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WordPress `_prime_post_caches()` 函数的源码:解释它如何预加载文章元数据和分类术语,以减少数据库查询。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WordPress源码解密”小课堂。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隐藏在幕后、默默提升WordPress性能的关键函数:_prime_post_caches()

想象一下,你正在经营一家繁忙的咖啡馆。每位顾客点单后,你都要跑到仓库里去取咖啡豆、牛奶、糖……效率简直低到爆炸!_prime_post_caches()就像是你的咖啡馆里的一个高级咖啡师,他提前把常用的材料(文章元数据、分类术语)准备好放在手边,这样顾客点单时就能立刻制作,大大缩短等待时间。

那么,这位“咖啡师”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让我们深入源码一探究竟。

1. _prime_post_caches() 的身世背景

_prime_post_caches()函数位于wp-includes/post.php文件中。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批量预加载("prime")文章的缓存,包括文章的元数据(meta data)和分类术语(terms)。 为什么要预加载?因为每次WordPress要显示一篇文章的时候,都需要从数据库中查询这些信息。如果每次都去数据库查询,那数据库的压力就太大了,网站速度也会慢下来。所以,WordPress使用了缓存机制,把常用的数据放到缓存里,下次需要的时候直接从缓存里取,速度快多了。

2. 源码剖析:一步一步走进 _prime_post_caches()

我们先来看一下_prime_post_caches()函数的基本结构:

function _prime_post_caches( $post_ids, $update_term_cache = true, $update_meta_cache = true ) {
    if ( empty( $post_ids ) ) {
        return;
    }

    $post_ids = array_map( 'intval', (array) $post_ids );
    $post_ids = array_unique( $post_ids );

    if ( $update_term_cache ) {
        _prime_post_terms_caches( $post_ids );
    }

    if ( $update_meta_cache ) {
        update_post_caches( $post_ids );
    }
}

代码解读:

  • 参数
    • $post_ids:一个包含文章ID的数组,告诉函数要预加载哪些文章的数据。必须是数组,而且数组里的值必须是整数。
    • $update_term_cache:一个布尔值,默认为true,表示是否更新文章的分类术语缓存。
    • $update_meta_cache:一个布尔值,默认为true,表示是否更新文章的元数据缓存。
  • 空数组检查:如果$post_ids为空,函数直接返回,避免不必要的处理。
  • 数据清洗
    • array_map( 'intval', (array) $post_ids ):确保$post_ids是一个数组,并且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整数。这是为了防止SQL注入等安全问题。
    • array_unique( $post_ids ):移除$post_ids数组中重复的ID,避免重复查询。
  • 更新分类术语缓存:如果$update_term_cachetrue,则调用_prime_post_terms_caches()函数更新文章的分类术语缓存。
  • 更新元数据缓存:如果$update_meta_cachetrue,则调用update_post_caches()函数更新文章的元数据缓存。

3. _prime_post_terms_caches():分类术语缓存的秘密

_prime_post_terms_caches()函数负责预加载文章的分类术语缓存。 让我们继续深入源码:

function _prime_post_terms_caches( $post_ids, $taxonomies = null ) {
    $post_ids = array_map( 'intval', (array) $post_ids );
    $post_ids = array_unique( $post_ids );

    $terms = get_the_terms( $post_ids, $taxonomies );

    if ( false === $terms || is_wp_error( $terms ) ) {
        return;
    }
}

代码解读:

  • 参数
    • $post_ids:一个包含文章ID的数组。
    • $taxonomies:一个可选参数,指定要预加载的分类法(taxonomy),例如categorypost_tag。如果为null,则加载所有分类法。
  • 数据清洗:同样对$post_ids进行数据清洗,确保其安全性和唯一性。
  • 获取分类术语:调用get_the_terms()函数获取指定文章ID和分类法的所有分类术语。
  • 错误处理:检查get_the_terms()函数的返回值,如果出现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分类术语),则直接返回。

get_the_terms() 函数的内部运作

get_the_terms()这个函数是获取文章相关联的terms的关键。它内部会先检查缓存,如果缓存中没有,才会去数据库查询。查询结果会存储在缓存中,以便下次使用。

function get_the_terms( $id = 0, $taxonomy = '' ) {
    global $wpdb;

    $id = (int) $id;

    $taxonomy = sanitize_key( $taxonomy );

    $cache = wp_cache_get( $id, $taxonomy . '_relationships' );
    if ( false !== $cache ) {
        return apply_filters( 'get_the_terms', $cache, $id, $taxonomy );
    }

    $terms = get_object_term_cache( $id, $taxonomy );

    if ( false === $terms ) {
        $terms = wp_get_object_terms( $id, $taxonomy );

        if ( ! is_wp_error( $terms ) ) {
            wp_cache_add( $id, $terms, $taxonomy . '_relationships' );
        }
    }

    return apply_filters( 'get_the_terms', $terms, $id, $taxonomy );
}

这段代码的核心逻辑:

  1. 缓存检查: 首先尝试从缓存中获取terms,使用的是wp_cache_get函数。缓存的key是 $taxonomy . '_relationships',这说明WordPress会为每种taxonomy单独缓存文章与其terms之间的关系。
  2. get_object_term_cache 检查: 如果缓存没有命中,则尝试使用 get_object_term_cache 获取terms。这个函数会从全局 $wp_object_cache 对象中查找缓存,提供更细粒度的缓存控制。
  3. 数据库查询: 如果缓存仍然没有命中,就调用 wp_get_object_terms 从数据库中查询terms。
  4. 缓存存储: 查询结果通过 wp_cache_add 函数添加到缓存中,以便下次快速访问。

4. update_post_caches():元数据缓存的大本营

update_post_caches()函数负责预加载文章的元数据缓存。 我们再来看看源码:

function update_post_caches( &$posts, $update_term_cache = true ) {
    if ( empty( $posts ) ) {
        return;
    }

    $post_ids = array();
    foreach ( (array) $posts as $post ) {
        if ( is_object( $post ) ) {
            $post_ids[] = $post->ID;
        } else {
            $post_ids[] = $post;
        }
    }

    $post_ids = array_map( 'intval', $post_ids );
    $post_ids = array_unique( $post_ids );

    if ( $update_term_cache ) {
        _prime_post_terms_caches( $post_ids );
    }

    update_post_meta_cache( $post_ids );
}

代码解读:

  • 参数
    • $posts:一个包含文章对象或文章ID的数组。
    • $update_term_cache:一个布尔值,默认为true,表示是否更新文章的分类术语缓存。这里再次调用了_prime_post_terms_caches(),确保分类术语缓存是最新的。
  • 空数组检查:如果$posts为空,函数直接返回。
  • 提取文章ID:遍历$posts数组,提取文章ID。如果数组中的元素是文章对象,则提取$post->ID;如果是文章ID,则直接使用。
  • 数据清洗:对$post_ids进行数据清洗,确保其安全性和唯一性。
  • 更新分类术语缓存:如果$update_term_cachetrue,则调用_prime_post_terms_caches()函数更新文章的分类术语缓存。
  • 更新元数据缓存:调用update_post_meta_cache()函数更新文章的元数据缓存。

update_post_meta_cache() 函数的深入分析

update_post_meta_cache() 是负责批量加载文章元数据的核心函数。让我们深入了解它的实现:

function update_post_meta_cache( $post_ids ) {
    global $wpdb, $wp_object_cache;

    $post_ids = array_map( 'intval', (array) $post_ids );
    $post_ids = array_unique( $post_ids );

    $non_cached_ids = array();
    foreach ( $post_ids as $post_id ) {
        if ( wp_cache_get( $post_id, 'post_meta' ) ) {
            continue;
        }

        $non_cached_ids[] = $post_id;
    }

    if ( empty( $non_cached_ids ) ) {
        return;
    }

    $id_list = implode( ',', $non_cached_ids );
    $sql = "SELECT post_id, meta_key, meta_value FROM {$wpdb->postmeta} WHERE post_id IN ($id_list) ORDER BY meta_key";

    $meta_list = $wpdb->get_results( $sql );

    if ( empty( $meta_list ) ) {
        return;
    }

    $cache = array();
    foreach ( $meta_list as $meta ) {
        $cache[ $meta->post_id ][$meta->meta_key][] = maybe_unserialize( $meta->meta_value );
    }

    foreach ( $non_cached_ids as $post_id ) {
        if ( ! isset( $cache[ $post_id ] ) ) {
            $cache[ $post_id ] = array();
        }

        wp_cache_add( $post_id, $cache[ $post_id ], 'post_meta' );
    }
}

这段代码的步骤如下:

  1. 数据清洗: 对传入的 $post_ids 进行整数转换和去重,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唯一性。
  2. 检查缓存: 遍历 $post_ids,使用 wp_cache_get 检查每个 post_id 的元数据是否已经存在于缓存中。如果存在,则跳过该 post_id。
  3. 构建SQL查询: 对于没有缓存的 post_id,构建一个 SQL 查询,从 wp_postmeta 表中批量获取这些 post_id 的所有元数据。
  4. 执行查询: 使用 $wpdb->get_results 执行 SQL 查询,获取元数据结果集。
  5. 组织缓存数据: 遍历查询结果 $meta_list,将每个元数据项按照 post_idmeta_key 组织成一个多维数组 $cachemaybe_unserialize 用于反序列化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元数据值。
  6. 添加到缓存: 遍历 $non_cached_ids,将每个 post_id 的元数据添加到缓存中,使用的缓存 key 是 post_meta。如果某个 post_id 没有关联的元数据,也会添加一个空数组到缓存中,防止后续重复查询。

5. _prime_post_caches() 的实际应用场景

那么,_prime_post_caches()函数在哪些场景下会被调用呢?

  • 主循环(The Loop):在WordPress主题中使用主循环显示文章列表时,_prime_post_caches()会被调用,预加载当前页面所有文章的元数据和分类术语。
  • 相关文章(Related Posts):在显示相关文章时,_prime_post_caches()会被调用,预加载相关文章的数据。
  • 自定义查询(Custom Queries):在使用WP_Query进行自定义查询时,可以手动调用_prime_post_caches(),预加载查询结果中的文章数据。

6. 性能优化建议

  • 避免过度使用元数据:虽然元数据非常灵活,但过多的元数据会增加数据库的负担,影响网站性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元数据字段。
  • 合理使用缓存插件:选择一款优秀的缓存插件,例如WP Super Cache、W3 Total Cache等,可以有效提升网站性能。这些插件会自动处理缓存,减少数据库查询。
  • 分析慢查询:使用Query Monitor等工具分析慢查询,找出性能瓶颈,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 注意: 即使使用了_prime_post_caches(),也要注意避免N+1查询问题。例如,在循环中不要再对每个文章都进行独立的数据库查询,尽量批量获取数据。

7. 总结

_prime_post_caches()函数是WordPress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加载文章的元数据和分类术语,它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提升网站速度。 了解了这个函数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WordPress性能优化,打造更快速、更流畅的网站。

让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函数名 作用 参数
_prime_post_caches() 批量预加载文章的元数据和分类术语缓存 $post_ids (文章ID数组), $update_term_cache (是否更新分类术语缓存), $update_meta_cache (是否更新元数据缓存)
_prime_post_terms_caches() 预加载文章的分类术语缓存 $post_ids (文章ID数组), $taxonomies (分类法数组)
update_post_caches() 预加载文章的元数据缓存,并再次调用_prime_post_terms_caches()更新分类术语缓存 $posts (文章对象或ID数组), $update_term_cache (是否更新分类术语缓存)
update_post_meta_cache() 批量从数据库查询文章元数据并存入缓存 $post_ids (文章ID数组)
get_the_terms() 获取文章相关的terms,会检查缓存,如果缓存没有命中,才会从数据库查询terms $id (文章ID), $taxonomy (分类法)

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WordPress的缓存机制,提升网站性能。 谢谢大家! 下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