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咱们开始。
主题:Java 微服务中重复调用接口?利用 Guava Cache 实现局部缓存方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在微服务架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重复调用接口。在复杂的微服务体系中,服务间的调用非常频繁,如果某个服务被频繁请求,并且每次请求都依赖于对另一个服务的接口调用,那么这很容易造成性能瓶颈和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局部缓存机制,而 Google Guava Cache 是一个非常强大且易用的选择。
1. 问题背景:微服务架构下的接口调用瓶颈
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假设我们有服务 A 和服务 B。服务 A 的某个接口需要频繁调用服务 B 的接口来获取数据。如果没有缓存机制,每次服务 A 收到请求,都会去调用服务 B,这会带来以下问题:
- 性能瓶颈: 服务 B 成为瓶颈,响应时间变长,影响服务 A 的整体性能。
- 资源浪费: 服务 B 的资源被大量消耗,即使数据没有变化。
- 依赖风险: 服务 B 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服务 A 的可用性。
示例场景:
假设有一个用户资料服务(Service A)需要显示用户的地址信息,而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服务(Service B)中。用户资料服务每次收到用户资料请求时,都需要调用地址服务来获取地址信息。在高并发场景下,地址服务很容易成为瓶颈。
2. 解决方案:局部缓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在服务 A 中引入局部缓存。局部缓存指的是将服务 B 返回的数据缓存在服务 A 的内存中。这样,当服务 A 再次收到相同的请求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而无需再次调用服务 B。
3. Guava Cache 简介
Guava Cache 是 Google Guava 库提供的一个内存缓存实现。它具有以下优点:
- 简单易用: 提供了简洁的 API,方便我们创建和管理缓存。
- 高性能: 基于内存存储,读写速度快。
- 线程安全: 支持并发访问,无需手动加锁。
- 多种过期策略: 支持基于时间、大小等多种过期策略。
- 统计功能: 提供了缓存命中率、加载时间等统计信息,方便我们监控和优化缓存。
4. Guava Cache 的基本使用
首先,我们需要引入 Guava 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google.guava</groupId>
<artifactId>guava</artifactId>
<version>31.1-jre</version>
</dependency>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 Guava Cache 的基本用法:
- 创建 CacheBuilder:
LoadingCache<String, String> cache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maximumSize(1000) // 设置缓存最大容量
.expireAfterWrite(10, TimeUnit.MINUTES) // 设置写入后过期时间
.build(
new CacheLoader<String,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load(String key) throws Exception {
// 从数据源加载数据
return loadDataFromSource(key);
}
});
-
maximumSize(1000):设置缓存的最大容量为 1000。当缓存中的条目数量超过这个值时,Guava Cache 会使用 LRU (Least Recently Used) 算法来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条目。 -
expireAfterWrite(10, TimeUnit.MINUTES):设置缓存条目在写入后 10 分钟过期。这意味着即使缓存条目被频繁访问,在写入 10 分钟后仍然会被移除。 -
build(new CacheLoader<String, String>() {...}):创建一个LoadingCache实例。CacheLoader是一个抽象类,我们需要实现它的load方法来定义如何从数据源加载数据。 -
从缓存中获取数据:
String value = cache.get("key");
如果缓存中存在 "key" 对应的 value,则直接返回;否则,调用 CacheLoader 的 load 方法加载数据,并将加载到的数据放入缓存,然后返回。
- 手动刷新缓存:
cache.refresh("key");
手动刷新缓存,会异步调用 CacheLoader 的 load 方法加载数据,并更新缓存。
- 移除缓存:
cache.invalidate("key"); // 移除指定 key 的缓存
cache.invalidateAll(); // 移除所有缓存
- 获取缓存状态:
CacheStats stats = cache.stats();
System.out.println("命中率:" + stats.hitRate());
System.out.println("加载次数:" + stats.loadCount());
5. 在微服务中使用 Guava Cache
现在我们将 Guava Cache 应用到微服务架构中,以解决服务 A 频繁调用服务 B 的问题。
- 定义一个缓存服务:
import com.google.common.cach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public class AddressCacheService {
private final LoadingCache<String, String> addressCache; // Key: 用户ID, Value: 地址
public AddressCacheService(int maximumSize, long expireAfterWriteMinutes) {
addressCache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maximumSize(maximumSize)
.expireAfterWrite(expireAfterWriteMinutes, TimeUnit.MINUTES)
.build(
new CacheLoader<String,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load(String userId) throws Exception {
// 从地址服务 (Service B) 获取地址信息
return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userId);
}
});
}
public String getAddress(String userId) {
try {
return addressCache.get(userId);
} catch (Exception e) {
// 处理异常,例如从Service B重新加载,或返回默认值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userId); // Fallback: 从Service B获取
}
}
private String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String userId) {
// 模拟从 Service B 获取地址信息
// 实际情况需要通过 RPC 调用服务 B 的接口
System.out.println("Calling Service B to fetch address for user: " + userId);
// 模拟地址信息,实际情况应该从服务 B 获取
if ("user1".equals(userId)) {
return "北京市朝阳区";
} else if ("user2".equals(userId)) {
return "上海市浦东新区";
} else {
return "未知地址";
}
}
public void invalidateCache(String userId) {
addressCache.invalidate(userId);
}
public CacheStats getCacheStats() {
return addressCache.stats();
}
}
-
AddressCacheService类封装了 Guava Cache 的创建和管理。 -
getAddress方法从缓存中获取地址信息。如果缓存中不存在,则调用fetchAddressFromServiceB方法从服务 B 获取,并放入缓存。 -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方法模拟了从服务 B 获取地址信息的过程。实际情况需要通过 RPC 调用服务 B 的接口。 -
invalidateCache方法用于手动移除缓存。 -
getCacheStats方法用于获取缓存状态。 -
在服务 A 中使用缓存服务:
public class UserProfileService {
private final AddressCacheService addressCacheService = new AddressCacheService(100, 5); // Cache size 100, expire after 5 minutes.
public String getUserProfile(String userId) {
String address = addressCacheService.getAddress(userId);
// 组合用户资料和地址信息
return "User ID: " + userId + ", Address: " + address;
}
public void updateUserAddress(String userId) {
// 更新用户地址信息
// ...
// 清除缓存
addressCacheService.invalidateCache(userId);
}
public CacheStats getCacheStats() {
return addressCacheService.getCacheSta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UserProfileService userProfileService = new UserProfileService();
// 模拟多次请求,观察缓存效果
System.out.println(userProfileService.getUserProfile("user1"));
System.out.println(userProfileService.getUserProfile("user1"));
System.out.println(userProfileService.getUserProfile("user2"));
System.out.println(userProfileService.getUserProfile("user2"));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Cache Stats: " + userProfileService.getCacheStats().toString());
}
}
UserProfileService类使用AddressCacheService来获取用户地址信息。getUserProfile方法从AddressCacheService获取地址信息,并组合成用户资料。updateUserAddress方法在更新用户地址信息后,会调用addressCacheService.invalidateCache(userId)来清除缓存。main方法模拟了多次请求,观察缓存效果。
运行结果示例:
Calling Service B to fetch address for user: user1
User ID: user1,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
User ID: user1,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
Calling Service B to fetch address for user: user2
User ID: user2, Address: 上海市浦东新区
User ID: user2, Address: 上海市浦东新区
Cache Stats: CacheStats{hitCount=2, missCount=2, loadSuccessCount=2, loadExceptionCount=0, totalLoadTime=..., evictionCount=0}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第一次请求 "user1" 和 "user2" 时,会调用服务 B 获取地址信息。后续的请求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无需再次调用服务 B。CacheStats 也显示了缓存的命中率。
6. Guava Cache 的高级特性
除了基本用法,Guava Cache 还提供了许多高级特性,可以满足更复杂的需求。
-
基于大小的回收 (Size-based Eviction): 使用
maximumSize或maximumWeight来限制缓存的大小。当缓存达到最大容量时,Guava Cache 会使用 LRU 算法来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条目。 -
基于时间的过期 (Time-based Expiration):
expireAfterAccess(duration, timeUnit):设置缓存条目在最后一次访问后过期。expireAfterWrite(duration, timeUnit):设置缓存条目在写入后过期。refreshAfterWrite(duration, timeUnit):设置缓存条目在写入后,定期刷新。这个方法和expireAfterWrite的区别在于,refreshAfterWrite会异步刷新缓存,而expireAfterWrite会在下次访问时才重新加载。
-
弱引用 (Weak References):
weakKeys():使用弱引用来存储键。当键没有被其他对象引用时,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weakValues():使用弱引用来存储值。当值没有被其他对象引用时,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
软引用 (Soft References):
softValues():使用软引用来存储值。当内存不足时,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
移除监听器 (Removal Listener):
CacheBuilder.newBuilder()
.removalListener(
new RemovalListener<String, String>() {
public void onRemoval(RemovalNotification<String, String> notification) {
System.out.println("Key: " + notification.getKey() + " was removed due to " + notification.getCause());
}
})
.build(cacheLoader);
RemovalListener 接口允许我们在缓存条目被移除时执行一些操作,例如记录日志、清理资源等。RemovalNotification 对象包含了被移除的键、值以及移除原因。
| 移除原因 (Removal Cause) | 描述 |
|---|---|
| EXPLICIT | 缓存条目被显式地移除,例如调用 invalidate 或 invalidateAll 方法。 |
| REPLACED | 缓存条目被替换,例如调用 put 方法更新了已存在的键的值。 |
| COLLECTED | 缓存条目被垃圾回收器回收,例如使用了弱引用或软引用,并且键或值没有被其他对象引用。 |
| EXPIRED | 缓存条目过期,例如超过了 expireAfterAccess 或 expireAfterWrite 设置的时间。 |
| SIZE | 缓存条目因为缓存大小限制而被移除,例如超过了 maximumSize 或 maximumWeight 设置的最大容量。 |
7. 选择合适的过期策略
选择合适的过期策略对于缓存的性能至关重要。
- expireAfterWrite: 适用于数据更新频率较低的场景。
- expireAfterAccess: 适用于数据访问模式不均匀的场景,可以保证经常访问的数据不会过期。
- refreshAfterWrite: 适用于需要定期更新数据的场景,可以保证数据的新鲜度。
8. 缓存预热
在服务启动时,我们可以预先加载一些常用的数据到缓存中,这称为缓存预热。缓存预热可以避免在服务启动初期大量请求直接打到数据库,造成性能冲击。
示例:
public class AddressCacheService {
private final LoadingCache<String, String> addressCache;
public AddressCacheService(int maximumSize, long expireAfterWriteMinutes) {
addressCache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maximumSize(maximumSize)
.expireAfterWrite(expireAfterWriteMinutes, TimeUnit.MINUTES)
.build(
new CacheLoader<String,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load(String userId) throws Exception {
// 从地址服务 (Service B) 获取地址信息
return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userId);
}
});
// 缓存预热
warmUpCache();
}
private void warmUpCache() {
// 预加载一些常用的用户ID到缓存中
addressCache.getUnchecked("user1");
addressCache.getUnchecked("user2");
addressCache.getUnchecked("user3");
}
// ...
}
9. 缓存穿透、击穿和雪崩
在使用缓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缓存穿透: 指查询一个不存在的数据,缓存和数据库中都没有。由于缓存中没有数据,每次请求都会打到数据库。
- 解决方案:
- 缓存空对象: 将不存在的数据也放入缓存,并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
- 布隆过滤器: 使用布隆过滤器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直接返回,避免查询数据库。
- 解决方案:
-
缓存击穿: 指一个热点数据过期,此时有大量请求访问该数据,由于缓存中没有数据,所有请求都会打到数据库。
- 解决方案:
- 设置永不过期: 对于热点数据,可以设置永不过期。
- 互斥锁: 在缓存失效时,使用互斥锁来保证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加载数据,其他线程等待。
- 解决方案:
-
缓存雪崩: 指大量缓存同时过期,导致大量请求直接打到数据库,造成数据库压力过大。
- 解决方案:
- 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 避免大量缓存同时过期。
- 互斥锁: 在缓存失效时,使用互斥锁来保证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加载数据,其他线程等待。
- 服务降级: 在缓存失效时,对部分服务进行降级,例如返回默认值或错误信息。
- 解决方案:
10. 代码示例:使用互斥锁解决缓存击穿问题
import com.google.common.cach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public class AddressCacheService {
private final LoadingCache<String, String> addressCache;
private final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Future<String>> loadingFutures = new 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AddressCacheService(int maximumSize, long expireAfterWriteMinutes) {
addressCache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maximumSize(maximumSize)
.expireAfterWrite(expireAfterWriteMinutes, TimeUnit.MINUTES)
.build(
new CacheLoader<String,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load(String userId) throws Exception {
// 从地址服务 (Service B) 获取地址信息
return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userId);
}
});
}
public String getAddress(String userId) {
try {
return addressCache.get(userId);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 处理异常,例如从Service B重新加载,或返回默认值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WithLock(userId); // Fallback: 从Service B获取,带锁
}
}
private String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WithLock(String userId) {
// 使用 Future 和 ConcurrentHashMap 实现互斥锁
Future<String> future = loadingFutures.computeIfAbsent(userId, key -> {
// 创建一个 FutureTask 来异步加载数据
FutureTask<String> task = new FutureTask<>(() -> {
try {
return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userId); // 从 Service B 获取数据
} finally {
// 移除 Future,允许其他线程加载
loadingFutures.remove(userId);
}
});
// 启动 FutureTask
new Thread(task).start();
return task;
});
try {
// 等待 Future 完成,获取结果
String address = future.get();
addressCache.put(userId, address); // 将结果放入缓存
return addres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userId); // 再次尝试从 Service B 获取,如果失败则抛出异常
}
}
private String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String userId) {
// 模拟从 Service B 获取地址信息
// 实际情况需要通过 RPC 调用服务 B 的接口
System.out.println("Calling Service B to fetch address for user: " + userId);
// 模拟地址信息,实际情况应该从服务 B 获取
if ("user1".equals(userId)) {
return "北京市朝阳区";
} else if ("user2".equals(userId)) {
return "上海市浦东新区";
} else {
return "未知地址";
}
}
public void invalidateCache(String userId) {
addressCache.invalidate(userId);
}
public CacheStats getCacheStats() {
return addressCache.stats();
}
}
在这个示例中,fetchAddressFromServiceBWithLock 方法使用了 ConcurrentHashMap 和 Future 来实现互斥锁。当缓存失效时,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 fetchAddressFromServiceB 方法加载数据,其他线程等待。加载完成后,将数据放入缓存,并唤醒等待的线程。
11. 监控和优化
在使用 Guava Cache 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监控和优化。
- 监控缓存命中率: 通过
CacheStats对象可以获取缓存的命中率。如果命中率较低,则需要调整缓存的配置,例如增加缓存大小、调整过期时间等。 - 监控缓存加载时间: 通过
CacheStats对象可以获取缓存的加载时间。如果加载时间过长,则需要优化数据源的性能。 - 使用 JConsole 或 VisualVM 等工具监控缓存的内存使用情况: 避免缓存占用过多的内存,影响服务的性能。
总结:Guava Cache 带来性能提升,需要谨慎使用
Guava Cache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缓存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微服务架构下的接口调用瓶颈问题。通过合理地使用 Guava Cache,我们可以提高服务的性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强系统的可用性。但是,在使用 Guava Cache 时,我们需要注意缓存穿透、击穿和雪崩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需要对缓存进行监控和优化,以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过期策略至关重要,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