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 中的 Query Rewrite 优化链路构建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如何为检索增强生成 (RAG) 系统构建高效的 Query Rewrite 优化链路。Query Rewrite 是 RAG 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负责将用户最初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更适合文档检索的查询语句,从而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最终提升 RAG 系统的整体性能。
1. Query Rewrite 的必要性
直接使用用户提出的原始查询进行检索往往效果不佳,原因如下:
- 用户查询的模糊性: 用户的问题可能不够明确,包含口语化的表达,缺乏关键词,或者存在歧义。
- 文档语料库的特性: 文档库中的文本可能使用与用户查询不同的术语或表达方式。
- 检索系统的限制: 传统的检索系统可能更擅长处理结构化的查询,而用户的自然语言查询需要进行转换。
Query Rewrite 的目标是克服这些挑战,将原始查询转化为更精确、更适合检索的语句。
2. Query Rewrite 的方法
Query Rewrite 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 RAG 系统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文档语料库的特点进行选择和组合。常见的 Query Rewrite 方法包括:
-
关键词提取和扩展:
- 目标: 从原始查询中提取关键信息,并扩展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或上位词。
- 方法:
- 基于规则: 使用预定义的词典或规则,例如停用词过滤、词干提取、词性标注等。
- 基于统计: 使用统计方法,例如 TF-IDF、TextRank 等,识别查询中的重要词汇。
- 基于语言模型: 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例如 BERT、Word2Vec 等,获取词语的语义信息,进行同义词扩展。
- 代码示例 (Python, 使用 NLTK 和 WordNet 进行关键词提取和同义词扩展):
import nltk from nltk.corpus import wordnet nltk.download('punkt') nltk.download('averaged_perceptron_tagger') nltk.download('wordnet') def keyword_extraction_and_expansion(query): tokens = nltk.word_tokenize(query) tagged_tokens = nltk.pos_tag(tokens) keywords = [word for word, pos in tagged_tokens if pos.startswith('NN')] # 提取名词 expanded_keywords = set(keywords) for keyword in keywords: synsets = wordnet.synsets(keyword) for synset in synsets: for lemma in synset.lemmas(): expanded_keywords.add(lemma.name()) return list(expanded_keywords) query = "What are the side effects of aspirin?" expanded_keywords = keyword_extraction_and_expansion(query) print(f"Original query: {query}") print(f"Expanded keywords: {expanded_keywords}") -
查询改写为更明确的表达:
- 目标: 将模糊的查询转化为更精确的语句,例如补充上下文信息、消除歧义、添加约束条件等。
- 方法:
- 基于模板: 使用预定义的模板,根据查询的类型和意图,生成新的查询语句。
- 基于规则: 使用规则引擎,根据查询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改写。
- 基于语言模型: 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例如 T5、GPT-3 等,生成更清晰、更完整的查询语句。
- 代码示例 (Python, 使用 OpenAI API 进行查询改写):
import openai openai.api_key = "YOUR_OPENAI_API_KEY" def rewrite_query_with_gpt(query): prompt = f"""Rewrite the following question to be more specific and detailed:nn{query}nnRewritten question:""" response = openai.Completion.create( engine="text-davinci-003", # 或者其他更合适的模型 prompt=prompt, max_tokens=100, n=1, stop=None, temperature=0.7, ) rewritten_query = response.choices[0].text.strip() return rewritten_query query = "Tell me about apples." rewritten_query = rewrite_query_with_gpt(query) print(f"Original query: {query}") print(f"Rewritten query: {rewritten_query}") -
查询分解:
- 目标: 将复杂的查询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子查询,分别进行检索,然后将结果合并。
- 方法:
- 基于规则: 根据查询的语法结构和语义信息,将查询分解为多个子查询。
- 基于语言模型: 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理解查询的意图,自动分解查询。
- 代码示例 (Python, 简化的查询分解示例):
def decompose_query(query): # 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复杂的逻辑 if "and" in query.lower(): subqueries = query.split("and") return [q.strip() for q in subqueries] else: return [query] query =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flu and how to treat it?" subqueries = decompose_query(query) print(f"Original query: {query}") print(f"Subqueries: {subqueries}") -
上下文添加:
- 目标: 将历史对话的上下文信息添加到当前查询中,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 方法:
- 简单拼接: 将历史查询和当前查询简单地拼接在一起。
- 基于语言模型: 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理解历史对话的上下文,生成包含上下文信息的查询。
- 代码示例 (Python, 简单的上下文添加示例):
def add_context(current_query, history): # 简单的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复杂的上下文管理 context = " ".join(history) return context + " " + current_query current_query = "What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history = ["Tell me about Europe."] contextualized_query = add_context(current_query, history) print(f"Current query: {current_query}") print(f"Contextualized query: {contextualized_query}")
3. Query Rewrite 优化链路的构建
构建一个有效的 Query Rewrite 优化链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选择合适的 Query Rewrite 方法: 根据 RAG 系统的应用场景和文档语料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Query Rewrite 方法。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进行实验,评估其效果。
- 构建 Query Rewrite Pipeline: 将不同的 Query Rewrite 方法组合成一个 Pipeline,依次执行。Pipeline 的顺序和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评估 Query Rewrite 的效果: 使用合适的指标评估 Query Rewrite 的效果,例如检索的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
- 迭代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 Query Rewrite 方法和 Pipeline 的参数,进行迭代优化。
一个可能的 Query Rewrite 优化链路示例:
- 停用词过滤: 移除查询中的停用词,例如 "the"、"a"、"is" 等。
- 关键词提取: 从查询中提取关键词。
- 同义词扩展: 使用 WordNet 或其他词典,扩展关键词的同义词。
- 查询改写: 使用 GPT-3 或其他语言模型,将查询改写为更明确的表达。
- 查询分解 (可选): 如果查询过于复杂,将其分解为多个子查询。
- 上下文添加 (可选): 如果是对话系统,添加历史对话的上下文信息。
4. Query Rewrite 评估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Query Rewrite 评估指标:
| 指标 | 描述 | 优点 | 缺点 |
|---|---|---|---|
| 检索准确率 (Precision) | 检索结果中相关文档的比例。 | 简单易懂,直接反映检索结果的质量。 | 只考虑了检索结果的相关性,没有考虑文档库中所有相关文档是否都被检索到。 |
| 检索召回率 (Recall) | 文档库中所有相关文档被检索到的比例。 | 能够反映检索系统的查全能力。 | 只考虑了文档库中相关文档是否被检索到,没有考虑检索结果的质量。 |
| F1 值 | 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 | 综合考虑了准确率和召回率,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检索系统的性能。 | 需要同时计算准确率和召回率。 |
| MRR (Mean Reciprocal Rank) | 对于每个查询,第一个相关文档的排名的倒数的平均值。 | 关注排名最高的文档,适用于需要快速找到最佳答案的场景。 | 只考虑了排名最高的文档,没有考虑其他相关文档。 |
| NDCG (Normalized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 | 考虑了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和排名位置,排名越高的相关文档贡献越大。 | 能够更细致地评估检索系统的性能,特别是对于需要排序的场景。 | 需要标注每个文档的相关性等级。 |
| 用户点击率 (Click-Through Rate) | 用户点击检索结果的比例。 | 直接反映用户对检索结果的满意度。 | 受界面设计、文档标题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检索系统的性能。 |
| 人工评估 (Human Evaluation) | 由人工评估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和质量。 | 最可靠的评估方法,能够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因素。 | 成本高,耗时较长。 |
5.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计算资源限制: 使用大型语言模型进行 Query Rewrite 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 解决方案: 使用模型压缩技术,例如剪枝、量化等,减小模型的大小。使用 GPU 或其他加速器,提高计算速度。
- 数据稀疏性: 对于某些特定领域或罕见问题,可能缺乏足够的训练数据。
- 解决方案: 使用数据增强技术,例如同义词替换、回译等,增加训练数据的数量。使用迁移学习,将已有的模型迁移到新的领域。
- 领域知识的缺失: 语言模型可能缺乏特定领域的知识,导致 Query Rewrite 的效果不佳。
- 解决方案: 将领域知识融入到 Query Rewrite 的过程中,例如使用领域词典、知识图谱等。对语言模型进行领域知识的微调。
- 对抗性攻击: 恶意用户可能构造对抗性查询,绕过 Query Rewrite 的防御机制。
- 解决方案: 使用对抗训练,提高 Query Rewrite 的鲁棒性。定期审查 Query Rewrite 的效果,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
6. 代码示例:一个完整的 RAG 系统,包含 Query Rewrite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 RAG 系统示例,其中包含了 Query Rewrite 步骤:
import openai
import nltk
from nltk.corpus import wordnet
import faiss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s
import json
# 确保已下载必要的 NLTK 资源
nltk.download('punkt')
nltk.download('averaged_perceptron_tagger')
nltk.download('wordnet')
# OpenAI API 密钥
openai.api_key = "YOUR_OPENAI_API_KEY"
# 1. 文档加载和预处理 (简化的示例)
def load_documents(filepath):
"""从 JSON 文件加载文档."""
with open(filepath, 'r', encoding='utf-8') as f:
documents = json.load(f)
return documents
def chunk_documents(documents, chunk_size=500, chunk_overlap=50):
"""将文档分割成块."""
chunks = []
for doc in documents:
text = doc['text']
metadata = doc['metadata']
for i in range(0, len(text), chunk_size - chunk_overlap):
chunk = text[i:i + chunk_size]
chunks.append({
'text': chunk,
'metadata': metadata
})
return chunks
# 2. Query Rewrite
def keyword_extraction_and_expansion(query):
"""提取关键词并进行同义词扩展."""
tokens = nltk.word_tokenize(query)
tagged_tokens = nltk.pos_tag(tokens)
keywords = [word for word, pos in tagged_tokens if pos.startswith('NN')] # 提取名词
expanded_keywords = set(keywords)
for keyword in keywords:
synsets = wordnet.synsets(keyword)
for synset in synsets:
for lemma in synset.lemmas():
expanded_keywords.add(lemma.name())
return list(expanded_keywords)
def rewrite_query_with_gpt(query):
"""使用 GPT-3 重写查询."""
prompt = f"""Rewrite the following question to be more specific and detailed:nn{query}nnRewritten question:"""
response = openai.Completion.create(
engine="text-davinci-003", # 或者其他更合适的模型
prompt=prompt,
max_tokens=100,
n=1,
stop=None,
temperature=0.7,
)
rewritten_query = response.choices[0].text.strip()
return rewritten_query
def query_rewrite(query):
"""Query Rewrite Pipeline."""
# 1. 关键词提取和扩展
expanded_keywords = keyword_extraction_and_expansion(query)
keyword_query = " ".join(expanded_keywords)
# 2. 使用 GPT 重写查询
rewritten_query = rewrite_query_with_gpt(keyword_query)
return rewritten_query
# 3. Embedding
def get_embedding(text, model="text-embedding-ada-002"):
"""获取文本的 Embedding."""
text = text.replace("n", " ")
response = openai.Embedding.create(input=[text], model=model)
return response['data'][0]['embedding']
def create_embeddings(chunks):
"""为所有文档块创建 Embedding."""
embeddings = []
for chunk in chunks:
embedding = get_embedding(chunk['text'])
embeddings.append(embedding)
return embeddings
# 4. 向量索引
def build_faiss_index(embeddings, dimension):
"""构建 FAISS 索引."""
index = faiss.IndexFlatL2(dimension)
index.add(np.array(embeddings).astype('float32'))
return index
def search_faiss_index(index, query_embedding, top_k=5):
"""在 FAISS 索引中搜索."""
query_embedding = np.array([query_embedding]).astype('float32')
D, I = index.search(query_embedding, top_k) # D 是距离,I 是索引
return D, I
# 5. LLM 生成答案
def generate_answer(query, context):
"""使用 LLM 生成答案."""
prompt = f"""Answer the question based on the context below.nnContext:n{context}nnQuestion: {query}nnAnswer:"""
response = openai.Completion.create(
engine="text-davinci-003", # 或者其他更合适的模型
prompt=prompt,
max_tokens=200,
n=1,
stop=None,
temperature=0.7,
)
return response.choices[0].text.strip()
# 6. RAG 流程
def rag_pipeline(query, documents, index, chunks):
"""完整的 RAG 流程."""
# 1. Query Rewrite
rewritten_query = query_rewrite(query)
print(f"Rewritten Query: {rewritten_query}")
# 2. 获取 Query 的 Embedding
query_embedding = get_embedding(rewritten_query)
# 3. 在 FAISS 索引中搜索
D, I = search_faiss_index(index, query_embedding)
# 4. 获取相关的文档块
context = ""
for i in I[0]:
context += chunks[i]['text'] + "n"
# 5. 使用 LLM 生成答案
answer = generate_answer(query, context)
return answer
# 主程序
if __name__ == '__main__':
# 1. 加载文档
documents = load_documents("your_documents.json") # 替换为你的文档 JSON 文件路径
chunks = chunk_documents(documents)
# 2. 创建 Embedding
embeddings = create_embeddings(chunks)
dimension = len(embeddings[0]) # Embedding 维度
# 3. 构建 FAISS 索引
index = build_faiss_index(embeddings, dimension)
# 4. 用户提问
query = "What are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new product?"
# 5. 执行 RAG 流程
answer = rag_pipeline(query, documents, index, chunks)
# 6. 输出答案
print(f"Question: {query}")
print(f"Answer: {answer}")
# 示例 JSON 文档格式 (your_documents.json):
#[
# {
# "text": "This is the first document about the new product. It has several key features...",
# "metadata": {"source": "product_documentation.pdf"}
# },
# {
# "text": "The second document describes the benefits of the new product...",
# "metadata": {"source": "marketing_brochure.pdf"}
# }
#]
注意:
- 需要安装
openai,nltk,faiss-cpu库.pip install openai nltk faiss-cpu - 需要替换
"YOUR_OPENAI_API_KEY"为你自己的 OpenAI API 密钥. - 需要创建一个包含文档的 JSON 文件
your_documents.json, 并修改代码中的文件路径. - 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7. 总结
构建 RAG 系统的 Query Rewrite 优化链路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调整 Pipeline 的参数、评估效果并进行优化。 选择合适的 Query Rewrite 方法,构建 Query Rewrite Pipeline, 并进行效果评估,最终迭代优化,才能构建一个高效的 Query Rewrite 优化链路。
希望这次讲座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Query Rewrite 技术,构建更强大的 RAG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