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
JAVA Gatling 压测时 QPS 上不去?连接池、线程池组合调优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在使用 Gatling 进行 Java 应用压测时,QPS (Queries Per Second) 上不去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连接池和线程池的组合调优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诊断:为什么 QPS 上不去?
在压测过程中,QPS 上不去通常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需要系统性的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
资源瓶颈:
- CPU: 服务器 CPU 资源耗尽,导致无法处理更多的请求。
- 内存: 内存不足导致频繁的 GC (Garbage Collection),影响性能。
- 网络: 带宽限制,网络延迟,连接数限制等。
- 磁盘 I/O: 频繁的磁盘读写操作导致性能下降。
-
数据库瓶颈:
- 数据库连接池: 连接池配置不合理,导致获取连接的时间过长。
- SQL 语句效率: SQL 语句执行效率低下,消耗大量数据库资源。
- 数据库服务器资源: 数据库服务器 CPU、内存、磁盘 I/O 达到瓶颈。
-
应用代码瓶颈:
- 线程池配置: 线程池大小不合适,导致任务排队等待。
- 锁竞争: 过多的锁竞争导致线程阻塞。
- 阻塞 I/O: 同步 I/O 操作导致线程长时间等待。
- 代码效率: 低效的代码逻辑,例如复杂的循环,导致 CPU 占用率过高。
-
Gatling 脚本问题:
- 模拟用户数不足: 模拟用户数不足以产生足够的负载。
- 请求间隔过长: 请求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导致 QPS 上不去。
- 脚本逻辑错误: 脚本逻辑不合理,例如错误的参数设置,导致请求失败。
-
外部依赖:
- 第三方服务延迟: 依赖的第三方服务响应缓慢。
- 缓存失效: 缓存失效导致频繁的请求到达后端服务。
排查步骤:
- 监控系统资源: 使用监控工具 (例如 Prometheus, Grafana, JConsole, VisualVM) 监控服务器 CPU、内存、网络、磁盘 I/O 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 监控数据库: 使用数据库监控工具 (例如 MySQL Workbench, pgAdmin) 监控数据库连接数、SQL 执行时间、资源使用情况。
- 分析 Gatling 报告: 查看 Gatling 报告,分析请求的响应时间、错误率、吞吐量等指标。
- 代码分析: 使用 Profiler (例如 JProfiler, YourKit) 分析代码性能,找出性能瓶颈。
- 日志分析: 分析应用日志,查看是否有异常信息,例如连接超时,SQL 执行错误等。
连接池调优
连接池是管理数据库连接的重要组件,合理的配置可以显著提高应用的性能。
-
连接池类型选择: 常用的连接池有 HikariCP, DBCP, C3P0 等。HikariCP 在性能方面表现更优,推荐使用。
-
核心参数:
参数名称 描述 调优建议 maximumPoolSize连接池中允许的最大连接数。 设置过小会导致连接不够用,设置过大会占用过多数据库资源。需要根据实际负载进行调整。 通常设置为 (CPU核心数 * 2) + 1,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minimumIdle连接池中保持的最小空闲连接数。 设置过小会导致频繁创建连接,设置过大会占用过多数据库资源。通常设置为与 maximumPoolSize相同,或者略小。idleTimeout连接空闲多久后会被回收。 设置过小会导致频繁创建和销毁连接,设置过大会占用过多数据库资源。根据数据库连接的生命周期和业务特点进行调整。例如设置为 10 分钟到 30 分钟。 maxLifetime连接的最大生命周期。 设置过小会导致频繁创建和销毁连接,设置过大会导致连接失效。根据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和业务特点进行调整。例如设置为 30 分钟到 1 小时。 connectionTimeout获取连接的最大等待时间。 设置过小会导致获取连接失败,设置过大会导致请求长时间等待。通常设置为几秒钟到几十秒钟。 validationTimeout连接有效性验证的超时时间。 用于检测连接是否有效,防止使用失效的连接。设置一个合理的超时时间,例如几秒钟。 leakDetectionThreshold检测连接泄漏的阈值。 用于检测连接是否被正确释放,防止连接泄漏。设置一个合理的阈值,例如 10 秒钟。 poolName连接池的名称,用于监控和日志记录。 建议设置一个有意义的名称,方便排查问题。 dataSourceClassName数据库驱动类的名称。 根据使用的数据库类型进行设置。 jdbcUrl数据库连接 URL。 包含数据库服务器地址、端口、数据库名称等信息。 username数据库用户名。 用于连接数据库。 password数据库密码。 用于连接数据库。 connectionTestQuery连接测试 SQL 语句。 用于检测连接是否有效。 -
HikariCP 配置示例:
HikariConfig config = new HikariConfig(); config.setJdbc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config.setUsername("root"); config.setPassword("password"); config.setDriverClass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config.setMaximumPoolSize(20); config.setMinimumIdle(5); config.setIdleTimeout(600000); // 10 minutes config.setMaxLifetime(1800000); // 30 minutes config.setConnectionTimeout(30000); // 30 seconds config.setValidationTimeout(5000); // 5 seconds config.setLeakDetectionThreshold(10000); // 10 seconds config.setPoolName("MyHikariCP"); HikariDataSource ds = new HikariDataSource(config);代码解释:
HikariConfig:用于配置 HikariCP 连接池。setJdbcUrl,setUsername,setPassword,setDriverClassName:设置数据库连接信息。setMaximumPoolSize:设置最大连接数为 20。setMinimumIdle:设置最小空闲连接数为 5。setIdleTimeout:设置连接空闲 10 分钟后会被回收。setMaxLifetime:设置连接的最大生命周期为 30 分钟。setConnectionTimeout:设置获取连接的超时时间为 30 秒。setValidationTimeout:设置连接有效性验证的超时时间为 5 秒。setLeakDetectionThreshold:设置连接泄漏检测阈值为 10 秒。setPoolName:设置连接池名称为 "MyHikariCP"。HikariDataSource:创建 HikariCP 数据源。
线程池调优
线程池用于管理并发任务,合理的配置可以提高应用的并发处理能力。
-
线程池类型选择: 常用的线程池有
FixedThreadPool,CachedThreadPool,ScheduledThreadPool,ForkJoinPool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线程池类型。 -
核心参数:
参数名称 描述 调优建议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 线程池中始终保持的线程数。设置过小会导致任务排队等待,设置过大会占用过多系统资源。 通常设置为 CPU 核心数,或者 CPU 核心数 + 1。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线程池中允许的最大线程数。当任务队列满了之后,线程池会创建新的线程来处理任务,直到达到最大线程数。 设置过小会导致任务被拒绝,设置过大会占用过多系统资源。 通常设置为 corePoolSize 的 2 倍到 4 倍, 或者根据实际负载进行调整。 keepAliveTime空闲线程的存活时间。 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大于 corePoolSize 时,空闲线程会在指定时间内被回收。 设置过小会导致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设置过大会占用过多系统资源。 通常设置为几秒钟到几分钟。 unitkeepAliveTime的时间单位。例如 TimeUnit.SECONDS,TimeUnit.MINUTES。workQueue任务队列。 用于存储等待执行的任务。常用的任务队列有 ArrayBlockingQueue,LinkedBlockingQueue,SynchronousQueue等。 选择合适的任务队列可以影响线程池的性能。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 用于创建新的线程。可以自定义线程工厂来设置线程的名称、优先级等。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拒绝策略。 当任务队列满了并且线程池中的线程数达到了最大线程数时,线程池会执行拒绝策略。 常用的拒绝策略有 AbortPolicy,CallerRunsPolicy,DiscardPolicy,DiscardOldestPolicy等。 -
ThreadPoolExecutor配置示例: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public class ThreadPool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corePoolSize = 10; int maximumPoolSize = 20; long keepAliveTime = 60; TimeUnit unit = TimeUnit.SECONDS;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100);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corePoolSize, maximumPoolSize, keepAliveTime, unit,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int taskNumber = i; executor.execute(() -> { System.out.println("Task " + taskNumber + " is running in thread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try { Thread.sleep(100); // 模拟任务执行时间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executor.shutdown(); try { executor.awaitTermination(10, TimeUnit.MINUTE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All tasks finished."); } }代码解释:
corePoolSize:设置核心线程数为 10。maximumPoolSize:设置最大线程数为 20。keepAliveTime:设置空闲线程的存活时间为 60 秒。unit:设置时间单位为秒。workQueue:使用ArrayBlockingQueue作为任务队列,容量为 100。threadFactory:使用默认的线程工厂。rejectedExecutionHandler:使用AbortPolicy作为拒绝策略,当任务队列满了并且线程池中的线程数达到了最大线程数时,会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executor.execute():提交任务到线程池执行。executor.shutdown():关闭线程池,不再接受新的任务。executor.awaitTermination():等待所有任务执行完成。
Gatling 脚本优化
Gatling 脚本的优化可以提高压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
模拟真实用户行为: 尽可能模拟真实用户的行为模式,例如用户登录,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单等。
-
参数化请求: 使用参数化请求可以模拟不同的用户输入,例如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商品 ID 等。
-
使用 feeders: 使用 feeders 可以从 CSV 文件,JSON 文件,数据库等读取数据,作为请求的参数。
-
设置合适的请求间隔: 设置合适的请求间隔可以模拟真实用户的访问频率。
-
使用 assertions: 使用 assertions 可以验证请求的响应是否符合预期。
-
优化脚本逻辑: 避免在脚本中执行复杂的计算逻辑,尽量将计算逻辑放在后端服务中。
-
减少请求数量: 合并多个请求为一个请求,减少网络开销。
-
使用缓存: 在 Gatling 脚本中使用缓存可以减少对后端服务的请求数量。
-
Gatling 脚本示例:
import io.gatling.core.Predef._ import io.gatling.http.Predef._ import scala.concurrent.duration._ class BasicSimulation extends Simulation { val httpProtocol = http .baseUrl("http://localhost:8080") // 设置基本 URL .acceptHeader("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 设置 Accept Header .doNotTrackHeader("1") .acceptLanguageHeader("en-US,en;q=0.5") .acceptEncodingHeader("gzip, deflate") .userAgentHeader("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8.0.3029.110 Safari/537.36") val scn = scenario("Basic Simulation") // 定义一个 Scenario .exec(http("request_1") // 定义一个 HTTP 请求 .get("/")) // 设置请求方法和 URL .pause(5) // 暂停 5 秒 .exec(http("request_2") .get("/users")) .pause(5) setUp( scn.inject(rampUsers(100).during(20.seconds)) // 设置并发用户数和 ramp up 时间 ).protocols(httpProtocol) // 设置 HTTP 协议 }代码解释:
httpProtocol:定义 HTTP 协议,包括基本 URL,Header 等信息。scn:定义一个 Scenario,包含多个 HTTP 请求和 pause。exec(http("request_1").get("/")):定义一个 HTTP GET 请求,URL 为 "/"。pause(5):暂停 5 秒。setUp:设置并发用户数和 ramp up 时间,以及使用的 HTTP 协议。rampUsers(100).during(20.seconds):在 20 秒内 ramp up 到 100 个用户。
JVM 调优
JVM 调优可以提高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
-
选择合适的 GC 算法: 常用的 GC 算法有
Serial GC,Parallel GC,CMS GC,G1 GC等。根据应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GC 算法。通常情况下,G1 GC 在大多数场景下表现更优。 -
设置合适的堆大小: 设置合适的堆大小可以减少 GC 的频率和时间。 需要根据应用的内存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
调整 GC 参数: 调整 GC 参数可以优化 GC 的性能。 例如调整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大小,设置 GC 的阈值等。
-
使用 JIT 编译器: JIT 编译器可以将热点代码编译成机器码,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
监控 JVM 性能: 使用监控工具 (例如 JConsole, VisualVM) 监控 JVM 的性能,例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GC 时间等。
-
JVM 参数示例:
-Xms4g -Xmx4g -XX:+UseG1GC -XX:MaxGCPauseMillis=200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45参数解释:
-Xms4g:设置 JVM 初始堆大小为 4GB。-Xmx4g:设置 JVM 最大堆大小为 4GB。-XX:+UseG1GC:使用 G1 GC 算法。-XX:MaxGCPauseMillis=200:设置最大 GC 暂停时间为 200 毫秒。-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45:设置 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 为 45%,即当堆使用率达到 45% 时,触发 GC。
数据库优化
数据库优化是提高应用性能的重要环节。
- 索引优化: 创建合适的索引可以提高 SQL 语句的查询效率。
- SQL 语句优化: 编写高效的 SQL 语句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资源消耗。
- 数据库服务器优化: 优化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例如调整内存大小,调整缓存大小等。
- 使用连接池: 使用连接池可以减少数据库连接的创建和销毁开销。
- 读写分离: 使用读写分离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
- 分库分表: 当单表数据量过大时,可以考虑分库分表。
- 缓存: 使用缓存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请求数量。
代码优化
代码优化是提高应用性能的基础。
- 减少对象创建: 减少不必要的对象创建可以减少内存开销和 GC 的频率。
- 使用 StringBuilder: 使用 StringBuilder 可以避免 String 对象的频繁创建。
- 使用缓存: 使用缓存可以减少对资源的重复获取。
- 优化算法: 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 避免阻塞 I/O: 使用异步 I/O 可以提高应用的并发处理能力。
- 减少锁竞争: 减少锁竞争可以提高应用的并发性能。
- 使用 Profiler: 使用 Profiler 可以找出代码的性能瓶颈。
总结:多方位的调优策略
通过对连接池、线程池、Gatling 脚本、JVM、数据库和代码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 Gatling 压测时的 QPS。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测试,找到最佳的配置方案。 记住,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控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