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性能诊断与调优之:`MySQL`的`Optimizer Trace`:其在分析优化器决策中的应用。

MySQL Optimizer Trace:透视优化器决策的利器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MySQL性能诊断与调优中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Optimizer Trace。它就像一个X光机,能帮助我们透视MySQL优化器的内部运作,理解它为什么会选择某个执行计划,以及如何改进SQL查询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1. 什么是Optimizer Trace?

Optimizer Trace是MySQL提供的一个功能,用于详细记录优化器在确定查询执行计划时的决策过程。它会捕捉优化器所做的各种操作,例如:

  • 表的访问顺序 (join order)
  • 索引的选择
  • 代价估算
  • 子查询优化
  • 分区裁剪
  • 转换规则的应用

通过分析Trace输出,我们可以了解优化器是如何一步步构建最终的执行计划的,从而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

2. 如何启用Optimizer Trace?

要使用Optimizer Trace,我们需要先启用它。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 设置optimizer_trace系统变量:

    SET optimizer_trace="enabled=on,categories='OPTIMIZER_MISC',tracer='traditional'";
    SET optimizer_trace_max_mem_size=16384;
    SET optimizer_trace_offset=-1;
    • enabled=on: 启用Optimizer Trace。
    • categories='OPTIMIZER_MISC': 指定要跟踪的类别。OPTIMIZER_MISC是一个比较常用的类别,会记录一些常规的优化信息。你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类别,比如JOINSUBQUERYREWRITE等。 ALL 代表所有类别,但是会产生大量的输出信息。
    • tracer='traditional': 指定跟踪器的类型。traditional是最常用的类型,它将Trace信息写入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表。
    • optimizer_trace_max_mem_size: 设置用于存储Trace信息的最大内存大小,单位是字节。根据查询的复杂程度调整这个值。
    • optimizer_trace_offset: 偏移量,表示要保留多少条Trace记录。-1表示保留所有记录。
  2. 执行要分析的SQL查询:

    SELECT *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WHERE c.city = 'New York' AND o.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3. 查询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表:

    SELECT trac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 WHERE query LIKE '%你的SQL查询%';

    替换%你的SQL查询%为实际的SQL语句,以便找到对应的Trace记录。

  4. 分析Trace输出: Trace信息是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需要仔细分析才能理解优化器的决策过程。

3. Optimizer Trace输出结构

Optimizer Trace的输出是一个嵌套的JSON结构,包含了优化器执行的各个阶段的信息。 主要结构如下:

  • steps: 这是一个数组,包含了优化器执行的各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对应一个JSON对象,描述了优化器在该步骤所做的操作。

    • join_preparation: 准备连接操作。
    • rowid_filter: 应用rowid过滤。
    • condition_processing: 处理WHERE子句中的条件。
    • substitute_generated_columns: 替换生成列。
    • table_find_best_cost_paths: 寻找最佳的表访问路径。
      • considered_execution_paths: 考虑的执行路径。
        • best_access_path: 最佳访问路径。
    • join_optimization: 连接优化。
    • join_order_dependencies: 连接顺序依赖性。
    • join_level: 连接级别。
      • best_access_path: 最佳访问路径。
    • condition_filtering_during_scan: 扫描期间的条件过滤。
    • attaching_conditions_to_tables: 将条件附加到表。
    • refine_cardinality_estimation: 细化基数估计。
    • remove_redundant_subqueries: 移除冗余子查询。
    • remove_temporary_tables: 移除临时表。
    • derived_condition_propagation: 派生条件传播。
    • nested_loop_optimization: 嵌套循环优化。
    • in_optimizer: IN 优化。
    • create_sort_index: 创建排序索引。

4. 分析Trace输出: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分析Optimizer Trace输出,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以下两个表:

customers表:

CREATE TABLE customers (
    customer_id INT PRIMARY KEY,
    city VARCHAR(50),
    name VARCHAR(50)
);

orders表:

CREATE TABLE orders (
    order_id INT PRIMARY KEY,
    customer_id INT,
    order_date DATE,
    FOREIGN KEY (customer_id) REFERENCES customers(customer_id)
);

现在我们执行以下查询:

SELECT *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WHERE c.city = 'New York' AND o.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启用Optimizer Trace后,我们可以获得该查询的Trace输出。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提取Trace输出中的关键部分,并进行解释。

4.1 表访问路径选择 (table_find_best_cost_paths)

table_find_best_cost_paths阶段,优化器会评估不同的表访问路径,例如全表扫描、索引扫描等。

{
  "table": {
    "table_name": "customers",
    "access_type": "ref",
    "possible_keys": [
      "PRIMARY"
    ],
    "key": "PRIMARY",
    "key_length": "4",
    "ref": "const",
    "rows": 1,
    "filtered": "100.00",
    "cost": "0.35",
    "chosen": true
  }
}

这个JSON片段表示优化器选择了使用customers表的主键索引(PRIMARY)进行访问。access_typeref表示使用索引进行查找,rows为1表示预计扫描的行数为1,cost表示该访问路径的代价,chosentrue表示最终选择了该路径。

如果优化器选择了全表扫描,access_type会是ALLrows会是表的总行数,cost也会更高。

4.2 连接顺序选择 (join_order)

优化器会评估不同的表连接顺序,以找到代价最小的连接方式。

{
  "join_order": [
    {
      "table": "c",
      "pos": 1
    },
    {
      "table": "o",
      "pos": 2
    }
  ]
}

这个JSON片段表示优化器选择了先访问customers表(别名为c),然后再访问orders表(别名为o)。这通常意味着优化器认为先过滤customers表可以减少需要连接的行数。

4.3 最佳访问路径 (best_access_path)

best_access_path 详细描述了优化器对于每个表选择的最佳访问方式,包含多种考虑因素。

{
  "steps": [
    {
      "join_preparation": {
        "select#": 1,
        "steps": [
          {
            "expanded_query": "/* select#1 */ select `o`.`order_id` AS `order_id`,`o`.`customer_id` AS `customer_id`,`o`.`order_date` AS `order_date`,`c`.`customer_id` AS `customer_id`,`c`.`city` AS `city`,`c`.`name` AS `name`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and (`c`.`city` = 'New York') and (`o`.`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
        ]
      }
    },
    {
      "condition_processing": {
        "select#": 1,
        "steps": [
          {
            "filtering_conditions": {
              "range_scan_on_range_attribute": true,
              "force_index_condition": false,
              "index_condition": "(`o`.`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
          }
        ]
      }
    },
    {
      "table_find_best_cost_paths": {
        "select#": 1,
        "steps": [
          {
            "considered_execution_paths": [
              {
                "path": "table_scan",
                "rows": 1000,
                "cost": 11.1,
                "chosen": false
              },
              {
                "path": "index_scan",
                "key": "customer_id",
                "rows": 100,
                "cost": 1.1,
                "chosen": true
              }
            ]
          }
        ]
      }
    }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 orders 表,优化器考虑了两种执行路径:全表扫描 (table_scan) 和索引扫描 (index_scan,使用 customer_id 索引)。 最终,优化器选择了索引扫描,因为它预计扫描的行数更少 (100 vs 1000),代价也更低 (1.1 vs 11.1)。

4.4 如何利用Trace信息进行优化?

假设我们分析Trace输出后发现,优化器选择了全表扫描而不是使用索引,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措施:

  1. 检查索引是否缺失: 确保查询中使用的列都有合适的索引。在这个例子中,如果orders表的order_date列没有索引,优化器可能会选择全表扫描。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order_date ON orders (order_date);

  2. 更新表统计信息: MySQL使用表统计信息来估算代价。过期的统计信息可能导致优化器做出错误的决策。 使用 ANALYZE TABLE orders; 更新统计信息。

  3. 重写SQL查询: 有时候,SQL查询的写法会影响优化器的决策。尝试使用不同的写法,看看是否可以改善执行计划。

  4. 强制使用索引: 可以使用FORCE INDEX提示来强制优化器使用特定的索引。 但通常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这可能会阻止优化器选择更优的执行计划。 仅在确定优化器错误地选择了执行计划时才使用。

    SELECT * FROM orders o FORCE INDEX (idx_order_date)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WHERE c.city = 'New York' AND o.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5. Optimizer Trace的局限性

虽然Optimizer Trace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 输出信息量大: Trace输出可能非常冗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分析。
  • 理解难度高: Trace输出包含很多内部细节,需要对MySQL优化器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理解。
  • 性能影响: 启用Optimizer Trace会增加MySQL服务器的负担,不建议在生产环境长时间启用。

6. 使用Workbench图形化查看trace

MySQL Workbench 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界面来查看和分析 Optimizer Trace,这使得分析过程更加直观和方便。

  1. 在Workbench中打开SQL编辑器:
    打开 MySQL Workbench,连接到你的 MySQL 服务器,并打开一个新的 SQL 编辑器窗口。

  2. 输入并执行 SQL 查询:
    在 SQL 编辑器中输入你要分析的 SQL 查询,然后执行它。

    SELECT *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WHERE c.city = 'New York' AND o.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3. 启用 Optimizer Trace 并重新执行查询:
    在 SQL 编辑器中,点击 "执行" 按钮旁边的 "Optimizer Trace" 图标(通常是一个放大镜图标)。 这会自动设置必要的 optimizer_trace 系统变量,并重新执行查询。

  4. 查看 Optimizer Trace 结果:
    执行完成后,Workbench 会在一个新的面板中显示 Optimizer Trace 的结果。 你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展开和折叠不同的步骤,查看优化器的决策过程。

Workbench Trace界面解读

  • 步骤(Steps): Workbench 以树状结构展示了优化器执行的各个步骤。你可以逐一展开每个步骤,查看详细信息。
  • 摘要(Summary): Workbench 会自动分析 Trace 结果,并提供一些摘要信息,例如使用的索引、连接顺序、代价估算等。
  • 详细信息(Details): 点击某个步骤,Workbench 会在右侧面板显示该步骤的详细信息,包括 JSON 格式的 Trace 输出。

7. 其他注意事项

  • 只在必要时启用: 由于Optimizer Trace会增加服务器的负担,因此只在需要分析特定查询时才启用它。分析完成后,及时关闭Optimizer Trace。

    SET optimizer_trace="enabled=off";
  • 清理Trace记录: 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表会不断增长,定期清理可以避免占用过多的内存。
    清空trace表:

    TRUNCATE TABLE 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
  • 结合EXPLAIN使用: EXPLAIN语句可以提供查询的执行计划,但它不如Optimizer Trace详细。结合两者使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查询的执行情况。

8. 总结

Optimizer Trace是MySQL性能诊断与调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透视优化器的决策过程,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虽然Optimizer Trace的学习曲线比较陡峭,但掌握它对于提升MySQL性能至关重要。 结合图形化工具如Workbench,能更方便地利用trace信息来优化SQL语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