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 Vue 3 源码中 `isProxy`, `isReactive`, `isRef` 等类型检查工具函数的实现,以及它们在框架内部的作用。

各位靓仔靓女,晚上好!我是今晚的讲师,咱们今晚聊聊 Vue 3 源码里那些“验明正身”的类型检查函数——isProxyisReactiveisRef,以及它们在框架内部扮演的重要角色。

咱们的目标是:搞明白这些函数是怎么实现的,以及 Vue 3 内部为什么需要它们。 保证咱们的讲座轻松愉快,就像唠家常一样。

开场白:谁是卧底?

想象一下,咱们在玩“谁是卧底”的游戏。每个玩家都拿到一张身份牌,可能是“平民”,也可能是“卧底”。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判断谁是卧底,也就是“验明正身”。

在 Vue 3 的世界里,isProxyisReactiveisRef 这些函数,就扮演着“验明正身”的角色。它们用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被代理过的(proxy)、是否是响应式的(reactive)、是否是 ref 对象。

第一幕:isProxy——揪出“代理人”

首先,咱们来看 isProxy 函数。它的作用是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被 reactivereadonly 创建的代理对象。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import { ReactiveFlags, toRaw } from './reactive';

export function isProxy(value: unknown): boolean {
  return isReactive(value) || isReadonly(value);
}

咦? isProxy 竟然是 isReactiveisReadonly 的组合。看来要搞清楚 isProxy,得先搞清楚 isReactiveisReadonly

先看 isReactive 的源码: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export function isReactive(value: unknown): boolean {
  if (!isObject(value)) {
    return false;
  }
  return !!(value as any)[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

isReactive 的逻辑很简单:

  1. 先判断是不是对象: 如果不是对象,那肯定不是响应式的,直接返回 false
  2. 再判断有没有 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属性: 如果有,说明是被 reactive 处理过的,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sReadonly的逻辑也类似: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export function isReadonly(value: unknown): boolean {
  if (!isObject(value)) {
    return false;
  }
  return !!(value as any)[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

区别在于它检查的是 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属性。

现在,咱们来扒一下 ReactiveFlags 是个什么东东: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export const enum ReactiveFlags {
  SKIP = '__v_skip',
  IS_REACTIVE = '__v_isReactive',
  IS_READONLY = '__v_isReadonly',
  IS_SHALLOW = '__v_isShallow',
  RAW = '__v_raw'
}

ReactiveFlags 是一个枚举类型,定义了一些常量字符串,用来作为对象的属性名。这些属性名以 __v_ 开头,表示 Vue 内部使用的属性,避免和用户的属性冲突。

现在,咱们可以总结一下 isProxy 的工作原理了:

  1. 判断传入的值是不是对象。
  2. 如果是对象,判断它有没有 __v_isReactive__v_isReadonly 属性。
  3. 如果两者都没有,则返回 false

那么,这些属性是在哪里被设置的呢?答案就在 reactivereadonly 函数里。简单来说,reactive 函数会给代理对象设置 __v_isReactive 属性,readonly 函数会给代理对象设置 __v_isReadonly 属性。

第二幕:isReactive——分辨“真假响应”

isReactive 函数的作用是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被 reactive 函数创建的响应式对象。

咱们前面已经看过 isReactive 的源码了,它主要是检查对象是否具有 __v_isReactive 属性。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export function isReactive(value: unknown): boolean {
  if (!isObject(value)) {
    return false;
  }
  return !!(value as any)[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

使用场景:

  • 组件内部: 在组件的 setup 函数中,我们可以使用 isReactive 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响应式的。
  • 插件开发: 在开发 Vue 插件时,我们可以使用 isReactive 来判断用户传入的数据是否是响应式的。

第三幕:isReadonly——识别“只读模式”

isReadonly 函数的作用是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被 readonly 函数创建的只读对象。

同样,咱们也看过isReadonly 的源码了,它主要是检查对象是否具有 __v_isReadonly 属性。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export function isReadonly(value: unknown): boolean {
  if (!isObject(value)) {
    return false;
  }
  return !!(value as any)[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

使用场景:

  • 数据保护: 我们可以使用 readonly 函数来创建只读对象,防止外部代码意外修改数据。然后用isReadonly来校验。
  • 状态管理: 在状态管理库中,我们可以使用 readonly 函数来保证状态的不可变性。

第四幕:isRef——认出“引用类型”

isRef 函数的作用是判断一个值是否是一个 ref 对象。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f.ts

import { Ref } from './ref';

export function isRef<T>(r: any): r is Ref<T> {
  return !!(r && r.__v_isRef === true);
}

isRef 函数的逻辑也很简单:

  1. 先判断是不是对象: 严格来说,这里判断的是 r 是否存在,并且 r 是否有 __v_isRef 属性,并且该属性的值是否为 true
  2. 判断有没有 __v_isRef 属性: 如果有,说明是 ref 对象,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类似于 reactivereadonlyref 函数也会给创建的 ref 对象设置 __v_isRef 属性。

使用场景:

  • 组件内部: 在组件的 setup 函数中,我们可以使用 isRef 来判断一个值是否是 ref 对象。
  • 自定义 Hook: 在自定义 Hook 中,我们可以使用 isRef 来判断返回值是否是 ref 对象。

第五幕:toRaw——扒掉“伪装”

toRaw 函数的作用是获取一个响应式对象或 ref 对象的原始值。也就是说,它可以“扒掉”代理对象的“伪装”,还原成最初的普通对象。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export function toRaw<T>(observed: T): T {
  const raw = observed && (observed as any)[ReactiveFlags.RAW];
  return raw ? raw : observed;
}

toRaw 函数的逻辑是:

  1. 判断对象有没有 __v_raw 属性: 如果有,说明是被代理过的对象,直接返回 __v_raw 属性的值,也就是原始值。
  2. 如果没有 __v_raw 属性: 说明不是被代理过的对象,直接返回原始值。

那么,__v_raw 属性是在哪里设置的呢?答案就在 reactivereadonly 函数里。简单来说,reactivereadonly 函数在创建代理对象时,会把原始对象保存到 __v_raw 属性里。

使用场景:

  • 性能优化: 在某些场景下,我们可能需要直接操作原始对象,避免触发响应式更新,从而提高性能。
  • 第三方库: 有些第三方库可能不兼容响应式对象,我们需要使用 toRaw 函数把响应式对象转换成普通对象。

总结:类型检查工具函数的作用

现在,咱们来总结一下 isProxyisReactiveisRef 这些类型检查工具函数在 Vue 3 内部的作用:

  • 类型安全: 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在运行时判断对象的类型,避免类型错误。
  • 逻辑判断: 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对象的类型来执行不同的逻辑。
  • 性能优化: toRaw 函数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操作原始对象,避免触发响应式更新,从而提高性能。

举例说明

咱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些函数的使用场景:

import { reactive, isReactive, ref, isRef, toRaw } from 'vue';

const obj = { name: '张三', age: 18 };
const reactiveObj = reactive(obj);
const nameRef = ref('李四');

console.log(isReactive(obj)); // false
console.log(isReactive(reactiveObj)); // true
console.log(isRef(obj)); // false
console.log(isRef(nameRef)); // true

const rawObj = toRaw(reactiveObj);
console.log(rawObj === obj); // tru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普通对象 obj,然后使用 reactive 函数把它转换成响应式对象 reactiveObj。接着,我们使用 ref 函数创建了一个 ref 对象 nameRef

然后,我们使用 isReactiveisRef 函数来判断对象的类型。可以看到,isReactive(obj) 返回 falseisReactive(reactiveObj) 返回 trueisRef(obj) 返回 falseisRef(nameRef) 返回 true

最后,我们使用 toRaw 函数把 reactiveObj 转换成原始对象 rawObj。可以看到,rawObj === obj 返回 true,说明 toRaw 函数成功地把响应式对象转换成了原始对象。

源码表格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函数的实现原理,咱们用一个表格来对比它们的源码:

函数 作用 源码核心逻辑 检查的属性 备注
isProxy 判断是否是被 reactivereadonly 代理过的对象 isReactive(value) || isReadonly(value) 无,调用 isReactiveisReadonly 实际上是检查是否是响应式或者只读的。
isReactive 判断是否是被 reactive 创建的响应式对象 !!(value as any)[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__v_isReactive) 如果对象有 __v_isReactive 属性,则认为是响应式对象。
isReadonly 判断是否是被 readonly 创建的只读对象 !!(value as any)[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__v_isReadonly) 如果对象有 __v_isReadonly 属性,则认为是只读对象。
isRef 判断是否是 ref 对象 !!(r && r.__v_isRef === true) __v_isRef 如果对象有 __v_isRef 属性,并且值为 true,则认为是 ref 对象。
toRaw 获取响应式对象或 ref 对象的原始值 observed && (observed as any)[ReactiveFlags.RAW] ReactiveFlags.RAW (__v_raw) 如果对象有 __v_raw 属性,则返回该属性的值,否则返回原始对象。用于获取被代理对象的原始值,避免触发响应式更新。

总结与思考

通过今天的讲座,咱们深入了解了 Vue 3 源码中 isProxyisReactiveisRef 等类型检查工具函数的实现原理和作用。这些函数虽然简单,但在 Vue 3 内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帮助我们判断对象的类型,执行不同的逻辑,提高性能,保证类型安全。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咱们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