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编译器里的魔法,看看它怎么把 <template>
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动态属性和事件,“biu” 一下变成渲染函数里的 VNode props。保证让你听完之后,感觉自己也能手搓一个 Vue 3!
开场白:<template>
背后的秘密
平时我们写 Vue 组件,大部分时间都在跟 <template>
打交道。但是,浏览器可不认识这玩意儿,它只认 JavaScript。所以,<template>
里的东西必须经过编译,变成 JavaScript 代码,才能最终渲染到页面上。
Vue 3 的编译器就像一个翻译官,它把 <template>
里的 HTML 结构、指令、动态属性、事件等等,翻译成渲染函数。而渲染函数,说白了,就是一个用 JavaScript 代码生成 VNode (Virtual DOM Node) 的函数。
VNode 呢,就是 Vue 用来描述页面结构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包含了元素类型、属性、子节点等等信息。最终,Vue 会把 VNode 树渲染成真正的 DOM 树。
今天,咱们重点聊聊编译器怎么处理 <template>
里的动态属性和事件,并把它们变成 VNode props。
第一幕:动态属性的处理
动态属性,顾名思义,就是属性的值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某些表达式计算出来的。比如:
<template>
<div :class="isActive ? 'active' : 'inactive'" :style="{ color: textColor }">
Hello Vu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sActive: true,
textColor: 'red'
}
}
}
</script>
这里,class
和 style
都是动态属性。class
的值根据 isActive
的值动态变化,style
的值根据 textColor
的值动态变化。
编译器看到 :class
和 :style
,会怎么处理呢?
-
指令的识别: 编译器首先会识别出
:
是v-bind
指令的简写。v-bind
指令的作用就是动态绑定属性。 -
表达式的解析: 编译器会解析指令后面的表达式,比如
isActive ? 'active' : 'inactive'
和{ color: textColor }
。 -
生成 VNode props: 编译器会把解析出来的表达式,转换成 VNode props 对象里的属性。
最终,上面的 <template>
会被编译成类似下面的渲染函数:
import { createElementVNode, toDisplayString, normalizeClass, normalizeStyle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createElementVNode("div", {
class: normalizeClass(_ctx.isActive ? 'active' : 'inactive'),
style: normalizeStyle({ color: _ctx.textColor })
}, "Hello Vue!"));
}
这里,createElementVNode
函数就是用来创建 VNode 的。它的第一个参数是元素类型 (div),第二个参数是 props 对象,第三个参数是子节点。
注意 class
和 style
属性的值。编译器使用了 normalizeClass
和 normalizeStyle
函数来处理它们。这两个函数的作用是:
normalizeClass
:把各种类型的 class 值 (字符串、数组、对象) 转换成统一的字符串格式。normalizeStyle
:把各种类型的 style 值 (字符串、数组、对象) 转换成统一的对象格式。
重点来了! 编译器并没有直接把 isActive ? 'active' : 'inactive'
和 { color: textColor }
放到 VNode props 里。而是使用了 normalizeClass
和 normalizeStyle
函数进行处理。这是因为 Vue 需要对 class 和 style 进行一些特殊处理,比如合并 class、处理 CSS 前缀等等。
第二幕:事件的处理
事件的处理和属性的处理类似。比如:
<template>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handleClick() {
alert('Clicked!');
}
}
}
</script>
这里,@click
是 v-on
指令的简写。v-on
指令的作用是监听 DOM 事件,并在事件发生时执行相应的回调函数。
编译器看到 @click
,会怎么处理呢?
-
指令的识别: 编译器首先会识别出
@
是v-on
指令的简写。 -
表达式的解析: 编译器会解析指令后面的表达式,比如
handleClick
。 -
生成 VNode props: 编译器会把解析出来的表达式,转换成 VNode props 对象里的
on
开头的属性。
最终,上面的 <template>
会被编译成类似下面的渲染函数:
import { createElementVNode, toDisplayString, pushScopeId, popScopeId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createElementVNode("button", {
onClick: _ctx.handleClick
}, "Click me!"));
}
注意 onClick
属性的值。编译器直接把 _ctx.handleClick
(也就是组件实例上的 handleClick
方法) 赋值给了 onClick
属性。
再来个复杂点的例子:事件修饰符
Vue 提供了很多事件修饰符,比如 .stop
、.prevent
、.capture
等等。这些修饰符可以用来控制事件的行为。比如:
<template>
<a @click.stop="handleClick" href="#">Click me!</a>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handleClick() {
alert('Clicked!');
}
}
}
</script>
这里,.stop
修饰符的作用是阻止事件冒泡。
编译器看到 @click.stop
,会怎么处理呢?
编译器会生成一个包装函数,在这个函数里调用 event.stopPropagation()
来阻止事件冒泡,然后再调用 handleClick
方法。
最终,上面的 <template>
会被编译成类似下面的渲染函数:
import { createElementVNode, toDisplayString, pushScopeId, popScopeId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createElementVNode("a", {
onClick: /*#__PURE__*/_cache[0] || (_cache[0] = (...args) => (_ctx.handleClick(...args), event.stopPropagation()))
}, "Click me!"));
}
可以看到,onClick
属性的值是一个箭头函数。这个箭头函数先调用 _ctx.handleClick
方法,然后再调用 event.stopPropagation()
方法。
第三幕:指令的处理
除了 v-bind
和 v-on
,Vue 还提供了很多其他的指令,比如 v-if
、v-for
、v-model
等等。这些指令的处理方式比较复杂,涉及到代码的生成、依赖的收集等等。
咱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v-if
的处理方式。比如:
<template>
<div v-if="isVisible">Hello Vue!</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sVisible: true
}
}
}
</script>
编译器看到 v-if
,会怎么处理呢?
编译器会生成一个条件渲染的 VNode。如果 isVisible
的值为 true,就渲染 div
元素;否则,就不渲染任何东西。
最终,上面的 <template>
会被编译成类似下面的渲染函数:
import { createElementVNode, toDisplayString, createCommentVNode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ctx.isVisible)
? (createElementVNode("div", null, "Hello Vue!"))
: (createCommentVNode("v-if", true))
}
这里,createCommentVNode("v-if", true)
函数用来创建一个注释节点,表示 v-if
指令不渲染任何东西。
总结:VNode props 的秘密花园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编译器会把 <template>
里的动态属性、事件、指令等等,转换成 VNode props 对象里的属性。这个 props 对象就像一个秘密花园,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用来描述 VNode 的行为和外观。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 VNode props 的结构,咱们可以把它整理成一个表格:
属性名 | 含义 | 示例 |
---|---|---|
class | 元素的 class 属性。可以是字符串、数组、对象,会被 normalizeClass 函数处理。 |
normalizeClass('active') 、normalizeClass(['active', 'disabled']) 、normalizeClass({ active: true, disabled: false }) |
style | 元素的 style 属性。可以是字符串、数组、对象,会被 normalizeStyle 函数处理。 |
normalizeStyle('color: red') 、normalizeStyle(['color: red', 'font-size: 16px']) 、normalizeStyle({ color: 'red', fontSize: '16px' }) |
onXXX | 元素的事件监听器。XXX 是事件名,比如 click、mouseover 等等。值是一个函数,会在事件发生时被调用。 | onClick: _ctx.handleClick 、onMouseover: _ctx.handleMouseover |
其他属性 | 元素的其他属性。比如 id、title、href 等等。 | id: 'my-div' 、title: 'My Div' 、href: 'https://www.example.com' |
指令相关属性 | 一些指令会生成特殊的属性,用来控制 VNode 的行为。比如 v-model 会生成 modelValue 和 onUpdate:modelValue 属性。 |
modelValue: _ctx.inputValue 、onUpdate:modelValue: ($event) => (_ctx.inputValue = $event) |
总结与展望
今天,咱们一起探索了 Vue 3 编译器如何处理 <template>
里的动态属性和事件,并把它们转换成渲染函数里的 VNode props。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 Vue 3 的编译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Vue 3 编译器的实现非常复杂,这里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可以阅读 Vue 3 的源码。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成为 Vue 3 大佬,手搓框架,指日可待! 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