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ntrantLock与synchronized性能对比:基于JIT编译优化与底层实现的差异

ReentrantLock 与 synchronized 性能对比:基于 JIT 编译优化与底层实现的差异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 Java 并发编程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同步机制:ReentrantLocksynchronized。 它们都用于实现互斥访问,确保多线程环境下共享资源的安全。 然而,它们的实现方式、性能特征以及适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 这次讲座将从 JIT 编译优化和底层实现的角度,详细对比这两种锁的性能,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1. synchronized 关键字:隐式锁机制

synchronized 关键字是 Java 语言内置的同步机制,它可以修饰方法或代码块。当线程进入 synchronized 修饰的方法或代码块时,它会自动获取锁,并在退出时自动释放锁。

1.1 synchronized 的使用方式

  • 修饰实例方法: 锁定的是当前实例对象。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Exampl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1() {
            // 临界区代码
        }
    }
  • 修饰静态方法: 锁定的是当前类的 Class 对象。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Example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2() {
            // 临界区代码
        }
    }
  • 修饰代码块: 锁定的是 synchronized 括号中指定的对象。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Example {
        private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void method3() {
            synchronized (lock) {
                // 临界区代码
            }
        }
    }

1.2 synchronized 的底层实现

synchronized 的底层实现依赖于 JVM。在 Java 6 之前,synchronized 被认为是一个重量级锁,因为它依赖于操作系统的互斥量(Mutex)。每次获取或释放锁都需要进行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开销较大。

从 Java 6 开始,JVM 对 synchronized 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引入了锁升级的概念:

  • 偏向锁(Biased Locking): 当一个线程访问一个同步块并获取锁时,会在对象头中记录该线程的 ID。后续该线程再次进入这个同步块时,无需进行任何同步操作,直接获得锁。 偏向锁适用于只有一个线程访问同步块的场景。
  • 轻量级锁(Lightweight Locking): 当多个线程竞争同一个锁时,偏向锁会升级为轻量级锁。线程会将对象头中的 Mark Word 复制到自己的线程栈帧中,然后使用 CAS(Compare and Swap)操作尝试将对象头中的 Mark Word 替换为指向自己线程栈帧的指针。如果 CAS 操作成功,则该线程获得锁;如果 CAS 操作失败,则表示存在竞争,轻量级锁会膨胀为重量级锁。
  • 重量级锁(Heavyweight Locking): 当多个线程竞争同一个锁,并且 CAS 操作多次失败时,轻量级锁会膨胀为重量级锁。重量级锁依赖于操作系统的互斥量(Mutex),线程需要进入阻塞状态,等待操作系统唤醒。

锁升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只能从偏向锁升级为轻量级锁,再升级为重量级锁。 这种锁升级机制可以有效降低 synchronized 的开销,提高并发性能。

1.3 锁消除和锁粗化

除了锁升级之外,JVM 还会进行锁消除(Lock Elision)和锁粗化(Lock Coarsening)等优化。

  • 锁消除: 如果 JVM 能够确定一个同步块只会被一个线程访问,那么 JVM 就会消除这个同步块上的锁。
  • 锁粗化: 如果 JVM 发现多个相邻的同步块使用了同一个锁,那么 JVM 会将这些同步块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同步块,从而减少锁的获取和释放次数。

这些优化都是由 JIT(Just-In-Time)编译器在运行时进行的,可以进一步提高 synchronized 的性能。

2. ReentrantLock 类:显式锁机制

ReentrantLockjava.util.concurrent.locks 包中提供的一个显式锁类。与 synchronized 相比,ReentrantLock 提供了更多的功能,例如:

  • 可重入性: 允许同一个线程多次获取同一个锁。
  • 公平性: 可以指定锁的获取顺序,例如公平锁,按照线程请求锁的顺序来分配锁。
  • 可中断性: 允许线程在等待锁的过程中被中断。
  • 定时锁: 允许线程在指定的时间内尝试获取锁,如果超时则放弃。
  • 条件变量: 可以与 Condition 对象一起使用,实现更复杂的线程同步。

2.1 ReentrantLock 的使用方式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ReentrantLockExample {
    private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method4() {
        lock.lock(); // 获取锁
        try {
            // 临界区代码
        } finally {
            lock.unlock(); // 释放锁
        }
    }
}

使用 ReentrantLock 时,必须手动获取和释放锁。 必须将释放锁的操作放在 finally 块中,以确保即使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锁也能够被正确释放,避免死锁。

2.2 ReentrantLock 的底层实现

ReentrantLock 的底层实现基于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框架。 AQS 是一个用于构建锁和同步器的框架,它使用一个 volatile 的 int 类型的 state 变量来表示同步状态。ReentrantLock 的实现依赖于 AQS 的 state 变量来表示锁的持有状态。

  • 获取锁: ReentrantLock 使用 CAS 操作来尝试将 state 变量从 0 更新为 1,表示该线程获取了锁。如果 CAS 操作失败,则表示存在竞争,线程会被放入 AQS 的等待队列中,等待被唤醒。
  • 释放锁: ReentrantLock 将 state 变量从 1 更新为 0,表示该线程释放了锁。如果 state 变量变为 0,则会唤醒 AQS 等待队列中的一个线程,让其尝试获取锁。

AQS 使用双向链表来实现等待队列,可以保证线程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获取锁。

2.3 公平锁与非公平锁

ReentrantLock 提供了公平锁和非公平锁两种模式。

  • 公平锁: 线程按照请求锁的顺序来获取锁。 当一个线程尝试获取公平锁时,它会首先检查 AQS 等待队列中是否存在等待时间更长的线程。如果存在,则该线程会进入等待队列,等待被唤醒。
  • 非公平锁: 线程可以立即尝试获取锁,即使 AQS 等待队列中存在等待时间更长的线程。 非公平锁可以提高并发性能,但可能会导致某些线程长时间无法获取锁,产生饥饿现象。

ReentrantLock 默认使用非公平锁。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指定使用公平锁:

ReentrantLock fairLock = new ReentrantLock(true); // 创建公平锁

3. 性能对比:synchronized vs. ReentrantLock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 的性能对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

  • 竞争激烈程度: 在低竞争环境下,synchronized 经过 JIT 编译优化后,性能可能优于 ReentrantLock。在高竞争环境下,ReentrantLock 的性能通常优于 synchronized
  • 锁的持有时间: 如果锁的持有时间较短,synchronized 的锁升级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开销。 如果锁的持有时间较长,ReentrantLock 的可中断性和定时锁等特性可能更有优势。
  • JVM 版本: 不同版本的 JVM 对 synchronized 的优化程度不同,性能也会有所差异。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它们的性能,我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基准测试。

3.1 基准测试代码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LockPerformance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ITERATIONS = 100000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HREADS = 4;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er = 0;
    private static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tarting performance test...");

        // Test synchronized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estSynchronized();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Synchronized took: " + (endTime - startTime) + " ms");

        // Reset counter
        counter = 0;

        // Test ReentrantLock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estReentrantLock();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ReentrantLock took: " + (endTime - startTime) + " ms");

        System.out.println("Finished performance test.");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Synchronized()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THREADS];
        for (int i = 0; i < THREADS; i++) {
            threads[i]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ITERATIONS / THREADS; j++) {
                    synchronized (LockPerformanceTest.class) {
                        counter++;
                    }
                }
            });
            threads[i].start();
        }

        for (int i = 0; i < THREADS; i++) {
            threads[i].join();
        }

        System.out.println("Synchronized Counter: " + counter);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ReentrantLock()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THREADS];
        for (int i = 0; i < THREADS; i++) {
            threads[i]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ITERATIONS / THREADS; j++) {
                    lock.lock();
                    try {
                        counter++;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threads[i].start();
        }

        for (int i = 0; i < THREADS; i++) {
            threads[i].join();
        }

        System.out.println("ReentrantLock Counter: " + counter);
    }
}

3.2 测试结果分析

在低竞争环境下(例如单线程环境),synchronized 的性能可能略优于 ReentrantLock,因为 synchronized 经过 JIT 编译优化后,可以消除锁的开销。

在高竞争环境下,ReentrantLock 的性能通常优于 synchronized。 这是因为 ReentrantLock 提供了更细粒度的锁控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锁竞争。 此外,ReentrantLock 的可中断性和定时锁等特性在高并发场景下也更有优势。

以下表格总结了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 的主要性能特征:

特性 synchronized ReentrantLock
性能 低竞争环境下可能优于 ReentrantLock,高竞争环境下通常较差 高竞争环境下通常优于 synchronized
锁的持有时间 短时间持有锁时性能较好 长时间持有锁时性能较好
灵活性 较低 较高
可中断性 不可中断 可中断
公平性 非公平 可选公平或非公平
底层实现 JVM 内置,依赖锁升级和 JIT 优化 AQS 框架
使用方式 隐式 显式

3.3 结论

选择 synchronized 还是 ReentrantLock,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 如果竞争不激烈,或者锁的持有时间较短,可以使用 synchronized,因为它使用简单,并且经过 JVM 的优化,性能可能不错。
  • 如果竞争激烈,或者需要更细粒度的锁控制,或者需要可中断性和定时锁等特性,可以使用 ReentrantLock

4. JIT 编译优化对 synchronized 的影响

JIT 编译器是 JVM 的核心组件之一,它负责将 Java 字节码转换为机器码,从而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JIT 编译器对 synchronized 关键字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例如锁消除、锁粗化和锁升级等。

4.1 锁消除

如果 JIT 编译器能够确定一个同步块只会被一个线程访问,那么 JIT 编译器就会消除这个同步块上的锁。 锁消除可以有效降低 synchronized 的开销,提高程序的性能。

public class LockEliminationExample {
    public void method5() {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synchronized (lock) {
            // 临界区代码
        }
    }
}

在这个例子中,lock 对象只在 method5 方法中使用,并且只会被一个线程访问。 因此,JIT 编译器可以消除 synchronized (lock) 语句上的锁。

4.2 锁粗化

如果 JIT 编译器发现多个相邻的同步块使用了同一个锁,那么 JIT 编译器会将这些同步块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同步块,从而减少锁的获取和释放次数。 锁粗化可以有效提高程序的性能。

public class LockCoarseningExample {
    private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void method6() {
        synchronized (lock) {
            // 临界区代码 1
        }
        synchronized (lock) {
            // 临界区代码 2
        }
        synchronized (lock) {
            // 临界区代码 3
        }
    }
}

在这个例子中,method6 方法中有三个相邻的同步块,它们都使用了同一个锁 lock。 因此,JIT 编译器可以将这三个同步块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同步块:

public class LockCoarseningExample {
    private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void method6() {
        synchronized (lock) {
            // 临界区代码 1
            // 临界区代码 2
            // 临界区代码 3
        }
    }
}

4.3 锁升级

前面已经介绍了锁升级的概念,这里不再赘述。 锁升级是 JVM 对 synchronized 进行的重要优化之一,可以有效降低锁的开销,提高程序的并发性能。

5. 底层实现的差异:Mutex vs. AQS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 的底层实现存在显著差异。

  • synchronized 的底层实现依赖于操作系统的互斥量(Mutex),或者 JVM 的锁升级机制,本质上还是对 Mutex 的封装。 Mutex 是一种重量级锁,每次获取或释放锁都需要进行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开销较大。
  • ReentrantLock 的底层实现基于 AQS 框架。 AQS 使用 CAS 操作和等待队列来实现锁的获取和释放。 CAS 操作是一种轻量级操作,可以在用户态完成,避免了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

因此,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ReentrantLock 的性能通常优于 synchronized

实现方式 synchronized ReentrantLock
底层机制 Mutex (操作系统互斥量) 或 JVM 锁升级机制 AQ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框架
性能开销 用户态/内核态切换,开销较大 CAS 操作,用户态完成,开销较小
适用场景 竞争不激烈,锁持有时间短 竞争激烈,需要更细粒度的控制,定制锁需求

6. 总结:选择合适的锁机制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 都是 Java 并发编程中重要的同步机制。 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理解它们的底层实现和性能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锁机制,提高程序的并发性能。 在选择锁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选择最适合的锁机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