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Vue 3源码深度解析小讲堂!今天的主题是:插槽界的两大护法——normalizeSlotFn
和renderSlot
,它们如何联手打造Vue 3插槽的丝滑体验。系好安全带,咱们要开车了!
开场白:插槽的故事,从“坑”开始
话说,Vue组件就像一个预制好的房子,但有时候,我们希望在房子的特定位置(比如客厅、卧室)添加一些个性化的装饰,或者干脆重新装修一下。这时候,插槽(Slot)就闪亮登场了!
插槽,顾名思义,就是组件中预留的“坑”,允许父组件往里面填充内容。Vue 3的插槽机制更加强大灵活,而normalizeSlotFn
和renderSlot
这两个函数,就是实现这套机制的关键。
第一节:normalizeSlotFn
:插槽的“正名”与“标准化”
normalizeSlotFn
,顾名思义,就是“规范化插槽函数”的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确保我们接收到的插槽内容都是可执行的函数。
1.1 背景知识:插槽的多种形态
在Vue组件中,插槽的定义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种:
- 默认插槽 (Default Slot): 没有名字的插槽,用
<slot>
标签表示。 - 具名插槽 (Named Slot): 有名字的插槽,用
<slot name="xxx">
标签表示。
而从父组件传递内容到插槽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 模板插槽: 使用
<template v-slot:xxx>
或简写#xxx
语法,传递模板内容到具名插槽。 - 渲染函数插槽: 直接传递一个返回 VNode 的函数到插槽。
normalizeSlotFn
的核心目标,就是将这些不同形式的插槽“统一”成函数形式。
1.2 源码剖析:normalizeSlotFn
的真面目
function normalizeSlotFn(slot: Slot | undefined, scope: Data): SlotReturnValue {
if (!slot) {
return null
}
if (typeof slot === 'function') {
return () => {
const res = slot(scope)
// ensure single root node
return isArray(res)
? h(Fragment, null, res)
: res
}
}
return () => [createVNode(slot)]
}
代码解读:
- 入参:
slot
: 接收到的插槽内容,类型是Slot | undefined
。这里的Slot
类型可能是 VNode、函数,或者是undefined
。scope
: 传递给插槽的作用域数据。
- 处理逻辑:
- 如果
slot
为undefined
: 直接返回null
,表示没有插槽内容。 - 如果
slot
是一个函数:- 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这个函数内部调用原有的
slot
函数,并传入scope
(作用域数据)。 - 对
slot(scope)
的结果进行处理,确保返回的是一个单一的根节点。如果结果是数组,则用Fragment
包裹,将其转换为一个 VNode。
- 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这个函数内部调用原有的
- 如果
slot
不是函数:- 返回一个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包含
slot
的 VNode。这意味着,如果父组件直接传递 VNode 作为插槽内容,normalizeSlotFn
会将其包装成一个函数,以便后续统一处理。
- 返回一个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包含
- 如果
- 返回值: 返回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在被调用时,会返回插槽的 VNode。
1.3 举个栗子:
假设我们有以下组件:
<!-- MyComponent.vue -->
<template>
<div>
<h1>My Component</h1>
<slot name="header" :title="title"></slot>
<slot></slot>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data() {
return {
title: 'Hello from MyComponent!'
};
}
});
</script>
父组件这样使用:
<!-- App.vue -->
<template>
<MyComponent>
<template v-slot:header="slotProps">
<h2>{{ slotProps.title }}</h2>
</template>
<p>This is the default slot content.</p>
</MyComponent>
</template>
在这个例子中, MyComponent
组件接收了两个插槽:一个具名插槽 "header",和一个默认插槽。 normalizeSlotFn
会将父组件传递的插槽内容都转换为函数形式。
1.4 总结:normalizeSlotFn
的作用
作用 | 描述 |
---|---|
统一插槽类型 | 将不同形式的插槽内容(VNode、函数)统一转换为函数形式。 |
传递作用域数据 | 确保插槽函数在执行时,能够接收到父组件传递的作用域数据。 |
确保单一根节点 | 处理插槽函数返回的结果,确保返回的是单一的根节点,符合Vue组件的渲染规则。 |
延迟执行 | 将插槽内容包装成函数,延迟到真正需要渲染时才执行,提高了性能。 |
第二节:renderSlot
:插槽的“渲染”与“展示”
renderSlot
的作用是真正地渲染插槽内容。它接收 normalizeSlotFn
处理后的插槽函数,并执行它,将生成的 VNode 渲染到页面上。
2.1 源码剖析:renderSlot
的真面目
function renderSlot(
slots: Slots,
name: string,
props: Data = {},
fallback?: () => any,
noSlotted?: boolean
): VNode {
let slot = slots[name]
if (__DEV__ && !isFunction(slot) && slot) {
warn(
'Non-function value encountered for slot "' +
name +
'". Prefer using ' +
'scoped slots for dynamic slot content.'
)
slot = () => createTextVNode(String(slot))
}
if (slot) {
// 2. render the slot with the scoped data.
const slotArgs = name === DEFINE_SLOTS ? [props] : Object.values(props)
const renderResult = callSlot(slot, slotArgs)
const vnodes =
isArray(renderResult) || isString(renderResult) || isNumber(renderResult)
? toVNodeArray(renderResult)
: [renderResult]
return h(
Fragment,
{
key:
vnodes.length > 1
? // Stable keys for fragments are only needed when containing more
// than 1 child - which is possible for manually written render
// functions. Infer the slot key based on the name + the hash of
// the scope values.
// Note the hash may be unstable if the scope values contain
// objects, but that is fine because:
// - this is only a dev optimization for manually written render
// functions that use unstable scope values.
// - this is only for fragments that contain more than 1 child.
name + hash(props)
: undefined,
// this flag is used by transition & keep-alive
_isSlot: true
},
vnodes
)
} else if (fallback) {
// fallback render fn has the same signature as the slot.
return h(Fragment, {}, fallback())
} else {
return createTextVNode('')
}
}
代码解读:
- 入参:
slots
: 组件的插槽对象,包含了所有可用的插槽函数。name
: 要渲染的插槽的名字。props
: 传递给插槽的作用域数据。fallback
: 可选的,当插槽没有内容时,使用的默认渲染函数。noSlotted
: 一个布尔值,指示该插槽是否应该被认为是“已插槽”。这主要用于优化,避免不必要的渲染。
- 处理逻辑:
- 获取插槽函数: 从
slots
对象中根据name
获取对应的插槽函数。 - 开发环境警告: 在开发环境下,如果
slot
不是函数,会发出警告,提示使用作用域插槽。 - 执行插槽函数: 如果找到了插槽函数,则调用
callSlot
函数执行它,并将props
作为参数传递进去。callSlot
只是一个简单的函数,负责调用插槽函数并处理可能发生的错误。 - 处理插槽函数返回值: 将插槽函数返回的结果转换为 VNode 数组。如果结果是数组、字符串或数字,则使用
toVNodeArray
函数将其转换为 VNode 数组。否则,将其包装成一个包含单个 VNode 的数组。 - 创建 Fragment VNode: 使用
Fragment
将 VNode 数组包裹起来,创建一个新的 VNode。Fragment
是一个特殊的 VNode 类型,它不会在 DOM 中渲染任何实际的元素,只是作为 VNode 数组的容器。 - 处理默认内容 (fallback): 如果没有找到插槽函数,但提供了
fallback
函数,则调用fallback
函数,并将其返回的 VNode 用Fragment
包裹起来。 - 没有内容时的处理: 如果既没有找到插槽函数,也没有提供
fallback
函数,则创建一个空的文本 VNode。
- 获取插槽函数: 从
- 返回值: 返回一个 VNode,表示渲染后的插槽内容。
2.2 举个栗子:
继续使用上面的例子:
<!-- MyComponent.vue -->
<template>
<div>
<h1>My Component</h1>
<renderSlot :slots="$slots" name="header" :props="{ title: title }" />
<slot></slot>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h, Fragment, renderSlo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components: {
renderSlot
},
data() {
return {
title: 'Hello from MyComponent!'
};
}
});
</script>
在 MyComponent
组件中,renderSlot
函数被用来渲染名为 "header" 的插槽,并将 title
作为作用域数据传递进去。 $slots
是 Vue 提供的一个特殊属性,它包含了组件的所有插槽函数。
2.3 总结:renderSlot
的作用
作用 | 描述 |
---|---|
渲染插槽内容 | 接收插槽函数,执行它,并将生成的 VNode 渲染到页面上。 |
传递作用域数据 | 将 props 作为参数传递给插槽函数,使得插槽内容可以访问到父组件传递的作用域数据。 |
处理默认内容 | 当插槽没有内容时,使用 fallback 函数提供的默认内容进行渲染。 |
创建 Fragment VNode | 使用 Fragment 将插槽内容包裹起来,创建一个新的 VNode。Fragment 不会在 DOM 中渲染任何实际的元素,只是作为 VNode 数组的容器。 |
第三节:normalizeSlotFn
+ renderSlot
:完美搭档,打造丝滑体验
normalizeSlotFn
和 renderSlot
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normalizeSlotFn
负责将各种类型的插槽内容标准化成函数,renderSlot
负责执行这些函数,并将生成的 VNode 渲染到页面上。
3.1 工作流程:
- 父组件传递插槽内容: 父组件通过
<template v-slot:xxx>
或#xxx
语法,将插槽内容传递给子组件。 - 子组件接收插槽内容: 子组件通过
$slots
属性,访问到父组件传递的插槽内容。 normalizeSlotFn
标准化插槽函数: 子组件使用normalizeSlotFn
函数,将$slots
中的插槽内容标准化成函数形式。renderSlot
渲染插槽内容: 子组件使用renderSlot
函数,执行标准化后的插槽函数,并将生成的 VNode 渲染到页面上。
3.2 优势:
- 灵活性: 支持多种类型的插槽内容(VNode、函数),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 可复用性: 将插槽内容标准化成函数,方便在不同的地方复用。
- 高性能: 延迟执行插槽函数,避免不必要的渲染,提高了性能。
- 作用域传递: 允许父组件将作用域数据传递给插槽,使得插槽内容可以访问到父组件的数据。
第四节:插槽进阶:作用域插槽的奥秘
作用域插槽允许子组件将数据传递给父组件,父组件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定制插槽内容的渲染。normalizeSlotFn
和 renderSlot
在作用域插槽的实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4.1 源码中的体现:
normalizeSlotFn
的scope
参数:normalizeSlotFn
接收一个scope
参数,这个参数就是传递给插槽的作用域数据。normalizeSlotFn
会将这个scope
传递给插槽函数,使得插槽函数可以访问到这些数据。renderSlot
的props
参数:renderSlot
接收一个props
参数,这个参数也是传递给插槽的作用域数据。renderSlot
会将这个props
作为参数传递给插槽函数,使得插槽内容可以访问到这些数据。
4.2 举个栗子:
<!-- MyList.vue -->
<template>
<ul>
<li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
<slot name="item" :item="item">{{ item.name }}</slot>
</li>
</ul>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data() {
return {
items: [
{ id: 1, name: 'Apple' },
{ id: 2, name: 'Banana' },
{ id: 3, name: 'Orange' }
]
};
}
});
</script>
<!-- App.vue -->
<template>
<MyList>
<template v-slot:item="slotProps">
<strong>{{ slotProps.item.name }}</strong> - {{ slotProps.item.id }}
</template>
</MyList>
</template>
在这个例子中,MyList
组件将 item
对象作为作用域数据传递给名为 "item" 的插槽。父组件可以使用 slotProps.item
来访问这些数据,并定制插槽内容的渲染。
4.3 总结:
作用域插槽通过 normalizeSlotFn
和 renderSlot
的配合,实现了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递数据的功能,使得插槽内容可以根据子组件的状态进行动态渲染。
第五节:总结与展望
今天我们深入剖析了 Vue 3 源码中 normalizeSlotFn
和 renderSlot
这两个关键函数,了解了它们如何处理插槽内容的渲染和作用域传递。这两个函数是 Vue 3 插槽机制的核心,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 Vue 3 的插槽功能,写出更加灵活、可复用的组件。
Vue 的插槽机制还在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新的特性和优化。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插槽机制,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