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BUG终结者,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里让人头疼的磁盘IO高负载问题。这玩意儿就像高血压,平时不声不响,一发作起来,服务器直接瘫痪,搞得运维小哥们欲哭无泪。
咱们今天就从索引、存储引擎到I/O调度器,来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诊断,看看这磁盘IO到底闹的是哪出。
第一部分:索引这玩意儿,用好了是神器,用不好是灾难!
索引,说白了就是为了加快查询速度的东西。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索引,MySQL就像在字典里找一个字,只能一页一页翻,累死个人。有了索引,就像有了目录,直接定位到页码,效率那叫一个嗖嗖的。
但是,索引也不是越多越好,这玩意儿就像药,吃多了会中毒。
-
索引过多带来的问题:
- 占用磁盘空间: 索引也是要占地方的,表里数据越多,索引占的地方也就越大。
- 降低写入速度: 每次写入数据,MySQL都要更新索引,索引越多,更新就越慢。
- 选择索引时的开销: MySQL优化器会选择最优索引,索引越多,选择的时间就越长。
-
如何判断索引是否有效?
-
EXPLAIN
大法: 这是MySQL自带的利器,可以告诉你MySQL是怎么执行你的SQL语句的。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ge > 20 AND city = 'Beijing';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字段:
type
: 查询类型,ALL
表示全表扫描,最慢;index
表示索引扫描,比全表扫描好一点;range
表示范围扫描,还不错;ref
表示使用非唯一索引扫描;eq_ref
表示使用唯一索引扫描;const/system
表示常量查找,最快。possible_keys
: 可能用到的索引。key
: 实际用到的索引。key_len
: 索引的长度,越长表示使用的索引字段越多。rows
: 扫描的行数,越少越好。Extra
: 额外信息,如果出现Using filesort
或Using temporary
,说明需要优化。
-
SHOW INDEX
: 查看表上的索引信息。SHOW INDEX FROM users;
关注
Cardinality
字段,表示索引的基数,也就是索引中不同值的数量。基数越高,索引的选择性越好。如果Cardinality
很低,说明索引的区分度不高,可能需要删除。
-
-
优化索引的几个小技巧:
-
联合索引的顺序: 将选择性最高的字段放在前面。
比如,
INDEX(city, age)
和INDEX(age, city)
,如果city
的区分度比age
高,那么INDEX(city, age)
更好。 -
覆盖索引: 如果查询只需要用到索引中的字段,那么就不需要回表查询,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
比如,
SELECT age, city FROM users WHERE age > 20 AND city = 'Beijing';
,如果有一个INDEX(age, city)
的索引,那么就可以使用覆盖索引。 -
前缀索引: 对于字符串类型的字段,可以只索引字符串的前缀,减少索引的大小。
比如,
INDEX(email(10))
,只索引email
字段的前10个字符。 -
删除无用索引: 定期检查并删除长时间未使用的索引。
可以通过查询
information_schema.TABLE_IO_STATS_GLOBAL_INDEX
表来查看索引的使用情况。SELECT INDEX_NAME, COUNT_FETCH, COUNT_INSERT, COUNT_UPDATE, COUNT_DELET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ABLE_IO_STATS_GLOBAL_INDEX WHERE TABLE_SCHEMA = 'your_database' AND TABLE_NAME = 'your_table' ORDER BY COUNT_FETCH DESC;
-
第二部分:存储引擎的选择,直接影响IO性能!
MySQL支持多种存储引擎,比如InnoDB、MyISAM、Memory等。不同的存储引擎,IO性能差异很大。
-
InnoDB:
- 特点: 支持事务、行级锁、MVCC,数据存储在共享表空间或独立表空间中。
- IO特点: 数据和索引都存储在磁盘上,读写操作都需要进行磁盘IO。InnoDB使用缓冲池来缓存数据和索引,可以减少磁盘IO。
- 适用场景: 需要事务支持、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场景。
-
MyISAM:
- 特点: 不支持事务、表级锁,数据存储在单独的文件中。
- IO特点: 数据和索引都存储在磁盘上,读写操作都需要进行磁盘IO。MyISAM没有缓冲池,IO性能比InnoDB差。
- 适用场景: 查询为主、并发量低的场景。
-
Memory:
- 特点: 数据存储在内存中,速度非常快。
- IO特点: 所有数据都在内存中,没有磁盘IO。
- 适用场景: 临时表、缓存等场景。
-
如何选择存储引擎?
特性 InnoDB MyISAM Memory 事务支持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行级锁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外键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空间占用 大 小 极小 数据恢复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适用场景 高并发、事务型 查询为主、只读型 缓存、临时表 -
InnoDB优化:
-
调整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这是InnoDB缓冲池的大小,越大越好,建议设置为服务器内存的50%-80%。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SET GLOBAL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8589934592; -- 8GB
-
调整
innodb_log_file_size
和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这是InnoDB事务日志的大小和数量,适当增大可以减少磁盘IO。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file_size';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SET GLOBAL innodb_log_file_size = 536870912; -- 512MB SET GLOBAL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2;
-
使用独立表空间: 将每个表的数据和索引存储在单独的文件中,可以提高IO性能。
SET GLOBAL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N;
-
优化
fsync
策略: InnoDB使用fsync
将数据刷新到磁盘,可以调整innodb_flush_method
参数来优化fsync
策略。O_DIRECT
: 绕过操作系统的page cache,直接写入磁盘,适合SSD。fdatasync
: 只刷新数据,不刷新元数据,性能较好。normal
: 使用操作系统的默认策略。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lush_method';
SET GLOBAL innodb_flush_method = O_DIRECT;
-
第三部分:I/O调度器,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I/O调度器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负责管理磁盘IO请求的顺序和优先级。不同的I/O调度器,IO性能差异也很大。
-
常见的I/O调度器:
- CFQ (Completely Fair Queuing): 为每个进程分配一个IO队列,保证公平性。适合多用户、多进程的场景。
- Deadline: 尝试在截止时间内完成IO请求,适合对延迟敏感的应用。
- NOOP (No Operation): 最简单的调度器,只进行简单的合并和排序,适合SSD。
-
如何查看当前的I/O调度器?
cat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其中
sda
是磁盘的设备名,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
如何选择I/O调度器?
- HDD: CFQ或Deadline。
- SSD: NOOP或Deadline。
-
如何修改I/O调度器?
echo noop >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这种方式是临时的,重启后会失效。要永久修改,需要在GRUB配置文件中添加
elevator=noop
参数。vi /etc/default/grub
找到
GRUB_CMDLINE_LINUX
一行,添加elevator=noop
。GRUB_CMDLINE_LINUX="... elevator=noop"
然后更新GRUB配置:
update-grub
重启服务器。
第四部分:一些其他的优化技巧
- SQL优化: 避免使用
SELECT *
,只查询需要的字段。避免使用OR
,可以使用UNION
或IN
代替。避免在WHERE
子句中使用函数。 - 分库分表: 将数据分散到多个数据库或表中,减少单个数据库或表的压力。
- 读写分离: 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离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提高并发能力。
- 使用缓存: 使用Redis、Memcached等缓存系统,缓存热点数据,减少数据库的访问。
- 硬件升级: 更换更快的CPU、更大的内存、更快的磁盘。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
假设你的MySQL服务器磁盘IO很高,CPU也很高,但是查询速度很慢。
-
首先,使用
top
命令查看哪个进程占用了大量的CPU和IO。top
如果发现
mysqld
进程占用了大量的CPU和IO,那么说明MySQL服务器遇到了性能瓶颈。 -
使用
iostat
命令查看磁盘IO的详细信息。iostat -x 1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字段:
%util
:磁盘利用率,越高说明磁盘越繁忙。await
:平均IO等待时间,越高说明磁盘IO越慢。r/s
:每秒读取的扇区数。w/s
:每秒写入的扇区数。
-
使用
SHOW PROCESSLIST
命令查看当前MySQL的连接和执行的SQL语句。SHOW PROCESSLIST;
找到执行时间长的SQL语句,使用
EXPLAIN
命令分析SQL语句的执行计划,看看是否可以使用索引优化。 -
检查InnoDB缓冲池的命中率。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read%';
计算命中率:
1 - (Innodb_buffer_pool_reads / Innodb_buffer_pool_read_requests)
。如果命中率很低,说明InnoDB缓冲池太小,需要增加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
检查慢查询日志。
MySQL会将执行时间超过
long_query_time
的SQL语句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分析慢查询日志,可以找到需要优化的SQL语句。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可以使用
mysqldumpslow
命令分析慢查询日志。mysqldumpslow -s t -t 10 /path/to/slow_query_log
总结
磁盘IO高负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优化。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MySQL的IO性能,并解决实际问题。
记住,没有银弹!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才是王道!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希望大家以后少遇到BUG,多拿奖金! 下次有机会再见!