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WordPress数据库诊所”。我是今天的“主刀医生”——老码农。今天要给大家解剖的是WordPress里一个非常关键,但又经常被忽视的函数:dbDelta()
。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WordPress用来升级数据库结构的利器。它能自动检测数据库表结构的变化,然后生成并执行相应的ALTER TABLE
语句,让你的数据库始终保持最新状态。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
不过,别被它唬住了。它的核心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正则表达式狂魔”加上一些简单的逻辑判断。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它的源码,看看它是如何“玩转”正则表达式,将CREATE TABLE
语句变成ALTER TABLE
语句的。
第一步:认识“病患”——CREATE TABLE
语句
首先,我们要了解dbDelta()
要处理的对象,也就是CREATE TABLE
语句。一个标准的CREATE TABLE
语句看起来大概是这样的:
CREATE TABLE wp_options (
option_id bigint(2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option_name varchar(191) NOT NULL default '',
option_value longtext NOT NULL,
autoload varchar(20) NOT NULL default 'yes',
PRIMARY KEY (option_id),
UNIQUE KEY option_name (option_nam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unicode_520_ci;
这个语句定义了一个名为wp_options
的表,包含了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索引等等信息。dbDelta()
的任务,就是解析这个语句,提取出这些信息,然后与现有的数据库表结构进行比较,最终生成ALTER TABLE
语句。
第二步:祭出神器——正则表达式
dbDelta()
的核心就是使用正则表达式来解析CREATE TABLE
语句。它定义了一系列正则表达式,用于匹配不同的语法元素,例如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索引等等。
// 摘自wp-admin/includes/upgrade.php,简化版
function dbDelta( $queries, $execute = true ) {
global $wpdb;
$queries = trim( $queries );
if ( empty( $queries ) ) {
return;
}
$queries = preg_split( '/[rn]+/', $queries );
$cqueries = array();
foreach ( $queries as $query ) {
$query = trim( $query );
if ( empty( $query ) ) {
continue;
}
// Capture CREATE TABLE statements.
if ( ! preg_match( '/CREATE TABLEs+(if not existss+)?`?([^`]*)`?s*((.*))s*(.*)/is', $query, $matches ) ) {
continue;
}
$cqueries[] = $query;
$table = $matches[2];
$tablefields = trim( $matches[3] );
$after_table = trim( $matches[4] );
// Extract field definitions.
$field_queries = preg_split( '/,s*/', $tablefields );
$index_queries = array();
$fields = array();
foreach ( $field_queries as $field_query ) {
$field_query = trim( $field_query );
// Capture PRIMARY KEY and UNIQUE KEY definitions.
if ( preg_match( '/PRIMARY KEYs+((.*))/i', $field_query, $key_match ) ||
preg_match( '/UNIQUE KEYs+`?([^`]*)`?s+((.*))/i', $field_query, $key_match ) ||
preg_match( '/KEYs+`?([^`]*)`?s+((.*))/i', $field_query, $key_match ) ) {
$index_queries[] = $field_query;
} else {
// Capture field definitions.
if ( preg_match( '/`?([^`]*)`?s+([^s]*)s*(.*)/i', $field_query, $field_match ) ) {
$fields[ $field_match[1] ] = array(
'type' => $field_match[2],
'attributes' => $field_match[3]
);
}
}
}
// 获取当前数据库表结构
$existing_table = $wpdb->get_results( "DESCRIBE `$table`;" );
if ( empty($existing_table) ) {
// 表不存在,直接创建
$wpdb->query($query);
} else {
// 表存在,进行比较
$alter_queries = array();
$existing_fields = array();
foreach ( $existing_table as $field ) {
$existing_fields[ $field->Field ] = $field;
}
// 检查字段是否需要添加或修改
foreach ( $fields as $field_name => $field_definition ) {
if ( ! isset( $existing_fields[ $field_name ] ) ) {
// 字段不存在,添加字段
$alter_queries[] = "ADD COLUMN `$field_name` " . $field_definition['type'] . " " . $field_definition['attributes'];
} else {
// 字段存在,检查是否需要修改
$existing_field = $existing_fields[ $field_name ];
$existing_type = strtoupper($existing_field->Type); // 转换为大写以便比较
$new_type = strtoupper($field_definition['type']); // 转换为大写以便比较
if ( $existing_type != $new_type ) {
$alter_queries[] = "MODIFY COLUMN `$field_name` " . $field_definition['type'] . " " . $field_definition['attributes'];
}
}
}
// 执行 ALTER TABLE 语句
if ( ! empty( $alter_queries ) ) {
$alter_table_query = "ALTER TABLE `$table` " . implode( ', ', $alter_queries );
$wpdb->query( $alter_table_query );
}
}
}
}
让我们逐个分析一下这些正则表达式:
-
*
/CREATE TABLEs+(if not existss+)?
?([^`])`?s((.))s(.)/is**: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正则表达式,用于匹配整个
CREATE TABLE`语句。CREATE TABLEs+
: 匹配CREATE TABLE
关键字,以及后面的一个或多个空格。(if not existss+)?
: 匹配可选的IF NOT EXISTS
子句,用于判断表是否已经存在。- `?([^`])`?s`: 匹配表名,表名可以用反引号括起来,也可以不括。
((.*))s*
: 匹配括号内的字段定义,也就是CREATE TABLE
语句中最重要的部分。(.*)
: 匹配括号后的其他内容,例如ENGINE
、DEFAULT CHARSET
等。/is
:i
表示忽略大小写,s
表示.
可以匹配换行符。
-
*`/PRIMARY KEYs+((.))/i`**: 匹配主键定义。
PRIMARY KEYs+(
: 匹配PRIMARY KEY
关键字和左括号。(.*)
: 匹配括号内的字段列表。)/i
: 匹配右括号,i
表示忽略大小写。
-
/UNIQUE KEYs+
?([^`])`?s+((.))/i`: 匹配唯一索引定义。UNIQUE KEYs+
: 匹配UNIQUE KEY
关键字和空格。- `?([^`]*)`?s+`: 匹配索引名,索引名可以用反引号括起来,也可以不括。
((.*))/i
: 匹配括号内的字段列表。
-
/KEYs+
?([^`])`?s+((.))/i`: 匹配普通索引定义。KEYs+
: 匹配KEY
关键字和空格。- `?([^`]*)`?s+`: 匹配索引名,索引名可以用反引号括起来,也可以不括。
((.*))/i
: 匹配括号内的字段列表。
-
/
?([^`])`?s+([^s])s(.)/i`: 匹配字段定义。- `?([^`]*)`?s+`: 匹配字段名,字段名可以用反引号括起来,也可以不括。
([^s]*)s*
: 匹配数据类型。(.*)
: 匹配字段属性,例如NOT NULL
、DEFAULT
等。
这些正则表达式就像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将CREATE TABLE
语句切割成一个个小的片段,方便dbDelta()
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三步:数据库“体检”——获取现有表结构
在解析了CREATE TABLE
语句之后,dbDelta()
需要获取现有的数据库表结构,才能进行比较。它使用DESCRIBE
语句来获取表的字段信息。
$existing_table = $wpdb->get_results( "DESCRIBE `$table`;" );
DESCRIBE
语句会返回一个包含表字段信息的数组,例如字段名、数据类型、是否允许为空、主键等等。
第四步:对比“病情”——生成ALTER TABLE
语句
有了CREATE TABLE
语句的解析结果和现有的数据库表结构,dbDelta()
就可以开始进行比较,生成ALTER TABLE
语句了。
它主要会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
- 表是否存在: 如果表不存在,直接执行
CREATE TABLE
语句创建表。 - 字段是否存在: 如果字段不存在,使用
ALTER TABLE ADD COLUMN
语句添加字段。 - 字段类型是否一致: 如果字段类型不一致,使用
ALTER TABLE MODIFY COLUMN
语句修改字段类型。 - 索引是否存在: (简化版的代码里没体现,但实际
dbDelta
会检查索引) 如果索引不存在,使用ALTER TABLE ADD INDEX
语句添加索引。 - 索引定义是否一致: (简化版的代码里没体现,但实际
dbDelta
会检查索引) 如果索引定义不一致,使用ALTER TABLE DROP INDEX
和ALTER TABLE ADD INDEX
语句更新索引。
// 检查字段是否需要添加或修改
foreach ( $fields as $field_name => $field_definition ) {
if ( ! isset( $existing_fields[ $field_name ] ) ) {
// 字段不存在,添加字段
$alter_queries[] = "ADD COLUMN `$field_name` " . $field_definition['type'] . " " . $field_definition['attributes'];
} else {
// 字段存在,检查是否需要修改
$existing_field = $existing_fields[ $field_name ];
$existing_type = strtoupper($existing_field->Type); // 转换为大写以便比较
$new_type = strtoupper($field_definition['type']); // 转换为大写以便比较
if ( $existing_type != $new_type ) {
$alter_queries[] = "MODIFY COLUMN `$field_name` " . $field_definition['type'] . " " . $field_definition['attributes'];
}
}
}
// 执行 ALTER TABLE 语句
if ( ! empty( $alter_queries ) ) {
$alter_table_query = "ALTER TABLE `$table` " . implode( ', ', $alter_queries );
$wpdb->query( $alter_table_query );
}
举个栗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wp_test
的表,初始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wp_test (
id bigint(2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unicode_520_ci;
现在,我们需要添加一个email
字段,并将name
字段的长度修改为500。我们可以这样写CREATE TABLE
语句:
CREATE TABLE wp_test (
id bigint(2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0) NOT NULL default '',
email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unicode_520_ci;
当dbDelta()
执行这个CREATE TABLE
语句时,它会检测到email
字段不存在,因此会生成ALTER TABLE ADD COLUMN
语句来添加这个字段。同时,它会检测到name
字段的长度不一致,因此会生成ALTER TABLE MODIFY COLUMN
语句来修改字段长度。最终,dbDelta()
会执行以下ALTER TABLE
语句:
ALTER TABLE wp_test ADD COLUMN `email`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 MODIFY COLUMN `name` varchar(500) NOT NULL default '';
第五步:注意事项
dbDelta()
只处理CREATE TABLE
语句: 它不会处理DROP TABLE
、RENAME TABLE
等语句。- 正则表达式是关键:
dbDelta()
的解析能力取决于正则表达式的准确性。如果正则表达式写错了,可能会导致解析失败或者生成错误的ALTER TABLE
语句。 - 字段类型比较需要注意:
dbDelta()
在比较字段类型时,会忽略大小写。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数据类型,例如TEXT
、BLOB
等,可能需要进行更细致的比较。 - 索引处理比较复杂: 索引的处理涉及到索引名、索引类型、索引字段等等,比较复杂。
dbDelta()
的索引处理逻辑也比较复杂,需要仔细分析。 - 不要滥用
dbDelta()
: 每次插件或主题升级都运行dbDelta()
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数据库操作,影响性能。应该只在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时才运行dbDelta()
。
总结
dbDelta()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升级工具,它通过正则表达式解析CREATE TABLE
语句,然后与现有的数据库表结构进行比较,最终生成ALTER TABLE
语句。虽然它的核心原理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对正则表达式和数据库结构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正确使用。
表格总结
步骤 | 描述 | 使用技术 |
---|---|---|
1. 识别病患 | 识别并获取 CREATE TABLE 语句。 |
SQL |
2. 祭出神器 | 使用正则表达式解析 CREATE TABLE 语句,提取表名、字段、索引等信息。 |
正则表达式 |
3. 数据库体检 | 获取现有数据库表结构。 | DESCRIBE SQL语句 |
4. 对比病情 | 对比 CREATE TABLE 语句和现有表结构,生成 ALTER TABLE 语句。 |
SQL, PHP逻辑判断 |
5. 执行手术 | 执行 ALTER TABLE 语句,升级数据库结构。 |
SQL |
希望今天的“数据库诊所”能让你对dbDelta()
有更深入的了解。记住,正则表达式是它的灵魂,细致的比较是它的心脏。只有掌握了这些,你才能更好地驾驭这个强大的工具,让你的WordPress数据库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老码农会尽力解答。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