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晚上好!我是今晚的讲师,咱们今天来聊聊 Vue 3 响应式系统里几个挺有意思的函数:readonly
、shallowReactive
和 shallowRef
。别看名字有点长,其实理解了它们背后的原理,用起来就会感觉 "so easy"!
开场白:响应式系统的 "只读模式" 和 "浅尝辄止"
在 Vue 3 的世界里,响应式系统是基石,它让我们的数据变化能够驱动视图更新。但是,有时候我们并不希望所有的数据都具有响应性,或者希望某些数据只能读取不能修改。 这时候,readonly
、shallowReactive
和 shallowRef
就派上用场了。
你可以把 readonly
想象成给你的数据对象加了一把锁,防止别人乱改你的数据。而 shallowReactive
和 shallowRef
就像是“浅水区”,只对第一层的数据做响应式处理,深层的数据就放飞自我了。
第一幕:readonly
——“我的地盘我做主,只能看不能动”
readonly
函数的作用很简单:接收一个对象,返回一个只读的响应式代理对象。任何试图修改这个代理对象的操作都会触发一个警告。
实现原理:拦截 set 操作
readonly
的核心在于使用 Proxy
对象,拦截 set
操作,让任何尝试修改属性值的行为都失效。
咱们先来看一段简化版的 readonly
实现代码:
function readonly(targe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warn(`Set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表示 set 操作成功,但实际上没有修改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console.warn(`Delete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表示 delete 操作成功,但实际上没有删除
}
});
}
// 示例
const original = { name: '张三', age: 18 };
const readonlyObj = readonly(original);
readonlyObj.name = '李四'; // 控制台会输出警告
console.log(readonlyObj.name); // 仍然是 "张三"
这段代码展示了 readonly
的最核心逻辑:拦截 set
和 deleteProperty
操作,发出警告,并且阻止修改。
当然,真正的 Vue 3 源码实现要复杂一些,它会处理各种边界情况,比如深层嵌套的对象,以及和 reactive
的配合。但是,核心思想是不变的:通过 Proxy
拦截写操作。
源码剖析 (简化版):
Vue 3 内部的 readonly
实现会用到一个 mutableToReadonly
的 Map 对象,用于缓存已经创建过的 readonly 代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创建代理,提高性能。
const mutableToReadonly = new WeakMap();
function readonly(target)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return target; // 不是对象,直接返回
}
if (mutableToReadonly.has(target)) {
return mutableToReadonly.get(target); // 缓存命中,直接返回
}
const existingProxy = mutableToReadonly.get(target);
if (existingProxy) {
return existingProxy; // 已经有代理,直接返回
}
const readonlyProxy = new Proxy(target,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如果是对象,递归调用 readonly
return typeof res === 'object' && res !== null ? readonly(res) : res;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warn(`Set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console.warn(`Delete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
mutableToReadonly.set(target, readonlyProxy); // 缓存代理
return readonlyProxy;
}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
- 类型检查: 确保传入的是一个对象。
- 缓存: 使用
WeakMap
缓存已经创建过的readonly
代理,避免重复创建。 - 递归处理: 在
get
拦截器中,如果属性值是对象,递归调用readonly
,实现深层只读。 - 拦截写操作: 在
set
和deleteProperty
拦截器中,发出警告,阻止修改。
应用场景:
- 保护数据状态: 防止组件意外修改
props
传递的数据,保持数据流的可预测性。 - 创建不可变数据: 在某些场景下,我们需要确保数据是不可变的,比如在 Redux 中。
- 优化性能: 对于静态数据,使用
readonly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依赖追踪。
第二幕:shallowReactive
——“浅尝辄止的响应式”
shallowReactive
和 reactive
类似,都是创建响应式对象。但区别在于,shallowReactive
只会对对象的第一层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如果属性值是对象,那么这个对象不会被转换为响应式对象。
实现原理:只对第一层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shallowReactive
的实现和 reactive
类似,都是使用 Proxy
对象拦截 get
、set
和 deleteProperty
操作。但是,在 get
拦截器中,不会递归调用 reactive
对属性值进行深度响应式处理。
简化版代码如下:
function shallowReactive(target)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return targe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return res; // 注意这里没有递归调用 shallowReactive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oldValue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oldValue !== value) {
// 触发更新
console.log(`属性 ${key} 被修改了`);
}
return result;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const result =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if (result) {
// 触发更新
console.log(`属性 ${key} 被删除了`);
}
return result;
}
});
}
// 示例
const obj = {
name: '张三',
address: {
city: '北京'
}
};
const shallowObj = shallowReactive(obj);
shallowObj.name = '李四'; // 会触发更新
shallowObj.address.city = '上海'; // 不会触发更新
在这个例子中,修改 shallowObj.name
会触发更新,因为 name
是第一层属性。但是,修改 shallowObj.address.city
不会触发更新,因为 address
是一个对象,并且没有被转换为响应式对象。
源码剖析 (简化版):
Vue 3 内部的 shallowReactive
实现同样会用到缓存,避免重复创建代理。
const shallowReactiveMap = new WeakMap();
function shallowReactive(target)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return target;
}
if (shallowReactiveMap.has(target)) {
return shallowReactiveMap.get(target);
}
const existingProxy = shallowReactiveMap.get(target);
if(existingProxy){
return existingProxy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return res; // 注意这里没有递归调用 shallowReactive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oldValue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oldValue !== value) {
// 触发更新 (这里省略了触发更新的具体实现)
console.log(`属性 ${key} 被修改了`);
}
return result;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const result =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if (result) {
// 触发更新 (这里省略了触发更新的具体实现)
console.log(`属性 ${key} 被删除了`);
}
return result;
}
});
shallowReactiveMap.set(target, proxy);
return proxy;
}
这段代码和 readonly
的实现类似,只是在 get
拦截器中没有递归调用 shallowReactive
。
应用场景:
- 处理大型数据结构: 如果你的数据结构非常庞大,只有第一层属性需要响应式,使用
shallowReactive
可以提高性能。 - 避免不必要的依赖追踪: 如果你知道某些属性永远不会被修改,使用
shallowReactive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依赖追踪。 - 与第三方库集成: 某些第三方库可能返回非响应式对象,可以使用
shallowReactive
将其转换为响应式对象,但只对第一层属性生效。
第三幕:shallowRef
——“Ref 的浅水版”
shallowRef
和 ref
类似,都是创建一个包含任意值的响应式 "ref" 对象。但区别在于,shallowRef
只会对 .value
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如果 .value
是一个对象,那么这个对象不会被转换为响应式对象。
实现原理:只对 .value
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shallowRef
的实现比 shallowReactive
简单一些,因为它只需要拦截 .value
属性的 get
和 set
操作。
简化版代码如下:
function shallowRef(value) {
return {
get value() {
return 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if (value !== newValue) {
value = newValue;
// 触发更新
console.log('value 被修改了');
}
}
};
}
// 示例
const obj = { name: '张三' };
const shallowRefObj = shallowRef(obj);
shallowRefObj.value = { name: '李四' }; // 会触发更新
shallowRefObj.value.name = '王五'; // 不会触发更新
在这个例子中,修改 shallowRefObj.value
会触发更新,因为 .value
属性被修改了。但是,修改 shallowRefObj.value.name
不会触发更新,因为 shallowRefObj.value
只是一个普通对象,没有被转换为响应式对象。
源码剖析 (简化版):
Vue 3 内部的 shallowRef
实现会用到 track
和 trigger
函数,用于依赖追踪和触发更新。
function shallowRef(value) {
return {
get value() {
track(this, 'value'); // 追踪依赖
return 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if (value !== newValue) {
value = newValue;
trigger(this, 'value'); // 触发更新
}
}
};
}
// track 和 trigger 函数的简化实现 (实际源码更复杂)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
}
// 这里需要获取当前激活的 effect 函数 (这里省略了获取 effect 函数的具体实现)
const activeEffect = null; // 假设当前没有激活的 effect 函数
if (activeEffect) {
dep.add(activeEffect);
}
}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return;
}
cons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forEach(effect => {
// 执行 effect 函数 (这里省略了执行 effect 函数的具体实现)
console.log('执行 effect 函数');
});
}
}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
track
函数: 用于追踪依赖,当访问.value
属性时,会将当前激活的effect
函数添加到依赖集合中。trigger
函数: 用于触发更新,当修改.value
属性时,会执行依赖集合中的所有effect
函数。
应用场景:
- 处理大型对象: 如果你的
ref
对象包含一个大型对象,只有.value
属性需要响应式,使用shallowRef
可以提高性能。 - 与第三方库集成: 某些第三方库可能返回非响应式对象,可以使用
shallowRef
将其包装成响应式ref
对象,但只对.value
属性生效。 - 状态管理: 在某些简单的状态管理场景中,可以使用
shallowRef
来存储状态,只对.value
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理解,我把这三个函数的主要特点整理成表格:
函数 | 作用 | 响应式深度 | 适用场景 |
---|---|---|---|
readonly |
创建只读的响应式代理对象,任何修改操作都会触发警告。 | 深 | 保护数据状态,创建不可变数据,优化性能。 |
shallowReactive |
创建浅层响应式对象,只对第一层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 浅 | 处理大型数据结构,避免不必要的依赖追踪,与第三方库集成。 |
shallowRef |
创建浅层响应式 ref 对象,只对 .value 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
浅 | 处理大型对象,与第三方库集成,简单的状态管理。 |
结束语:
理解 readonly
、shallowReactive
和 shallowRef
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行为,提高性能,并编写更健壮的代码。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