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今天咱们来聊聊Vite,这玩意儿现在火得跟火箭似的,号称下一代前端构建工具。但它凭啥这么牛?核心就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浏览器原生的ESM(ES Modules)。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它的底裤,看看它到底是怎么靠ESM实现极速开发体验和HMR(热模块替换)的。
打个招呼,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带大家一起深入Vite的腹地!
第一站:什么是ESM?这玩意儿跟CommonJS有啥区别?
在Vite出现之前,前端开发基本上是CommonJS的天下,尤其是Node.js环境。但是浏览器并不直接支持CommonJS,所以我们需要Webpack、Rollup这些打包工具,把CommonJS的代码打包成浏览器能识别的格式。
ESM是啥?简单来说,就是浏览器原生的模块化方案。它通过import
和export
关键字来导入和导出模块。这玩意儿最大的优点就是浏览器可以直接识别!不需要打包!
好,现在咱们用代码说话,对比一下CommonJS和ESM:
特性 | CommonJS (Node.js) | ESM (浏览器, Node.js) |
---|---|---|
导入 | require() |
import |
导出 | module.exports |
export |
执行时机 | 运行时加载 | 编译时加载 |
静态/动态导入 | 动态导入 | 静态导入为主,支持动态导入 |
举个栗子:
CommonJS (utils.js):
// utils.js
function add(a, b) {
return a + b;
}
module.exports = {
add: add
};
CommonJS (index.js):
// index.js
const utils = require('./utils');
console.log(utils.add(1, 2)); // 输出 3
ESM (utils.js):
// utils.js
export function add(a, b) {
return a + b;
}
ESM (index.js):
// index.js
import { add } from './utils.js'; // 注意 .js 后缀
console.log(add(1, 2)); // 输出 3
看到了吗?ESM用import
和export
,而且要注意,在浏览器环境里,import
的时候,文件名要带.js
后缀。这很重要!
ESM的优势:
- 浏览器原生支持: 不需要打包,直接运行。
- 静态分析: ESM可以在编译时进行静态分析,提前发现错误,优化代码。
- 按需加载: 只有用到的模块才会被加载,减少初始加载时间。
- 循环依赖处理更好: ESM在设计上就考虑了循环依赖的问题,避免了一些CommonJS的坑。
第二站:Vite如何利用ESM实现极速开发体验?
Vite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浏览器原生的ESM,在开发阶段不打包!
传统的打包工具(比如Webpack)会把所有的代码打包成一个或几个大的bundle。在开发阶段,每次修改代码,都需要重新打包,这个过程非常耗时。
Vite就不一样了。它在开发阶段,启动一个轻量级的服务器,拦截浏览器对模块的请求。当浏览器请求一个模块时,Vite会根据需要,对这个模块进行编译,然后返回给浏览器。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你点外卖,传统的打包工具是厨师把所有的菜都做好了,打包好,然后一次性送到你家。而Vite是,你点哪个菜,厨师就现炒哪个菜,然后送到你家。哪个更快?当然是现炒的更快啊!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这样的目录结构:
my-project/
├── index.html
├── main.js
└── components/
└── App.vue
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Vite Example</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div>
<script type="module" src="/main.js"></script>
</body>
</html>
main.js: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components/App.vue';
createApp(App).mount('#app');
components/App.vue:
<template>
<h1>Hello, Vite!</h1>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
</script>
当你用Vite启动开发服务器时,浏览器会请求index.html
。然后,index.html
里的<script type="module" src="/main.js"></script>
会告诉浏览器,要加载main.js
这个ESM模块。
Vite会拦截这个请求,对main.js
进行编译,然后返回给浏览器。main.js
里又import App from './components/App.vue';
,Vite又会拦截这个请求,对App.vue
进行编译,然后返回给浏览器。
整个过程,Vite只编译了浏览器实际请求的模块,没有进行全量打包。所以速度非常快!
第三站:HMR(热模块替换)的工作原理
HMR是指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替换、添加或删除模块,而无需重新加载整个页面。这在开发阶段非常有用,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
Vite的HMR也是基于ESM实现的。当一个模块发生变化时,Vite会通知浏览器,只更新这个模块,而不是整个页面。
具体来说,HMR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 文件监听: Vite会监听项目中的文件变化。
- 模块图更新: 当一个模块发生变化时,Vite会更新内部的模块依赖图。
- HMR API: Vite会通过HMR API,通知浏览器需要更新的模块。
- 模块替换: 浏览器接收到HMR API的通知后,会替换掉旧的模块,并执行相关的代码。
咱们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假设你修改了App.vue
的内容:
<template>
<h1>Hello, Vite! (Updated)</h1>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
</script>
当你保存App.vue
时,Vite会检测到文件变化,更新模块依赖图,并通过HMR API通知浏览器,需要更新App.vue
这个模块。浏览器会替换掉旧的App.vue
模块,然后重新渲染页面,你就能看到<h1>Hello, Vite! (Updated)</h1>
了。
整个过程,页面没有重新加载,只是替换了App.vue
这个模块。这就是HMR的魔力!
Vite 如何实现 HMR?
Vite 的 HMR 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WebSocket 连接: Vite 启动时,会在浏览器和开发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 WebSocket 连接。这个连接用于实时通信,服务器可以通过它向浏览器推送更新信息。
- HMR Runtime: Vite 在浏览器端注入一个 HMR runtime,负责接收服务器推送的更新信息,并执行模块替换逻辑。
- 模块监听: Vite 监听文件系统的变化,当检测到模块发生变化时,会分析其依赖关系,并确定需要更新的模块。
- 代码转换: Vite 使用 esbuild 对模块进行快速编译和转换,生成浏览器可执行的代码。
- 更新推送: 服务器将更新后的模块代码通过 WebSocket 连接推送给浏览器。
- 模块替换: HMR runtime 接收到更新信息后,会找到对应的模块,并使用新的代码替换旧的代码。
举个栗子,模拟一个简单的 HMR 流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 button.js
文件:
// button.js
export function createButton(text) {
const butt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button.textContent = text;
return button;
}
和一个 index.js
文件:
// index.js
import { createButton } from './button.js';
const button = createButton('Click M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utton);
// HMR API ( simplified )
if (import.meta.hot) {
import.meta.hot.accept('./button.js', (newModule) => {
// 移除旧的按钮
document.body.removeChild(button);
// 创建新的按钮
const newButton = newModule.createButton('Click Me - Updated!');
document.body.appendChild(newButton);
});
}
在这个例子中,index.js
导入了 button.js
,并创建了一个按钮添加到页面上。
如果 button.js
发生了变化,Vite 会检测到这个变化,并:
- 向浏览器发送 HMR 更新信息: Vite 会通过 WebSocket 连接向浏览器发送一个消息,告诉浏览器
button.js
发生了变化。 - HMR Runtime 执行回调: HMR runtime 接收到消息后,会执行
import.meta.hot.accept
中定义的回调函数。 - 模块替换和更新: 回调函数会移除旧的按钮,导入新的
button.js
模块,并使用新的模块创建一个新的按钮添加到页面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更新 button.js
的内容。
第四站:Vite的预构建(Pre-Bundling)
虽然Vite在开发阶段不进行全量打包,但是它会进行预构建。预构建主要是针对node_modules
里的依赖。
为啥要预构建?因为node_modules
里的依赖通常是CommonJS或者UMD格式的,浏览器不能直接识别。而且,node_modules
里的依赖通常有很多小模块,如果每个模块都单独请求,会造成大量的HTTP请求,影响性能。
Vite的预构建会把node_modules
里的依赖打包成ESM格式,并且合并成几个大的模块,减少HTTP请求。
Vite 使用 esbuild 进行预构建,esbuild 是一个用 Go 语言编写的 JavaScript 打包器,速度非常快。
预构建的流程:
- 依赖分析: Vite 会分析你的代码,找出所有的依赖。
- 模块格式转换: 如果依赖是 CommonJS 或 UMD 格式,Vite 会将其转换为 ESM 格式。
- 代码合并: Vite 会将多个依赖合并成一个或几个大的模块。
- 缓存: Vite 会将预构建的结果缓存起来,下次启动时直接使用,避免重复构建。
第五站:生产环境的打包
虽然Vite在开发阶段不打包,但是在生产环境,还是需要打包的。Vite默认使用Rollup进行打包。
为啥生产环境要打包?因为生产环境需要对代码进行优化,比如压缩、混淆、代码分割等。这些优化可以减小文件体积,提高加载速度。
Vite的总结:
Vite之所以快,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 基于ESM: 利用浏览器原生的ESM,在开发阶段不打包。
- 按需编译: 只编译浏览器实际请求的模块,避免全量编译。
- HMR: 基于ESM实现HMR,只更新修改的模块,而不是整个页面。
- 预构建: 使用esbuild对
node_modules
里的依赖进行预构建,提高加载速度。 - esbuild: 使用 esbuild 进行编译和打包,速度非常快。
Vite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
极速开发体验 | 需要浏览器支持ESM |
HMR速度快 | 对一些旧的浏览器兼容性不好 |
配置简单 | 某些复杂的项目配置可能需要更多的调整 |
基于ESM,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
总而言之,Vite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构建工具,它充分利用了ESM的优势,提供了极速的开发体验和HMR。如果你还没有用过Vite,强烈建议你尝试一下,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最后的彩蛋:
Vite不仅仅是一个构建工具,它还是一个生态系统。Vite官方提供了一系列的插件,可以扩展Vite的功能,比如支持TypeScript、JSX、CSS Modules等。
Vite的生态系统还在不断发展壮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插件出现,让Vite更加强大!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