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高级特性:Common Table Expressions (CTE) – 提升复杂查询的可读性与性能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 MySQL 的一个强大且实用的特性:Common Table Expressions,简称 CTE。CTE 允许我们在单个查询中定义命名的临时结果集,这对于处理复杂查询,提高代码可读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优化性能至关重要。
1. 什么是 CTE?
简单来说,CTE 就像一个临时视图,它只在当前查询中有效。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对象,而是在查询执行期间动态创建的。CTE 的主要目的是将复杂的查询分解成更小的、更易于理解的部分,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 CTE 的语法
CTE 的基本语法如下:
WITH
cte_name1 AS (
SELECT ...
),
cte_name2 AS (
SELECT ...
),
...
SELECT ...
FROM cte_name1, cte_name2, ...
WHERE ...;
WITH
关键字表示我们要定义一个或多个 CTE。cte_name1
,cte_name2
, … 是 CTE 的名称,必须是唯一的。AS (SELECT ...)
定义了 CTE 的查询逻辑。SELECT ... FROM cte_name1, cte_name2, ...
是最终的查询,它可以引用之前定义的 CTE。
3. CTE 的优势
- 提高可读性: 将复杂查询分解成更小的、更易于理解的部分,使代码更易于阅读和维护。
- 代码重用: 在同一查询中多次引用同一个 CTE,避免重复编写相同的查询逻辑。
- 递归查询: CTE 支持递归,允许我们查询具有层级结构的数据,例如组织架构或目录树。
- 逻辑组织: 有助于将查询逻辑组织成更清晰的层次结构,使代码更易于理解和调试。
- 潜在的性能优化: 在某些情况下,MySQL 优化器可以更好地优化 CTE,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4. CTE 的类型
MySQL 支持两种类型的 CTE:
- 非递归 CTE: 这是最常见的 CTE 类型,它定义了一个简单的查询,其结果集可以在后续的查询中使用。
- 递归 CTE: 递归 CTE 允许 CTE 引用自身,从而可以查询具有层级结构的数据。
5. 非递归 CTE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两个表:orders
和 customers
。orders
表包含订单信息,customers
表包含客户信息。
CREATE TABLE customers (
customer_id INT PRIMARY KEY,
customer_name VARCHAR(255),
city VARCHAR(255)
);
CREATE TABLE orders (
order_id INT PRIMARY KEY,
customer_id INT,
order_date DATE,
total_amount DECIMAL(10, 2),
FOREIGN KEY (customer_id) REFERENCES customers(customer_id)
);
INSERT INTO customers (customer_id, customer_name, city) VALUES
(1, 'Alice', 'New York'),
(2, 'Bob', 'Los Angeles'),
(3, 'Charlie', 'Chicago'),
(4, 'David', 'New York');
INSERT INTO orders (order_id, customer_id, order_date, total_amount) VALUES
(101, 1, '2023-01-15', 100.00),
(102, 2, '2023-02-20', 250.00),
(103, 1, '2023-03-10', 150.00),
(104, 3, '2023-04-05', 300.00),
(105, 4, '2023-05-12', 200.00);
现在,我们想查询每个城市中订单总额超过 200 美元的客户的姓名和订单总额。我们可以使用 CTE 来实现这个查询:
WITH
CityOrders AS (
SELECT
c.city,
c.customer_name,
SUM(o.total_amount) AS total_order_amount
FROM
customers c
JOIN orders o ON c.customer_id = o.customer_id
GROUP BY
c.city,
c.customer_name
)
SELECT
city,
customer_name,
total_order_amount
FROM
CityOrders
WHERE
total_order_amount > 20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CityOrders
的 CTE,它计算了每个城市中每个客户的订单总额。然后,我们使用 SELECT
语句从 CityOrders
CTE 中选择订单总额超过 200 美元的客户的姓名和订单总额。
没有 CTE 的等效查询:
SELECT
c.city,
c.customer_name,
SUM(o.total_amount) AS total_order_amount
FROM
customers c
JOIN orders o ON c.customer_id = o.customer_id
GROUP BY
c.city,
c.customer_name
HAVING
SUM(o.total_amount) > 200;
虽然这个查询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当逻辑更加复杂时,使用 CTE 可以显著提高可读性。
6. 递归 CTE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 employees
的表,它包含员工的 ID、姓名和经理的 ID。
CREATE TABLE employees (
employee_id INT PRIMARY KEY,
employee_name VARCHAR(255),
manager_id INT,
FOREIGN KEY (manager_id) REFERENCES employees(employee_id)
);
INSERT INTO employees (employee_id, employee_name, manager_id) VALUES
(1, 'John', NULL),
(2, 'Alice', 1),
(3, 'Bob', 1),
(4, 'Charlie', 2),
(5, 'David', 2),
(6, 'Eve', 3);
现在,我们想查询所有 John 的下属员工,包括直接下属和间接下属。我们可以使用递归 CTE 来实现这个查询:
WITH RECURSIVE
Subordinates AS (
SELECT
employee_id,
employee_name,
manager_id
FROM
employees
WHERE
manager_id IS NULL -- John is the root
UNION ALL
SELECT
e.employee_id,
e.employee_name,
e.manager_id
FROM
employees e
JOIN Subordinates s ON e.manager_id = s.employee_id
)
SELECT
employee_id,
employee_name
FROM
Subordinates
WHERE
employee_id != 1; -- Exclude John
WITH RECURSIVE
关键字表示我们要定义一个递归 CTE。Subordinates
是 CTE 的名称。- 第一个
SELECT
语句是基本情况,它选择了所有没有经理的员工(John)。 - 第二个
SELECT
语句是递归情况,它选择了所有经理是Subordinates
CTE 中已存在的员工的员工。 UNION ALL
将基本情况和递归情况的结果合并在一起。
递归 CTE 的结构
递归 CTE 必须包含两个部分,通过 UNION ALL
或 UNION DISTINCT
连接:
- Anchor Member (基本情况): 这是 CTE 的初始查询,它定义了递归的起点。它通常选择层级结构的根节点。
- Recursive Member (递归情况): 这个查询引用 CTE 自身,用于迭代层级结构,找到下一层级的节点。
理解递归 CTE 的执行过程
- 执行 Anchor Member,生成初始结果集。
- 执行 Recursive Member,将 CTE 自身视为包含 Anchor Member 结果集的表。
- 将 Recursive Member 的结果集添加到 CTE 的结果集中。
- 重复步骤 2 和 3,直到 Recursive Member 返回空结果集,或者达到递归限制(由
max_recursion_depth
系统变量控制)。 - 最终 CTE 的结果集就是所有迭代的结果集的并集。
7. CTE 的性能考虑
虽然 CTE 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影响查询性能。
- 物化: MySQL 优化器可以选择将 CTE 物化,这意味着将 CTE 的结果集存储在临时表中。这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特别是对于大型 CTE。
- 重复计算: 如果 CTE 在查询中被多次引用,MySQL 优化器可能会重复计算 CTE 的结果集,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 索引: CTE 不会自动继承底层表的索引。如果 CTE 的查询逻辑需要使用索引,则需要在 CTE 的查询语句中明确指定索引。
优化 CTE 性能的技巧
- 避免不必要的 CTE: 如果查询逻辑不复杂,则不需要使用 CTE。
- 优化 CTE 的查询逻辑: 确保 CTE 的查询逻辑尽可能高效,避免使用复杂的连接和子查询。
- 使用索引: 在 CTE 的查询语句中明确指定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 避免物化: 可以使用
MATERIALIZED
和NO_MATERIALIZED
提示来控制 CTE 的物化行为。 - 测试和分析: 使用
EXPLAIN
命令分析查询的执行计划,找出性能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8. CTE 与临时表
CTE 和临时表都允许我们存储中间结果集,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键区别:
特性 | CTE | 临时表 |
---|---|---|
生命周期 | 仅在当前查询中有效 | 在会话期间有效,或者直到显式删除 |
存储 | 不一定物化,可能在内存中计算 | 始终存储在磁盘上(或内存中的临时表) |
可见性 | 仅在当前查询中可见 | 在创建它的会话中可见 |
性能 | 可能更快,因为可以避免磁盘 I/O | 可能更慢,因为涉及磁盘 I/O |
语法 | 使用 WITH 关键字定义 |
使用 CREATE TEMPORARY TABLE 语句创建 |
适用场景 | 复杂查询的逻辑分解,递归查询 | 需要在多个查询中共享中间结果集,数据量大 |
通常,如果只需要在单个查询中使用中间结果集,并且数据量不大,那么 CTE 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果需要在多个查询中使用中间结果集,或者数据量很大,那么临时表可能更适合。
9. MATERIALIZED
和 NO_MATERIALIZED
提示
MySQL 8.0.19 引入了 MATERIALIZED
和 NO_MATERIALIZED
提示,允许我们控制 CTE 的物化行为。
MATERIALIZED
: 强制 MySQL 优化器将 CTE 物化。NO_MATERIALIZED
: 阻止 MySQL 优化器将 CTE 物化。
示例:
WITH
MATERIALIZED CityOrders AS (
SELECT
c.city,
c.customer_name,
SUM(o.total_amount) AS total_order_amount
FROM
customers c
JOIN orders o ON c.customer_id = o.customer_id
GROUP BY
c.city,
c.customer_name
)
SELECT
city,
customer_name,
total_order_amount
FROM
CityOrders
WHERE
total_order_amount > 200;
使用这些提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查询的执行计划,并优化性能。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这些提示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应该仔细测试和分析查询的性能。
10. CTE 的局限性
- 不能被索引: CTE 本身不能被直接索引,因为它们是临时的、查询级别的结构。
- 调试困难: 复杂的 CTE 可能会难以调试,特别是当出现性能问题时。
- 部分 MySQL 版本限制: 在一些较老的 MySQL 版本中,对 CTE 的支持可能不完整或存在 bug。
11. 实战案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电商网站,需要统计每个月的新增用户数和总用户数。
CREATE TABLE users (
user_id INT PRIMARY KEY,
username VARCHAR(255),
registration_date DATE
);
INSERT INTO users (user_id, username, registration_date) VALUES
(1, 'user1', '2023-01-10'),
(2, 'user2', '2023-01-20'),
(3, 'user3', '2023-02-05'),
(4, 'user4', '2023-02-15'),
(5, 'user5', '2023-03-01'),
(6, 'user6', '2023-03-10');
我们可以使用 CTE 来实现这个统计:
WITH
MonthlyRegistrations AS (
SELECT
DATE_FORMAT(registration_date, '%Y-%m') AS registration_month,
COUNT(*) AS new_users
FROM
users
GROUP BY
registration_month
),
CumulativeUsers AS (
SELECT
registration_month,
new_users,
SUM(new_users) OVER (
ORDER BY
registration_month
) AS total_users
FROM
MonthlyRegistrations
)
SELECT
registration_month,
new_users,
total_users
FROM
CumulativeUsers;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 MonthlyRegistrations
CTE,它计算了每个月的新增用户数。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 CumulativeUsers
CTE,它使用窗口函数 SUM() OVER()
计算了每个月的总用户数。
12. CTE 的一些最佳实践
- 命名清晰: 使用描述性的名称来命名 CTE,以便于理解其用途。
- 保持简洁: 尽量保持 CTE 的查询逻辑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复杂的查询。
- 避免嵌套过深: 尽量避免 CTE 嵌套过深,否则可能会影响可读性和性能。
- 使用
EXPLAIN
分析: 使用EXPLAIN
命令分析查询的执行计划,找出性能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 充分测试: 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CTE 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其性能和正确性。
通过 CTE 提高代码可读性,利用递归处理层级数据,优化性能需要仔细测试和分析
总而言之,MySQL 的 CTE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提高复杂查询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潜在的性能。掌握 CTE 的语法和用法,并了解其优缺点,可以帮助我们编写更高效、更易于理解的 SQL 代码。
感谢大家的参与!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大家编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