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Vue 3 源码中 `v-if` 和 `v-for` 指令的编译和运行时优化策略。

各位靓仔靓女,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Vue 3 源码里 v-ifv-for 这对好基友,看看它们在编译和运行时都耍了哪些花招来提高性能。放心,保证让你听得懂,听得开心!

开场白:为什么要关注 v-ifv-for

简单粗暴地说,这两个指令用得不好,Vue 应用的性能就得跪。v-if 控制渲染,v-for 控制循环,稍微不注意,就会产生大量的组件创建、销毁和更新,卡顿到让你怀疑人生。所以,搞清楚它们背后的优化策略,是成为 Vue 高手的必经之路。

第一部分:v-if 的编译优化

v-if 指令的本质是条件渲染,根据表达式的结果决定是否渲染某个元素或组件。Vue 3 在编译阶段就对 v-if 做了不少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静态 v-if 提升 (Static v-if Hoisting)

    如果 v-if 的条件是一个静态表达式(编译时就能确定结果),那么 Vue 会在编译阶段直接将结果嵌入到渲染函数中,避免运行时计算。

    <template>
     <div v-if="true">
       Always Rendered!
     </div>
     <div v-if="false">
       Never Rendered!
     </div>
    </template>

    编译后的渲染函数 (简化版):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ElementBlock(_Fragment, null, [
       _createElementVNode("div", null, "Always Rendered!"),
       // Never Rendered! 部分直接被优化掉了
     ], _FRAGMENT));
    }

    总结: 对于静态 v-if,Vue 直接在编译阶段就把它给解决了,运行时啥事儿没有。

  2. v-else-ifv-else 的优化 (Block Structures)

    Vue 3 使用 Block Structures 来优化 v-if/v-else-if/v-else 结构的渲染。它会将这些条件分支编译成一个 Block,只有满足条件的 Block 才会被渲染。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不必要的虚拟 DOM Diff,只更新需要更新的部分。

    <template>
     <div v-if="type === 'A'">
       A
     </div>
     <div v-else-if="type === 'B'">
       B
     </div>
     <div v-else>
       C
     </div>
    </template>

    编译后的渲染函数 (简化版):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_Fragment, null, [
       (_ctx.type === 'A')
         ? (_openBlock(), _createElementBlock("div", { key: 0 }, "A"))
         : (_ctx.type === 'B')
           ? (_openBlock(), _createElementBlock("div", { key: 1 }, "B"))
           : (_openBlock(), _createElementBlock("div", { key: 2 }, "C"))
     ], _FRAGMENT));
    }

    总结: 多个 v-if/v-else-if/v-else 形成一个代码块,只会渲染满足条件的那个,效率杠杠的。

  3. 代码优化 (Code Optimization)

    Vue 3 的编译器会对生成的代码进行优化,例如:移除冗余的表达式、合并相邻的节点等等。

    总结: 能省一点是一点,积少成多嘛!

第二部分:v-if 的运行时优化

除了编译优化,Vue 3 在运行时也对 v-if 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惰性渲染 (Lazy Rendering)

    v-if 指令控制的元素或组件,只有在条件为真时才会被渲染。这意味着,如果初始条件为假,那么对应的元素或组件就不会被创建,从而节省了初始渲染的开销。

    总结: 没用的东西就先别创建,需要的时候再说。

  2. 组件卸载和挂载 (Component Unmount & Mount)

    v-if 的条件从真变为假时,对应的组件会被卸载 (unmount)。当条件从假变为真时,组件会被重新挂载 (mount)。 Vue 3 对组件的卸载和挂载过程进行了优化,例如:避免不必要的 DOM 操作、复用已有的组件实例等等。

    总结: 组件的生老病死,Vue 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三部分:v-for 的编译优化

v-for 指令用于循环渲染元素或组件。Vue 3 在编译阶段对 v-for 做了大量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key 属性的强制使用 (Key Attribute Enforcement)

    Vue 3 强制要求在 v-for 循环中使用 key 属性。key 属性用于标识每个循环项的唯一性,Vue 可以根据 key 来判断循环项是否需要更新、移动或删除。 如果没有提供 key,Vue 会发出警告,并使用默认的索引作为 key。 但是,使用索引作为 key 通常会导致性能问题,尤其是在列表发生变化时。

    <template>
     <ul>
       <li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
         {{ item.name }}
       </li>
     </ul>
    </template>

    总结: key 属性是 v-for 的灵魂,一定要用,而且要用对!

  2. trackBy 的移除 (Removal of trackBy)

    在 Vue 2 中,可以使用 trackBy 属性来指定用于跟踪循环项的属性。Vue 3 移除了 trackBy 属性,强制使用 key 属性。

    总结: 少即是多,key 属性就够用了。

  3. 代码优化 (Code Optimization)

    Vue 3 的编译器会对生成的 v-for 循环代码进行优化,例如:避免不必要的变量创建、优化循环逻辑等等。

    总结: 抠细节,让循环更高效。

第四部分:v-for 的运行时优化

除了编译优化,Vue 3 在运行时也对 v-for 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Diff 算法的优化 (Optimized Diffing)

    Vue 3 使用了更高效的 Diff 算法来更新 v-for 循环渲染的列表。Diff 算法会比较新旧两个列表的差异,只更新需要更新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 DOM 操作。 Vue 3 的 Diff 算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 双端 Diff (Double-ended Diffing): 从列表的两端开始比较,可以更快地找到差异。
    • 最长递增子序列 (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 用于优化列表移动的操作。

    总结: Vue 的 Diff 算法就像一个侦探,能快速找出列表中的变化,并进行精确的更新。

  2. Fragment 的使用 (Use of Fragments)

    Vue 3 使用 Fragment 来包裹 v-for 循环渲染的多个根节点。Fragment 是一种虚拟 DOM 节点,它可以包含多个子节点,而不会在 DOM 中创建额外的元素。 这样可以减少 DOM 节点的数量,提高渲染性能。

    <template>
     <ul>
       <template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
         <li>{{ item.name }}</li>
         <li>{{ item.age }}</li>
       </template>
     </ul>
    </template>

    总结: Fragment 就像一个隐形的外套,把多个节点包裹起来,减少 DOM 节点的创建。

  3. v-forv-if 的优先级 (Priority of v-for and v-if)

    v-forv-if 同时使用时,v-for 的优先级高于 v-if。这意味着,Vue 会先执行 v-for 循环,然后对每个循环项执行 v-if 条件判断。 避免将 v-ifv-for 用在同一个元素上, 除非你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需要根据条件渲染列表中的某些项,可以使用计算属性来过滤列表。

    <template>
     <ul>
       <!-- 不推荐:先循环,再判断,效率低 -->
       <li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 v-if="item.isActive">
         {{ item.name }}
       </li>
    
       <!-- 推荐:先过滤,再循环,效率高 -->
       <li v-for="item in activeItems" :key="item.id">
         {{ item.name }}
       </li>
     </ul>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items = [
         { id: 1, name: 'A', isActive: true },
         { id: 2, name: 'B', isActive: false },
         { id: 3, name: 'C', isActive: true },
       ];
    
       const activeItems = computed(() => {
         return items.filter(item => item.isActive);
       });
    
       return {
         items,
         activeItems,
       };
     },
    };
    </script>

    总结: v-forv-if 尽量分开用,用计算属性来做过滤,性能更好。

第五部分:最佳实践 (Best Practices)

了解了 Vue 3 对 v-ifv-for 的优化策略,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些最佳实践,帮助你在实际开发中写出更高效的代码:

指令 最佳实践 说明
v-if 尽量避免频繁切换 v-if 的条件。 频繁切换 v-if 会导致组件的频繁卸载和挂载,影响性能。
v-if 对于静态 v-if,确保条件表达式是常量。 这样 Vue 可以在编译阶段直接优化掉不必要的代码。
v-for 必须使用 key 属性,且 key 必须是唯一的。 key 属性是 Vue 识别循环项的关键,使用不唯一的 key 会导致 Diff 算法出错。
v-for 避免在 v-for 循环中修改循环项的数据。 这样做会导致 Vue 的数据响应系统失效,影响性能。如果需要修改循环项的数据,应该使用计算属性或方法。
v-for 避免将 v-ifv-for 用在同一个元素上。 这样做会导致性能问题。如果需要根据条件渲染列表中的某些项,可以使用计算属性来过滤列表。
v-for 对于大型列表,考虑使用虚拟滚动 (Virtual Scrolling) 或无限滚动 (Infinite Scrolling) 来优化性能。 虚拟滚动只渲染可见区域的元素,可以显著减少 DOM 节点的数量。
v-for 如果列表数据是静态的,可以使用 v-once 指令来避免不必要的更新。 v-once 指令只会渲染元素一次,后续的更新会被忽略。
通用 尽量避免在模板中使用复杂的表达式。 复杂的表达式会影响渲染性能,应该将复杂的逻辑放在计算属性或方法中。
通用 使用 shallowRefshallowReactive 来创建响应式数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依赖追踪。 shallowRefshallowReactive 只会追踪第一层属性的改变,可以减少数据响应系统的开销。
通用 使用 Fragment 来包裹多个根节点,可以减少 DOM 节点的数量。 Fragment 是一种虚拟 DOM 节点,它可以包含多个子节点,而不会在 DOM 中创建额外的元素。

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 (Conclusion & Future)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了 Vue 3 源码中 v-ifv-for 指令的编译和运行时优化策略。Vue 团队在性能优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编译到运行时,都力求做到极致。

当然,性能优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 Vue 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化策略出现,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结束语: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记住,理解原理才能更好地运用工具。下次再遇到 v-ifv-for,心里就有底啦! 祝大家写出高性能的 Vue 应用!下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