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我是老码,今天咱来聊聊 Vue 3 源码里那个神奇的 ref 函数。这玩意儿看着简单,但里面藏着不少小秘密,搞明白它,能让你对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理解更上一层楼。
咱们的目标是:搞清楚 ref 到底是个啥,它的 value 属性是怎么做到响应式的,以及 toRaw 和 markRaw 这俩“黑魔法”是干啥的。
一、 ref:披着马甲的响应式小伙儿
首先,得明确一点:ref 本质上是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有个 value 属性,你读取或修改这个 value 时,Vue 3 就能知道,并触发相应的更新。
// 简单来说,ref 大概长这样
interface Ref<T> {
value: T
}
但光有 value 属性还不够,它还得能被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盯”上。所以,Vue 3 内部会对这个对象进行“包装”,让它变成一个响应式对象。
用大白话说,就是给 value 属性安上 getter 和 setter 这俩“眼睛”和“耳朵”。
getter(眼睛): 当你读取ref.value的时候,getter就会被触发,告诉 Vue 3:“有人要看这个值啦!”Vue 3 会记录下这个组件依赖了这个ref。setter(耳朵): 当你修改ref.value的时候,setter就会被触发,告诉 Vue 3:“这个值变了!快通知所有依赖它的组件更新!”
二、源码解剖:ref 的庐山真面目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来深入一下 Vue 3 的源码 (简化版)。 这里只展示核心逻辑,省略了类型定义和一些边界情况的处理。
function ref(value) {
return createRef(value);
}
function createRef(rawValue) {
if (isRef(rawValue)) {
return rawValue;
}
return new RefImpl(rawValue);
}
function isRef(value) {
return !!(value && value.__v_isRef);
}
class RefImpl {
private _value;
private _rawValue;
public readonly __v_isRef = true;
constructor(rawValue) {
this._rawValue = rawValue;
this._value = convert(rawValue); // 如果 value 是对象,会变成 reactive 对象
}
get value() {
track(this, "value"); // 收集依赖
return this._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if (hasChanged(newValue, this._rawValue)) {
this._rawValue = newValue;
this._value = convert(newValue);
trigger(this, "value"); // 触发更新
}
}
}
const toReactive = (value) => {
return isObject(value) ? reactive(value) : value
}
const convert = (val) => isObject(val) ? reactive(val) : val
这段代码做了这些事情:
ref(value)函数: 这是我们调用的入口。它会调用createRef函数来创建ref对象。createRef(rawValue)函数: 先检查传入的值rawValue是不是已经是一个ref对象了。如果是,就直接返回它。否则,就创建一个新的RefImpl实例。isRef(value)函数: 用来判断一个值是不是ref对象。它通过检查对象上是否有__v_isRef属性来判断。RefImpl类: 这是ref的核心实现。_value:真正存储ref值的变量。_rawValue:存储原始值的变量。__v_isRef:这是一个标记,用来标识这个对象是一个ref对象。constructor(rawValue):构造函数,接收原始值rawValue,并将其赋值给_rawValue。如果rawValue是一个对象,那么会使用reactive()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响应式对象。get value():当读取ref.value时,这个getter会被调用。它会先调用track(this, "value")来收集依赖,然后返回_value。set value(newValue):当修改ref.value时,这个setter会被调用。它会先检查新值newValue是否与原始值_rawValue相同。如果不同,就更新_rawValue和_value,然后调用trigger(this, "value")来触发更新。
关键点:
- 依赖收集 (
track):getter里的track(this, "value")函数非常重要。它负责收集当前组件对这个ref的依赖。当ref的值发生变化时,Vue 3 就能找到所有依赖这个ref的组件,并通知它们更新。 - 触发更新 (
trigger):setter里的trigger(this, "value")函数负责触发更新。它会通知所有依赖这个ref的组件重新渲染。 - 对象转换 (
convert): 如果ref的初始值是一个对象,Vue 3 会使用reactive()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响应式对象。这意味着,如果你修改了ref.value内部的属性,也会触发更新。
三、 toRaw:把响应式对象“脱掉马甲”
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拿到一个 ref 对象的原始值,而不是响应式版本。比如,你想比较两个 ref 对象是否相等,但直接比较会比较它们的响应式代理对象,而不是实际的值。
这时候,toRaw 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把一个响应式对象(包括 ref 对象)转换成它的原始值。
// 简单来说,toRaw 大概长这样
function toRaw<T>(observed: T): T {
return (
(observed && (observed as Target)[ReactiveFlags.RAW]) || observed
)
}
使用场景:
import { ref, toRaw } from 'vue';
const obj1 = ref({ count: 0 });
const obj2 = ref({ count: 0 });
console.log(obj1.value === obj2.value); // false (比较的是响应式代理对象)
console.log(toRaw(obj1.value) === toRaw(obj2.value)); // false (即使内容一样,也是不同的对象)
const rawObj1 = toRaw(obj1.value);
const rawObj2 = toRaw(obj2.value);
rawObj1.count = 1; // 修改 rawObj1 不会触发 obj1 的更新
console.log(obj1.value.count); // 0
obj1.value.count = 2; // 修改 obj1.value 会触发更新
console.log(rawObj1.count); // 1
注意事项:
toRaw返回的是原始值的引用。如果你修改了原始值,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不要滥用
toRaw。只有在确实需要访问原始值,并且不希望触发响应式更新的情况下才使用它。
四、 markRaw:给对象贴上“免死金牌”
markRaw 的作用是给一个对象贴上一个“免死金牌”,告诉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这个对象不要变成响应式对象!碰都不要碰!”
// 简单来说,markRaw 大概长这样
function markRaw<T extends object>(value: T): T {
def(value, ReactiveFlags.SKIP, true)
return value
}
使用场景:
- 性能优化: 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大的对象,而且这个对象永远不需要响应式更新,那么可以使用
markRaw来避免 Vue 3 对它进行不必要的响应式转换,从而提高性能。 - 第三方库: 有些第三方库返回的对象可能不适合被转换为响应式对象。可以使用
markRaw来防止 Vue 3 对这些对象进行处理。
示例:
import { reactive, markRaw, ref } from 'vue';
const nonReactiveObject = { name: '老码', age: 30 };
markRaw(nonReactiveObject);
const reactiveObject = reactive({
user: nonReactiveObject,
});
reactiveObject.user.name = '新码'; // 修改 nonReactiveObject 不会触发更新
const myRef = ref(nonReactiveObject);
myRef.value.name = '新新码'; // 修改 nonReactiveObject 不会触发更新
console.log(reactiveObject.user.name); // 新码
console.log(myRef.value.name) // 新新码
注意事项:
markRaw是一个“深度”操作,它会递归地标记对象的所有属性,使其都不再是响应式的。- 一旦对象被
markRaw标记,就无法再恢复成响应式对象了。 - 谨慎使用
markRaw。只有在非常确定对象不需要响应式更新的情况下才使用它。
五、 ref、toRaw、markRaw 的关系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三个函数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
| 函数 | 作用 | 返回值类型 | 是否触发响应式更新 | 适用场景 |
|---|---|---|---|---|
ref |
创建一个响应式 ref 对象。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值,当值发生变化时,会触发依赖该 ref 对象的组件更新。如果传入的值是对象,则会将对象转换为响应式对象。 |
Ref<T> |
是 | 需要追踪数据变化,并自动更新视图的场景。 |
toRaw |
将一个响应式对象(包括 ref 对象)转换为它的原始值。返回的是原始对象的引用,修改原始对象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
T |
否 | 需要访问原始对象,并且不希望触发响应式更新的场景。例如,比较两个响应式对象是否相等,或者将响应式对象传递给不需要响应式的第三方库。 |
markRaw |
标记一个对象为非响应式对象。Vue 3 不会对该对象进行响应式转换,也不会追踪该对象的依赖。 | T |
否 | 明确知道对象不需要响应式更新,为了提高性能的场景。例如,大型的静态数据结构,或者来自第三方库的对象。 |
六、总结
ref 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 getter/setter 拦截,实现了对值的读取和修改的监听,从而实现了响应式更新。toRaw 和 markRaw 则是在特定场景下使用的“黑魔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响应式系统的行为,提高性能,或者处理第三方库的对象。
理解了 ref 的实现原理,以及 toRaw 和 markRaw 的作用,你就能更深入地理解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写出更高效、更可维护的代码。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聊 Vue 3 的其他有趣的东西。 咱们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