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 Vue 3 编译器如何处理 “ 中的动态属性和事件,并将其转换为渲染函数中的 VNode props。

各位靓仔靓女,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编译器这玩意儿,看看它怎么把 <template> 里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动态属性和事件,“嗖”的一下变成渲染函数里的 VNode props。保证你听完之后,感觉自己也能手撸一个 Vue 编译器出来!(当然,只是感觉…)

一、开胃小菜:VNode 是个啥?

在深入之前,先来回顾一下 VNode 的概念。VNode,全称 Virtual Node,也就是虚拟节点。Vue 3 渲染的核心就是把模板编译成 VNode,然后通过 diff 算法高效地更新 DOM。你可以把 VNode 想象成一个轻量级的 JavaScript 对象,它描述了页面上的一个 DOM 元素,包含以下重要信息:

  • type: 节点类型,比如 divspan、组件等。
  • props: 节点属性,比如 classstyle、事件监听器等。
  • children: 子节点,一个 VNode 数组。

举个例子,下面这段模板:

<template>
  <div class="container" :style="{ color: textColor }" @click="handleClick">
    <span>{{ message }}</spa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message = ref('Hello Vue 3!');
    const textColor = ref('red');

    const handleClick = () => {
      alert('Clicked!');
    };

    return {
      message,
      textColor,
      handleClick,
    };
  },
};
</script>

会被 Vue 3 编译器转换成类似这样的 VNode 结构(简化版):

{
  type: 'div',
  props: {
    class: 'container',
    style: { color: /* textColor 的响应式引用 */ },
    onClick: /* handleClick 函数 */,
  },
  children: [
    {
      type: 'span',
      props: null,
      children: 'Hello Vue 3!', // message 的响应式引用
    },
  ],
}

注意,textColormessage 都是响应式引用,handleClick 是一个函数。Vue 3 的响应式系统会跟踪这些引用,并在数据变化时自动更新 VNode,从而更新 DOM。

二、正餐:动态属性的编译过程

现在,咱们来 focus on 动态属性,看看 Vue 3 编译器是如何处理它们,并将其塞进 VNode 的 props 里的。

Vue 3 编译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解析 (Parsing): 将模板字符串解析成抽象语法树 (AST)。AST 是一种树状结构,用于表示代码的语法结构。

  2. 转换 (Transformation): 遍历 AST,对节点进行转换和优化。这一步是核心,包括处理动态属性和事件。

  3. 代码生成 (Code Generation): 将转换后的 AST 生成渲染函数代码。

我们主要关注转换阶段,也就是 Transformation

2.1 解析阶段:构建 AST

首先,编译器会把模板解析成 AST。对于动态属性,AST 节点会包含以下信息:

  • type: 节点类型,比如 Element (元素节点)。
  • tag: 元素标签名,比如 div
  • props: 属性数组,每个属性包含:
    • type: 属性类型,比如 Attribute (静态属性) 或 Directive (指令,包括动态属性和事件)。
    • name: 属性名,比如 classstyle
    • value: 属性值,如果是动态属性,则是一个表达式。

拿上面的例子来说,<div class="container" :style="{ color: textColor }" @click="handleClick"> 会被解析成一个 AST 节点,其中 styleclick 会被识别为指令。

2.2 转换阶段:处理动态属性

接下来,转换阶段会遍历 AST,处理这些指令。Vue 3 使用一套插件机制来处理不同的指令。

  • v-bind 处理 (动态属性):

    当遇到 v-bind 指令(简写为 :)时,编译器会:

    1. 提取表达式: 从指令的 value 提取表达式。比如 :style="{ color: textColor }",提取出 { color: textColor }

    2. 生成 props: 将表达式生成对应的 VNode props。这里会涉及到一些优化:

      • 静态提升 (Static Hoisting): 如果表达式是静态的(不包含任何响应式引用),则会将其提升到渲染函数外部,避免每次渲染都重新计算。比如 :class="'static-class'"

      • 缓存 (Caching): 对于某些类型的动态属性,比如 styleclass,Vue 3 会使用缓存来避免重复计算。

    3. 绑定响应式引用: 如果表达式包含响应式引用,编译器会生成代码,在渲染函数中读取这些引用的值,并将其绑定到 VNode props。

    举个例子,对于 :style="{ color: textColor }",编译器可能会生成类似这样的代码:

    // 假设 textColor 是一个 ref
    const _hoisted_1 = { color: textColor.value }; // 简化,实际会更复杂
    
    render() {
      return h('div', { style: _hoisted_1 }, ...);
    }

    或者,如果编译器判断 textColor 可能会变化,则会生成动态计算的代码:

    render() {
      return h('div', { style: { color: textColor.value } }, ...);
    }
  • v-on 处理 (事件监听器):

    当遇到 v-on 指令(简写为 @)时,编译器会:

    1. 提取事件名和处理函数: 从指令的 name 提取事件名,从 value 提取处理函数。比如 @click="handleClick",提取出 clickhandleClick

    2. 生成事件监听器: 将处理函数生成对应的 VNode props。这里也会涉及到一些优化:

      • 内联事件处理函数 (Inline Event Handlers): 如果处理函数比较简单,编译器可能会将其内联到渲染函数中,避免额外的函数调用。

      • 缓存事件处理函数 (Cached Event Handlers): 对于某些事件,比如 clickinput,Vue 3 会使用缓存来避免重复创建事件监听器。

    3. 绑定事件处理函数: 编译器会生成代码,将事件处理函数绑定到 VNode props,并将其传递给 DOM 元素。

    举个例子,对于 @click="handleClick",编译器可能会生成类似这样的代码:

    render() {
      return h('div', { onClick: handleClick }, ...);
    }

    或者,如果需要传递事件对象 $event,则会生成类似这样的代码:

    render() {
      return h('div', { onClick: ($event) => handleClick($event) }, ...);
    }

2.3 代码生成阶段:生成渲染函数

最后,代码生成阶段会将转换后的 AST 生成渲染函数代码。渲染函数会接收组件的数据,并返回一个 VNode 树。这个 VNode 树会被 Vue 3 的渲染器用来更新 DOM。

三、深入细节:一些更高级的特性

除了基本的动态属性和事件,Vue 3 编译器还支持一些更高级的特性,比如:

  • 动态指令参数: 可以使用表达式作为指令的参数。比如 <div :[dynamicAttribute]="value">。编译器会生成代码,在运行时计算动态属性名,并将其绑定到 VNode props。

  • 修饰符 (Modifiers): 可以使用修饰符来改变指令的行为。比如 @click.stop="handleClick" 可以阻止事件冒泡。编译器会根据修饰符生成不同的事件监听器代码。

  • 自定义指令 (Custom Directives): Vue 3 允许你定义自己的指令,并将其应用到 DOM 元素上。编译器会调用自定义指令的钩子函数,并在 VNode props 中传递指令的相关信息。

四、总结:Vue 3 编译器的工作流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 Vue 3 编译器的工作流程,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

| 阶段 | 输入 | 处理过程
五、总结:Vue3中的一些关键点

  • Proxy代替了Object.defineProperty(),性能更好,尤其是在大型对象上。
  • 响应式系统和调度器深度集成
  • Fragment, Teleport 和 Suspense 可以更好地组织代码。
  • Composition API 提供了更灵活的组织代码的方式

五、再来点彩蛋:手写一个简单的响应式系统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手写一个简单的响应式系统,让你更深入地理解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原理。

function reactive(obj) {
  return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track(target, key); // 收集依赖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trigger(target, key); // 触发更新
      return result;
    },
  });
}

let activeEffect = null;

function effect(fn) {
  activeEffect = fn;
  fn(); // 立即执行一次,收集依赖
  activeEffect = null;
}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deps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s);
    }

    deps.add(activeEffect);
  }
}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return;
  }

  cons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deps.forEach((effect) => {
      effect();
    });
  }
}

// 使用示例
const data = reactive({ count: 0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data.count);
});

data.count++; // 触发更新,控制台输出 "Count: 1"

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概念:

  • reactive(): 将一个普通对象转换成响应式对象,使用 Proxy 拦截对象的读取和设置操作。
  • effect(): 注册一个副作用函数,当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会自动执行这个函数。
  • track(): 收集依赖,将副作用函数和响应式数据关联起来。
  • trigger(): 触发更新,执行所有依赖于该数据的副作用函数。

当然,真正的 Vue 3 响应式系统要复杂得多,包含更多的优化和特性,比如计算属性、watch 等。

六、总结

好了,今天的 Vue 3 编译器之旅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这次深入的剖析,你对 Vue 3 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 VNode 和响应式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记住,理解了原理,才能更好地使用框架,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框架!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