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explain analyze`命令:如何深入理解其输出的`actual`与`estimated`行数差异?

MySQL EXPLAIN ANALYZE:深入理解 actualestimated 行数差异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 MySQL 的 EXPLAIN ANALYZE 命令,重点聚焦于 actualestimated 行数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是性能优化的关键线索,理解它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诊断和解决查询性能问题。

EXPLAIN ANALYZE 是 MySQL 8.0.18 引入的一个强大工具,它不仅能像 EXPLAIN 那样展示查询的执行计划,还能实际执行查询并提供更详细的运行时信息,包括实际的执行时间、返回的行数等。

EXPLAINEXPLAIN ANALYZE 的对比

在深入研究 actualestimated 行数差异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EXPLAINEXPLAIN ANALYZE 的区别。

EXPLAIN 仅提供查询优化器对查询执行计划的估计,它不会实际执行查询。其输出结果中包含诸如 possible_keyskeykey_lenrows (估计的行数) 等信息。rows 列就是优化器估计需要扫描的行数。

EXPLAIN ANALYZE 则会实际执行查询,并提供查询执行过程中每个步骤的实际信息。它会在 EXPLAIN 的基础上,增加实际的执行时间、实际返回的行数等信息。

-- EXPLAIN 示例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 EXPLAIN ANALYZE 示例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EXPLAIN ANALYZE 的输出会更长,因为它包含了实际的执行时间和行数。例如:

-> Filter: (orders.customer_id = 123)  (cost=0.35 rows=1) (actual time=0.010..0.010 rows=1 loops=1)
    -> Table scan on orders  (cost=0.35 rows=10) (actual time=0.008..0.009 rows=10 loops=1)

在这个例子中,rows=10 是优化器估计需要扫描的行数,而 rows=1 是实际返回的行数。 actual time 显示了执行花费的实际时间。

理解 actualestimated 行数差异

actual 行数是查询执行期间实际处理的行数,而 estimated 行数是优化器根据统计信息和一些启发式规则所做的估计。 两者之间的差异,揭示了优化器对数据分布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这种偏差是性能问题的根源之一。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可能导致 actualestimated 行数存在显著差异:

  1. 过期的统计信息 (Outdated Statistics):

    MySQL 优化器依赖于表的统计信息来估计查询成本和选择最佳执行计划。 这些统计信息包括表中总行数、索引的基数(cardinality,不同值的数量)等。 如果表的数据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大量数据插入、删除或更新),而没有及时更新统计信息,优化器就会基于过时的信息进行估计,导致 estimated 行数不准确。

    可以使用 ANALYZE TABLE 命令更新表的统计信息。

    ANALYZE TABLE orders;

    定期更新统计信息是一个良好的实践,尤其是在数据发生重大变化后。 可以通过事件调度器来自动执行 ANALYZE TABLE

  2. 数据倾斜 (Data Skew):

    当数据在列中的分布不均匀时,就会发生数据倾斜。 例如,在一个 orders 表中,大部分订单可能属于少数几个客户。 优化器通常假设数据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在存在数据倾斜的情况下,estimated 行数可能会与 actual 行数相差很大。

    例如,如果 customer_id = 123 的客户拥有大量的订单,而优化器假设 customer_id 列的值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它可能会低估实际返回的行数。

    处理数据倾斜的方法包括:

    • 直方图 (Histograms): MySQL 8.0 引入了直方图功能,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列的数据分布情况。 直方图可以帮助优化器更好地处理数据倾斜问题。

      ANALYZE TABLE orders UPDATE HISTOGRAM ON customer_id;
    • 强制使用索引 (Force Index): 如果优化器选择了错误的索引,导致性能下降,可以尝试强制使用正确的索引。

      SELECT * FROM orders FORCE INDEX (customer_id_index) WHERE customer_id = 123;
    • 重写查询 (Rewrite Query):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重写查询来避免数据倾斜带来的问题。例如,可以将一个包含数据倾斜列的查询分解成多个子查询,分别处理不同范围的数据。

  3. 多列索引 (Multi-Column Index) 的使用不当:

    对于多列索引,优化器可能会基于索引的前导列进行估计,而忽略了后续列的选择性。 如果只有索引的前导列被用于过滤,而后续列的过滤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那么 estimated 行数可能会远高于 actual 行数。

    例如,假设有一个包含 customer_idorder_date 的多列索引。 如果查询只使用了 customer_id 进行过滤,而 order_date 列的过滤条件能够显著减少返回的行数,那么优化器可能会高估实际返回的行数。

    解决方法:

    • 调整索引列的顺序 (Adjust Index Column Order): 将选择性更高的列放在索引的前面。

    • 创建新的索引 (Create New Index): 创建一个包含所有过滤列的索引。

  4. 子查询优化 (Subquery Optimization) 的问题:

    优化器在处理子查询时,可能会做出不准确的估计。 例如,对于 IN 子查询,优化器可能会低估子查询返回的行数,从而导致最终查询的执行计划不佳。

    解决方法:

    • 将子查询转换为 JOIN (Convert Subquery to JOIN): 在许多情况下,将子查询转换为 JOIN 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 使用 EXISTS 替代 IN (Use EXISTS instead of IN):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EXISTS 替代 IN 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5. 范围查询 (Range Query) 的估计误差:

    对于范围查询(例如,WHERE 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优化器可能无法准确估计范围内的数据量。

    解决方法:

    • 使用直方图 (Use Histograms): 直方图可以帮助优化器更准确地估计范围查询的行数。
  6. 复杂 WHERE 子句 (Complex WHERE Clause):

    WHERE 子句包含多个条件,并且这些条件之间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例如,ANDORNOT)时,优化器可能难以准确估计满足所有条件的行数。

    解决方法:

    • 简化 WHERE 子句 (Simplify WHERE Clause): 尝试简化 WHERE 子句,或者将其分解成多个更简单的查询。

    • 使用 STRAIGHT_JOIN (Use STRAIGHT_JOIN):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 STRAIGHT_JOIN 强制指定表的连接顺序。

  7. 触发器 (Triggers) 和存储过程 (Stored Procedures):

    如果查询涉及触发器或存储过程,优化器可能无法准确估计这些代码的实际影响,因为它们的操作对优化器来说是黑盒。

    解决方法:

    • 仔细审查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性能 (Review Triggers and Stored Procedures): 确保触发器和存储过程本身的性能良好,避免它们成为瓶颈。

    • 尽可能避免在查询中使用复杂的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Avoid Complex Triggers and Stored Procedures): 尽量将复杂逻辑移到应用程序层处理,而不是依赖数据库的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 actualestimated 行数差异的影响,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案例。

案例 1:过期的统计信息

假设 orders 表包含数百万行数据,并且 customer_id 列有一个索引。 最近,我们向表中插入了大量新的订单数据,但没有更新统计信息。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输出结果可能如下:

-> Filter: (orders.customer_id = 123)  (cost=0.35 rows=1) (actual time=0.010..0.010 rows=1000 loops=1)
    -> Table scan on orders  (cost=0.35 rows=10) (actual time=0.008..0.009 rows=1000000 loops=1)

在这个例子中,estimated 行数为 1,而 actual 行数为 1000。 这表明优化器低估了实际返回的行数,因为它使用了过时的统计信息。

解决方法:

ANALYZE TABLE orders;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更新统计信息后,优化器会更准确地估计行数,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执行计划。

案例 2:数据倾斜

假设 orders 表中,customer_id = 1 的客户拥有大量的订单,而其他客户的订单数量相对较少。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

输出结果可能如下:

-> Filter: (orders.customer_id = 1)  (cost=0.35 rows=10) (actual time=0.010..0.100 rows=10000 loops=1)
    -> Table scan on orders  (cost=0.35 rows=1000) (actual time=0.008..0.050 rows=1000000 loops=1)

在这个例子中,estimated 行数为 10,而 actual 行数为 10000。 这表明优化器低估了实际返回的行数,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数据倾斜的情况。

解决方法:

ANALYZE TABLE orders UPDATE HISTOGRAM ON customer_id;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

创建直方图后,优化器会更准确地估计行数,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执行计划。

案例 3:多列索引的使用不当

假设 orders 表有一个包含 customer_idorder_date 的多列索引。 查询只使用了 customer_id 进行过滤,而 order_date 列的过滤条件能够显著减少返回的行数。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输出结果可能如下:

-> Filter: ((orders.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s.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cost=0.35 rows=10) (actual time=0.010..0.020 rows=100 loops=1)
    -> Index lookup on orders using customer_id_order_date (customer_id=123)  (cost=0.35 rows=100) (actual time=0.008..0.015 rows=1000 loops=1)

在这个例子中,estimated 行数为 100,而 actual 行数为 100。虽然看起来 estimatedactual 行数接近,但通过 actual time 可以发现 Index lookup 扫描了1000行。

解决方法:

CREATE INDEX idx_order_date ON orders (order_date);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01-31';

创建 order_date 的单列索引可以帮助优化器更好地利用 order_date 列的过滤条件。

优化策略选择

面对 actualestimated 行数差异,选择哪种优化策略取决于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收集信息: 使用 EXPLAIN ANALYZE 找出存在显著差异的步骤。
  2. 分析原因: 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例如过期的统计信息、数据倾斜、索引问题等。
  3. 选择策略: 根据原因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例如更新统计信息、创建直方图、调整索引、重写查询等。
  4. 验证效果: 使用 EXPLAIN ANALYZE 验证优化策略的效果,确保性能得到改善。
  5. 迭代优化: 如果效果不佳,重复上述步骤,尝试不同的优化策略。

总结一下

EXPLAIN ANALYZE 是 MySQL 性能优化的利器,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查询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通过分析 actualestimated 行数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找到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掌握这一工具,你将能够更有效地诊断和解决 MySQL 查询性能问题,构建更高效的数据库应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