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各位!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源码里一个挺关键的函数,stop。 别看它名字简单,作用可不小,是Vue 3响应式系统里负责“止损”,精准清理副作用的利器。 咱们的讲座就围绕它展开,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在组件卸载的时候怎么发挥作用。
一、响应式系统的“副作用”是个啥?
在深入 stop 之前,先得搞清楚什么是“副作用”。 简单来说,在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里,副作用就是那些“依赖”于响应式数据,并且会在这些数据改变时自动执行的代码。
想想 computed 计算属性,或者 watch 监听器。它们都“依赖”着一些响应式数据,当这些数据变化时,它们内部的函数就会重新执行。 这就是副作用。
// 一个简单的响应式数据
const count = ref(0);
// 一个简单的副作用:每次 count 改变,都打印出来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count.value);
});
// 修改 count 的值
count.value++; // 这会触发副作用,打印 "Count is: 1"
effect 函数创建的就是一个副作用。 每次 count.value 改变,console.log 就会被执行。 这看起来很方便,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清理这些副作用,它们就会一直存在,占用资源,甚至引发内存泄漏。
二、stop 函数:副作用的“终结者”
stop 函数的作用,就是停止一个副作用的执行。 它会把副作用从所有依赖项的依赖列表中移除,这样,即使响应式数据改变,这个副作用也不会再被触发。
我们先来看一下 stop 函数的简化版源码(为了便于理解,略去了一些细节):
function stop(effect) {
if (effect.active) { // 只有 active 的 effect 才能被 stop
cleanupEffect(effect); // 清理副作用
effect.active = false; // 标记为 inactive,不再执行
}
}
function cleanupEffect(effect) {
const { deps } = effect; // deps 存储了所有依赖项
if (deps.length) {
for (let i = 0; i < deps.length; i++) {
deps[i].delete(effect); // 从每个依赖项的依赖列表中移除 effect
}
deps.length = 0; // 清空 deps 数组
}
}
这段代码做了两件事:
-
cleanupEffect(effect): 核心在于清理effect.deps,它存储了所有这个 effect 依赖的Set集合。 这个函数遍历effect依赖的所有Set,然后从每个Set中删除当前的effect。 这样,当响应式数据改变时,就不会再通知到这个effect了。 -
effect.active = false: 将effect标记为inactive。 即使响应式数据发生了改变,并且触发了依赖项的通知,这个effect也不会再执行。 这是一个额外的安全措施。
三、stop 的实际应用:一个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 stop 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组件,它会监听一个响应式数据,并且在组件卸载时停止监听。
<template>
<div>
Count: {{ count }}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onMounted, onUnmounted, effect, stop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let effectFn = null; // 用于存储 effect 函数
onMounted(() => {
// 创建一个副作用,监听 count 的变化
effectFn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count.value);
});
});
onUnmounted(() => {
// 在组件卸载时,停止副作用
stop(effectFn);
});
// 定时器,每秒增加 count 的值
setInterval(() => {
count.value++;
}, 1000);
return {
count,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onMounted 钩子函数创建了一个副作用,它会监听 count 的变化,并且在控制台打印出来。 onUnmounted 钩子函数则调用了 stop 函数,停止了这个副作用。
如果没有 stop 函数,当组件卸载后,这个副作用仍然会存在,并且会继续监听 count 的变化。 这会导致内存泄漏,因为组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的副作用还在运行。
四、深入 effect 函数:stop 的幕后功臣
要彻底理解 stop,我们还需要稍微了解一下 effect 函数的内部机制。 effect 函数不仅仅是创建副作用,它还负责建立响应式数据和副作用之间的依赖关系。
下面是一个简化版的 effect 函数:
let activeEffect = null; // 当前激活的 effect
function effect(fn) {
const effectFn = () => {
try {
activeEffect = effectFn; // 设置当前激活的 effect
return fn(); // 执行副作用函数
} finally {
activeEffect = null; // 清除当前激活的 effect
}
};
effectFn.deps = []; // 存储依赖项
effectFn.active = true; // 标记为 active
effectFn(); // 立即执行一次副作用
return effectFn;
}
这个 effect 函数做了以下几件事:
-
activeEffect: 使用一个全局变量activeEffect来记录当前正在执行的effect。 在副作用函数执行期间,activeEffect指向当前的effectFn。 -
effectFn.deps = []: 为每个effectFn创建一个deps数组,用于存储这个effect依赖的所有Set集合。 -
effectFn.active = true: 标记effectFn为active,表示它正在运行。 -
effectFn(): 立即执行一次副作用函数。
关键在于 activeEffect 变量。 当副作用函数执行时,如果它访问了任何响应式数据,那么这个响应式数据就会“记住”当前的 activeEffect。 具体来说,响应式数据的 get 拦截器会把当前的 activeEffect 添加到自己的依赖列表中。
五、响应式数据的 get 拦截器:依赖收集的关键
当访问一个响应式数据时,会触发它的 get 拦截器。 这个拦截器会把当前的 activeEffect 添加到这个响应式数据的依赖列表中。
// 假设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响应式对象 target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用于存储所有响应式对象的依赖关系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 // 只有在 activeEffect 存在时,才进行依赖收集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
}
trackEffects(dep);
}
}
function trackEffects(dep) {
dep.add(activeEffect); // 添加到 Set 中,自动去重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将 dep 添加到 effect 的 deps 数组中
}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
-
targetMap: 使用一个WeakMap来存储所有响应式对象的依赖关系。WeakMap的 key 是响应式对象,value 是一个Map。 -
depsMap:Map的 key 是响应式对象的属性,value 是一个Set。 -
dep:Set存储了所有依赖于这个属性的effect函数。 -
dep.add(activeEffect): 将当前的activeEffect添加到Set中。Set会自动去重,所以同一个effect不会被添加多次。 -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将dep添加到activeEffect的deps数组中。 这样,effect函数就知道自己依赖了哪些Set集合。
六、stop 与 unmounted 钩子:完美配合,防止内存泄漏
现在,我们再回到 stop 函数。 当组件卸载时,onUnmounted 钩子函数会调用 stop 函数,停止所有与组件相关的副作用。
stop 函数会遍历 effect.deps 数组,然后从每个 Set 中删除当前的 effect。 这样,当响应式数据改变时,就不会再通知到这个 effect 了。 同时,effect.active 会被设置为 false,防止 effect 再次执行。
如果没有 stop 函数,这些副作用会一直存在,占用资源,甚至引发内存泄漏。 stop 函数就像一个“清理工”,负责把这些“垃圾”清理干净。
七、stop 函数的优点:精准清理,避免误伤
stop 函数的优点在于它的精准性。 它只会停止与组件相关的副作用,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组件的副作用。
假设我们有两个组件,它们都依赖于同一个响应式数据。 当第一个组件卸载时,我们只想停止与第一个组件相关的副作用,而不想影响到第二个组件。
stop 函数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只会停止与当前 effect 相关的依赖关系。
八、总结:stop 函数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止损阀”
stop 函数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停止副作用的执行,防止内存泄漏,提高性能。
在组件卸载时,onUnmounted 钩子函数会调用 stop 函数,停止所有与组件相关的副作用。 这是一种良好的编程习惯,可以避免很多潜在的问题。
我们用一张表格来总结一下 stop 函数的关键点:
| 功能 | 描述 | 作用 |
|---|---|---|
| 停止副作用 | 从所有依赖项的依赖列表中移除副作用,并标记为 inactive。 | 防止内存泄漏,提高性能。 |
| 精准清理 | 只停止与当前组件相关的副作用,不会影响到其他组件。 | 保证系统的正确性。 |
unmounted 应用 |
在组件卸载时,onUnmounted 钩子函数会调用 stop 函数。 |
确保组件卸载后,相关的副作用也被清理干净。 |
| 依赖关系清理 | 遍历 effect.deps 数组,从每个 Set 中删除当前的 effect。 |
切断响应式数据与副作用之间的联系。 |
active 标记 |
将 effect.active 设置为 false。 |
防止 effect 再次执行。 |
总而言之,stop 函数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止损阀”,它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理解 stop 函数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并且写出更高效、更健壮的 Vue 应用。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对 stop 函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谢各位的参与! 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更多 Vue 3 源码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