  execution_times.append(execution_time)
  time.sleep(0.1) # 模拟实际场景中的间隔
average_time_after = sum(execution_times) / len(execution_times)
print(f"索引不可见后的平均执行时间:{average_time_after:.4f} 秒")

# 4. 比较执行时间
time_difference = average_time_after - average_time_before
print(f"执行时间差异:{time_difference:.4f} 秒")

# 5. 根据执行时间差异做出判断
if time_difference > 0.1:
  print("索引不可见后,查询性能明显下降,不建议删除索引")
else:
  print("索引不可见后,查询性能没有明显下降,可以考虑删除索引")

# 6. 将索引恢复为可见 (可选)
sql = f"ALTER TABLE {table_name} ALTER INDEX {index_name} VISIBLE"
cursor.execute(sql)
cnx.commit()
print(f"索引 {index_name} 已恢复为可见")

# 关闭数据库连接
cursor.close()
cnx.close()

注意事项:

  • 需要替换代码中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 该代码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完善的监控和分析。
  • 执行时间差异的阈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Invisible Indexes 在不同版本 MySQL 中的表现

特性 MySQL 8.0 MySQL 5.7 MySQL 5.6
Invisible Indexes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从上表可以看出,Invisible Indexes 是 MySQL 8.0 引入的新特性,在之前的版本中无法使用。

使用 Invisible Indexes 的最佳实践

  • 谨慎评估: 在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之前,务必仔细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 持续监控: 在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后,需要持续监控查询性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 合理设置阈值: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执行时间差异的阈值。
  • 及时清理: 如果确定某个索引不再需要,应及时将其删除,以释放存储空间。
  • 结合其他工具: 可以结合其他性能分析工具,例如 Performance Schema 和 EXPLAIN,来更好地评估索引的效果。

总结:Invisible Indexes 让索引管理更安全灵活

Invisible Indexes 是 MySQL 8.0 中一个非常实用的特性,它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方式来评估和管理索引。通过将索引设置为不可见,我们可以观察其对查询性能的影响,而无需担心对现有业务造成负面影响。但是,Invisible Indexes 并非万能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