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晚上好!我是老码,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 WordPress 多站点模式下 get_site_url()
函数源码的深度剖析。这玩意儿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尤其是多站点环境下,URL 的生成可不是随便拼接一下就能搞定的。咱们今天就一层一层扒开它的代码,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玩的。
开场白:URL,网站的身份证
想象一下,URL 就像是网站的身份证,告诉浏览器:“嘿,你要找的东西在这里!” 在单站点模式下,生成 URL 还算简单,但在多站点模式下,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你需要区分不同的站点,确保每个站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证”。 get_site_url()
函数就是负责生成这个“身份证”的关键人物。
第一幕:单站点模式下的 get_site_url()
咱们先从最简单的场景开始,看看单站点模式下 get_site_url()
是怎么工作的。
function get_site_url( $blog_id = null, $path = '', $scheme = null ) {
global $current_site;
if ( empty( $blog_id ) ) {
$blog_id = get_current_blog_id();
}
$s = is_ssl() ? 'https' : 'http';
if ( isset( $scheme ) && in_array( $scheme, array( 'http', 'https', 'relative' ), true ) ) {
$s = $scheme;
}
if ( is_multisite() && ( ! isset( $current_site ) || ! is_object( $current_site ) ) ) {
ms_load_current_site_and_network();
}
if ( is_multisite() && ms_is_switched() ) {
restore_current_blog();
}
if ( is_multisite() && ( $blog_id != get_current_blog_id() ) ) {
switch_to_blog( $blog_id );
$url = get_option( 'siteurl' );
restore_current_blog();
} else {
$url = get_option( 'siteurl' );
}
if ( 'relative' === $s ) {
$url = wp_make_link_relative( $url );
} else {
$url = set_url_scheme( $url, $s );
}
$url = rtrim( $url, '/' );
if ( ! empty( $path ) && is_string( $path ) ) {
$url .= '/' . ltrim( $path, '/' );
}
return apply_filters( 'site_url', $url, $path, $scheme, $blog_id );
}
代码解读:
-
参数:
$blog_id
: 站点 ID,默认为当前站点 ID。$path
: 要附加到 URL 的路径。$scheme
: URL 协议 (http, https, relative)。
-
获取当前站点 ID: 如果没有提供
$blog_id
,就使用get_current_blog_id()
获取当前站点的 ID。 -
确定协议: 使用
is_ssl()
判断是否是 HTTPS,或者使用提供的$scheme
参数。 -
获取
siteurl
选项: 通过get_option( 'siteurl' )
获取数据库中存储的站点 URL。这是关键,单站点模式下,站点 URL 就存在这个选项里。 -
处理相对 URL: 如果
$scheme
是 ‘relative’,则使用wp_make_link_relative()
将 URL 转换为相对 URL。 -
设置 URL 协议: 使用
set_url_scheme()
设置 URL 的协议。 -
添加路径: 如果提供了
$path
,则将其添加到 URL 的末尾。 -
过滤: 使用
apply_filters( 'site_url', $url, $path, $scheme, $blog_id )
提供一个钩子,允许开发者修改最终的 URL。
重点: 在单站点模式下,get_site_url()
主要依赖于 get_option( 'siteurl' )
来获取站点 URL。
第二幕:多站点模式下的 get_site_url()
的挑战
多站点模式下,一个 WordPress 安装可以运行多个站点,每个站点都有自己的数据库表和设置。这意味着 get_option( 'siteurl' )
不再能直接满足需求,因为它只能存储一个站点的 URL。
那么,多站点模式下的 get_site_url()
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代码剖析:多站点模式的玄机
让我们再次回到 get_site_url()
的源码,这次重点关注多站点相关的逻辑。
function get_site_url( $blog_id = null, $path = '', $scheme = null ) {
global $current_site;
if ( empty( $blog_id ) ) {
$blog_id = get_current_blog_id();
}
$s = is_ssl() ? 'https' : 'http';
if ( isset( $scheme ) && in_array( $scheme, array( 'http', 'https', 'relative' ), true ) ) {
$s = $scheme;
}
if ( is_multisite() && ( ! isset( $current_site ) || ! is_object( $current_site ) ) ) {
ms_load_current_site_and_network();
}
if ( is_multisite() && ms_is_switched() ) {
restore_current_blog();
}
if ( is_multisite() && ( $blog_id != get_current_blog_id() ) ) {
switch_to_blog( $blog_id );
$url = get_option( 'siteurl' );
restore_current_blog();
} else {
$url = get_option( 'siteurl' );
}
if ( 'relative' === $s ) {
$url = wp_make_link_relative( $url );
} else {
$url = set_url_scheme( $url, $s );
}
$url = rtrim( $url, '/' );
if ( ! empty( $path ) && is_string( $path ) ) {
$url .= '/' . ltrim( $path, '/' );
}
return apply_filters( 'site_url', $url, $path, $scheme, $blog_id );
}
关键代码段:
if ( is_multisite() && ( $blog_id != get_current_blog_id() ) ) {
switch_to_blog( $blog_id );
$url = get_option( 'siteurl' );
restore_current_blog();
} else {
$url = get_option( 'siteurl' );
}
这段代码做了什么?
is_multisite()
: 首先判断是否是多站点模式。$blog_id != get_current_blog_id()
: 判断要获取 URL 的站点 ID 是否与当前站点 ID 不同。switch_to_blog( $blog_id )
: 如果站点 ID 不同,则切换到目标站点。这个函数会临时修改全局状态,以便后续的get_option()
函数可以从目标站点的数据库表中获取选项。$url = get_option( 'siteurl' )
: 在切换到目标站点后,获取目标站点的siteurl
选项。restore_current_blog()
: 切换回原来的站点,恢复全局状态。
核心思想:
多站点模式下的 get_site_url()
通过临时切换站点的方式,从每个站点的数据库表中获取 siteurl
选项,从而生成对应站点的 URL。
案例分析:两种多站点模式
WordPress 多站点模式有两种主要类型:
- 子域名模式: 每个站点都有一个独立的子域名,例如
site1.example.com
,site2.example.com
。 - 子目录模式: 每个站点都在主域名下的一个子目录中,例如
example.com/site1
,example.com/site2
。
在子域名模式下,每个站点的 siteurl
选项通常包含完整的子域名。而在子目录模式下,siteurl
选项通常只包含主域名,然后 get_site_url()
函数会根据站点 ID 和配置,添加相应的子目录。
第三幕:ms_load_current_site_and_network()
的作用
在 get_site_url()
函数中,我们还看到这样一段代码:
if ( is_multisite() && ( ! isset( $current_site ) || ! is_object( $current_site ) ) ) {
ms_load_current_site_and_network();
}
这个 ms_load_current_site_and_network()
函数有什么作用呢?
它负责加载当前站点和网络的信息,并将它们存储在全局变量 $current_site
和 $current_network
中。这些信息包括站点 ID、域名、路径等。
为什么需要加载这些信息?
因为在多站点模式下,很多函数都需要访问这些信息才能正常工作。例如,get_current_blog_id()
函数就需要访问 $current_site
才能获取当前站点的 ID。
深入挖掘:switch_to_blog()
和 restore_current_blog()
switch_to_blog()
和 restore_current_blog()
这两个函数在多站点模式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临时切换站点,以便我们可以访问目标站点的数据库表和设置。
function switch_to_blog( $new_blog, $deprecated = '' ) {
global $wpdb, $current_blog, $blog_id, $switched, $table_prefix;
if ( $deprecated ) {
_deprecated_argument( __FUNCTION__, '3.5.0' );
}
$new_blog = (int) $new_blog;
if ( isset( $switched ) && $switched ) {
restore_current_blog();
}
$current_blog = $blog_id;
$blog_id = $new_blog;
$switched = true;
$details = get_blog_details( $new_blog );
if ( ! $details ) {
return false;
}
$wpdb->set_blog_id( $new_blog );
$table_prefix = $wpdb->get_blog_prefix( $new_blog );
do_action( 'switch_to_blog', $new_blog, $current_blog );
return true;
}
function restore_current_blog() {
global $wpdb, $current_blog, $blog_id, $switched, $table_prefix;
if ( ! isset( $switched ) || ! $switched ) {
return false;
}
$switched = false;
$wpdb->set_blog_id( $current_blog );
$table_prefix = $wpdb->get_blog_prefix( $current_blog );
$blog_id = $current_blog;
unset( $current_blog );
do_action( 'restore_current_blog', $blog_id );
return true;
}
switch_to_blog()
的主要作用:
- 保存当前站点 ID: 将当前的
$blog_id
保存到$current_blog
中。 - 切换站点 ID: 将
$blog_id
设置为新的站点 ID。 - 更新数据库连接: 使用
$wpdb->set_blog_id()
更新数据库连接,以便后续的数据库查询可以访问目标站点的数据库表。 - 更新表前缀: 更新
$table_prefix
变量,以便后续的数据库查询可以使用目标站点的表前缀。 - 触发
switch_to_blog
钩子: 允许开发者在切换站点后执行自定义操作。
restore_current_blog()
的主要作用:
- 恢复站点 ID: 将
$blog_id
恢复为之前保存的$current_blog
。 - 更新数据库连接: 使用
$wpdb->set_blog_id()
恢复数据库连接到原始站点。 - 更新表前缀: 恢复
$table_prefix
变量到原始站点的表前缀。 - 触发
restore_current_blog
钩子: 允许开发者在恢复站点后执行自定义操作。
表格总结:get_site_url()
在不同模式下的行为
模式 | 主要依赖 | 如何获取站点 URL |
---|---|---|
单站点模式 | siteurl 选项 |
直接从数据库的 wp_options 表中读取 siteurl 选项。 |
多站点模式 | siteurl 选项 + 站点 ID |
1. 如果 $blog_id 与当前站点 ID 相同,则直接从当前站点的 wp_options 表中读取 siteurl 选项。 2. 如果 $blog_id 与当前站点 ID 不同,则先使用 switch_to_blog() 切换到目标站点,然后从目标站点的 wp_options 表中读取 siteurl 选项,最后使用 restore_current_blog() 切换回原始站点。 |
第四幕:安全与性能的考量
虽然 get_site_url()
函数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多站点环境下,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安全和性能问题。
- 安全: 确保用户没有权限访问其他站点的
siteurl
选项。 WordPress 核心代码已经做了很多安全措施,但开发者也需要注意避免在自定义代码中出现安全漏洞。 - 性能: 频繁地切换站点可能会影响性能。 尽量避免在循环中调用
get_site_url()
函数,可以考虑缓存结果或者使用其他更高效的方法。
第五幕:实战演练
假设我们有一个多站点 WordPress 安装,包含两个站点:
- 站点 ID 1:主站点,URL 为
example.com
。 - 站点 ID 2:子站点,URL 为
example.com/site2
。
现在,我们在主站点中需要获取子站点的 URL。
$site2_url = get_site_url( 2 ); // 获取站点 ID 为 2 的站点的 URL
echo $site2_url; // 输出:example.com/site2
在这个例子中,get_site_url( 2 )
函数会先切换到站点 ID 为 2 的站点,然后从该站点的 wp_options
表中读取 siteurl
选项,最后切换回主站点。
总结:get_site_url()
的精髓
get_site_url()
函数是 WordPress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它负责生成站点的 URL。在多站点模式下,它通过临时切换站点的方式,从每个站点的数据库表中获取 siteurl
选项,从而生成对应站点的 URL。理解 get_site_url()
的工作原理,对于开发多站点 WordPress 插件和主题至关重要。
彩蛋:一些小技巧
- 使用
home_url()
函数可以获取站点的首页 URL,它与get_site_url()
的区别在于,home_url()
返回的是首页 URL,而get_site_url()
返回的是站点 URL。 - 可以使用
network_site_url()
函数获取主站点的 URL,即使当前站点不是主站点。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对 WordPress 多站点模式下的 get_site_url()
函数有更深入的理解。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