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存储引擎之:`InnoDB`的`Adaptive Hash Index`:其在内存中的`哈希索引`创建与淘汰。

好的,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主题是MySQL InnoDB存储引擎中的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AHI)的内存哈希索引创建与淘汰机制。

一、自适应哈希索引(AHI)简介

InnoDB是一种索引组织表,这意味着数据按照主键顺序存储。虽然B+树索引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良好,但在某些高并发、高读取负载的工作负载下,频繁访问的索引页可能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nnoDB引入了自适应哈希索引。

AHI是一种完全在内存中构建的哈希索引,它允许InnoDB引擎为经常访问的索引键值对构建哈希索引,从而加速查询。需要注意的是,AHI是InnoDB引擎自动创建和管理的,DBA无法直接控制它的创建或删除。它的存在与否,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二、AHI的工作原理

AHI基于InnoDB的缓冲池(Buffer Pool)构建。当InnoDB引擎检测到某个索引键值对被频繁访问时,它会尝试为该键值对创建一个哈希索引。哈希索引的key是索引键值对的散列值,value是指向缓冲池中对应数据页的指针。

当查询到达时,InnoDB首先会检查是否可以使用AHI。如果AHI存在且适用,InnoDB会直接通过哈希索引找到对应的数据页,避免了遍历B+树的过程,从而显著提高了查询速度。

三、AHI的创建条件

AHI的创建并非无条件的,InnoDB会根据一定的策略来判断是否应该为某个索引键值对创建哈希索引。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创建条件:

  • 访问频率: 索引键值对必须被频繁访问。InnoDB会维护一个访问计数器,只有当访问频率超过某个阈值时,才会考虑创建AHI。
  • B+树索引页的密集度: AHI更倾向于为那些在B+树索引页中分布相对集中的键值对创建。如果键值对在索引页中分布过于分散,创建AHI的收益可能不高。
  • 缓冲池大小: AHI的创建需要消耗内存,因此InnoDB会考虑缓冲池的剩余空间。如果缓冲池空间不足,InnoDB可能会延迟或取消创建AHI。
  • 锁竞争: 在高并发环境下,创建AHI可能会引入额外的锁竞争。InnoDB会评估锁竞争的风险,避免因创建AHI而降低整体性能。

四、AHI的数据结构

AHI本质上是一个哈希表。更具体地说,它是一个动态哈希表,这意味着它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调整大小。

哈希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哈希函数: 用于将索引键值对映射到哈希表中的一个位置。InnoDB使用自己的哈希函数,该函数旨在快速且均匀地分布键值。
  • 哈希桶: 哈希表中的每个位置称为一个哈希桶。每个桶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键值对。
  • 冲突处理: 当多个键值对映射到同一个哈希桶时,会发生冲突。InnoDB使用链地址法来解决冲突,即将冲突的键值对链接到同一个桶中。

五、AHI的创建过程

AHI的创建过程大致如下:

  1. 监控索引访问: InnoDB持续监控索引的访问情况,记录每个索引键值对的访问频率。
  2. 评估创建条件: 当某个索引键值对的访问频率超过阈值时,InnoDB会评估其他创建条件,例如索引页的密集度、缓冲池空间和锁竞争风险。
  3. 分配内存: 如果所有创建条件都满足,InnoDB会为该索引键值对分配内存,用于存储哈希索引。
  4. 计算哈希值: 使用哈希函数计算索引键值对的哈希值。
  5. 插入哈希表: 将索引键值对及其对应的数据页指针插入到哈希表中。

六、AHI的淘汰机制

由于内存资源的限制,AHI不可能无限增长。当AHI占用的内存超过一定比例时,InnoDB会启动淘汰机制,删除一些不常用的哈希索引。

AHI的淘汰机制基于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的变种。InnoDB会维护一个LRU列表,记录每个哈希索引的使用情况。当需要淘汰哈希索引时,InnoDB会优先选择LRU列表中最久未使用的索引。

此外,InnoDB还会考虑以下因素:

  • 访问频率: 访问频率较低的哈希索引更容易被淘汰。
  • 创建时间: 创建时间较短的哈希索引可能尚未发挥作用,也可能被优先淘汰。
  • 内存占用: 占用内存较多的哈希索引可能会被优先淘汰,以释放更多内存空间。

七、相关参数与监控

可以通过一些MySQL参数来间接影响AHI的行为,并监控其状态。

参数名 描述
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 用于启用或禁用AHI。默认值为ON。禁用AHI可能会降低某些查询的性能,但可以减少内存消耗和锁竞争。
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_parts 将AHI分成多个分区。 可以减少并发访问 AHI 时的锁争用。从 MySQL 5.7.9 开始,默认值为 8。

可以使用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命令来查看AHI的状态信息。例如,在输出的Adaptive Hash Index部分,可以查看AHI的哈希桶数量、使用率、搜索次数等信息。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在输出中,找到类似下面的段落:

------------
SEMAPHORES
------------
...
------------
FILE I/O
------------
...
------------
INSERT BUFFER AND ADAPTIVE HASH INDEX
------------
Ibuf: size 1, free list len 0, rseg size 2, 598 merges
merged operations:
 insert 597, delete mark 1, delete 0
discarded operations:
 insert 0, delete mark 0, delete 0
Hash table size 33431, node heap 109.68 MB, 275285 nodes 
783931 hash searches, 562541 null records found
0.05 hash searches/s, 0.00 null records/s

其中:

  • Hash table size: AHI的哈希表大小。
  • node heap: AHI节点堆的大小。
  • nodes: AHI中的节点数量。
  • hash searches: 哈希搜索的次数。
  • null records found: 未找到记录的哈希搜索次数。

八、代码示例(伪代码)

由于AHI完全由InnoDB引擎自动管理,我们无法直接访问或操作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伪代码来模拟AHI的工作原理。

class AdaptiveHashIndex:
    def __init__(self, buffer_pool):
        self.hash_table = {}  # 哈希表,存储索引键值对和数据页指针
        self.buffer_pool = buffer_pool  # InnoDB缓冲池
        self.lru_list = []  # LRU列表,用于淘汰不常用的哈希索引
        self.max_size = 10000 # AHI最大容量

    def hash_function(self, key):
        """简单的哈希函数"""
        return hash(key) % self.max_size

    def lookup(self, key):
        """查找哈希索引"""
        hash_value = self.hash_function(key)
        if hash_value in self.hash_table:
            # 找到哈希索引,更新LRU列表
            node = self.hash_table[hash_value]
            self.update_lru(node)
            return node["page"]  # 返回数据页指针
        else:
            return None  # 未找到哈希索引

    def insert(self, key, page):
        """插入哈希索引"""
        hash_value = self.hash_function(key)
        if len(self.hash_table) >= self.max_size:
            self.evict() # 如果达到最大容量,则淘汰
        node = {"key": key, "page": page}
        self.hash_table[hash_value] = node
        self.lru_list.append(node)  # 添加到LRU列表

    def update_lru(self, node):
      """更新LRU列表,将节点移动到末尾"""
      if node in self.lru_list:
        self.lru_list.remove(node)
        self.lru_list.append(node)

    def evict(self):
        """淘汰最久未使用的哈希索引"""
        if not self.lru_list:
          return

        evicted_node = self.lru_list.pop(0)  # 移除LRU列表中的第一个节点
        hash_value = self.hash_function(evicted_node["key"])
        if hash_value in self.hash_table and self.hash_table[hash_value] == evicted_node: # 确保删除的是同一个节点
          del self.hash_table[hash_value]  # 从哈希表中删除
        # 清理相关资源(例如,释放内存)

# 模拟InnoDB缓冲池
class BufferPool:
    def get_page(self, key):
        """从缓冲池中获取数据页"""
        # 模拟从磁盘读取数据页
        return "Data Page for key: " + str(key)

# 示例用法
buffer_pool = BufferPool()
ahi = AdaptiveHashIndex(buffer_pool)

# 模拟频繁访问某个索引键值对
key1 = "index_key_1"
page1 = buffer_pool.get_page(key1)

# 插入哈希索引
ahi.insert(key1, page1)

# 查找哈希索引
found_page = ahi.lookup(key1)
if found_page:
    print("Found page:", found_page)
else:
    print("Page not found in AHI")

# 模拟AHI达到最大容量,进行淘汰
for i in range(10001):
  key = "index_key_" + str(i)
  page = buffer_pool.get_page(key)
  ahi.insert(key, page)

# 再次查找key1,看是否被淘汰
found_page = ahi.lookup(key1)
if found_page:
    print("Found page:", found_page)
else:
    print("Page not found in AHI")

九、AHI的优缺点

  • 优点:

    • 显著提高查询速度,尤其是在高并发、高读取负载下。
    • 完全由InnoDB引擎自动管理,无需DBA手动干预。
  • 缺点:

    • 占用内存资源。
    • 在高写入负载下,可能会引入额外的锁竞争。
    • 适用场景有限,并非所有查询都能受益于AHI。

十、使用建议

  • 监控AHI的状态: 使用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命令定期监控AHI的状态,了解其使用情况。
  • 调整相关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_parts参数,以优化AHI的性能。
  • 避免过度使用: 不要试图强制InnoDB创建或删除AHI。让InnoDB引擎根据自身策略来管理AHI。
  • 了解适用场景: AHI更适合于高并发、高读取负载,且频繁访问的索引键值对相对集中的场景。

总结: 理解AHI,让数据库更高效

AHI是一个InnoDB引擎自动管理的内存哈希索引,通过对频繁访问的索引键值对构建哈希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询速度。 理解AHI的工作原理、创建条件和淘汰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优化数据库性能。 通过监控AHI的状态和调整相关参数,可以充分利用AHI的优势,提升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