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今天的“Vue Router 源码解剖”专场。 今天咱们聊点刺激的,扒一扒 Vue Router 里面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路由懒加载”。
开场白:懒加载,你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话说,前端工程师最怕啥? 怕页面卡顿,怕加载速度慢,怕用户体验不好。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神器之一,就是“懒加载”。 路由懒加载,更是懒加载家族中的明星成员。 它能让你的单页应用(SPA)不再臃肿,启动速度飞起,用户体验杠杠的。
但是,这玩意儿看似简单,背后的实现却藏着不少小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 Vue Router 是如何跟 Webpack 的 import()
眉来眼去的,又是如何把懒加载这事儿给办成的。
第一幕:懒加载的“前世今生”
啥叫懒加载? 简单来说,就是“用到的时候再加载”。 传统的 SPA 应用,会一次性把所有路由对应的组件都加载进来,不管你用户看不看得到,先塞到浏览器里再说。 这就好比你一口气买了十斤水果,结果只吃了一个苹果,剩下的都烂掉了,浪费啊!
懒加载的思路是: “别急,等用户真的要看这个页面了,我再去加载对应的组件”。 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需要啥买啥,绝不浪费。
第二幕:Webpack 的 import()
大法
要实现懒加载,离不开 Webpack 的 import()
大法。 传统的 import
是静态的,在编译时就会把模块加载进来。 而 import()
是动态的,它返回一个 Promise,只有在 Promise resolve 的时候,模块才会被加载。
举个例子:
// 传统 import (静态)
import MyComponent from './MyComponent.vue';
// 动态 import (懒加载)
const MyComponentPromise = () => import('./MyComponent.vue');
MyComponentPromise().then(module => {
// module.default 就是 MyComponent 组件
const MyComponent = module.default;
// 可以使用 MyComponent 了
});
看到了吗? import('./MyComponent.vue')
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当这个 Promise resolve 的时候,我们才能拿到真正的 MyComponent
组件。
第三幕:Vue Router 的 “懒” 模式
Vue Router 为了支持懒加载,允许你在路由配置中使用一个函数来返回你的组件。 这个函数,就是懒加载的入口。
const routes = [
{
path: '/home',
component: () => import('./views/Home.vue') // 懒加载 Home 组件
},
{
path: '/about',
component: () => import('./views/About.vue') // 懒加载 About 组件
}
];
注意看 component
字段, 它现在不是直接指定一个组件,而是一个函数。 这个函数返回 import('./views/Home.vue')
,也就是一个 Promise。
第四幕:源码解剖:Vue Router 如何处理 Promise
Vue Router 内部是如何处理这个 Promise 的呢? 让我们扒开源码,看看它的“小心机”。
(以下源码分析基于 Vue Router 3.x 版本,不同版本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在 Vue Router 的 createRoute
函数中(负责创建路由记录),会处理 component
选项。 如果 component
是一个函数,Vue Router 会认为这是一个异步组件。
// src/util/route.js
export function createRoute (
record: ?RouteRecord,
location: Route,
redirectedFrom?: ?Route,
router?: VueRouter
): Route {
// ...
const route: Route = {
path: location.path,
// ...
}
if (record) {
// ...
route.matched = formatMatch(record)
}
return route
}
关键在于 resolveAsyncComponents
函数,它负责解析异步组件。
// src/util/async-component.js
export function resolveAsyncComponents (matched: Array<RouteRecord>): Function {
return (to, from, next) => {
let hasAsync = false
let pending = 0
const error = null
flatMapComponents(matched, (def, i, match, key) => {
if (typeof def === 'function' && def.cid === undefined) {
hasAsync = true
pending++
const resolve = once(resolvedDef => {
// resolve 了,赶紧替换掉原来的函数
match.components[key] = resolvedDef
pending--
if (pending <= 0) {
next()
}
})
const reject = once(reason => {
// 出错了,赶紧报错
// ... error handling
})
let res
try {
res = def(resolve, reject) // 执行 import() 返回 Promise
} catch (e) {
reject(e)
}
if (res) {
if (typeof res.then === 'function') {
res.then(resolve, reject)
} else {
// new syntax in Vue 2.3
const comp = res.component
if (comp && typeof comp.then === 'function') {
comp.then(resolve, reject)
}
}
}
}
})
if (!hasAsync) {
next()
}
}
}
这段代码的核心逻辑是:
- 遍历
matched
数组:matched
数组包含了当前路由匹配到的所有路由记录。 - flatMapComponents: 遍历每个路由记录的
components
对象,找到那些类型为function
并且cid
属性为undefined
的组件(这些就是异步组件)。 - 执行
def(resolve, reject)
:def
就是我们定义的那个返回import()
的函数。 执行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 Promise。 - 处理 Promise: 如果 Promise resolve 了,就调用
resolve
函数,把异步组件替换成真正的组件。 如果 Promise reject 了,就调用reject
函数,进行错误处理。 - next() 调用时机: 只有当所有异步组件都 resolve 完成后,才会调用
next()
函数,允许路由继续进行。
重点解读:
def(resolve, reject)
: 这行代码非常关键,它执行了我们定义的那个返回import()
的函数。 Webpack 会根据import()
的路径,生成一个 chunk,并开始异步加载这个 chunk。resolve
函数: 当 Webpack 加载完 chunk 并执行完模块代码后,会将模块的导出值传递给resolve
函数。 Vue Router 在resolve
函数中,会将这个模块的导出值(也就是我们的组件)替换掉原来的函数。next()
调用时机: Vue Router 会维护一个pending
计数器,记录当前有多少个异步组件正在加载。 只有当pending
计数器减为 0 时,才会调用next()
函数,允许路由继续进行。
第五幕:Webpack 如何“分割”代码
当我们使用 import()
的时候,Webpack 会把对应的模块打包成一个独立的 chunk。 这个 chunk 会被异步加载,从而实现懒加载。
Webpack 的代码分割策略有很多种,但使用 import()
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
第六幕:懒加载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
- 提升首屏加载速度: 只加载当前路由需要的组件,减少了初始加载的代码量。
- 减少资源浪费: 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加载组件,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优化用户体验: 减少了页面卡顿,提升了用户体验。
注意事项:
- 合理规划路由: 需要仔细规划你的路由结构,确保懒加载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 错误处理: 需要处理异步加载失败的情况,给用户友好的提示。
- Loading 状态: 可以在异步加载组件时,显示一个 Loading 状态,让用户知道正在加载。
- SEO 问题: 懒加载可能会影响 SEO,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使用服务端渲染)。
第七幕:实战演练:手写一个简单的懒加载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来手写一个简单的懒加载示例:
<template>
<div>
<button @click="loadComponent">加载组件</button>
<component :is="dynamicComponent" />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dynamicComponent: null
};
},
methods: {
async loadComponent() {
const module = await import('./MyComponent.vue');
this.dynamicComponent = module.default;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 import()
异步加载 MyComponent.vue
组件,然后将组件赋值给 dynamicComponent
,最后使用 <component :is="dynamicComponent" />
动态渲染组件。
第八幕:表格总结:懒加载的 “葵花宝典”
概念 | 描述 |
---|---|
懒加载 | 指的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加载资源,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所有资源。 |
import() |
Webpack 提供的动态导入语法,返回一个 Promise,用于异步加载模块。 |
Vue Router | Vue.js 官方提供的路由管理器,支持懒加载。 |
异步组件 | 指的是使用函数来返回组件的路由配置,这个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Promise resolve 的时候,组件才会被加载。 |
Webpack Chunk | 指的是 Webpack 打包后的代码块,每个 chunk 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模块。 使用 import() 会将对应的模块打包成一个独立的 chunk。 |
优势 | 提升首屏加载速度,减少资源浪费,优化用户体验。 |
注意事项 | 合理规划路由,处理错误,显示 Loading 状态,解决 SEO 问题。 |
结尾:懒加载,你的前端之路必备技能!
好了,今天的“Vue Router 源码解剖”专场就到这里了。 相信大家对 Vue Router 的路由懒加载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懒加载,是每一个前端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它可以让你的应用更加高效、更加流畅、更加用户友好。
记住,懒加载不是万能的,合理使用才是王道!
谢谢大家!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